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19年第25期(总第57期)(2019年7月8日-7月12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12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呼唤更多动能;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有信心;③天灾“税祸”让美国农民夏长时节忧心忡忡

国内经济:多个国家级经开区升级方案近期将出;②跨境电商频添新动力;③“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政策酝酿待出;④不利天气等多重因素致菜价小幅上涨。

山西动态:新能源汽车补贴红利消退 车价上涨或不可避免;②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 一揽子新举力促金融业发展我省多项措施鼓励百姓“买买买”

晋中动态:80亿元高端综合利用项目落地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郭建文会见中国铁建中原区域山西总部负责人闫宇一行山西晋中文旅“软”融合构建转型发展“硬”支柱;祁县打造“三晋养牛第一县”升级版。

 

 【国际视角】

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呼唤更多动能

在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承认,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综合来看,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下半年将依然存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动能。

2019年初,由于贸易摩擦风险不断上升,各界对今年全球经济预测并不乐观。不过,一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数据表现不错,但好景并未维持较长时间,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数据又晴转多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均发布报告,对全球经济前景表示担忧。少数经济体已经开始降息。

国际贸易和投资一向是生产、创新、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在贸易摩擦阴影下,这种带动作用开始减弱。WTO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已经降至荣枯线以下,为2010年以来的最弱水平,全球投资的总体表现也和全球贸易的表现类似。

可喜的是,G20峰会显露出一些积极信号,如中美重启磋商、中日加强合作、美日贸易谈判提速等,这些新动向将给区域乃至全球经贸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但总体来看,全球经济还需寻找更多动力。

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的力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培养和呵护新动能格外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同样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技术和信息垄断则会阻碍世界经济发展。当前,推动全球经济进入新周期的技术革命尚处于孕育阶段,新旧动能之间没有实现充分的转换。众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要建立起充分的交流合作平台,为5G、人工智能等影响全人类的科技创新创造更加可持续的国际环境。同时,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还要做好预案,对新的风险加强预防,防止负面影响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就业环境造成伤害。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价值链格局逐渐被打破、重建。发达国家试图在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提高竞争力,吸引资本回流制造业。而新兴经济体则试图通过产业改造提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等方式,突破传统国际分工对发展空间的束缚。产业链、价值链重构难免带来市场竞争和动荡,能否避免和减轻这种动荡,对于全球经济有重要的影响。

要为全球经济增长增添动力,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和政策协调。大阪G20峰会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峰会通过的宣言暂时提振了市场信心,这种信心的持续,依赖于各国下一步在反对保护主义方面的实际行动。加强全球治理,妥善处理分歧,实现合作共赢才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正向拉动。同时,各国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沟通协调,防止负面外溢效应。

金砖国家领导人大阪会晤联合新闻公报预计,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正在企稳,今年下半年和2020年将呈温和上升势头。如果外部环境不出现急剧恶化,新兴经济体将继续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源自:经济参考报)

 

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有信心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今年上半年主要工作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外在华知识产权申请量达到7.8万件,同比增长8.6%。这表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动力不减,全球创新主体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充满信心。

国外在华申请量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7.8万件,同比增长8.6%;国外在华商标申请量为12.7万件,同比增长15.4%。分国别来看,日本、美国、德国位居在华发明专利申请前3位,美国、日本、英国位居在华商标申请前3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表示,非本国居民知识产权申请数量是反映一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国外在华发明专利、商标申请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是与今年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态势相协同的,说明外国企业加大在华投资力度的同时,继续加快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布局,表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动力不减。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胡文辉介绍说,2019年上半年,中国主要知识产权指标符合事业发展预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74万件,中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5件,较2018年底增加1件,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2件目标。

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所占比重达到91.2%,较2018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个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下降46.0%,所占比重持续走低。葛树认为,这表明创新主体正在主动调整和规范自身的申请行为,中国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由数量增长阶段转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更高阶段。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受到海内外普遍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介绍了上半年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重要措施,包括重点部署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加强网购和进出口领域知识产权执法;探索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知识产权侵权假冒在线识别、实时监测、源头追溯中的作用;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机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支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各国知识产权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与跨国企业、国际协会以及外国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保护业务交流等。(源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天灾“税祸”让美国农民夏长时节忧心忡忡

  新华社美国大西洋镇7月8日电  通讯:天灾“税祸”让美国农民夏长时节忧心忡忡

  夏长时节,美国中西部艾奥瓦州大西洋镇农场主比尔·佩雷特家的玉米苗刚刚过膝,大豆苗才到脚踝。

  “正常情况下,它能长到我肩膀这么高了,”71岁的佩雷特站在玉米田边上,边说边比划,“(春播以来)雨水太多,一直特别潮湿阴冷,严重影响了玉米和大豆生长。”

  老人说话的当儿,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场豪雨迫在眉睫。

  “我们能及时播种已经很幸运了,很多州因为多雨不得不将播种时间一推再推,”家中五世为农的佩雷特说,“到年底肯定有很多农民日子很难捱。”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由于今春以来气候极其潮湿,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创历史新低。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播种迟,出苗晚,夏长不长,这对业已遭受关税冲击的美国农民而言,不啻雪上加霜。

  “因为生长季节较短,所以(大豆、玉米)收成肯定不如往常。”艾奥瓦州金伯利农场公司总裁里克·金伯利告诉记者。

  天灾之外,自美国单方面挑起与中国等贸易伙伴的经贸摩擦以来,美国农产品出口量骤降,价格剧跌。天灾“税祸”双重压力下,美国农民日益担忧入不敷出。

  美国农业部长桑尼·珀杜最近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播出的采访节目中说,美国农民是中美经贸摩擦的受害者之一,他已告诉美国总统特朗普,“不能用爱国主义来买单”。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平均每年采购113亿美元美国大豆。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总额为31亿美元,比2017年下降了近75%。

  美国《政治报》网站报道说,自2013年以来,美国农民净收入减少一半。今年美国农民预计将背负近4270亿美元债务,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农业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2019年前三个月,美国农业贷款违约率达到7年来最高水平。

  美国农会联合会的报告显示,许多美国农民已难以偿还债务,中西部农场破产案例自去年以来大幅增加。

  金伯利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今年市场不兴,美国农民尤其是豆农将“不得不设法控制经营成本和日常生活开支”,准备过紧日子。他表示,如果贸易紧张局势再持续一两年,很难想象美国农业会受到怎样巨大的影响。

  继去年向农民提供120亿美元援助后,美国农业部5月又宣布计划向农民提供最高达160亿美元援助。但美农业协会方面代表、国会议员和农民纷纷表示,“政府支票不能替代失去的市场”。

  “补贴带来了些许安慰,但失去原本的贸易机会让我们很受伤,”佩雷特说,“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小的替代市场,但不可能再找到一个像中国这么大的市场。”

  美国农民期盼充足的阳光,更期盼美国能和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尽快达成贸易协议。

  6月底,中美两国元首在日本大阪举行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这让佩雷特等人看到了希望。

  佩雷特表示,尽管目前还不清楚经贸摩擦何时能彻底终结,但“哪怕有一点进步,也好过原地踏步”。他呼吁双方“多看合作的大局,而不是细小分歧”,通过合作更快地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实现共赢。(源自:新华网)

 

【国内经济】

●多个国家级经开区升级方案近期将出

  在多个重磅利好政策落地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快马加鞭制定升级方案。记者获悉,目前江苏、上海、山东、广东、浙江等地都在研究出台当地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意见,最快将于本月中旬陆续出台。其中,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为本轮升级方案的重点。从各地目前的规划内容来看,接下来经开区将聚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并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引资效果明显,1-5月利用外资比重占全国五分之一,并在重大外资项目的引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近期国家级经开区又接连收获政策利好,成为国家着力打造的改革开放新高地。4月初,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支持经开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5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部署,推进经开区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明确国家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在区内布局。之后,国务院印发意见,推进经开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据了解,商务部还在推进国家级经开区产业集群研究,推进成果转化,并将加强考核评价,加强分类指导,深化国际合作,深化区域共建,指导国际产业园的建设。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记者表示,从政策方向来看,一方面在制度上,赋予经开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以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鼓励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经济,并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集聚优秀人才和技术,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在国家层面指导意见的推进下,地方已经开始部署新的发展规划。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上海、山东、广东、浙江等地都在筹划出台区域内经开区升级方案,一些地方已经进入了方案论证阶段,其中山东等地有望于本月中旬发布相关文件。

  从各地目前的规划来看,接下来经开区将结合当地的既有优势产业和项目,在法律制度、营商环境、融资渠道等多方面优化的基础上,加快打造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并推动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

  其中,经开区数量位列全国首位的江苏省,目前正在开展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方案论证,以及自贸试验区政策叠加复制和集成创新的探索。作为占据开放优势的上海,也将聚焦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经验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区位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强化产业协同发展,优化产业集群布局。广东则在日前发布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支持深圳、广州开发区创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在总体升级方案酝酿出台的同时,各经开区已经开始行动,推动高技术项目的引进。本月初,哈尔滨举办了经开区先进制造项目签约仪式,签约5个制造项目,并设立国家级实验室建智能装备园区。

  6月27日,北京亦庄发布了国家级经开区首个人才清单,该清单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中22家企业的49个岗位。6月20日,嘉兴经开区集中签约37个项目,总投资293亿元,涉及智能制造、汽车研发、新能源、医疗应用等多个领域,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个,行业龙头项目10个。

  “从政策和各地动作可以看出,经开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将是凭借开放优势和制度创新红利,以产业和项目为导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企业品牌,并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升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开区正在立足本地区位条件和产业优势,加快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吴琦认为,接下来,经开区有望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信息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共生,加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加快突破。

  同时,吴琦建议,要充分发挥经开区的聚焦效应和扩散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错位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白明表示,219家国家级经开区有条件有基础也有政策支持,可以先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创造更好的环境,为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打头阵。

  “经开区要发挥‘高新加自贸’的制度优势,加快补上发展中的短板。”白明认为,“高新”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让我们的企业生产与国际接轨,在“自贸”的开放环境下,与全球市场高度对接,全方位开放汇总融入经济全球化,让“高新”在国际竞争中实现产业升级。(源自: 经济参考报

 

跨境电商频添新动力

  在今年的“6·18”电商大促活动中,跨境电商风头不减。时隔不久,7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出利好政策,部署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促进政策,提出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升级动力强劲,技术创新不断赋能……诸多支撑下跨境电商如何提质增效——

  在不久前进行的“6·18”电商大促中,天猫国际海外品牌整体成交同比增长197%,870多个首次参加“6·18”促销活动的海外新品牌,成交最高超日销100倍。

  这只是跨境电商红红火火的一个“缩影”。资本市场也看好这一领域,仅今年6月,海豚家、纵腾集团等5家跨境电商企业就获得了总计超过3.28亿美元的融资。飞速增长的跨境电商不但成为外贸增长突出亮点,还在不断释放市场消费潜力。

  跨境电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促进政策,提出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是适应产业革命新趋势、促进进出口稳中提质的重要举措。此次会议政策部署释放出哪些“红利”?在进口和出口两个方向上,跨境电商如何提质增效?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在现有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根据地方意愿,再增加一批试点城市。

  在市场研究机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跨境电商部主任张周平看来,“这说明前期各个试点城市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认可,此次新增加一批试点城市,或将给还没有试点城市的省份进行补缺,将把跨境电商向全国推进,对行业及地方发展都是利好”。外贸企业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CEO朱秋城也认为,“试点城市的增加,有助于将前期跨境电商园区的先进经验进行复制,完善和推动中国跨境电商的成熟发展”。

  另一亮点则是“无票免税”政策的落实,会议提出,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电商零售出口,落实“无票免税”政策,出台更加便利企业的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所谓“无票免税”,是指出口企业只要登记相应的销售方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货物名称、数量、单价和总金额等进货信息,就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由于跨境电商企业通常向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采购货物用于出口,有时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一政策的落实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无疑是非常大的利好。‘无票免税’大大减轻了跨境电商企业的人力、时间成本,加快了退税进程。”朱秋城告诉记者。张周平则表示,此前“无票免税”政策虽然在深圳、杭州、义乌、郑州等地以诸如“9610不征不退”等方式实施,但毕竟只是地方政策,此次提出落实“无票免税”政策,“是对跨境电商税务性质进行了定性,让全国各地的跨境电商从业者享受到公平对等的政策待遇”。

  消费升级是最大动力

  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2018年包括B2B、B2C、C2C和O2O等模式在内的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26.7%。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经常进行跨境网购的用户达8850万人,同比增长34%。两项数据都保持着高速增长。

  在进口方面,跨境电商平台的“江湖格局”也在不断形成,从天猫国际、网易考拉这样规模大、人气旺、实力强的头部平台,到洋码头、小红书这样的“准一线平台”,以及蜜芽、贝贝、宝宝树等专注于母婴类产品的垂直平台,随着资本不断加码进口跨境电商领域,跨境进口平台也在不断成熟,推动更多海外优质品牌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

  消费升级是进口跨境电商快速增长的最大动力。来自天猫国际的数据也在佐证这样的趋势。一方面,个性化、碎片化的消费需求,让来自欧洲、东南亚甚至南美洲的商品成为跨境电商进口的“新宠”,在今年“6·18”电商大促期间,来自奥地利、俄罗斯和越南的商品分别以同比10324%、8958%和1047%的成交增速领跑,阿根廷、希腊、菲律宾、芬兰、古巴、柬埔寨、土耳其的则分列第4位到第10位。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消费持续升级,进口消费普及趋势愈发明显。今年“6·18”期间,三四线城市跨境电商整体成交同比增长153%。在6月8日天猫国际进口日,来自三四线城市的订单,开场首小时成交同比增长1170%,购买进口商品的人数同比增长超10倍,两项增速均远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消费升级的动力,也促使进口跨境电商不断加码消费者体验。跨境电商服务商通拓科技集团合伙人李鹏博就表示,进口跨境电商正步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正在由打造爆款单品向提供全程优质服务转移,“消费升级的趋势对企业资源整合、全程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货品采购、通关物流、销售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客户体验。这也为电商从不同领域着手建立竞争优势提供了切入口”。网易考拉CEO张蕾则认为,“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买得到’转向‘买得好’。用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件商品,而是一种品质生活方式。为了回应这种需求,网易考拉预计将于2019年在全国开设15家线下店,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技术创新为出口赋能

  借助智能分拣系统、CT智能审图判图等高科技装备,如今在深圳机场国际快件运营中心海关监管区,无需查验车辆从入园至出园平均时长可以控制在30分钟内。向科技要效率,跨境电商出口正在变得越来越便利,规模也水涨船高。来自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深圳海关共验放786万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总货值20.5亿元,从事相关业务的物流企业也从最初的3家增加到14家。

  一端是进口,一端是出口。“在出口方面,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兴市场,网购都在覆盖更广的人群,他们对中国制造也青睐有加。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中国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了快速布局沿线国家市场的机会,出口跨境电商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窗口期。”张周平说。

  来自第三方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7.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2.7%。明显快于电商行业整体8.5%的规模增速。其中,3C电子产品、服装服饰配件等传统优势消费品一直是全球跨境电商平台最畅销的品类;此外,家居园艺、户外用品、健康美容等产品需求也较为庞大,国内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和产业带正在快速赋能跨境电商更好发展。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出口的模式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其中,出口B2B平台普遍由纯信息服务模式向在线交易模式及综合服务商角色转变。从提供单一的服务向多种服务并举,满足中小外贸企业线上化发展需求,增强平台用户黏性及盈利能力。

而从方式上看,海外仓等方式也在提升国外消费者的体验。所谓海外仓,就是卖家准备好货物,然后整批发到海外仓,通过海外仓的后台系统下达订单,海外仓的操作人员根据卖家的订单指令做终端派送。“这对于优化电商供应链体系、提升物流配送时效和降低单件物流成本都有助益,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特别提到‘支持建设和完善海外仓’,实际上也是在推动跨境电商出口高质量发展。”张周平说。(源自:中国经济网)

 

“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政策酝酿待出

制定新时期“宽带中国”战略 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提速升级

  “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政策酝酿待出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7月9日召开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获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时期“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也正在酝酿。其中,加强5G网络部署,支持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一二三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将成重要方向。北京、上海等多地围绕“互联网+”加速重大项目布局与落地。

  此外,网络安全也将成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业内预计,未来几年网络安全的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能源、交通、制造业等工业互联网领域将成为安全产业投资的重点。

  央地加速政策布局

  当前,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显著。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4282亿元,同比增长19.4%。

  围绕下一步发展,记者获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时期“宽带中国”战略,酝酿出台“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其中,加强5G网络部署,支持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智能经济新业态等将成为施策重点。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当天在会上表示,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推动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体举措包括,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升级基础设施,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等。

  地方也正在加快相关政策布局,围绕“互联网+”系列重大项目密集展开。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当天表示,北京市正抓住互联网信息领域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机遇,推动包括增值电信等在内的政策落实,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重点领域,加强5G、智能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国际一流智能服务中心的项目落地。此外,近期上海、河南、湖南等多地也有相关部署。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围绕“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需要在支持基础设施普及应用和迭代升级、技术研发创新、应用跨界融合、促进创新创业、鼓励社会投资、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支持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作用。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部副主任张姗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领域应集中在包含工业互联网在内的产业互联网,政策着力点应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更大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竞争力,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

  5G等新基建带来新一轮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记者从会上获悉,工信部将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形成适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此外,国家发改委也表示将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

  地方层面,上海市日前表示2019年将建设5G基站1万个,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全覆盖,2021年累计建设5G基站3万个,累计总投资超过300亿;河南省2019年初步实现郑州市及各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2020年启动全省5G规模化商用。此外,青海、吉林日前也就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布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侯雪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成后,能够增强新技术的扩散和服务能力。一方面将促进数字型、智能型产品的快速迭代;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企业打通产、销、用户等链条,催生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模式,培育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有助于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5G正式商用,工业互联网等新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与完善,有助于开拓在消费领域、产业领域的新应用,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有望不断出现。

网络安全或将催生万亿产业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推动“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互联网和行业融合带来的行业监管、数据安全等问题。

  陆峰表示,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和行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监管机制,明确行业和互联网融合条件下行业运行规章制度,确保监管体系能够适应并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需求;同时完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明确数据使用规则和各方的权责利,确保数据安全、平稳、有序流动。

  工信部也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网络治理,优化发展大环境。强化安全保障,全面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数据、个人信息等安全保障能力。

  业内预计,网络安全产业有望成为万亿元规模的社会支柱产业。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突飞猛进使得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世界里,网络遭受攻击所产生的后果有时会超过承受限度,网络安全的投资将会越来越大。预计未来几年,网络安全的产业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央地也已经加快相关产业布局。日前《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工信部与北京市将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计划到2020年,依托产业园带动北京市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拉动GDP增长超过3300亿元,打造不少于3家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骨干企业。

陆峰表示,伴随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至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网络安全的基础保障作用和发展驱动效应日益突出,特别是to B层面的网络安全愈发重要。下一步,车联网,能源、交通、制造业等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安全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源自:经济参考报)

 

不利天气等多重因素致菜价小幅上涨

  7月8日,28种蔬菜平均价格比上周五上涨1.7%——不利天气等多重因素致菜价小幅上涨

  全国菜价止跌反弹,一是因为近期南方暴雨洪涝和北方干热晴晒等不利天气,二是因为春季北方产区气温较往年偏低,蔬菜种植时间有所延后,导致集中上市时间有所推迟。

  7月8日,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13元/公斤,比上周五上涨1.7%。

  “全国蔬菜价格一改前期连续5周的下跌态势,近来止跌回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孔繁涛说。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17日以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周均价连续两周环比上涨。第25周和26周均价分别为每公斤3.79元和3.89元,环比分别上涨0.3%和2.65%,分品种看,第26周有18种蔬菜价格上涨。其中,西葫芦和莴笋环比分别上涨13.6%和12.8%,其余品种涨幅在10%以内。

  在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洋葱是最近价格波动最大的品种。上周,新发地洋葱批发价周环比大涨16.13%,年同比暴涨125%。

  洋葱价格为何异常波动?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张君华认为,原因在于去年洋葱价格一直低迷,种植户入不敷出,今年各大主产地出现明显减种。此外,一些洋葱主产国家受极端气候影响,大幅减产,东南亚、日本、韩国等海外采购商纷纷来我国采购,导致洋葱出口量显著增加,拉动价格持续增长。

  虽然北京市场近期绝大部分蔬菜品种价格波动相对温和,但总体价格确实在明显上涨。7月5日,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为2.00元/公斤,比6月28日的1.89元/公斤上涨5.82%,比去年同期的1.70元/公斤大幅上涨17.65%。

  “上周菜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截然不同,价格走势发生转变,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张君华说。

     近期蔬菜价格为何明显上涨?

  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认为,一是因为近期南方暴雨洪涝和北方干热晴晒等不利天气,二是因为春季北方产区气温较往年偏低,蔬菜种植时间有所延后,导致集中上市时间有所推迟。

  分析北京市场蔬菜价格近期明显上涨的原因,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认为主要有3点:一是6月初一些集中上市的蔬菜价格跌入低谷,不少农民因卖菜折本被迫提前退市,供给减少导致超跌反弹。二是近期北方产区提前进入高温酷暑阶段,影响了一些喜凉作物的生长,品质相对较好的蔬菜产量不足,导致价格回升幅度较大。三是目前夏季冷凉地区的蔬菜还没有批量上市。

  那么,后期蔬菜价格走势怎样呢?

  张晶预计后期全国菜价仍以低位运行为主。从全年来看,受上半年菜价水平偏高影响,预计下半年部分品种扩种意愿较强,如果不发生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后期及秋冬蔬菜供应有保障,蔬菜整体价格或将高于去年,但涨幅有限。

关于洋葱的好消息是,再过10多天,辽宁锦州洋葱将上市,价格上涨势头将被遏制。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王金兰认为,冷凉地区坝上鲜嫩蔬菜真正形成批量上市条件还需要半个月到1个月的时间,在随后的半个月内,北京菜价依然会反复调整。(源自: 经济日报)

 

【山西动态】

新能源汽车补贴红利消退 车价上涨或不可避免

2019年上半年倏然而逝,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政府补贴时代已经过去。按照《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国家补贴相较于2018年,整体退坡幅度超过50%;如果再算上地方补贴的全额取消,新能源补贴标准的退坡幅度整体上达到75%。

面对严峻形势,车市反响如何?各家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又出台了怎样的应对措施?记者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车企忙应对 招数各不同

近期,记者走访太原比亚迪、奇瑞、广汽新能源等部分4S店了解到,店内经销商均未接到厂家正式调价通知,暂时仍以2018年补贴标准售车。一位比亚迪4S店销售人员说,店内尚未收到厂家针对补贴退坡的调价通知,所以现在买车的话价格不受影响。

“按照新的补贴政策,补贴大幅度减少后,我们只有调高价格才能覆盖成本,但是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我们会通过多方面降低开支、同时企业消化部分成本等方式,暂时保持原定的价格!”7月7日,在太榆路的一家比亚迪4S店内,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了补贴标准退坡后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太原市吉利、上汽荣威和奇瑞新能源经销商均表示,应对政策目前都在积极谋划之中,暂时没有对外公布。

车价上涨或不可避免

“补贴下降后,车企成本大幅增长,若消费者不接受涨价,市场需求就难以有效启动。”7日,山西省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专家对记者分析称,车企既要覆盖制造成本,也要考虑未到位补贴的资金成本,所以肯定会调涨价格。如果不涨价,车企将面临极大压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对记者说,“自行消化补贴退坡所增加的成本,长久来看,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无法做到。”至于具体会涨价多少,目前各家都没有明确方案,还是在相互观察着。不过,多家4S店已经有了自己的预测,就是按照补贴政策测算,厂家和消费者各承担一半,届时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预计会上涨2万元以上。比如一款补贴6万余元的主流纯电车型,过渡期结束之后,补贴将减少约4万元。

下半年将迎激烈比拼

这几年来,受到政策支持、资金补贴、费用减免等利好因素影响,太原市的新能源车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市民将购车重点放到了省钱、省力、省心的新能源汽车上来。如今,补贴在不断退坡,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从政策导向阶段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相关专家表示:车企的竞争将在今年下半年进入激烈比拼阶段。

据了解,鉴于以后的行业发展大趋势,更多的大车企、知名品牌也加入到了新能源车的争夺当中来,宝马、奔驰纷纷宣布加快电动产品扩张计划,丰田、福特等品牌也把产品推出重心放到了新能源车,下线新车有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车型。

由此可见,今年下半年才是新能源车的主战场,尤其是纯电动车领域。当然,自主品牌也在进行绝地反击。谁能笑到最后,谁会在路上消失,最终也只有市场能够给出答案。(源自:太原晚报)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 一揽子新举力促金融业发展

新设立或新迁入金融类机构最高奖励1亿元

每年安排预算5000万元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类机构,按照实缴注册资本额度(扣除政府引导基金及示范区属国有资本)给予奖励;建设金融服务平台,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每年财政预算安排5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委会、山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日出台《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促进金融业发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充分发挥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加速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该办法主要支持符合示范区总体战略布局及相关发展规划的金融类企业,对示范区金融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金融类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

围绕设立金融集聚区,《办法》提出,在示范区金融集聚区内注册的金融类企业经投融资业务主管部门认定后全额享受本办法所奖金额,并可优先申请示范区政府引导基金的支持。在金融集聚区外注册的金融类企业享受本办法所奖金额的70%。

具体奖励办法为: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类机构,按照实缴注册资本额度(扣除政府引导基金及示范区属国有资本)10亿元以下的,按实缴注册资本的2%比例给予奖励,10亿元至50亿元以上的分别给予2000万元至1亿元不等的奖励。对在示范区内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募基金等省级分支机构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示范区现有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类机构增资,按其新增资本额度(扣除政府引导基金及示范区属国有资本),给予1%比例的一次性奖励,最高500万元等等。

围绕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平台,为入区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提供集政策对接、投融资等多功能一体化服务;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每年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扶持资金中列支1亿元,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保险投资机构以及其他社会资金,共同投资成果转化项目。

在壮大资本市场方面,主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奖励;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一次性给予80万元奖励;“晋兴板”挂牌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在服务保障方面,示范区每年财政预算安排5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用于弥补基金、银行、融资担保等金融类企业对示范区中小微企业资金支持过程中发生的资金损失,按照企业投资法定程序核销额或贷款本金法定程序核销额的30%比例予以补贴,单笔最高500万元。设立5000万元应急周转保障资金,提供短期资金支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实际困难。

此外,还在设立金融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世界排名前2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含境内)和“双一流”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来示范区工作、金融和财富管理高端人才在示范区创新创业等方面出台多项服务保障措施。(源自:山西日报)

 

我省多项措施鼓励百姓“买买买”

7月5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为鼓起百姓消费“荷包”,降低百姓消费“门槛”,挖掘百姓消费“潜能”,我省印发《山西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通过增加收入、落实带薪休假、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建设“智慧商圈”等措施鼓励百姓“买买买”。未来,我省将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持续优化促进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激发全民消费潜力。

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

今后,我省将在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家政、教育培训六大领域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深化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市场化、公司化、专业化运营;鼓励引导民间收藏文物合法流通交易,完善社会文物领域管理服务措施;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鼓励社会资本提供或参与健康体检、家庭医生、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等服务;合理放宽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规划预留空间;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鼓励民间资本在城镇社区建设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托老机构;探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奖补制度,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兴办或运营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建立体育、公安、消防、卫生等多部门对商业性和群众性大型赛事活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推进体育赛事制播分离,落实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优惠政策;对从事家庭服务达到一定年限、依法合规经营的品牌家政服务企业予以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

《实施方案》提出,创新租赁住房用地供应模式,以配建为主增加新建租赁住房土地供应;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发适合住房租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住房租赁的金融支持力度;发展国有租赁企业,引导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住房租赁企业发展,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和物业企业开展租赁经营;盘活商业、办公等非住宅存量房源,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加快租购同权政策实施,建设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

为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我省将打破汽车销售品牌授权单一模式,推进授权销售与非授权销售并行;鼓励汽车经销商开展二手车销售,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管理,促进老旧机动车报废更新;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探索建立碳配额交易制度;开展汽车场地赛、越野赛等赛事,规划房车营地、越野车场地建设,深挖汽车后市场潜力;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标准规范,建设覆盖全省、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

创建“三合一”绿色商场

我省将加快发展壮大绿色消费,以连锁及区域性龙头商超、购物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体等为重点,创建集门店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商场。

倡导流通环节减量包装、使用可降解包装。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带头绿色消费,组织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校园、节约型医院等创建活动;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培育建设国家级高品质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建设“智慧商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购物体验结合;改建提升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推动电子商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延伸覆盖,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城乡双向流通渠道。

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职工工资

收入与消费正相关,百姓收入的增加是刺激消费的基础。按照实施方案,我省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落实国家关于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的政策规定,完善部分特殊岗位津补贴政策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加大对科研人员收入激励政策的督导落实力度。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职工工资;合理确定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落实个人所得税法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源自:山西晚报)

 

【晋中动态】

80亿元高端综合利用项目落地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

  由山西焦炭集团投资建设,年产500万吨焦炭及焦炉煤气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

  7月5日,山西焦炭集团年产500万吨焦炭及焦炉煤气高端综合利用项目,与介休市政府在晋中市综合办公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了签约仪式。此次成功签约,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地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项目总投资80亿元,规划占地2000亩,由山西焦炭集团投资建设,并引入民营企业加入,是国企与民企合作共建项目,也为民企参与国企混改推进企业转型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项目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模式,其中:一期项目投资27亿元,建设年产200万吨的2×70孔、炭化室高为7.65米的大容积单热式顶装焦炉,配套建设备煤、炼焦处理、干熄焦、煤气净化、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焦化污水生化及深度处理、与甲醇项目连接综合管廊等生产设施。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焦炉煤气除供应现有的益达甲醇生产外,还可利用生产甲醇产生的驰放气,建设年产6万吨液氨项目,并预留氢气分离、收集、储运装置及设施,为氢能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提前布局。二期项目投资33亿元,建设年产200万吨、炭化室高为7.65米顶装焦炉,一、二期项目建成后,利用焦炉煤气规划建设年产18万吨LNG项目,在为益达甲醇补碳同时,将液氨产量扩大到7.5万吨;同时规划建设LNG转化制取乙炔或乙烯项目。三期项目投资15亿,建设年产100万吨、炭化室高为6.25米的捣固焦炉,产生的焦炉煤气提取甲烷制LNG,剩余氢气用于生产富氢动力产品,利用氢气无毒无害、导热性能好、燃点高、燃速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发电、动力燃料及燃料电池等。

  该项目装备采用国内最领先的焦炉技术,具有焦炭产量大、用地规模小、经济效益好、自动化程度高、节能环保等优点,并采用多段加热、自动测温、炉温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焦炉自动加热和自动控制,确保装煤、出焦过程中无烟尘逸散,在保证环境效应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创造利税15亿元以上,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并能够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获取清洁能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源自:山西晚报)

 

郭建文会见中国铁建中原区域山西总部负责人闫宇一行

7月4日,副市长郭建文会见中国铁建中原区域山西总部负责人闫宇一行,双方就推进城际铁路建设、龙城大街区域片区开发等事宜进行了沟通交流。市发改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管局、住建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

会上,闫宇介绍了中国铁建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以及未来的合作意向。他表示,晋中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潜力巨大,中国铁建非常愿意与晋中开展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将充分发挥资金和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依托自身优质资源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郭建文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闫宇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中国铁建作为知名国有企业,拥有精良的装备、优质的管理及技术精湛的团队,非常欢迎来晋中投资兴业。希望双方能进一步强化沟通对接,抓紧推动有关项目建设,以更加创新的方式、思路,精诚合作,实现共赢。(源自:晋中新闻网)

 

山西晋中文旅“软”融合构建转型发展“硬”支柱

多年前,电视剧《乔家大院》让晋商故里晋中走向全国;近年来,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电影展愈显国际范;近期,左权民歌汇频登热搜,散发太行泥土芬芳的左权民歌传承和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

晋中有关人士表示,由“跟着资源走”向“跟着市场走”再向“跟着创意走”,晋中走出了一条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

文旅融合,从“锦上添花”向转型支柱的转变

多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培育文旅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柱,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动转型的重要方向。

1990年,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在祁县乔家大院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播出后,晋商大院迅速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引发了晋商文化研究热。

这深深促进了晋中人在发展旅游业上的文化觉醒,加速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2006年,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央视热播,乔家大院景区及祁县旅游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18年,祁县接待游客总量1203.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9.03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8.02倍、311倍。

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带着这一光环,平遥相继打造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平遥国际电影展”“又见平遥”等一个又一个文化旅游产品。

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持续不断推动文旅融合,晋中转型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阔。2018年,晋中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815.6万人次,同比增长23.43%;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关口,达到1013.9亿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改革”组合拳”,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

为逐步将文旅打造为转型支柱产业,晋中市打出深化旅游产业改革“组合拳”,推出景区(景点)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综合管理执法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激发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1996年4月,介休市确定由山西三佳煤化公司开发建设绵山旅游风景区,开启了晋中市引入民营资本投资文旅业的先河,点燃了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力量在文旅产业大展身手的激情。

紧随而来,灵石石膏山景区和红崖沟景区、介休张壁古堡、榆次乌金山、官道巷、平遥唐都推光漆器产业园等文化旅游景区先后建成投运。

与此同时,华侨城、中国国旅、陕西乐华等知名企业、集团也纷纷加入到在晋中兴办文旅业的大潮之中。

2017年,具有晋中特色的潇河文艺小镇映入市民眼帘。这个由香港鑫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填补了山西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空白,为晋中文旅业植入了新业态,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晋中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参与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底蕴。”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林高如说。

创新模式,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作为落实“山西三大旅游板块”开发建设的一次重要行动,晋中将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刚刚脱贫的左权人民,不忘初心,着力打造民歌的海洋、文化的盛宴、转型的引擎。

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组委会一方面抓文化打磨,一方面抓创新组织运营模式。他们以“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社会资本参与”的文化赛事运行体制,再次激发出晋中企业家群体参与文旅产业开发的热情。

一批实体企业把此次大赛当作一次宣传企业形象、延伸产业链条、寻求合作伙伴、捕捉市场商机的新平台、新机遇,主动融入到这个全新的文化、旅游市场中来。

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秀红表示,在促进文旅“软”融合从而推动构建转型发展“硬”支柱的过程中,晋中市经历了由“跟着资源走”向“跟着市场走”再向“跟着创意走”的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的成功举办,也将开启晋中文化旅游业由大到强、打造知名品牌的新征程。(源自:晋中新闻网)

 

祁县打造“三晋养牛第一县”升级版

“安格斯牛主攻中高端市场,肉质好,都是雪花肉啊!而且产肉率高,单价贵,主要销往北京、山东的西餐厅。”谈到养牛业能否高质量发展,话语不多的山西万牧有限公司园区负责人孟海军突然话稠了起来:“仅2018年,我们就出栏了2490头安格斯牛,目前存栏2300头。”

此时是5月底,距离万牧落户祁县,整整过去了9年。这家我省最大的安格斯牛养殖基地,由祁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山西千朝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9亿元建成。2013年当年就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安格斯母牛2000头, 6年间已繁育5000余头,带动祁县初步形成了安格斯和西杂牛互补的中高端肉牛繁育育肥基地。

发挥优势,改良品种,把传统的养牛产业做强做美,是祁县着力打造“三晋养牛第一县” 升级版的举措之一。

最新统计显示,祁县2018年肉牛出栏达到11.8万头,肉牛年出栏量位居全省第一;奶牛存栏2.3万头,奶牛存栏量位居全市第一。拥有千头以上牛场8个,百头以上牛场118个,全县养牛业产值突破15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

窥一斑而知全豹。人们不禁要问:祁县这么“牛”气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作为“三晋养牛第一县”,创新的“活力之源”是怎样保持的?答案里三个关键词必不可少:绿色、集群、产业链。

绿色发展彰显魅力

“被选中承担‘粮改饲’试点工作项目后,社员们发展规模健康养殖的积极性可大啦!”祁县鑫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芝勇告诉我们。

2007年,苏芝勇等5个养牛大户成立了鑫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他们决定用秸秆养牛。

“选择这条不寻常的道路,真的对吗?”苏芝勇自豪地说,“去年底,合作社肉牛存栏2200头,出栏3500多头,销售收入4000万元,纯利润500多万元。我们不仅把合作社做大了,而且还成了国家农业农村部秸秆养畜项目的示范单位。”

目前,合作社带动50户合作社社员秸秆养牛,年利用秸秆600万公斤,带动全县科学养牛利用玉米秸秆1.8亿公斤。

“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使命,也是祁县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祁县畜牧局中心主任郭俊杰的话深有感触。

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生态名城。进入新时代,他们将晋商故里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完美契合,持续进行经济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改善、绿色科技支撑、生态制度创新,着力打造会呼吸、有底蕴、风光美的生态文化名城。

在此基础上,他们把养牛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优先扶持,高点定位,强力推进,从品种改良到饲养管理技术更新,从秸秆开发利用到生态绿色循环,从规模发展到“两标建设”,祁县“打造现代绿色养牛大县”的攻坚轨迹清晰明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祁县率先在全省开始研究农作物秸秆青贮、微贮养牛技术。199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后,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园区化养牛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一大批青贮窖相继建成,EM生物制剂加工秸秆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为构建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的畜牧产业发展体系,祁县科学划定禁养区,严格执行养殖污染防治制度,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原则,对粪污处理、有机肥、沼气工程等进行扶持,推行“畜—沼—菜”“畜—沼—果” 等循环经济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农作物秸秆养畜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县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和达标排放率均达到90%以上,绿色、生态、高效养殖模式逐渐成型。

集聚发展激发动力

“温度一超过25℃,奶牛的受胎率、产奶量就会下降。所以,牛舍要安装风扇,还得采取喷淋、雾化等降温措施。”

祁县九牛牧业有限公司园区负责人柴方强是内蒙古海拉尔人,在伊利公司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2016年,他到九牛工作后,主要负责牧场管理。

把他这样的专业人才吸引过来的,是祁县牛业集聚发展的强大气场。山西九牛、山西万牧、泓润牧业、泓祁牧业、山西大北农……好的企业串珠成链,支撑起祁县养牛产业强大的内生动力。

祁县养牛历史悠久,饲草料资源丰富。进入新世纪后,他们一方面致力推动传统产业自身的改造提升,一方面注重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中摒弃粗放、局部、短期性的思维方式,努力在特色化、集群化和龙头企业培育上下功夫。

合理布局,推进产业标准化。2013年,祁县制订了《祁县牛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先后引进了万牧、九牛等一批标准高、规模大的标杆示范企业,打造了泓润、春辉、鑫等一批本土中小精品企业。万牧公司、泓润牧业等畜牧企业在引进澳大利亚安格斯肉牛、荷兰荷斯坦奶牛等新品种的同时,积极投资建设现代化养殖场,促进祁县养殖业与国际接轨。两家公司先后入选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带动全县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70%。

多元投入机制,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祁县积极创新投入机制,通过项目投资、规模养殖贷款、政策扶持等多渠道,加大对养牛业的投入。自2012年以来,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重点扶持养牛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扶持养殖园区60个,补助能繁母牛5600余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000余万元,带动非农行业投资畜牧养殖,拉动社会投资近4亿元。

引进改良品种,构筑养牛产业“新高地”。近年来,祁县依托万牧公司发展中高端肉牛产业,依托九牛公司发展奶牛产业,引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荷斯坦母牛5000余头。目前,全县肉牛奶牛良种率均达到96%以上。在此基础上,2016年,祁县与荷兰奶业技术中心合作,成立了国内第二个荷兰奶业技术中心;与南志标院士团队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还与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养牛技术研究推广,形成“技术引领—人才支撑—繁育升级”良种繁育体系,实现了全县良种繁育技术和推广网络全覆盖。

打造全产业链生态

“2018年,伊利的产值达到13.8亿元,实打实成为经开区产值规模最大的企业。”随着祁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与投融资部副部长段培军的介绍,我们看到了祁县引进龙头,延长链条,做优养牛产业的生动实践。

晋中伊利项目经理王世鹏告诉我们:“目前每小时有9000包产品灌装下线,今年灭菌乳生产线和发酵乳技改项目完成后,每天的产量将由700吨增加到1000吨,年产21万吨增加到31万吨。”

2014年,晋中伊利液态奶项目落地祁县,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拉动了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伊利的合作,倒逼祁县养牛业品质迅速提高。“养牛+原奶”“养牛+旅游”“养牛+加工”“养牛+屠宰”,祁县“牛”的文章越做越精彩。

2018年,祁县泓祁奶牛主题乐园上榜全国休闲观光牧场。作为山西省内首家以畜牧养殖、乳品生产为基础,集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流的高科技主题乐园,来这里参观的研学亲子团队络绎不绝。

乐园导游裴晨告诉我们,成立7年来,泓祁牧业已成为集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销售、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多元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旅游+畜牧养殖”的载体,泓祁牧业有机、绿色的品牌形象在客户群,特别是小朋友客户群中深入人心。

打通上下游,做全产业链,尽可能把更多的附加值留下来,祁县步履铿锵:

引进正大、大北农等知名饲料企业,年产能达到100万吨以上,位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祁县“粮改饲”进程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全县种植青贮玉米5万亩,收储青贮玉米达到20万吨,农作物秸秆养畜利用率达到70%,进一步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养殖种植的良性循环,养牛业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祁县九牛私家牧场牛奶打进太原、万牧正在规划建设屠宰加工场,肉食加工、牛奶饮品、皮毛应用,祁县引领更多的企业围绕着“牛”做延伸文章,逐步打造出50亿元牛产业链,农民们正阔步走向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

“下一步,我们将面向创新主体新需求,以创新的思维和手段,推进养牛大县向‘养牛强县’蝶变。”郭俊杰说。

蹲点手记

采访中,山西万牧有限公司的孟海军告诉我们,安格斯牛很受市场热捧,活牛价格每公斤会比市价高2块多钱。

记者马上问,那么,你们能进行屠宰业务吗?孟海军说,我们正在加紧规划。

活牛与生鲜肉相比,利润明显薄了很多。有市场,但缺乏加工能力和合作伙伴,成为制约祁县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作为“三晋养牛第一县”,祁县在传统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让传统产业品质化、高效化、集群化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近几年,祁县对标市场需求,积极进行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带来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关系的转变,更有思维方式的革新,产业发展的融合。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位于祁县经济开发区的晋中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改项目正在提速建设。项目完成后,公司产能将有大幅增加。

作为山西省规模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晋中伊利对祁县的贡献,是丰富了“三晋养牛第一县”的产业内涵,为区域经济汇聚起新的动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引进一个企业,引领多元发展,这是祁县进入新时代后,养牛业转型攻坚的成功路径。从安全、科技,再到产业,名校名企平台串珠成链,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融合裂变,聚合起加速创新的强大推动力。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我们相信,在示范引领带动下,祁县牛业未来的想象空间还很大。(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