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年度公开)>详细内容

统计公报(年度公开)

(解读)“三农”发展成果显著 乡村振兴大有作为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14 阅读: 【字体:

晋中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

市统计局局长李成海

解读晋中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就为晋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历时三年的全市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工作已顺利完成,普查结果为准确把握“三农”发展情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统计支撑。十年来,全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农村面貌和环境大幅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一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提高竞争力;二是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实施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四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全市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攀升,连续突破17亿公斤、18亿公斤和19亿公斤大关,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9.2亿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全市肉、蛋、奶总产量稳步增长,蔬菜、水果等单位产出领先全省平均水平,为全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及大宗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2016年末,全市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井和排灌站分别为1.02万眼和1.35万座,能够正常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库数量为409个。2016年灌溉耕地面积占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32.3%,有力地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机械拥有量的较快增长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农业劳动生产率。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拥有拖拉机6.1万台,比十年前增长28.9%;联合收获机0.15万台,增长2.9倍。

(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较快增长,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温室占地面积3.1千公顷,比十年前增长9.3倍;大棚占地面积2.2千公顷,增长3.6倍。

(五)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素质提高。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个月以上的人员数量65.7万人。其中:未上过学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28.9%,比十年前下降7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62.4%,提高3.6个百分点;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为7.7%,提高2.6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的为1.0%,提高0.8个百分点。

(六)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近年来,全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工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大量涌现。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农业经营单位达到0.4万个,比十年前增长11.8倍。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从无到有,快速发展。 2016年末全市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0.3万个,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七)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近年来,全市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发展。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市耕地规模化耕种面积占全部实际耕地耕种面积的比重为10.5%。规模化养殖生猪存栏占全市生猪存栏总数的比重为81.6%,高于全省4.5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家禽存栏占比达到89.9%,低于全省1.9个百分点。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对稳定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供应、稳定农产品市场都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二、农村面貌和环境大幅改善

近年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

(一)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在乡镇地域范围内有火车站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18.6%,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占22.9%。全市通公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达到99.9%,比十年前提高1.1个百分点;通村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所占比重为70.9%,提高20.9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比重为79.5%,提高30.3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比重为94.3%,提高56.8个百分点。通电的村所占比重为100.0%,提高0.1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比重为99.9%,提高2.3个百分点;安装有线电视的村比重为58.8%,提高14.1个百分点;80.1%的村通宽带互联网。有88.1%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提高75.3个百分点。

(二)农村基本社会服务全面进步。2016年末,全市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所占比重为78.5%,比十年前提高69.5个百分点。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比重为38.3%,提高27个百分点。有卫生室的村比重为84.6%,提高16个百分点。

三、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多措并举,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据城乡住户调查结果,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25元,比2012年增长43.5%,年均增长9.4%,年均实际增长8.1%,高出同期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扩大的趋势成功实现逆转。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3(农村居民收入为1),比2012年下降0.14。

(二)农户住房条件改善。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99.3%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比十年前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拥有1处住房的农户占到92.1%,提高0.1个百分点;拥有2处以上住房的农户占到7.1%,提高1.2个百分点。拥有商品房的农户达到3.4万户,占全部农户的5.6%,而十年前很少有农户购买商品房。再从住房结构看,44.6%的农户住房为砖混结构,比十年前提高13.5个百分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8.7%,提高6.4个百分点;砖(石)木结构和竹草土坯结构的分别占41.2%和3.9%,分别下降18.9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三)饮用水更加安全。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显著改善。2016年全市有12.1万农户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全部农户比重为20.0%,比十年前提高6.4个百分点。

(四)做饭取暖使用能源更加清洁。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农民生活用能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做饭取暖使用能源由历史上主要使用柴草和煤为主,逐渐转向使用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更为清洁的能源,生活方式更为绿色生态。2016年农户做饭取暖[1]主要使用的能源为电的户占74.8%,主要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户占8.3%,比十年前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五)卫生设施条件改善。2016年全市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农户有3.2万户,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为5.3%,比十年前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占到0.4%。使用卫生旱厕的8.0万户,占13.1%。

(六)耐用消费品拥有数量增加。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家中电视机、手机等基本耐用消费品已全面普及,汽车、空调、电脑等用于提高生活品质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2016年,全市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彩电107.6台,比十年前增长12.4%;手机200.6部,增长3.8倍:小汽车27.9辆,增长4.4倍;空调5.5台,增长50.1倍;电脑44.9台,增长23.6倍。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晋中市“三农”成绩卓著,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面貌和环境大幅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开创晋中“三农”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1]:此指标每户可选两项,分项占比之和超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