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18年第15期(总第15期)(2018年8月20日-8月24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24 阅读: 【字体:

经济信息摘要

2018年第15期(总第15期)

(2018年8月20日-8月24日)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多个涉俄实体和个人;②调查显示九成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加征关税有害; ③德国再提防范中国投资,这个局怎么破?

国内经济:①中国央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绝不搞“大水漫灌”;②降杠杆时间表明确 市场化将成政策重点;③北上广深半年GDP首次齐超万亿 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

山西动态:①我省取消电网企业部分垄断性服务收费;②7月我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改;③“山西全域旅游铁路行”启动。

晋中动态:①孙家海率督察组在晋中督察 “大棚房” 整改情况;②晋中市妇联启动创业创新项目展评活动; ③赵庆华在榆次区调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情况。
 

国际视角
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多个涉俄实体和个人
        美国财政部21日以规避或违反美国制裁禁令为由,宣布对与俄罗斯相关的多个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
  美国财政部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被制裁对象包括两个涉俄实体和两名个人。美国财政部根据美国针对恶意网络行为的法规,指责他们规避美国制裁禁令,为一个已受到美国制裁的俄罗斯实体提供协助。
  当天,另有涉俄的两个实体和6艘船只,因涉嫌与悬挂朝鲜旗帜的船只进行船对船转移精炼油产品而遭到美国制裁。美国财政部在另一份声明中称,此举是为了继续执行联合国和美国现有的对朝制裁禁令。
  根据相关规定,受制裁对象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公民不得与其进行交易。
  美国财长姆努钦说,美国财政部正在采取措施阻止俄罗斯规避美国制裁的举动。他还表示,违背美国对朝鲜制裁禁令者将一直承担后果。
  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8月2日签署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的制裁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以俄罗斯涉嫌干预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和乌克兰问题等为由,对俄相关个人和实体追加制裁。今年以来,美国财政部多次对俄罗斯发起制裁。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6月4日签署法律文件,反制美国等国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根据这项法律,俄罗斯政府可以出台各种相应反制措施。(源自:新华网)
调查显示九成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加征关税有害
        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20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九成经济学家认为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将损害美国经济。
  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当天发布了对251名经济学家的半年度经济政策调查报告。该协会副主席凯文·斯威夫特表示,91%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政府对进口商品已经开征和拟将开征的关税将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受访经济学家还对当前美国财政政策感到担忧,71%的受访者认为减税政策将对美国经济产生过度刺激效果,8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政府应当降低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对于货币政策,76%的受访者认为美联储当前货币政策总体适宜,45%的受访者预计美联储今年内还将加息两次,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预计到2019年底美国基准利率将上调至3%。
  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是由商业领域经济学家组成的专业性协会。该协会定期开展经济政策调查、前景调查、商业状况调查,其中经济政策调查每半年进行一次。(源自:新华网)
德国再提防范中国投资,这个局怎么破?
        德国高官最近再次挑起了“警惕中国论”,这一次指向的是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据德国媒体报道,德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国务秘书巴雷斯直言,不要低估中国投资者日益增加的收购行为,德国应该大力打造欧洲层面的联盟。德国外长马斯更是渲染中国“正在无情地争夺影响力及其地缘战略利益”,他呼吁与德国“有相同价值观的国家”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警惕中国资本的声音在德国政坛早已不算新鲜。就在今年年初,时任德国外长加布里尔就曾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呼吁拉拢西方国家提出对策,携手应对中国崛起。而最近三年,正是中国企业在德投资空前增加的阶段。为何德国国内会一再出现这种杂音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学者吴妍在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分析说,这里一方面是德国担忧中国通过投资进驻的方式在欧洲扩大影响力,防止中国进行所谓的“模式输出”。另一方面是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日渐活跃,自然而然会触及传统发达国家一些既得利益,所以引起了他们一些反弹,也是正常的现象。
  媒体观察,德国近些年一直在收紧外资投资审查。最新计划是修改对外经济法,把允许政府介入审查并购案的股比门槛从目前的25%降低至15%。就在一个月前,德国首次以安全为由否决了中国公司对两家德国企业的收购行为。
     不过,吴妍认为,德国事实上也乐见中国发展,尤其是伴随这种发展而形成更广大的市场。并且,中国现阶段在技术水平、发展水平上还是和德国有很大差距,与其高度互补。
  只是,由于中国整体体量与其相较实在太过庞大,德国担心目前中国这种发展再继续,就会逐步占据价值链、生产链的全部环节,导致像德国这样的传统发达国家被边缘化。“归根到底,德国当前对中国投资的防范是政治互信问题。”吴妍说,“这也是一个长期问题。”
  吴妍认为,面对德国的指摘,中国至少有两个方面需要做出考虑。在宏观层面,中国应该继续通过多边主义、反贸易保护主义等平台继续同欧洲加强合作,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逐步经由实际合作增强互信。现在我们在这点上已经做出了积极姿态。
        在微观层面,需要认识到,德国加强投资审查的标准不一定都是无理要求,如果中国的企业能够借助这种外力,反推加速自身改革,其实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现象。吴妍指出,中国资本在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合作、并购案例已经很多,发挥当地企业和商会的作用,用实例和数据来说话,在媒体以及经贸、学术等各类场合发声,对改善中国投资在德国的处境是有利的。(源自:参考消息)
 
 
国内经济】
● 中国央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绝不搞“大水漫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21日在中国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中国央行下一步将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朱鹤新表示,2018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中国央行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旨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方面,中国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当对冲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另一方面,牵头发挥政策合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总体看,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朱鹤新指出,效果主要从三个方面显现。
        一方面,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保持较快增长。7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率为1.7%,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1-7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4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1.69万亿元,已是去年全年同比多增量的近两倍,7月末贷款余额增速为13.2%。
        另一方面,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制造业、服务业、扶贫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较强,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截至今年6月末,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30%。7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5.8%,比上年末高6个百分点。
        第三,债市融资功能有所恢复,高等级债券利率显著下行。1-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25万亿元,同比多1.35万亿元。7月末,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3.23%和3.48%,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62个和0.40个百分点。
        朱鹤新表示,央行下一阶段,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既形成政策合力,又防止政策叠加;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保持战略定力。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平衡好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源自:中国新闻网)
降杠杆时间表明确 市场化将成政策重点
       下半年配套政策将加速出台 资本市场或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等文件的出台,各地各部门加速落实降杠杆工作。记者从发改委等部门了解到,未来降杠杆工作的时间表已经明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成为未来降杠杆的重点。同时,下半年有关降杠杆的配套政策也将加速出台,进一步加强对资本市场监管支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降杠杆中的作用。
  据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完善转股资产交易机制、加强转股股东权益保障、完善“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政策体系三项任务将完成。将进一步研究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集中开展转股资产交易,提高转股资产流动性,并进一步加强转股股东权利保护的政策措施。而处置“僵尸企业”及去产能相关企业债务的综合政策以及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具体政策也将研究出台,加快“僵尸企业”出清。
  除此之外,包括健全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积极发展股权融资等24项工作也将持续推进。
  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陈洪宛表示,在推进去杠杆工作中,将着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措施推进具有发展前景的高负债优质企业降杠杆、减负债。相关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选择转股对象企业,实现市场化转让债权、市场化确定价格、市场化筹集资金和市场化股权退出,并且支持各类所有制的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
  陈洪宛介绍,为进一步调动实施机构的积极性,目前已经就股债结合的综合性方案、发股还债模式等10个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专家表示,通过依法破产等市场化方式出清这些低效无效企业,可以实现尽快去除坏杠杆,盘活存量资金资源,优化资金配置效率。
  一些分析机构认为,债转股和股权融资等市场化方式成为了降杠杆的重要举措,而债转股、股权融资核心在资本市场。未来,资本市场在降杠杆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如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等都将成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
  发改委等部门介绍,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推进完善降杠杆的相关配套政策,对降杠杆及市场化债转股所涉的IPO、定向增发、可转债等资本市场操作,提供适当监管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处置效率。(源自:经济参考报)
北上广深半年GDP首次齐超万亿 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
   大城市往往是创新、活力和前沿的代名词。看大城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到中国的前进方向。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齐齐跨进“万亿俱乐部”,这是四大一线城市半年GDP首次集体跨越万亿大关。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一线城市向“高精尖”发力,经济体量更进一步,经济增速“不输阵”,居民收支水平更高。不过,未来一线城市仍面临着公共服务补短板和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总量上海第一,增速深圳领跑
  先看具体生产总值。“领头羊”上海上半年GDP超1.5万亿元,这也是上海半年GDP首次突破1.5万亿元大关。北京以1.4万亿元紧随其后,深圳和广州则分别以1.1万亿元和1.07万亿元位居第三、第四。而在2017年上半年,深圳、广州GDP分别为9709亿元和9891亿元。
  半年GDP过万亿是什么概念?从全国来看,上半年有16省份GDP超万亿元。放眼全球来看,2017年,共有50多个国家全年GDP约合人民币万亿元以上。
  在巨大的经济体量之上,四大城市同样跑出了不错的增速。其中,深圳以8%的增速领跑,上海、北京、广州依次为6.9%、6.8%、6.2%,同期全国经济增速为6.8%。以增速最快的深圳为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持续发力,投资、进出口、消费增速分别为22%、10.5%、8.4%。
  在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中,各市统计局均给出了“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更趋协调”等积极表述。
  究竟怎么看待北上广深当下所处的阶段?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向本报记者分析,从经济体量看,这是一线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不少大型城市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后会快速迈向大型经济体。经济的聚集一方面带来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也会催生更多创新、转型和引领型产业的发展。当下不错的经济增速,则是城市创新活力的体现。
  产业迈向“高精尖”,发展后劲足
  那么,经历了早期的积累,如今大城市发展的后劲从何而来?从四市经济半年报中,可以看到不少共同的答案。
  服务业对经济贡献高。看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无一例外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10761.97亿元,增长7.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2%。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其中,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8.6%。
  制造业向高端发力快。产业转型升级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一线城市发力的重点,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势可观。例如,上半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46.04亿元,增长8.3%。其中,绿色低碳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两位数。
  创新力成发展新引擎。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在四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十分显著。“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天猫无人汽车贩卖机等新零售企业在四大城市率先落户;上半年,深圳各行业新增企业增速均超过20%;首个纳米药物输送机器人研制成功,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发布……上半年,北京一批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不断涌现。
  在下阶段的目标中,“高精尖经济结构”“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等也成为各市的关键词。“一线城市的转型升级要向‘高精尖’迈进。”何代欣说,一线城市产业结构长期领先,其转型升级也主要体现为创新式的发展。对全国而言,它们承担着辐射带动和创新引领作用,又通过物流、商贸等服务业的培育发展提升整体市场福利。
  居民收入全国领先,花钱也多
        雄厚的经济实力,更优的产业结构,那么,一线城市居民的生活怎样?
        论收入,全国领先。综合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北上广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3万元左右。其中,上海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12元位列第一,北京、深圳分别为31079元、29799元。广州区分更细,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540元和13972元,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
   论消费,支出也更多。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321元,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个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排第一。深圳为20519.06元、北京为19670元。各类支出中,服务类消费增长明显,例如上半年北京居住、医疗保健支出涨幅接近20%;深圳涨幅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
  专家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地工资薪金水平、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在一线城市,劳动力成本高,同时也更有能力支付较高的劳动成本。在消费方面,大城市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更充分,居民消费能力也相对较强。不过,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对城市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医疗、养老、住房……这些民生领域服务短板,上半年正在加紧补齐。例如,随着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截至6月底,北京全市已新增学位约9000个,年内还将新增3万个左右;深圳市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近七成。“在总量投入的基础上,未来要更加注重服务均等化问题。”何代欣建议。(源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山西动态】
我省取消电网企业部分垄断性服务收费
        为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减轻终端用户负担,8月20日,省发改委下发通知,取消电网企业部分垄断性服务收费项目。
  通知指出,电网企业除向自备电厂收取系统备用费、过网费和向多回路供电用户收取高可靠性供电费外,为提供输配电及相关服务发生的费用纳入输配电成本,通过输配电价回收,不得再以其他名义向电力用户变相收取费用。取消电网企业向电力用户收取的变电站间隔占用费、计量装置校验费、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设备费等收费项目。取消可以纳入供电基本服务的电卡补办工本费、复电费、更名过户费等收费项目,以及与之服务内容相似的其他垄断性收费项目。
  通知强调,电网企业同一年度内已为电力用户提供计量装置校验、复电服务超过三次且不属于电网企业责任的,由用户承担相关费用。产权属于用户的用电设施在进行检修、检验、迁移、维修等产生的相关服务收费,由业主与服务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约定相关费用,电网企业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干预业主自主选择服务单位。电网企业确需保留的垄断性服务收费项目,按照《山西省定价目录》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目录清单严格管理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未列入清单的项目,一律不得收费。(源自:山西经济日报)
7月我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改
        省统计局8月2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省非煤工业继续引领工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降幅年内首次收窄,财政收入增势强劲,进出口高速增长,市场消费平稳运行,全省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非煤工业是工业增长的主动力
        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增速较6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按照五大行业分类,全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0.9%,材料与化学工业增长2.5%,消费品工业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长3.5%,其他工业增长26.4%。1-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煤炭工业负增长,非煤工业是工业增长的主动力。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煤炭工业增加值下降1.8%,非煤工业增长5.7%。
        制造业引领作用明显。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增速快于规上工业4.7个百分点,从产品看,汽车产量增长12.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6倍,光伏电池产量增长82.4%,车轮产量增长26.4%。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平稳增长。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
       新产业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
       7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4%,涨幅较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1-7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5%。
       7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85.4亿千瓦时,增长3.9%,增速较6月份回落7.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45.7亿千瓦时,增长5.2%,回落6.3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10929.2万吨,下降6.2%,回落12.9个百分点;太铁货运量5817.1万吨,增长14.6%,回落3.3个百分点。1-7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221.8亿千瓦时,增长9.2%;其中,工业用电量939.3亿千瓦时,增长8.8%。公路货运量62923万吨,增长6.6%;太铁货运量39328万吨,增长12.9%。
       新产业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7月份,全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增长19.3%(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增长6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8.6倍。
       企业经营绩效继续增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2.4亿元,增长58.5%;主营业务收入8978.2亿元,增长15.4%。
       发展享受型消费增幅领先,旅游业持续强劲增长
      7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亿元,增长8.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79.2亿元,增长5%。1-7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1.8亿元,增长9.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88.8亿元,增长6.3%。
      石油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7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长15.5%。
      发展享受型消费增幅领先。7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书报杂志类、家具类、五金电料类、家用电器和音像材料类、中西药品类同比分别增长67%、33.6%、28%、25.1%和22.9%,均快于限上零售额增速。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7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网上商品零售额3.2亿元,增长28.2%。
      旅游业持续强劲增长。7月份,全省旅游总收入741.2亿元,增长26.8%;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7226.4万人次,增长23.8%;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8.9万人次,增长5.8%。1-7月份,全省旅游总收入3737亿元,增长26%;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39265.9万人次,增长25.1%;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37.2万人次,增长6.8%。
      房地产销售快速增长。1-7月份,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217.3万平方米,增长18.4%;销售额871.6亿元,增长48.0%。
      进出口高速增长。7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132.9亿元,增长44.8%,较6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进口55.5亿元,增长46.6%,加快1.3个百分点;出口77.4亿元,增长43.6%,回落2个百分点。1-7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762.2亿元,增长23.5%。其中,进口335.8亿元,增长36.5%;出口426.3亿元,增长14.9%。
      此外,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7月份,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3.0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73.42%,同比增加0.46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77.21%,同比增加0.8万人。7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0%,控制在4.2%目标以内。(源自:山西新闻网--山西经济日报)
“山西全域旅游铁路行”启动
     8月21日上午,随着一声“首发列车开车”命令,冠名为“黄河号”“太行号”的2趟主题旅游列车分别从太原南站、太原站驶出,由此拉开了“山西全域旅游铁路行”的序幕。
     21日上午,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与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了“山西全域旅游铁路行”推介会,启动“山西全域旅游铁路行”,加快铁路客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山西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太原局集团公司推出“山西全域旅游铁路行”活动,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把客运提质计划落实到服务山西全域旅游的具体行动。活动以“扩大客运供给、打造精品线路、全面引流入晋、提升服务品质、全旅程购票、全景式宣传、产业链融合、资源合作开发”的“八大行动”30项举措为主要内容,推动客运工作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旅行生活需要。
     为充分发挥铁路对山西全域旅游的支撑作用,该集团公司重点围绕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推出“坐火车游山西”10条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开行“黄河号”“长城号”“太行号”3趟周末游专列,全面打造黄河风情游、长城边塞游、太行山水游、红色经典游、宗教古建游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游项目。根据旅游客流实际需要,开行服务“三大板块”的团体众筹订制旅游列车,每年引进各地旅游专列100列以上,让客运产品符合旅游市场需求,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优质服务才能提高全域旅游满意指数。太原局集团公司对所有客运、旅游从业人员常态化轮训,并重点对1000名车站、精品列车服务人员进行旅游专题培训,增强大家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山西文化旅游的宣传员和代言人。该集团公司还在10个热点旅游车站设团体票专口,“一站式”办理团体票、联程票、返程票,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在30个旅游热点市县车站开设旅游团队进出站绿色通道。(源自: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晋中动态】

●孙家海率督察组在晋中督察 “大棚房” 整改情况

    8月20日至21日,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局长孙家海、副局长江国栋一行深入我市,就榆次区“大棚房”整改情况进行督察。省国土厅厅长周建春、副厅长袁同锁,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建平,副市长郝向明,市政府秘书长连建华分别陪同督察。
  督察组一行先后深入榆次区南胡村、北胡村,现场察看违规“大棚房”整改情况,并赴榆次区东赵乡石羊坂村等地,详细了解设施农业建设及土地利用现状。在督察反馈会上,督察组充分肯定了我市关于榆次区违规“大棚房”的清理整改工作,认为晋中市委、市政府对榆次区违规“大棚房”整改工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相关职能部门能够紧密配合,整改效果较好。
  督察组要求,下一步要继续保持现有整改力度,对媒体报道涉及的范围要彻底整改到位,已经整改的要加强监管;对原批准为设施农业的项目要进一步恢复原用途;要加强后续监管,确保无死角,杜绝死灰复燃现象;要明确监管责任,对涉事项目进行进一步梳理,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开展全面清查整治,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分类整改;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整改工作;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建立长效管理和监管机制,严防改变土地用途行为的发生。
        反馈会上,郝向明表示,要坚决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工作要求,深刻反思查找问题,严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各级各部门要全力配合督察组工作,并做好涉事农业项目的善后工作;晋中市将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全面排查设施农业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要加强政策学习,形成长效机制,维护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源自:晋中日报)

●晋中市妇联启动创业创新项目展评活动

        为了弘扬全市妇女创业创新精神,展示巾帼创业创新成果,为广大女性朋友搭建一个“展示、交流、创新、创业”的平台,市妇联于8月13日开始,开展妇女创业创新项目展评活动。通过在微信公众平台展示并组织投票,市妇联将优选出一批综合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项目,作为市级“巾帼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妇女创业创新项目展评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经过前期基层妇联的精选推荐,共产生近20个在当地有影响、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女性创业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等,充分展现了晋中女性参与双创实践的广泛性、多元性和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的巾帼风采。
  农业在这些项目中占据较大比重,既包括传统的农产品加工类,还有为百姓生活提质的生态农业类。榆次区的蔺相红藜麦加工项目,拥有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绿色食品认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在附近各大中城市中设立320个销售门店,并建立有“微商”平台。榆社县的山西五福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建设项目,集成推广谷子优良品种、配方施肥、机械穴播、化学除草和机械脱粒等谷子种植技术,通过人工强化生产富硒河峪小米,实现生产富硒小米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祁县的泓祁牧业项目,集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销售、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拥有存栏奶牛500头、鲜奶店20余家;同时建成省内首家以奶牛为主题,集科普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儿童奶牛主题乐园,形成涵盖奶业全产业链的特色游览观光项目和奶业科普教育基地,是2018年度国家农业农村部推介的休闲观光牧场。寿阳县盛弘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餐饮接待、农家住宿、果蔬采摘、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累计接待游客57万余人,销售额310万元,带动了周边地区140户贫困户的笨鸡蛋、水果、小杂粮、特色手工艺品等产品的销售。
  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类,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想象力、创造力。太谷县的景泰蓝赵氏传统工艺《金丝画》项目,属于太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林赵民间工艺有限公司的主档产品。和顺县巧英民间绣艺中心长年对下岗女工、贫困妇女、残疾人进行刺绣技艺培训,免费开发出割绣、漏边绣、彩绣、贴绣、布艺等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平遥县乔丽云漆器项目,通过创建展厅、校企联办漆器艺术文化教育基地等培养在校生,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面对面专业讲解授课指导。
  此外,还有一些围绕健康的新型产业项目。介休市的阳光明艳心理健康咨询项目,通过设置一对一个案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体验室、心理阅读室、心理宣泄室等,组建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深入到乡镇、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开展讲座,以多种内容和形式,传播科学家教理念、正确道德观念、有益心理知识,倡导合理文明健康的成长和行为方式。“妈妈爱·健康营行”项目倡导财富源于健康饮水、健康空气、健康食品三位一体,在国内率先整合健康产品创建共享资源服务体系,是专注净水、空净、食品的社区“生态链”服务与销售平台。
  在创业创新的“她时代”,这些独具特色的项目,充分体现了全市“半边天”们建功新时代、助力新晋中的巾帼风采。    (源自:晋中晚报)

赵庆华在榆次区调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情况
        8月22日,为全面加快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市政协主席赵庆华带队在榆次区调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情况。市政协秘书长邢俊杰参加。
        赵庆华一行先后对晋中金尚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山西金粮饲料股份有限公司、东赵乡潇河翻板闸、庄子乡庄缘红红枣种植基地、北田镇火龙果种植基地、得天缘生猪养殖厂梁坪基地、北田镇张胡村新农村建设及产业发展、东阳镇晋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庞志村双层膜新技术新品种运用、东阳镇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尚品天香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和金湖逸园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听取了榆次区负责人关于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情况的介绍。
        榆次区作为“大太原都市圈”核心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始终坚持“大而全”“优而精”的方向格局,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产业,按照“一带三区”战略架构,形成特色化、集群化的多种功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了主导产业发展较均衡、产业链较完整、服务体系较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赵庆华对榆次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平衡产业体系结构,健全农业产业链条,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政策和财政支农投入力度,促进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发展;要优化社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不断壮大龙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源自:晋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