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月度公开)
2023年1-7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1-7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顺应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转型发展“两手抓 、两手硬”,经济虽受到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但整体保持了稳健发展势头。
一、工业经济保持增长,“三力”效应持续显现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其中,煤炭工业增长4.4%,非煤工业增长2.4%。
三大门类增长有力。1-7月,全市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三大门类均实现稳定增长。
能源生产保障有力。1-7月,全市规上原煤产量7665.4万吨,同比增长19.4%;洗煤产量5951.6万吨,同比增长2.3%;焦炭产量473.3万吨,同比增长9.6%;发电量1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
主要行业支撑有力。1-7月,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0个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7.1%,11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19.8倍,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
二、项目投资同比减少,“三加”效能逐步增强
1-7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3亿元,同比下降15.6%。从三大产业看,一产投资完成17.5亿元,同比下降35%;二产投资完成147.5亿元,同比下降21.1%;三产投资完成236.3亿元,同比下降9.8%。从主要行业看,1-7全市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8.4%,交通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8.6%。
节能环保产业占比加大。1-7月,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完成22.9亿元,同比增长3.6%,较1-6月(0.9%)提升2.7个百分点,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4.6%上升至55.2%。
新能源发电投资增速加快。1-7月,全市新能源发电投资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3.6%,较1-6月(-25.4%)提升29个百分点,实现了正增长。
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全市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立“政府+链主+产业园”联动模式,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模。1-7月,全市新能源汽车投资同比增长167.4%,增势强劲。
三、市场销售规模扩大,“三类”消费拉动有力
1-7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17.7亿元,同比增长0.2%。从城乡市场看,全市城镇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实现95.1亿元,同比下降3.5%;乡村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2.7亿元,同比增长20.4%。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12.9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餐饮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4.7%。
出行类消费强劲复苏。1-7月,全市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人数557.3万人次,同比增长228.7%;门票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397.4%;旅游经营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337.8%。文旅市场的持续火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加快复苏。1-7月,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额增长12.5%,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增长2.8个百分点。
接触类消费持续升温。1-7月,全市住宿业单位营业额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16%;餐饮业单位营业额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9.7%。服装类、鞋帽类销售额分别增长30.9%、45.3%,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增长2.8个、0.7个百分点。
节能类商品销售加快。1-7月,全市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6.4%,占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的比重为13.5%,较去年同期(9%)提高4.5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四、财政金融平稳运行,“三增”态势继续保持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1-7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2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0.5亿元,同比下降1.4%;非税收入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12.5%。
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市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重点和结构。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4.8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民生支出203.5亿元,同比增长6.4%,占比83.1%。
金融支持运行稳健。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比年初增加24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367.5亿元,同比增长8.8%,比年初增加250.5亿元。
五、民生保障加力加效,“三稳”形势持续向好
物价涨幅保持平稳。1-7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0.5%,涨幅较1-6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7%,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4%。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
就业形势持续回稳。1-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55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23218人。
市场主体稳步扩大。1-7月,全市“四上”企业新入库5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12户、有资质的建筑业单位3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26户、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单位11户、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5户。
总体来看,全市1-7月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市场需求领域仍显不足,巩固经济运行良好势头还需付出加倍努力。下一步,全市上下要对标省委“66831”工作体系精准发力,系统梳理晋中比较优势、短板问题,凝聚共识抓实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全力以赴稳增速、稳总量、稳人均GDP,统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