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详细内容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

2018年晋中市农村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25 阅读: 【字体:

2018年,晋中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全市三个三工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在全市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促进设施蔬菜、畜牧、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发展,全市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一、全市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林牧渔业生产总体平稳

2018年,全市农村经济总体平稳。初步核算: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减少1.97%。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16.0亿元,比上年减少1.94%。分产业看,农业增加值81.8亿元,减少5.63%;林业3.7亿元,增长15.13%;牧业28.2亿元,增长7.32%;渔业0.3亿元,增长3.7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1.82%。农、林、牧、渔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也由上年的72.2:2.4:23.4:0.2:1.7调整为70.5:3.2:24.3:0.2:1.8,林业、牧业分别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农业较上年降低1.7个百分点。一产增加值主要靠占近95%的农业和牧业拉动,两行业波动对增加值速度的影响较大。

(二)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2018年,全市粮食生产克服低温、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再获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73.8万亩,同比减少1.2%;粮食总产量179.7万吨,同比增长2.1%,为历史上第四个粮食高产年,实现单产480.8公斤/亩,同比增长3.3%。

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全市呈现玉米减杂粮增的趋势。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为312.4万亩,较上年减少1.4%,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为83.6%,较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高梁、秋杂谷物种植面积分别为4.0万亩和4.6万亩,分别较上年增长31.5%和9.8%,占比为1.1%和1.2%,分别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特别是我市杂粮主产区之一的和顺县,高梁和秋杂谷物分别较上年增长450.7%和44.3%,保持了较快增长。

(三)蔬菜面积、产量双增长

201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双增长。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6.3万亩,比上年增长7.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6.4万吨,比上年增长5.9%。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4.8%的茄果类和13.2%的瓜菜类,种植面积占比较上年分别提高0.4个百分点和1.5个百点;占比15.8%白菜类和17.3%的甘蓝类种植面积占比虽较上年分别降低0.9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但受种植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仍是全市蔬菜种植的主要品种。瓜菜类、茄果类、白菜类和甘蓝类四大类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市的81.1%,是全市蔬菜稳定增加的主要因素。

(四)园林水果受灾减产,价格普遍上涨

受2018年春季倒春寒气侯影响,全市出现大范围降温降雪天气,使正值花期的果树受冻,导致酥梨、苹果、核桃等园林水量和经济林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极大的影响了果树坐果率,使得水果产量大幅减少。全市园林水果产量22.0万吨,比上年减少44.6%,主要林果产区的祁县、平遥县酥梨分别减产41.4%和72.5%%,榆次的苹果减产35.0%,灵石的核桃减产90%。由于市场供应减少,导致水果价格普遍上涨,如梨的平均出售价格为4.6元/公斤,较上年2.4元/公斤增长91.7%,富士苹果的平均出售价格为5.0元/公斤,较上年1.8元/公斤增长177.8%。

(五)中草药材发展壮大

近几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带动,全市中草药材发展逐步扩大,特别是左权、榆次、平遥、灵石、介休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并渐成规模。2018年,全市中草药材种植面积9.1万亩,比上年增长70.2%,产量1.4万吨,比上年增长93.5%;实现产值1.7亿。

(六)畜牧业生产整体稳定

2018年,全市畜牧业生产情况整体平稳运行。当年肉类总产量23.6万吨,比上年增长4.5%,奶类产量16.4万吨,比上年增长14.6%。受市场价格、环境整治、非洲猪瘟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出现波动,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受挫,牛羊家禽养殖处于相对稳定。

主要畜禽品种存栏呈现“两增两减”。2018年全市牛存栏12.6万头,增长0.9%;家禽存栏1970.4万只,增长2.8%;猪存栏88.4万头,减少3.9%;羊存栏115.8万只,减少4.9%。

主要畜禽品种出栏呈现“三增一减”。2018年全年牛出栏10.3万头,增长9.5%;羊出栏104.0万只,增长8.5%;家禽出栏3614.1万只,增长9.5%;猪出栏149.4万头,减少1.5%。

二、农村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2018年,全市农业生产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增速放缓,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2018年全市倒春寒天气对处于花期的林果业带来不利因素,受大风、雨雪、冻害等极端天气影响,全市林果业受灾严重,导致全市水果产量比上年减少近五成。农业生产仍未改变靠天吃饭的现象,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今年,由于果树花期推迟,低温天气未对林果业产生影响,但冬小麦即将陆续进入孕穗期,气温升高,而去冬今春降水异常偏少,从气象部门了解的情况看,2018年12月-2019年3月,全市平均降水7.6mm,比常年偏少68%,全市平均气温-1.5℃,比历年同期偏高0.4℃。土壤墒情总体偏差,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较为不利。

(二)畜牧业生产面临压力较大

2016-2018年,生猪收购价格较高,提高了养殖户的收益,全市生猪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存出栏水平,出栏率有所提高,分别达到136.7%、143.7%和162.4%。但从2018年下半年,受环保整治、疫情因素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市场需求萎缩,存栏水平大幅下降,由2016年的105.5万头存栏减少到2018年的88.4万头,在出栏率难以持续提高情况下,2019年猪出栏可能有所下降,对全市畜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对部分品种依赖程度较高

从农村经济总量看,影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发展趋势的粮食、蔬菜、生猪、家禽、林果等占比较大,分别为18.7%、30.7%、11.2%、9.7%和9.0%,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如果产品产量年度间超过3%以上的波动,会对全市农林牧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全市特色产业比例较低,规模总体偏小,对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影响偏弱,如中药材占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因此,丰富种植养殖结构,在发展高附加值的种养殖品种的同时,在推进和提升现代农业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

三、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应对灾害能力

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做好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最大可能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应健全农业防灾抗灾体系,完善有关农业保险体系,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发展的后劲。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针对全市特色农业分布分散、生产力低等问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给予资金和技术力量的倾斜,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以规模化基地为基础的特色农业。同时,提高农业生产、加工等技术水平,逐步发展并形成特色农业品牌,切实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更多更优的惠农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发展需要,加快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