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详细内容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

改革开放四十年晋中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01 阅读: 【字体: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四十年来,晋中市抓住改革机遇,积极营造投资环境,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倾力项目建设,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抓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市在加快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宏观调控有效”的投资体制取得了新突破。一是健全和完善了投资项目审批、备案制度,完善了政府决策机制。二是转变投资调控方式,通过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等方式,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社会投资进行调整。三是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调整优化重点行业投资结构。四是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种募集方式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五是创新投资模式,引进新兴投资理念,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六是加强对投资活动的监管,强化投资责任和风险约束,不断提高投资效益。经过四十年改革发展,我市投资体制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

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全市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的40年中高速增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四十年,晋中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1992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企业活力尚待提升,各项经济改革逐步启动,因此投资总体规模偏小。全市每年的投资总量从1978年的1.1亿到1992年才达到8.6亿元,投资规模均不到10亿元,虽然1992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仅完成8.6亿元,但是是1978年的8倍,年均增长15.8%。为晋中下一阶段的发展还是奠定了比较稳固的经济基础,

第二阶段是1993-2003年。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后,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投资持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投资规模稳步提升。这一时期的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从1993年全市投资额首次突破十亿,到2003年全市投资额达到95亿元,仅用了11年时间,投资额扩大了6倍,年均递增18.7%。投资总量和速度全面快速发展,为下一阶段的率先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2004-2010年。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质量来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大关,高达121.78亿元,到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495亿元,是2004年的4倍,年均增长26.3%。这一时期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工业体系初具实力,第三产业稳固发展,城区环境不断优化。

第四阶段是2010-2018年。改革开放的脚步愈加坚实,推进愈加深入,随着党的十八大、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着改革开放的坚定步伐,固定资产投资也进一步发展,全市坚持高标准谋划、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投资7408.5亿元,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元。

三、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服务业投资比重提高,增长动力日趋多元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晋中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1978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是21:57:22,第二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随后,全市积极营造投资环境,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房地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不断升级。2018年,全市产业投资结构调整到5:35:60,第三产业投资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第一产业投资虽占比逐年减少,但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生产基础,第一产业投资的稳定增长,有效提升了农民的劳动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二产业投资占比有所下降,但结构趋于合理,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始终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发展新动能,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呈现结构加速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

  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重稳步上升。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带动下,我市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稳步上升,2014年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随后在投资中的引领地位日趋巩固。2018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比第二产业投资高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投资的引领、支撑作用与日俱增,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工业投资平稳增长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晋中市工业投资平稳增长。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工业企业投资单一,1978年,全市工业投资仅为0.63亿元,到2018年用于工业投资已达到247.7亿元,年均增长18.9%。由经济结构单一的煤炭产业发展到“汽车制造、化工”等特色产业体系,以吉利汽车、东方希望等骨干企业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主导格局加速形成。

(三)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增长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房地产业从1990年代开始起步,伴随城镇化进程,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发展阶段看,1990-2003年,年投资由0.14亿元增加到6.08亿元;2004-2013年开始加快发展,年投资迈上10亿元台阶,由10.68亿元增加到79.9亿元;2014-2018年不断壮大,年投资跨越百亿元大关,由112.9亿元增加到161亿元。房地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迄今已上升到三产投资中支柱产业的地位,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日趋显现,对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带动冶金、建材、水泥等相关行业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额持续增长。自1990年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全市房地产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辰兴发展、当代置业、碧桂园、恒大地产、保利地产、万科地产、东瑞地产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入驻,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添了蓬勃生机。从投资额看,2018年,晋中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61亿元,比1990年的1425万元,增长 1130倍,年均增长28.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达23%。

  商品房房屋施工面积逐年增加,房屋类型多元化。随着全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房地产开发市场得到飞速发展。2018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605万平方米,比1995年增长7.9倍,年均增长9%。伴随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发展壮大,人们对房屋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居住,大户型、别墅、公寓等种类繁多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满足了不同层次购房者的需求,房屋结构趋于优化。同时,林立的办公大楼、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房地产开发正由单一住宅逐步向住宅、商业、办公为一体的模式发展,房屋类型正在走向多元化。

  商品房销售畅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2018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97.2万平方米,比1995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17.5%。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从设施简陋到绿色节能、从砖木结构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单一住宅到商业综合体,一批批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雅的住宅小区正在建成,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房地产开发的持续快速增长也带来了商品住宅和商业用房的过剩,随着近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工作的深入实施,全市商品房库存逐步进入合理区间。

(四)惠民措施得力,民生领域投资比重提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在着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落实党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措施,全市民生领域的投资持续发力,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大亮点。2018年,以房地产业(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其他房地产业等)、居民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娱乐业等为主的民生类工程共完成投资215.94亿元,民生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30.7%,较上年比重提升了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76.8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25.2%;居民服务业完成投资0.23亿元;教育业完成投资11.6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1.6%;卫生业完成投资8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1.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19.3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1.7%。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晋中投资建设成效显著,但投资的结构和效益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展望未来,晋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实地落实党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措施,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积累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更好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压舱石”和“助推器”作用,为晋中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