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统计信息(月度公开)>详细内容

统计信息(月度公开)

人口实现均衡发展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40年晋中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一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7 阅读: 【字体: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人口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道路,努力使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总量稳步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市人口生育水平不断下降,人口出生率由1978年的17.08‰下降到2017年的10.89‰,年均下降0.16个千分点。随着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0.49‰下降到2017年的5.02‰,年均下降0.14个千分点。2000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2017年,全市总人口336.56万人,较1978年增加85.35万人,年均增长0.75%,保持平稳增长。

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健康的主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口的平均寿命显著延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2000年的71.52岁增加到75.39岁。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常住人口)中, 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人口比重为17.10%;15-64岁人口比重为74.63%;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为8.27%。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0.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与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8.1个和2.6个百分点。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全市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正在逐渐向老龄型人口转变,老龄化社会的特征日益显现,进程正在加剧。

人口总抚养比处于相对低水平。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总抚养比(抚养比是指非劳动适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和少儿抚养比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老年抚养比逐年增长。全市总抚养比由1990年的50.12%下降到2010年的33.98%,下降16.2个百分点。少儿抚养比由1990年的41.52%下降为2010年的22.91%,下降18.7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由1990年的8.6%上升为2010年的11.07%,上升2.47个百分点。人口总抚养负担明显减轻,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稳步上升,全市正处于劳动力年龄人口的“黄金”时期,即“人口红利”时期。

人口文化结构层次提升。全市在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数量的同时,加强人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全市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快速提高,1982年全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为7.38%,1990年提高到9.71%,2000年提高到14.17%,2010年又提高到22.26%;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17.82%下降到2010年的2.9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892人上升为7931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1285人上升为14335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由40639人上升为46290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0382人下降为21684人。

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全市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7年,全市城镇人口从36.7万人增加到182.2万人,城镇化率从14.6%提升到54.14%,年均提高1.01个百分点。城市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污水处理率大幅增加。

 

备注:由于资料所限,平均预期寿命,分年龄、分文化程度的人口数据采用最新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