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18年第7期(总第7期)(2018年6月19日-6月22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11 阅读: 【字体:

经济信息摘要

2018年第7期(总第7期)

(2018年6月19日-6月22日)


【本期信息摘要】

国内经济:①我国前5月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超5万亿元,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继续深化;③我国5月份能源生产总体平稳。
国际视角:① 对外投资平稳,经济合作提质;②胡春华出席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式强调:中国南亚合作有着光明前景。
山西动态:①山西: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参与市场交易;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太原建成省内最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③长治首届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论坛举办。 
晋中动态:①我市为中小企业人才素质提升提供系列服务;②晋中:寿阳绿色循环工业园区项目签约 ;③中晋冶金气基还原铁研发与生产示范基地项目按序推进。
 
【国内经济】
 
       ● 我国前5月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超5万亿元,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形成良好局面,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在农产品加工业上,今年1—5月主营业务收入超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万多家,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近2万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70家。一半以上的加工企业通过前延后伸,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2017年接待游客超过28亿人次,收入超过7400亿元,从业人员900万人,带动700万户农民受益,成为天然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农村创业创新活力迸发。2017年返乡下乡双创人员累计达到740万人。54%的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运用了网络等现代手段,82%以上创办的是产业融合项目,89.3%是多人联合抱团创业,形成一大批农村产业融合利益共同体。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介绍,农村产业融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力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农民就业增收开辟新渠道。下一步,农业农村部以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延长产业链,增强“产加销消”的互联互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继续深化将聚焦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等8个方面
         商务部19日召开的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介绍,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商务部将聚焦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便利化水平、完善政策体系、健全统计体系、创新监管模式等8个方面逐项深化试点任务。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准在天津、上海等15个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两年试点形成了29项经验,经国务院批准,目前正在向全国推广。
  冼国义说,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增速普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51.9%,比试点前提高5个百分点。在试点的带动下,全国服务出口快速增长,2017年服务出口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这是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也是7年来首次服务出口增速快于进口。
        据介绍,商务部将继续深化试点任务,在管理体制方面,突出强调服务贸易跨部门协调机制在决策功能方面的探索,以及全面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服务贸易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任务。在扩大开放方面,借鉴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已经取得的开放经验,在试点地区率先推广。在市场主体方面,重点拓展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和服务对象,探索建立一批服务贸易境外促进中心,深化对外合作等,为服务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支持各试点地区培育中国自己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在发展模式方面,重点推动试点地区建立各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提升新兴服务出口竞争力,以及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不断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兴服务贸易,重点推进服务外包、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的发展。在便利化方面,重点推进通关监管机制和模式创新,为企业提供更大便利,主要是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模式拓展,比如完善国境免签制度,健全专业人才流动机制等。在试点政策方面,方案基于构建国家层面系统性、机制化、全覆盖的服务贸易政策体系考虑,从财政、税收、金融、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贷、外汇、国际市场开拓、便利化等方面,提出了国家和地方层面各自需要探索的政策创新任务,包括对服务出口实行免税,符合条件的实行零税率等。在监管模式方面,新增各政府部门协同执法的服务贸易监管体系,探索部分服务贸易监管事务纳入“单一窗口”等试点任务。
     ●  我国5月份能源生产总体平稳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基本平稳,原油加工量增速有所放缓,电力生产继续加快。
   一、原煤生产稳定,煤炭进口处于低位,价格探低回升
         5月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3.5%,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1-5月份,原煤产量14.0亿吨,同比增长4.0%。
         5月份,煤炭进口同比增长0.6%,进口2233万吨,与上月基本持平。1-5月份,进口煤炭1.2亿吨,同比增长8.2%。
         煤炭价格探低回升。截至6月4日,秦皇岛5500大卡煤炭平仓价为每吨589元,比4月下旬上涨2元;5000大卡每吨547元,上涨18元;4500大卡每吨471元,上涨22元。
         二、原油生产降幅收窄,进口增速回落
         5月份,原油生产1597万吨,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1.5万吨,比上月减少0.2万吨,连续5个月稳定在51.5万吨左右的日均生产水平。
     1-5月份,原油产量7823万吨,同比下降2.0%,降幅比1-4月收窄0.1个百分点。
        原油进口增速回落。5月份进口3905万吨,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月回落9.8个百分点。1-5月份,进口原油1.9亿吨,同比增长8.0%。
        5月份,原油价格震荡上行,一度越过80美元。截至5月31日,价格为76.45美元/桶,比4月底上涨0.53美元/桶。
      三、原油加工量增速有所放缓
         随着部分石化企业进入检修期,原油加工量增速放缓。5月份,原油加工量5066万吨,同比增长8.2%,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63.4万吨,比上月减少1.9万吨。
         1-5月份,原油加工量24978万吨,同比增长8.9%,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成品油中,汽油、煤油和柴油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4%、14.3%和2.0%。
         四、天然气生产平稳,进口保持高速增长
         5月份,天然气产量126.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日均生产4.1亿立方米。
        1-5月份,天然气产量65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增速比1-4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
         5月份,天然气进口741万吨,同比增长36.7%,保持高速增长。1-5月份,进口天然气3480万吨,同比增长36.4%;天然气进口量与国内产量之比由去年底0.64:1扩大到0.74:1。
      五、电力生产加快
        5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受工业用电需求明显增加和高温影响,5月份,发电量544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月加快2.9个百分点;日均发电175.6亿千瓦时,比上月增加5.3亿千瓦时。1-5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8.5%,增速较1-4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
       火电增速加快。5月份,火电同比增长10.3%,比上月加快3.0个百分点,增速为2017年8月以来最高。
       水电增长由负转正。5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69.7毫米,比去年同期多17.3%,因来水增加,水电大幅回升,由上月同比下降2.6%转为增长6.9%。
        新能源发电涨跌各异。5月份,核电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月加快8.6个百分点;风电因风况劣于上月,增速明显回落,同比增长6.7%,回落15.9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受日照时数下降影响,增速放缓,同比增长14.8%,回落11.6个百分点。
 
【国际视角】
 
        ●  对外投资平稳,经济合作提质
       日前,中天科技摩洛哥有限公司开工典礼在摩洛哥丹吉尔汽车城免税区举行。作为国内线缆行业的领军者,中天摩洛哥建成后主要进行导线和光缆产品生产,以优化当地线路传输,给当地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通信产品,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是我国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国际经济合作质量水平不断提高。1—5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78.9亿美元,同比增长38.5%,连续7个月实现增长。
  在邢厚媛看来,今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有两个鲜明特点:
  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合作稳步推进,重点方向目标突出。1—5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4个国家新增投资59.3亿美元,同比增长8.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62.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07.4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总额的42.4%和54%。
  二是对外投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1—5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29.9%、15%、12.3%和7.6%。“这对于推动中国国内以及东道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提质升级,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邢厚媛分析,今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质量继续攀升,带动国内服务和装备“走出去”,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从地区分布看,1—5月,东部地区仍为对外投资主力,合计对外投资277.2亿美元,同比增长75.4%,进一步提高了参与全球化分工的深度与能力;东北三省企业日渐活跃,对外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88.2%,成为振兴东北新的突破口。
  从落地实效看,对外投资合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新提高。1—5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74个,合计730.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5.5%;带动出口作用明显。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货物出口75.4亿美元,同比增长25.7%。“这些工程项目将有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相关地区基础设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邢厚媛说。
  展望下半年,对外投资发展预期向好。“未来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行业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升。”邢厚媛认为,我国将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重点,继续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快国内装备、技术、服务与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国际产能和服务贸易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合作规模,提升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水平;有效防范对外投资合作风险,与相关国家一道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 胡春华出席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式强调:中国南亚合作有着光明前景
         第五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二十五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4日在昆明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胡春华指出,南亚是中国的近邻,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2013年在昆明举办以来,中国与南亚各国借助博览会平台,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特别是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胡春华强调,中国和南亚是世界经济版图中最具发展动能和成长潜力的地区,未来合作有着光明的前景。中方愿意与南亚各国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利合作。我们欢迎南亚国家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挥互补优势,激发贸易活力。中方愿扩大与南亚国家的相互投资,加强产能合作,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壮大合作后劲。各方应拓展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媒体等领域合作,深化人文交流。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欢迎南亚、东南亚各国企业抓住机遇,与中国企业携手共进,共享发展红利。
  开幕式结束后,胡春华考察了中国—南亚博览会部分参展国家和企业展区。
  13日,胡春华分别会见了来华出席博览会的阿富汗第二副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穆哈齐克、越南副总理武德担、老挝副总理宋赛·西潘敦。参加会见的政要积极评价各自国家与中国双边关系取得的进展,表示愿与中方一道,落实好本国和中方最高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贸易、投资和互联互通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
 
【山西动态】
 
       ●  山西: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参与市场交易
           山西省经信委近日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参与市场交易实施方案》,引导和促进山西省可再生能源电力(风电和光伏发电)积极参与电力市场,逐步建立和形成可再生能源电力与其他电源、电力用户互动共生、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额消纳。
          根据实施方案,山西省将在煤改电试点领域,推进风电(政府定价利用小时以外电量)与电采暖用户通过挂牌交易等方式开展电力交易(可由电网企业或售电公司打包代理参加),降低居民电采暖用电成本,同时促进低谷风电的消纳。山西省电力运行管理部门在每年制定电力交易工作方案时,具体安排可再生能源电力参与煤改电用电市场交易。逐步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与工业领域煤改电、电能替代新增用户开展市场交易。
同时,山西省还将引导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参与辅助服务补偿交易。逐步推进建立辅助服务交易市场,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向为其提供调峰服务的煤电机组进行利益补偿,激发山西省煤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提升调峰能力,促进冬季供热期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额消纳和电力平衡。同时,探索可再生能源电力参与现货交易。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电储能技术的成熟,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参与山西省现货交易试点。
       ●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太原建成省内最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全省最大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平台——“太原科技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经测试后即可正式上线。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场内场外高效互动,技术、人才、资本、政策、服务有机结合。
          太原科技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由“一库三网六中心”构成,包含科技大数据库、创新公共服务网、创业公共服务网、技术合同管理工作网、信息中心、用户中心、培训中心、评估中心、权限中心和科技需求中心。集信息采集、展示发布、撮合匹配、交易拍卖、登记认定于一体,是解决小微企业科技需求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据悉,服务平台目前已网罗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75万项;汇聚两院院士、科学家等高端专业技术人才8546名;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使投资等金融投资机构236家;落实国家、省、市、示范区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70余项;已链接高新企业培育、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估评价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68家。“这将有效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科技资源碎片化、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科技大市场总经理陶建光表示,线上精准匹配、线下精准服务,该平台旨在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  长治首届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论坛举办
         6月8日,长治首届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论坛如期举办,国内煤化工、焦化领域权威专家集聚我市,研究产业重大热点,把脉我市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推动我市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副市长石建旺致辞并参加研讨。
  我市是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产业基础雄厚,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硅、铝等40余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294亿吨,占全省的12%。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我市立足自身煤炭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将现代煤化工作为重点巩固壮大的五大产业之一,以创建“世界一流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定位,先后组建工业技术研究院、煤化工研究院、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成立了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推进领导组及办公室,培育壮大了潞安、潞宝、天脊、襄矿、南耀、沁新等一批龙头企业,重点实施了煤基合成油、高端精蜡、聚氯乙烯、己内酰胺、乙二醇等重点项目,特别是潞安180万吨高硫煤清洁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成功出油实现了从吨煤到升油、再到克化学品的价值提升,潞宝己内酰胺顺利投产开创了我国以全焦化苯为原料生产己内酰胺的先河。全市煤化工产业呈现出龙头引领、科技支撑、链条延伸、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晋中动态】
 
      ●  我市为中小企业人才素质提升提供系列服务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基、转型之要、动力之源。
          作为市场经济最敏感的神经和最活跃的主体,中小企业要转型、要发展,归根到底也要靠人才。
          面对中小企业总体素质不高、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人才缺乏、管理粗放等难题,我市以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为重点,开展了全市中小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系列服务,用平台吸引人才、用环境打动人才、用服务温暖人才,进一步引导全市中小企业坚持人才发展战略,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实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为了招贤纳士,我市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认定、中小企业双创基地的孵化以及企业家素质提升系列培训进行一体化设计、整体运作,实现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服务”、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服务、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四大职能有机衔接,为吸引各个层次、多个专业的人才入驻打造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集群。
          与此同时,策划了一批转型升级、技术合作、创新创业等项目和课题,吸引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入驻晋中,促进项目建设和人才引进实现良性互动。全面开通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高端人才安家落户、补贴补助提供咨询和代办式服务,为汇聚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全力厚植中小企业高端人才发展土壤。
          除了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外,我市立足人才就业创业需求,坚持“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开放引才理念,主动引领中小企业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先进地区,引进一批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招录一批高水平大学优秀毕业生,引来一批在校本科以上大学生带课题到我市中小企业单位见习实习、研究课题和就业创业,多措并举加速人才智力汇聚。同时,按行业和工种需求分批次、分类型设置专场招聘会,帮助企业招聘实操型人才,特别是当前中小企业急需的“蓝领工人”,从根本上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我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
         借助外力的同时,我市还积极“走出去”,通过各地商会、行业协会等宣传媒介,宣传推介家乡,吸引在外工作的晋中籍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参与家乡建设,助力产业发展。
         为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市坚持需求导向,大力完善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培育时代工匠,以岗前培训和在岗提升为主要抓手,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完善企业自主培训机制,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培训绩效评价机制,认真组织实施“三个一”培训,深入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提高我市中小企业中高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培育“最强大脑”。
        依托大学城,实施大学生人才培养战略。建立“一体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密切合作。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实现专业课程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对接,把课堂推向企业,把学生送上岗位,在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提升企业吸引力和形象。与此同时,继续遴选一批教育质量高、社会信誉好、管理制度完备的培训机构作为重点合作单位,整合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资源,建立数量充足、质量一流、专兼结合的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师资队伍,逐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中小企业培训基地网络。
        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是一个有机整体。引进和培养人才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使之发挥作用。
        人才不仅要引得来,还要用得好。在人才的使用上,引导中小企业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公平待人,公正处事”的原则,建立健全薪酬体系,大胆启用人才,坚持用人所长,真正发挥人才效益,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为了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政策宣讲帮助企业完善现代化管理机制,打通中小企业人才的职业上升通道,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组织开展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就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企业招人、用人、留人的机制,强化人才管理,实现我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优秀人才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
       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集人才的“聚宝盆”。我市大力开展的中小企业人才培育工程,为我市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到2017年底,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达25家,全市有400多家企业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00余名科技人员开展了产品开发与项目合作。
        海纳百川,精英荟萃。晋中,这座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中小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热潮奔涌,各路精英集结出击,在包容温暖的大地上自由驰骋,绘就出一幅人才强市的壮丽画卷。
     ●  晋中:寿阳绿色循环工业园区项目签约 
      5月29日,寿阳县政府与山西南娄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寿阳绿色循环工业园区项目签约仪式。
  山西南娄集团是一个“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位于阳泉市盂县南娄镇,总资产50亿元,在坚守传统的“黑白青黄”主业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在平头镇百僧庄已建成投产的年产百万吨水泥厂,计划投资15亿元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3亿元,年利润6亿元,安置就业3000余人,可有效地增强寿阳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南娄集团寿阳绿色循环工业园区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着寿阳县招商引资工作再结硕果,是寿阳推动能源革命的又一大手笔,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  中晋冶金气基还原铁研发与生产示范基地项目按序推进
        6月7日,位于左权县的中晋冶金气基还原铁研发与生产示范基地,中晋太行炼化有限公司的100万吨/年大型焦化项目筑炉完成,3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直接还原铁工业化试验装置正按进度推进,竖炉进入预安装阶段,转化工区基础开始施工。
       我国钢产量世界第一,但产品多而不精,粗钢等类低端产能难以“消化”,高端特钢却供不应求,长期依赖进口。直接还原铁作为冶炼优质钢的最佳原料,其工业化、产业化程度,直接制约着我国高质量钢材的生产规模。
        作为全国首个“气基还原铁技术研发及生产示范基地”,中晋冶金气基还原铁研发项目,填补了国内高端装备业“优质铁素材料”的空白。据悉,这个项目由中晋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主要包括中晋太行矿业有限公司新建3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直接还原铁工业化试验装置及配套的中晋太行炼化有限公司的100万吨/年大型焦化两个项目。
        3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直接还原铁工业化试验装置,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焦炉煤气制还原气工艺和国外引进PERED工艺核心专利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CSDRI技术方案,是全世界第一套以焦炉煤气为气源的气基竖炉直接还原铁装置,该试验装置将实现我国气基还原铁生产零的突破。
        焦炉采用2X50孔SCD55-08型捣固焦炉,生产及技术均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并有完善的环保方案及配套措施。投产后将年产优质冶金焦100万吨,煤焦油4.7万吨,焦化粗苯1.3万吨,硫铵1.3万吨,焦炉煤气20000万立方,净化后的焦炉煤气用于生产直接还原铁的还原气。
       两个项目总投资概算16亿元,其中:还原铁项目总投资5.7亿元(新增制氮、脱硫脱硝),焦化项目总投资10.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主体设备采购基本完成。焦化项目每年产值19.63亿元,可实现利税4.5亿余元,安排就业750人;还原铁项目每年产值10.5亿元,可实现利税3亿余元,安排就业420人。
        截至目前,还原铁项目已完成链蓖机室主体一层、球磨机基础,回转窑、环冷机基础、配料室、干燥室、主厂房、原料库、浊环水泵房正按进度推进。计划6月份竖炉开始安装、转化工区基础开始施工,11月初精选及球团系统烘炉能够投产,2019年5月前全面投产。焦化项目已完成筛焦楼主体、2#焦炉基础、配煤仓基础、罐区基础土方,1#焦炉基础、分烟道、设备基础正按进度推进。5月底开始筑炉,计划9月中旬第一组焦炉烘炉、11月中旬第一组焦炉投产,年底或明年初全面投产。
        同时,企业借助“五位一体”金融扶贫,已累计完成贷款10855万元,带动贫困户2175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