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4年第16期(总第283期) (2024年4月22日-4月26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8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产能”没有过剩,“焦虑”过剩了;②共聚汉诺威工博会—中德科技经贸合作抓机遇谋共赢。

国内经济: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②“假日经济”持续升温 各地“促消费”密集发力。

山西动态:①以新质生产力助推能源结构转型;②大国重器挺起山西工业“脊梁”。

晋中动态:①五一”假期临近,我市文旅部门和旅游景区推出三大主题六条线路;②数字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国际视角】

l  “产能”没有过剩,“焦虑”过剩了

近一段时间,美西方一些政客、媒体彼此呼应,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把中国自主发展积累的比较优势歪曲为“不公平竞争”,把中国造福全球的优质产能抹黑为“冲击世界经济”。显然,这是某些国家面对中国崛起的又一次集体焦虑症发作,是针对中国经济挑起的新一轮认知战。中国对自身道路充满信心,炒作杂音带不偏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更不可能动摇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这次美西方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看似谈经济问题,实则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动机。这个时代背景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发展中国家深度融入全球化,在参与分工的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比较优势,日益成长为全球新的制造、创新和发展中心,美西方认为其数百年来通过科技、金融、军事、殖民等手段构建固化的“中心-外围”产业分工体系面临挑战。这个政治动机就是,先发国家在金融资本布局全球的过程中,实体经济金融化和产业空心化日益加剧,制造业比较优势不断减弱,于是通过打压遏制后发国家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以维护其全球分工体系的垄断地位。这是一场发达国家死守利益固化的旧秩序“城堡”与发展中国家努力打破“天花板”争取公平发展权之间的较量。因此,所谓“产能过剩”是假,“焦虑过剩”才是真。

当今世界所取得的财富和物质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得益于各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基于比较优势形成的全球分工。这种比较优势,过去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禀赋等天然差异。随着科技成果的全球扩散和各国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比较优势的形成开始更多依赖后天因素,比如产业政策、战略规划以及科创能力等,各国通过合理的要素组合培育出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参与全球竞争,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不断跃升,推动全球分工体系朝着更有效率的方向调整,这样的结果总体有利于全球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和人类整体福祉的提升。然而,从历史上看,经济规律有时会被人为的政治因素所干扰,这样的调整也不会自然发生。

英国曾引领工业革命浪潮,制造业比较优势一度无人能敌。但随着其他国家的崛起,推动英国居于中心的全球产业布局发生历史性调整,英国极力阻拦他国发展,动用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以捍卫其全球产业的中心地位。二战后,当欧洲和日本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崛起,从而挑战美国在经济领域的中心地位时,美国就利用其军事、政治和金融优势,极力遏制欧洲和日本的发展势头,维护美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垄断地位。今天,中国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得益于明显的制度优势、正确的战略规划以及强大的学习创新能力不断积累比较优势,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打破美西方对全球产业的垄断。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给全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让美国等国家觉得触碰了其垄断利益的奶酪,其结果就是美国或诉诸保护主义或直接遏制打压,试图阻断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当下所谓“产能过剩”根本不是市场定义下的结论,而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叙事。

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为代表的中国优势产业崛起,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产品,契合全球市场需求,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新能源产业比较优势的形成,是中国遵循经济规律做出正确战略选择的结果,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链跃升并推动全球产业分工合理调整的成功案例。然而,为了维护其中心垄断地位,美国等一些国家动用一切手段遏制中国发展甚至不惜“脱钩断链”,其实质,是阻止世界分工体系的合理化调整。这再次证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结构表面上是经济,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地位不平等表象的背后,是一些国家利用军事、政治、金融、文化等垄断性力量,不断支配并扭曲全球经济结构布局的自由调整,从而将“中心-外围”的不平等关系经济化、固定化甚至试图永恒化。

过去几百年,西方引领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一种似乎命中注定的错觉,即西方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将一成不变。如今,中国凭借制造业优势参与引领全球化,这是经济规律使然,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的产业“突围”,不仅改变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宿命认知,也为世界经济打破垄断创造出新生机,为更多谋求自主发展的国家带来了新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坚定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捍卫自身的发展权,对于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进,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来源:新华网)

 

l  共聚汉诺威工博会—中德科技经贸合作抓机遇谋共赢

“我们在工博会开展当天达成了首单签约合作。工博会让我们这家民营企业有机会向世界展示自我,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机会与合作可能。”首次亮相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俐玛光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英阁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看到我们带来的高精度工业CT测量设备后,不少外国企业表达了强烈的合作兴趣。”杨英阁说。

  202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本月22日至26日举办,吸引了来自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家参展商,其中中国展商数量占三成,仅次于东道主德国。

在汉诺威工博会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一台高1.6米的白色人形机器人不断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吸引很多游客驻足观看。这款机器人重量仅43公斤,全身拥有71个可活动部位。“今年,我们预计将使这台机器人能与用户交流,并协助用户完成叠衣服、做家务等简单工作,争取明年实现商用,服务于养老、康健、无人零售等领域,并最终进入家庭。”该公司董事长胡天链介绍说。

  据悉,本次展会上,这家公司已与德国、意大利、巴西、印度等国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我们希望通过工博会这个‘纽带’,在扩展业务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胡天链说。

  此次工博会期间,有着中国“德企之乡”美誉的江苏太仓举办了专场投资论坛,与德国企业签约两个重大项目,招商引资超过3000万元。

作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德国中小医药健康企业,此次签约落户太仓高新区的德国医药保健企业HCP GmbH计划在太仓建立一个专门的直播电商基地。“我们不仅把线上电商基地放在太仓,同时还设立了展厅作为品牌推广的重要渠道,让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地感受来自德国及海外的保健品,”HCP GmbH总经理敖苗苗说,“这是我们拓展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和最坚实的一步。”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此次汉诺威工博会也成为中德两国科技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太仓高新区驻德国办事处负责人徐慧表示,中德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交融,两国市场高度依存,构成了两国经贸合作共赢的基础,希望借汉诺威工博会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德国企业来到太仓、投资太仓。

  中国德国商会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超九成受访德企计划继续扎根中国市场,过半德企计划今后两年增加在华投资。德中经济联合会总经理石天明(外文名:托马斯·舍勒)表示,德国2023年对华投资额再创新高,体现了中德双方合作的重要性,德国企业看好庞大且稳定的中国市场,此次汉诺威工博会再次坚定了中德双方合作共赢的信心。

德国工商大会对外贸易行政总裁特赖尔在汉诺威工博会“投资中国”区域交流合作对接会上表示,尽管动荡的全球局势对德中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两国在可再生能源、绿色发展等领域有很多合作机遇,坚持对话沟通将促进双方关系友好发展。

施普林格工业技术领域撰稿人贝斯特认为,德中互利合作是双方关系稳定的保障、开创未来的机遇,希望双方未来在科技和经贸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来源:新华网)

 

【国内经济】

l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强调:“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锚定目标,砥砺前行。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3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逐步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

  作为强制碳市场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履约完成率超过99%。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今年初启动以来,运行总体平稳。自愿碳市场与强制碳市场“双轮驱动”、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标志着我国完整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

  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坚实有力。

  青海省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一块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在标准化车间的屋顶。园区大街两边,多家光伏企业一字排开,生产光伏组件原料的上游企业顺着大街,便可把多晶硅、单晶硅等产品送到下游客户。

  近年来,我国发展“含绿量”显著增加,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与2012年相比,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3.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8.8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下降26.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社区居民邹梦青和家人沿着月牙湖边的绿道游玩,“湖水越来越干净,瞅着心里就高兴。”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军介绍,今年将落实103个水环境治理项目,实施18条河道水环境整治行动,推动河湖水质持续向好。

  天更蓝了,中国成为全球改善空气质量速度最快的国家。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优于年度目标。

  水更清了,全国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2023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89.4%,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地更绿了,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新时代以来,全国森林覆盖率提升2.39个百分点,达到24.0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我国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向着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目标,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晋煤物流铁路改扩建项目配套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火花闪烁。这个项目推动附近3家焦化企业将运输方式从公路转为铁路,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污染排放。“项目预计今年10月投用,年运输能力将达到2200万吨,实现‘煤不露天、焦不落地’的清洁运输目标。”山西晋煤铁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辉介绍。

  今年,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展开。“焦化、水泥行业都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两个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将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接续实施。北方地区完成农村散煤治理3700万户左右,减少散煤消费量7000多万吨。全国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老旧及高排放机动车超过3000万辆。

  向着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目标,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

  江西省鹰潭市信江新区虎岭公园,虎岭湖碧波荡漾。“以前这里就是一个臭水沟,现在水清岸绿,环境多美啊。”信江新区虎岭村村民刘峰说。清沟、清塘、清污,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让虎岭湖变成一湖碧波。“今年,我们将在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城市水体治理长治久清。”鹰潭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蒋田田说。

  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等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晒出亮眼成绩单。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全国累计排查出入河排污口25万余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向着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目标,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

  一大早,江苏省苏州市枫桥街道富康新村垃圾收集点,居民倪建中带着分类好的垃圾来投放:“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不像以前在楼道口堆着,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了。”苏州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3年多来,基本建成投、收、运、处全过程管理体系。“我们将继续推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让群众在践行新风尚中有更多获得感。”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杨青松说。

  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全国约1/3的行政村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累计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约1亿吨。

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等目标任务。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同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系统治理,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头道沙子飞播造林区,花棒、沙拐枣随风摇曳,郁郁葱葱。护林员阿拉腾图格正骑着摩托车巡查。“过去,这里土地沙化严重。通过飞播造林,植被多了,风沙也变小了。”阿拉腾图格说。

  开春以来,“三北”工程攻坚战场由华北向西北、东北渐次拉开。“目前已开工项目40个,完成造林种草2000多万亩。”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说,各地区统筹实施护山改田、节水保湖、造林增草、治沙用沙等一批标志性综合工程,推动防沙治沙从“单要素”治理向“全要素”治理转变。

  分区管控,为发展建立“绿色标尺”。

  日前,湖南省湘潭市天易经济开发区通过了湖南金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入园审批。“没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审批。”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湘潭市生态环境局湘潭县分局提前介入指导,比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15天就完成了审批批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已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44604个,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绿富同兴,源源不断释放生态红利。

  装袋、灭菌、码袋……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翠岗林场,职工魏巍正在食用菌生产车间忙碌。“林场停伐了,我收入却没少。到了秋天,我还会来这里卷茶球,每天能挣上百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魏巍说。

  “目前,我们已开发出有机干菜、野生花茶、食用菌等产品,实现年销售额60余万元,林场增收10余万元。”翠岗林场党委副书记王旭东说。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地区立足生态环境禀赋优势,全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万里河山将越发多姿多彩,绿水青山将永续造福人民、泽被子孙。(来源:人民网)

 

l  “假日经济”持续升温 各地“促消费”密集发力

特色活动接连不断、“以旧换新”如火如荼……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有效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假日消费持续火爆,春节、清明节无论是出行人数、旅游收入,都已经超过2019年的水平,同比增速都是两位数。

继清明节假期之后,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出游继续呈现火爆态势——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预订火热,多项预订同比显著增长。携程发布的《2024“五一”旅游趋势洞察报告》显示,从当前预订情况看,今年“五一”旅游热度在去年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

 

主打便民惠民,优惠举措频出

 

“假日经济”火热,背后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潜力。“五一”假期前夕,各地陆续出台重磅优惠活动,推出便民优惠举措,使之成为促消费的重要抓手。

福建省日前推出“福游4·18”福建文旅消费季活动,通过直播间抽奖、订酒店送门票等方式,为广大入闽游客派发约7600张景区门票免票。数据显示,福建省“五一”假期提前预订出行游客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25.57%,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4.44%,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厦门市推出十条旅游便民惠民措施,涵盖交通、游览、文化活动、停车服务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提升游客在厦旅游舒适度。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五一”假期将开展系列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180余场。此外,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出文旅消费券、景区门票减免、餐饮住宿优惠等多项惠民举措。

“五一”假期期间,海南省将启动“机票即门票”“万店齐打折”等一系列重磅优惠,还将在全岛推出多达150余项涵盖文化、体育、演艺以及旅游节庆的精彩活动。

 

突出地方特色,丰富产品供给

 

突出重点品类、节庆时令、特色民俗……各地特色活动接连展开,文旅产品不断丰富。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甘肃省天水市举办麻辣烫美食节、开设麻辣烫公交专线,打造消费新热点。3月以来,天水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216%。“五一”小长假到来之际,为推动天水文旅市场持续“圈粉”,秦腔音乐剧《麦积圣歌》、户外实景演艺剧《梦回天水》等各类精品剧目将精彩上演。

“五一”假期期间,四川省将推出文化艺术演出、群众文化活动、文博场馆展览、非遗体验展示4个方面1200余场活动,用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假日生活。

陕西省具有非常丰富的非遗资源。“五一”期间,西安市将在易俗社、大唐西市、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等地举办特色非遗演出活动;宝鸡市将举办庆“五一”腾龙剪纸艺术作品展、舞龙舞狮展示、“杂技文化·非遗传承”文化体验等特色非遗活动。

围绕“五一”假期,新疆各地州市将开展文化和旅游活动290余项。伊犁州将推出第二届“5·1”美食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将举办桢中古城啤酒节,吐鲁番将举办火焰山美食嘉年华、交河古村非遗体验活动等。

 

突出融合创新,扩大新型消费

 

以绿色、健康、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五一”假期期间,各地新型消费动能将持续释放。

对于“五一”假期促消费安排,4月2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将指导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推动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和场景创新。北京全球首发节、上海体育消费节、好味云南美食节等一系列地方特色活动将相继开展。

第五届上海“五五购物节”从4月下旬持续至6月底,聚焦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四大经济以及新型消费、服务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四大消费,开展1000余项特色活动。

广东省近日发布2024年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安排,将围绕美食、滨海、夜游、演出、亲子、研学、乐园等消费热点,培育具有广东特色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黑龙江省13市(地)将举办迎亚冬、赏花踏青、开江开湖等十大类,共计136项主题活动,将旅游与文化、体育、音乐、美食等充分融合。

从北方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各地通过政策和活动“双轮驱动”,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带动假日消费持续升温,也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各个地方都在打造消费品牌,改善消费条件,营造有利于居民消费的环境,经济也在持续回暖向好,居民收入在增加、就业在改善,有利于增强消费的能力,消费者信心也在不断回升。综合这些有利条件,我们未来的消费市场还是持续向好。”盛来运4月1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是表示。(来源:人民网)

 

【山西动态】

l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能源结构转型

伴随着“氢”风袭来,一场向“绿色氢港”迈进的能源革命正在吕梁蔚然成势。

  在位于孝义市的现代化工厂集群——鹏湾氢港产业园内,大型制氢装置巍峨挺立,其中一期2万吨焦炉煤气制氢项目已顺利投产,标志着该市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遍布于孝义市区及周边交通枢纽的加氢站,犹如点亮绿色能源未来的灯塔。只见工作人员熟练操作加氢设备,为重卡等注入清洁动力,整个过程安全流畅,生动展现绿色转型的应用场景。

  坐拥1.6亿吨煤炭储量、3800万吨焦化产能、35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产能的吕梁市,具备煤气化制氢、工业副产制氢、天然气制氢、电解水制氢“四位一体”的独特优势。近年来,该市提出“一体两翼、三港四链”的战略思路,正全速构建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及氢能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全市已具备7.5万吨制氢能力,12座加氢站投入运营,500辆氢能重卡驰骋于物流运输线上,年产1000辆氢能商用车生产线已投入使用,6辆跨城氢能中巴客运车投用。

  如今,“氢装上阵”的吕梁市,逐步实现了从“破题开局”到“全面开花”的精彩蝶变,占据了打造氢能产业高地的“天时、地利、人和”。

  这是我省坚持把氢能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能源结构变革、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富煤缺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禀赋的突出特点,当前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挑战。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我省全力打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在纵深推进能源革命进程中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代表着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安全可靠、清洁低碳和经济高效。先进能源材料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对新能源与储能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先导性、战略牵引性作用。

  近日,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山西华钠芯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产出方形钠离子电芯1600只,实现量产,并已完成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与方形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宽温区、长循环寿命更突出,在零下20℃~60℃的条件下,充放电效率仍保持在80%以上;常温条件下,充电循环1000周以上,其容量保持率还在90%以上。”华钠芯能工作人员表示。

  近年来,华阳新材料集团坚持延伸煤、超越煤,整合成立华阳产业技术研究总院,集中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特别是全力培育壮大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能源科技创新在提升能源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发挥着“压舱石”作用。我省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先进技术引进和关键技术应用示范,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进展:

  ——国家级科技平台相继获批: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获国务院批准设立,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获科技部批准建设……

  ——煤炭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深部煤层气勘察开发关键技术单井日抽采量突破8000立方米,低浓度煤层气发电机组示范技术发电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晋华炉”系列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

  记者了解到,我省在能源科技创新领域有基础、有场景、有潜力,依托重要科技力量,我省正加快布局攻关一批能源领域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力争在智能化煤矿建设、煤层气开发利用、节能减排降碳、碳基新材料、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支持山西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能源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山西代表团经讨论酝酿、以代表团名义提出的八方面重点建议之一。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煤炭大省向综合能源大省转变,既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山西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积极把握时代大势,抓住发展新机遇,努力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时不我待,大有可为。(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l  大国重器挺起山西工业“脊梁”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着坚实支撑。对山西来说,要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离不开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分类——煤矿机械“脱胎换骨”的升级。

  4月22日,2024年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智能煤机)招商推介暨产业链发展推进大会在太原召开。省内煤机、煤炭企业以及远道而来的省外优秀煤机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智能煤机高质量发展。

  省委、省政府把制造业振兴升级作为推动我省工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推进制造业振兴,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培育塑造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园区·链企·强产业,协作·共赢·促发展”。会上,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委会、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分别进行了招商推介。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控装备)、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煤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头雁作用,牵头开展了产业链招商项目、链上企业配套合作项目、企业院校产学研共建合作项目等签约仪式,签约总额达1.35亿元,成果丰硕。

  “煤机能实现领域跨界,在产业链上不断延伸,靠的就是智能化创新引领。”天地煤机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企业总产值10%以上。眼下,我们正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矿井综合掘进机器人’的研制任务。”

  龙头强,产业链才能强。“链主”的技术优势,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创新和市场开拓,挺起了山西工业的“脊梁”。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等世界主要产煤国,都已成为山西煤机装备的忠实用户。

  会议宣读了《山西省智能煤机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改选及新成员加入结果》,并为山西华益慧联科技有限公司、太原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山西中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7户省智能煤机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新会员授牌,同时推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副理事长单位。

  山西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发布了《煤机装备智能化供应商能力图谱》,旨在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进行合理资源分配,为链上企业选择产品、技术和服务提供有效支撑,进一步助力山西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省工信厅通过给予资金支持、搭建联盟平台、开展金融对接等举措,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省级6户‘优秀链主’中有3户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全年营业收入达852亿元,占全省首批十大产业链总营收的18%,同比增长13.6%。”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煤机装备是我省优势产业,为煤炭安全可靠高质量供应、服务国家能源保供大局提供装备保障,在山西装备制造业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2021年4月,省工信厅指导组建了‘山西省智能煤机装备产业技术联盟’。在晋控装备带领下,联盟举办成果发布会、组建发展共同体,对产业链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我们将依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长制’,深入推进煤机装备产业发展,打造智能煤机新质生产力。”

瞄准“高端”,聚“链”共赢,我省正“奏响”全面推进智能煤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雄壮“乐曲”。(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晋中动态】

l  五一”假期临近,我市文旅部门和旅游景区推出三大主题六条线路

“五一”假期临近,为丰富假期文化和旅游生活,延续今年以来的旅游消费市场热度,我市文旅部门和旅游景区大力丰富产品供给,推出“优惠不断随心选 魅力榆次亮名片”“沿着高铁晋商行 古城大院有古韵”“太行一号自驾游 山水放歌乐悠悠”三大主题和六条旅游线路,既有山水美景和文化遗产,也有市井百态和人间烟火,让更多的游客奔赴晋中、了解晋中、爱上晋中。

六条旅游线路涵盖内容广泛,包括景区活动、文艺演出、文博展览和形式多样的惠民措施等,市民、游客既可在山水间拥抱自然,也可在街头巷尾感受人间烟火。线路一:晋中市博物馆—晋中市图书馆—晋中市科技馆—晋华1919—老西醋博园—明乐庄园;线路二:乌金山旅游区—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小五台庄园—后沟古村;线路三:常家庄园—Gohome艺术中心—三合园轻奢露营地—潇河莲花湾景区—榆次老城;线路四: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又见平遥》情境剧—双林寺—镇国寺;线路五:灵石王家大院—灵石静升古镇—介休绵山—介休张壁古堡—平遥古城—《又见平遥》情境剧—祁县乔家大院—太谷古城;线路六:寿阳方山森林公园—寿阳祁寯藻故里—昔阳大寨景区—昔阳石马寺景区—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左权桐峪1941小镇—榆社云竹湖景区。

古城大院成“长红”。集历史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特色消费于一体的古城大院已成为我市文旅业的“长红”品牌。在平遥古城,每到节假日,总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旅拍。今年“五一”假期,平遥古城将为游客旅拍提供更周全的服务,让游客更好体验古城的风土人情。在祁县乔家大院,“不负好时光·国潮游院会”将开展寻财神、颜绘国潮、音舞诗画、国风音乐会、植趣书签、乔院生活节、乔院印记等活动。榆次老城将推出“当剑圣遇上花神”“五一”游园会。灵石王家大院将举办非遗进景区等多项活动。灵石静升古镇东西街将举办各类文艺表演活动。介休张壁古堡将举办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各类主题活动。常家庄园将推出常家赏花季、常家格格走秀、常家格格旅拍等活动。各景区景点都在精心准备,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旅产品,让游客全方位体验晋商文化魅力。

太行山水处处景。介休绵山山水秀美,寒食文化也已经成为绵山的文化品牌。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路即是景,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自驾游,有一种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穿行寿阳、昔阳、左权、和顺、榆社,可赏花、可露营、可烧烤、可嬉水,沉浸式畅游山水,可尽情享受假日的悠闲时光。

文博场馆映古今。“五一”假期,我市各大公共文化空间不仅照常开放,而且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晋中市图书馆、晋中市博物馆、晋中市科技馆等文博场馆将推出大量体验观展活动,多元化的展览陪伴市民、游客“文化过节”。老西醋博园为游客开设醋文化展示参观。晋华1919让游客感受工业遗产的现代新生。

红色旅游来“圈粉”。英雄不该谢幕,历史需要铭记。历时两年提升改造的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园区,“五一”将开启全面运营新阶段,园区内的“一心、一馆、一园、一带、两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业态体验,游客可以瞻仰革命文物、聆听革命故事,感受红色文化力量,在接受精神洗礼的同时,体验这片红色土地的今昔变化。左权桐峪1941小镇“五一”期间将组织“天下第一虎”进行游街,同时配合演出,营造气氛,让游客感受桐峪小镇的文化魅力。昔阳大寨“十个一活动”,包括观看一部红色体验电影、聆听一场红色故事会、参加一次励志教育宣誓等,以新的体验方式带领游客重温红色历史。

夜景田园添新韵。潇河莲花湾景区将推出“榆次不夜城”活动,包括“悬浮”梦幻城堡、稻草人艺术景观、熔岩鲜花瀑布、风车大道、粉色沙滩、璀璨灯光秀、恐龙乐园、蓝色烟火等。三合园轻奢露营地提供家庭亲子、朋友欢聚露营全体验活动。明乐庄园将举办大型风筝放飞、青鱼垂钓比赛、孔雀开屏展示、马文化展示等精彩活动。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将推出壁画文化艺术节,集壁画展览、体验及艺术演出于一体。小五台庄园推出“开心时光·‘五一’假期游”,包括游乐园、萌宠互动体验、徒手摸鱼等活动。后沟古村将推出“‘五一’小长假欢乐游后沟”活动,包括民歌演唱、民俗表演、空中舞龙表演、研学打卡等活动。(来源:晋中市政府门户网)

 

l  数字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4月22日,当记者走进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时,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科技感。巨大的落地LED显示屏上,播放着晋中市锚定高质量、转型在前列的宣传片。沿环形走廊前行,中心概况、定位、使命等信息,以文字、矩阵图等形式依次呈现,来自各家公司的先进制造产品分布四周。一块大型的弧形LED屏幕位列中央,展示了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公共服务平台、安全生产、政策服务、数字金融、应用示范、智能制造协同等数据一目了然,全面为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

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于2023年初成立,并于同年5月25日荣获第一批山西省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的认定,在全省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取得了先机。自成立以来,立足优势,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上精准发力,使综改区晋中开发区在全国开发区数字化转型方面实现换道超车。

该中心遵循了“1+1+6”的总体布局,集中力量打造出“一中心、一平台”,并提供了“六支撑”能力。

其中,“一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旨在通过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晋中地区液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平台”则是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充分运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最新信息,进而提升竞争力。“六支撑”则是依托促进中心的资源优势与能力建设,构建集创新验证、产业培育、应用推广、生态集聚、人才培养、知识普及于一体的能力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推动地区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下一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将全力推进“两个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优化产业机构,重塑产业形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心将不断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国家智库团队,支持新兴领域技术验证,形成完善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的评测和认证体系。同时,加强协同合作,汇聚更多优质服务商,对接不少于100家工业互联网供应商资源,推动新型网络、标识解析、平台等基础设施资源集聚共享。此外,中心还将深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推广应用,以液压行业为切口,全面赋能产业链及上下游企业,梯次推进到纺机、煤机、医药、食品、玻璃器皿等多行业多领域,共同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来源:晋中市政府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