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19年第43期(总第75期)(2019年11月25日-11月29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9 阅读: 【字体:

                                                                      

经济信息摘要

2019年第43期(总第75期)

(2019年11月25日-11月29日)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
美联储褐皮书:美国经济适度扩张 就业继续小幅增长;日本紧随欧美收紧外商投资,专家:对经济全球化不利;俄罗斯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国内经济市场规模巨大 拿什么点亮夜间经济起底中国居民杠杆率:哪些省市居民最敢负债?二孩家庭增多带来新商机:消费需求大领域新总量增

山西动态日前发布的《关于我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山西民企“轻装上阵”步伐加快20条措施推动我省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看六稳 强信心】稳就业“大礼包”惠民生。

晋中动态:①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 跻身“国字号”!;②赵建平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方案汇报;③2019年市城区市政重点工程建设综述。


【国际视角】

美联储褐皮书:美国经济适度扩张 就业继续小幅增长

美联储周三公布所谓的“褐皮书”(Beige Book)报告称,美国经济在10月和11月中旬之间“适度扩张”,经济前景“总体保持积极”。尽管全美就业市场都保持紧张状态,但整体而言就业人数还在继续小幅增加。在12个地方联储中,大多数地方联储的商界联系人都上报称,企业在聘用工人的问题上面临困难,工资压力温和上升。

前景展望:

根据美联储的最新调查结果,从10月到11月中旬,美国经济“适度”扩张,前景“总体保持积极”。

与上个月褐皮书中的评估相比,这份褐皮书的评估显得略微乐观了一些,当时美联储表示,美国经济正在以“轻微到适度的步伐”扩张。自那时起以来,美国股市已经飙升至创纪录高位,这反映出了新的乐观情绪,即投资者认为国际紧张形势将可缓和下来。

褐皮书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美联储从全国各地的商界联系人那里收集的轶事作出的总结,目的是了解经济表现。

报告内容概要:

美联储发现,有证据表明此前受到抑制的制造业出现了小幅回升,但尽管总体状况仍然相当疲弱。国际紧张形势导致出口受损,使得企业不愿投资。

在过去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汽车销售、旅游和住房板块都出现了改善。美联储表示,房屋销售受益于抵押贷款利率的下降,但待售房产短缺继续对这个行业起到了抑制作用。

大多数公司表示,熟练劳动力仍然供不应求。企业招聘的速度放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表现疲软,但那些寻求增加工人的企业抱怨称,总是“缺少合格的申请者”。这种紧张的就业市场状况推高了工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无法将这些变得更高的成本转嫁给客户。“企业提高价格以弥补更高成本的能力仍很有限。”褐皮书称。

最新的米色图书涵盖了10月至11月18日这段时间。

整体形势:

自今年春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仍旧足以让经济摆脱衰退风险,并延续创纪录的扩张势头,目前这个经济扩张周期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美联储自7月份以来已经三次降息,通过降低借贷成本的形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

然而,只要国际紧张形势还在继续,美国经济就不可能以超过2%的速度增长。

--“(零售商)对假期购物季节及以后的销售预期是乐观的。”波士顿联储根据从零售商那里收集的信息表示。

--在纽约市支付现金购买高端房屋和公寓的客户有所减少,这或许是“投资者基本上已经离开市场的信号”,纽约联储表示。

--“建筑承包商表示,典型的冬季裁员在今年已被推迟。”克利夫兰联储表示。在抵押贷款利率下降使得需求激增的形势之下,建筑商正试图完成更多项目

--“一家食品零售商表示,虽然成本增加,但由于激烈的竞争,公司‘不能一时兴起’就提价。”克利夫兰联储表示。

--“近年来为满足高需求而开业的一些小型卡车公司倒闭了,缓解了司机可获得性和工资方面的压力。”明尼阿波利斯联储表示。

--“面临需求放缓形势的制造商再次报告称,它们减少了工作时间而不是裁员,因为它们担心一旦需求复苏,紧张的就业市场会让它们难以招到人。”芝加哥联储表示。

--“缺乏合格的申请者被认为是过去三个月没有填补空缺职位的首要原因。”堪萨斯城联储表示。

--“成本较高的城市地区的一些企业指出,为了遏制劳工薪酬压力,它们正在努力将工作岗位重新安置到该地区的低成本区域。”旧金山联储表示。

美联储每年八次公布褐皮书报告,该报告可为美国经济的健康程度提供轶事证据,帮助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评估经济状况。在举行下一次货币政策制定会议以前,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对这份褐皮书报告所反映出的信息进行权衡考量。今天公布的褐皮书报告覆盖的时间段为10月份到11月8日之间的一个半月。

在这份报告公布后,美国股市继续呈现出上涨走势,三大基准股指预计都将再次创下收盘历史新高。(来源:东方财富网)

日本紧随欧美收紧外商投资,专家:对经济全球化不利

在美欧之后,日本政府也选择抬高外资审核门槛。

当地时间25日,日本国会正式通过修订后的《外汇与外国贸易法》。此次调整是日本政府自1980年来首次对外资限制进行全面调整。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此次调整外商投资法,旨在紧随欧美,在包括武器交易、能源安全等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敏感行业抬高外资审核门槛,以防止尖端技术外流。去年起,美国、欧盟都先后出台限制外商投资的措施。

在成功闯关国会后,调整后的《外汇与外国贸易法》将于2020财年,即2020年4月起正式生效。

对此,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中心主任陈子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日本此举既反映出当前国际范围内投资规则尚不明确,同时也表明,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在技术、研发等领域享有优势的发达国家极力希望保护国内部分的优势产业,而发展中国家通过20多年的赶超,不仅在技术上,也在研发等领域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展中国家享有后发优势,希望用市场或者资金换技术。”陈子雷说,“无论是美欧开启的先例,还是日本最新对外资审核的调整,都不利于经济全球化,也不利于双方的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更不利于市场主导的经济发展。”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政府此次对外商投资法的调整,其实是做了一个极为严厉的限制,这与日本过去的做法很不一样。日本政府并没有用一种平和心态看待与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合作。”

从10%降至1%

陈子雷表示,日本此次调整主要是受了美国影响,此次日本现行的《外汇与外国贸易法》的调整,主要体现在收并购门槛以及企业治理两方面。

此前根据规定,外国投资者只有购买日本“特定产业”企业发行股票的10%或以上,才需要获得日本监管机构批准。但调整后,这一审核门槛将降低到1%。这就意味着,明年4月起在日本政府认定的事关国家安全的“特定产业”收并购时,都必须向日本政府的相关部门提交审核。

此外,当外国投资者对日本战略敏感企业进行管理时,比如,解散董事会、出售核心资产等提出建议时,也需要获得日本监管机构的批准。

对于“特定产业”或者战略敏感行业,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文件显示,受新规定约束的领域可分为四大类: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日本经济的平稳运行。每一个类别都细分到个体行业。比如,传统的武器、飞机制造等,属于“国家安全”范畴;农业、航运则属于“日本经济的平稳运行”范畴。

今年8月,日本财务省和经济产业省宣布传统的外商投资管制领域扩大,新增以信息科技(IT)和通信为重点的20个限制行业,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手机、软件开发、电脑、互联网服务业等。

鉴于市场所担心的新规对正常交易产生的影响,调整后的《外汇与外国贸易法》还特别规定,包含对冲基金在内的资产管理公司只要不参与日本企业的经营,原则上不需要事先申报;外资证券企业等为增加市场流动性而操作的大宗交易等也不要求事先申报。

不过,依旧有不少日本企业希望日本政府对于《外汇与外国贸易法》中的“豁免条款”能有更详尽的解释。

日本得不偿失

在过去多年时间里,由于一些日本传统企业陷入低迷或者经营危机,出现了诸多被外资公司收购或者持股的案例。比如,2017年陷入财务危机的日本东芝公司就将闪存芯片业务以不到200亿美元价格转让给了美国贝恩资本领军的外资财团。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截至2017年底亚洲对日本投资已增至2000年的10倍,高达5.2978万亿日元。中国资本也积极参与收并购日本企业的热潮。日本企业并购咨询公司乐国富(LECOF)的统计显示,2018年一年间,中国企业参与收购和投资日本企业的数量为59家,与前一年相比增长22%,达到5年来最高值。

比如,中国大陆的远景集团曾在2018年收购日产汽车的锂电池生产部门;中国香港的投资基金霸菱亚洲投资公司(BPEA)则收购了业绩持续不景气的导航设备企业先锋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中国资本进入了日本一些中小型创新企业中。

2019年,来自中国的资本还加大对经营再建中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商Japan Display等的资金投入。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的投资仍持续不断。

而随着日韩之间贸易摩擦的持续,11月20日最新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现,10月日本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9.2%,为3年来最大降幅。而此前出炉的初步数据显示,日本第三季GDP增速录得一年来最慢。

因此,在外界看来,在目前日本企业急需扩大市场与外资的状况下,日本却做出限制外来投资的举动,似乎不利于其本国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没有中国资金的注入或者中国市场的使用,日本企业的相关技术或产品不能迅速地获取一个正在兴起的巨大市场。”陈言说道,“这对日本企业来说,得不偿失。”

而日本媒体给出的理由是,在一些资产交易中,日本政府一方面担心本国的技术会遭到外流,另外一方面无法通过官民合作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来对受困企业进行救助。

在陈言看来,投资法规的调整势必会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未来投资日本产生一定影响,“1%的企业并购资格审查,会从心理方面对企业的运作产生威慑作用。”陈子雷也认为,对于中资而言,尤其是那些涉及敏感或者中日产业间处于激烈竞争的高精端领域以及所谓的国家安全领域的投资,还是会受到影响。

陈子雷还指出,未来还需关注日美间在这一领域的互动,毕竟日美目前在对待外资的政策上趋同。但是,他认为,日本不会像美国那样随意或者滥用贸易大棒,毕竟日本还是个以贸易立国、出口导向为主的国家,必须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因此,在陈子雷看来,日本可能会在未来选择“精准打击”的方式,在对外资审核握有主动权的同时留下斡旋空间。(来源:搜狐网)

俄罗斯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俄罗斯农业部近日表示,在支持农工综合体的计划内,俄罗斯农业生产商将从联邦预算中获得920多亿卢布(1美元约合64卢布)的资金支持。目前俄政府正考虑从预算中为生产农业技术设备的工厂再提供35亿卢布的补贴。

在全球经济低迷、能源价格受制于外部市场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是俄罗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俄政府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实施农产品进口替代政策等,极大促进农业增长。

本报记者在俄罗斯大中城市的商贸市场上看到,各种蔬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供应充足且价格平稳,俄罗斯本国生产的蔬菜水果和农产品数量正大幅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数据显示,2018年,俄罗斯农业出口额超过250亿美元,增长了20%。

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表示,俄罗斯的农产品正在获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如今我们向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出口农产品。去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大麦、葵花籽油和菜籽油产量居世界前三位。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促进农业发展。”

俄罗斯农业取得显著增长,与政府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分不开。2013年至2017年,俄罗斯农业部在制定农业政策时,主要着眼于保障俄罗斯的粮食安全,并加速推行部分农产品包括肉、牛奶、蔬菜、水果、坚果等的进口替代政策。不久前,俄罗斯农业部制定的2019年至2024年工作计划包括保障俄罗斯的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出口,刺激农工综合体的发展。俄政府计划到2024年将非原料、非能源商品的出口额增加到2500亿美元,将农工综合体产品的出口额增加到450亿美元。

在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基础上,俄着眼于增加农产品出口的附加值。俄政府准备为那些在境内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投资项目提供国家层面的支持。俄罗斯农业部副部长奥克萨娜·卢特近日表示,俄罗斯正计划减少谷物在农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以便未来增加高附加值食品的出口。“现在,谷物出口所占比重约1/3,计划到2024年将降至25%。最近4个月,俄罗斯向中国出口了价值7400万美元的禽肉,俄罗斯的出口商还计划增加对越南、沙特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农产品出口。”

为推动农业实现更大发展,俄政府近期还批准了“2020—2025年农村地区综合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包括:保持农村人口在全俄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低于25.3%;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住房建设,发展公共事业,增加交通运输及其他配套设施;改善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促进农村人口就业等。此外,为鼓励年轻人在农业领域创业,俄政府还专门拨付53亿卢布资金,启动名为“建立帮扶农民的体系,发展农业合作制”的联邦项目,帮助青年人创建更多的农业生产实体(来源:人民网)

【国内经济】

●市场规模巨大 拿什么点亮夜间经济

当日,昆明滇池湖畔举行“点亮滇池·海埂夜明珠启幕活动”,文创产品展示、民间艺人演艺、星空影院、烧烤派对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

在日前举行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夜间经济的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门票经济持续弱化,夜间餐饮仍占主导,文化休闲则为需求蓝海。专家认为,夜间经济要有更多新的体验,注入科技、文化等元素——

夜幕降临,都市白领张筱琪放下一天的疲惫,换上精致的妆容,赶赴一场场朋友约会:撸串、话剧、桌游……对她来说,夜晚才是享受生活的开始;游客王思佳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她想在夜色中看到城市的另一面:吃小吃、打卡网红夜景,她感觉,相较于白昼,夜色掩映下的城市更有烟火气。

眼下,原本单调寂寥的夜晚正在变得丰富浓烈,需求催生下的夜间经济变成了无法忽视的时髦词汇。在日前举行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夜间经济的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门票经济持续弱化,夜间餐饮仍占主导,文化休闲则为需求蓝海。

巨大消费潜力在释放

“夜间经济源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的空巢现象而提出的一个经济学名词,主要包括夜景观光、街区夜游、景区夜游、夜市/夜宵、夜间演艺、夜间节事、夜间文化场所休闲活动等内容。”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负责人赵一静说,当前我国城市夜间经济进入初始发展阶段。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旅游数据统计和分析中发现,每到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热点城市和旅游景区拥堵难题总是得不到有效解决。“一边是游客长期抱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回去想想啥都不知道’,另一边是那么多的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以及旅游景区,下午5点就早早闭门谢客。”

与此同时,大数据对重点城市游客消费轨迹的数据监测显示,从重庆洪崖洞、成都宽窄巷子等夜间网红打卡地,到广州小蛮腰、北京奥运塔、上海黄浦江岸的灯光秀,从稳步上升的夜场电影上座率,到受到高端游客欢迎的天坛夜宴、长城夜宴项目,不同年龄、文化背景和消费层次的居民和游客对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活动的需求正日渐增长。

青年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让他们成为夜间消费的主力军。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0%、19.8%。“我们在地铁末班车里看到的全是年轻人,夜生活和年轻人紧密相关。”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粤说。

需求之下,巨大的消费潜力正在释放。资料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发展夜间经济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成为扩大消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夜间经济不仅仅是夜市

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之势,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引导。2019年8月份,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

在这前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城市相继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王粤表示,北京市印发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推出了13项具体举措。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廖成珍介绍,成都通过大力发展夜间便利店服务、健全夜间交通服务保障等夯实夜间经济的发展基础。

“游客喜欢在一个城市夜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夜景很美,夜间休闲项目很多,夜间旅游产品很独特等。但游客不喜欢在一个城市夜游原因其实很简单,比如交通便捷度没有保障、公共设施并不完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赵一静表示,政府主管部门重视夜间经济,应该在夜间安全、交通、应急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政策协调和保障。

“发展夜间经济,不能只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还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夜间经济的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消费需求的累积和市场存量的增长,人们对夜间活动内容的需求将会进一步个性化,这就需要文化机构、事业单位和更多的市场主体加大内容创造的维度和产品创新的力度。”戴斌表示。

“我们从夜间消费的品类上来看,即使是夜间经济发展比较优质的城市,餐饮消费占比仍超过七成。”赵一静说,应该看到,夜游不能只是夜市和灯光秀。

文化休闲项目值得重视

下一步,夜间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扩大市场主体,丰富夜间休闲与旅游产品品类,提高供给质量。赵一静表示,《报告》显示,比起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街,夜间节事活动和文化场馆更为游客所向往。这意味着,夜间文化休闲活动是消费需求的蓝海。

《报告》提出,夜间经济应发展“老三样、新三样、再三样”。“老三样”指夜市、演出和景区,“新三样”包括节事、场馆和街区。“夜间节事活动可以成为文化新载体、城市新名片,文化场馆是城市新风景线,街区是高频消费区、新晋网红地。”赵一静指出,夜间经济的“再三样”,是指书店、古镇和乡村。书店更多承载的是一个城市夜间休闲的功能,而古镇和乡村是未来夜游的新去处。

美团副总裁、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同样发现,夜间经济的消费已经从早期的夜市发展成食、游、购、娱、体、展演多元化的消费。多样化的文化演出、画廊展览、时装秀等是丰富游客夜间生活、吸引游客留下来的重要因素。

“夜间经济还要有更多新的体验,要注入科技、文化等元素,如果仅仅是简单白天营业时间的延长,对消费者是没有吸引力的。夜间经济的发展一定要重内容、重体验,特别是通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引导支持国内外企业打造主题鲜明、品质较高的夜间文化休闲、体验活动。”

来有为认为,要研究如何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举个例子,密室体验当前在年轻人中间非常流行。调查分析显示,今年密室体验的营业额上中下游加在一起有望突破100亿元,密室体验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这些城市发展得比较好,已经成为看电影、唱卡拉OK之外的又一新消费热点。(来源:中国经济网)

起底中国居民杠杆率:哪些省市居民最敢负债?

居民负债情况一直是衡量经济发展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及房地产政策的制定。那么,我国各地区居民负债情况如何?日前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给出了答案。报告称,2018年我国住户部门贷款余额为47.9万亿,同比增长18.2%,增速较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居民负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去年居民负债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被抑制。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债务余额为25.8万亿元,增速连续两年回落。

尽管我国整体居民债务杠杆率还在可控范围内,但债务集中度高、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债务规模增长明显等问题仍需注意。

负重前行的TOP5城市

将居民债务,即居民部门贷款余额作为分子,名义GDP作为分母,两者之比便得出居民杆杆率这一指标,这一指标是最为常用的流量性指标,也是居民的债务负担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量化体现。2018年末,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60.4%。

然而,各地区居民杠杆率情况大相径庭,东南沿海地区住户部门债务风险相对较高。据统计,2018年,有5个地区的居民杠杆率超过70%,分别是浙江(83.7%)、上海(83.3%)、 北京(72.4%)、广东(70.6%)、甘肃(70.1%)。除了上述5个地区外,重庆、福建和江西的居民杠杆率也超过了全国水平,分别为68.6%、65.8%和63.1%。

不过要关注的是,地区居民杠杆率与全国居民杠杆率并不完全可比。这主要在于,地区GDP加总与全国GDP并不一致,前者往往高于后者,这就可能造成地区居民杠杆率的低估。但目前来看,这个低估程度并不大。2018年,地区GDP高于全国GDP的幅度占全国GDP的比例仅为1.6%。

“理论上来说,地区居民杠杆率超过80%或90%就需要予以关注,类比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居民杠杆率大约在100%至110%之间。”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磊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目前,城市分化较为明显,有些地方杠杆率可能更高。”根据报告,杠杆率水平最高的浙江和最低的山西之间相差50个百分点。

除了省份的数据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此前发布的“季报宏观杠杆率报告”也对城市的居民杠杆率进行了统计。在统计的34个城市中,截至2018年末,居民杠杆率高于80%的城市有5个,分别为杭州(103.2%)、厦门(96.3%)、温州(91.1%)、海口(83.8%)、深圳(82.3%)。

杭州是第一个杠杆率超过100%的城市,这也就意味着杭州的居民贷款超过了本城一年的GDP,这其中蕴含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在我国,杠杆率高的城市有一个重要特点,‘三高’——即房价比较高,外地人买房的比例较高,买房的投资性需求较高。”刘磊对记者说,“这也说明居民杠杆率与房地产的高度相关性。”

换言之,各地房价是影响居民贷款上升的最核心的变量。比较杭州、厦门、温州、海口以及深圳过去一年房市的表现,也侧面印证了居民杠杆率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

由此分析,趋高的杠杆率不一定代表金融风险难以控制,因为存在外地人出于投资目的异地买房的情况。由于购房者并不在此地工作生活,买房后虽增加了当地贷款,但没有形成相应的GDP。因此,这部分异地购房者占比较大的省市便形成了较高的居民杠杆率,但这不一定完全对应着较高的金融风险。“而且这几个城市的杠杆率是前几年增长得比较快,目前增速正在逐步放缓。”刘磊说,“未来,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随着房地产的平稳,投机性需求被压制,房价可能会趋于平稳,相应的,居民杠杆率上升速度也会下降。”

尽管目前各地杠杆率正在继续走高,但我国居民贷款违约风险整体偏低。由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在居民负债中占据半壁江山,而去年全年房地产信贷政策继续遵循审慎原则,对住房抵押贷款的最低首付比要求更为严格,月偿债比率和最长还款期限与国际实践基本一致,这使得居民债务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贷款的不良率,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截至去年末,个人不良贷款余额7103亿元,不良率为1.5%,低于银行贷款整体不良率0.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和个人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3%、0.7%和1.6%,与前年同期持平。

60.4%的杠杆率算高吗?

目前,对于居民杠杆率的口径并不一致。央行测算的我国2018年末住户部门杠杆率为60.4%,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为52.6%,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测算结果则为53.2%。无论哪个数据,需要思考的是,与国际相比,这样的杠杆率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根据央行的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居民杠杆率与国际平均水平一致,低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但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处于较高水平。据悉,2018年,发达经济体居民部门杠杆率平均为72.1%,新兴市场经济体平均为39.9%,国际平均水平则为59.7%。其中,澳大利亚居民部门杠杆率最高,约120%左右,印度最低,不足20%。

刘磊对第一财经表示,过高的居民杠杆率短期内可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将对消费与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都会有所抑制。

另从增幅上看,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增幅居于前列。与前年相比,2018年我国居民杠杆率上升3.4个百分点,而同期杠杆率排名较前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则分别下降1.5个和0.7个百分点,且这一增幅也高于日本、英国等经济体的增幅。

那么,随着杠杆率的增长,之后是否会爆发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对此,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被业内认为是抵抗债务风险的“法宝”。“我们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尽管债务在增长,但同步的,居民储蓄也在增长,甚至增长更多。因此,抗风险能力实际上更强。”刘磊称。

国泰君安的研报也显示,2018年末全球经济体储蓄率平均水平为26%,发达经济体为22%,发展中经济体为32%,相较之下,中国目前45%以上的储蓄率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高十几个百分点,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代表着,“在前期高速发展积累‘厚家底’的支持下,短期内国内还不至引发信用危机。”研报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增速持续下滑,已从前期20%左右的增速回落至10%以下,同时,储蓄率也从2008年51.8%回落至2018年45%,有观点预计未来储蓄率还将进一步回落。由此,“完全寄希望于高储蓄而忽视了长远的债务风险并不可取。”国泰君安称。

而对于未来我国居民杠杆率的走势,刘磊告诉记者,“仍需保持适度稳定。”从稳杠杆的角度来说,这种稳定主要是考虑到居民杠杆率与房价的密切关系,否则将会带来连锁反应。 事实上,过去十年间,我国居民杠杆率平均每年增幅为3.5个百分点,处于一个较快的水平。在刘磊看来,未来的趋势是,速度会下降,但每年杠杆率仍然上升。(来源:搜狐网)

●二孩家庭增多带来新商机:消费需求大领域新总量增

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实施后,二孩家庭越来越多,围绕吃、穿、住、用、行、教育等产生一系列新的消费需求。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生育二孩会增加一笔开销;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越来越多二孩家庭的出现,给很多行业都带来了新的商机。

新消费增长快

家庭消费支出总量增加,特别是在母婴用品、家政服务、儿童娱乐、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消费增长明显

“纸尿裤、奶粉、婴儿洗衣液、宝宝面霜、小衣服、小鞋子……”黑龙江哈尔滨的银行员工张瑜在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狂欢节抓紧时间给刚满1岁的二孩“囤货”。

生个孩子不是“添双筷子”那么简单,需要家庭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自从有了二宝以后家庭开销更大了。两个孩子我自己带不过来,请了一位保姆,每月4000多元,节假日加班还要给加班费。二宝目前主要花销集中在奶粉和婴儿用品,平均每个月两三千元。给二宝报了个早教班,办卡花了1万多元。”张瑜说。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三年多来,二孩家庭不断增加,幼儿数量的增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主任许英明说,“从消费水平来看,虽然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约束,但总体上二孩生育使得家庭消费支出总量增加。从消费结构来看,二孩家庭在母婴用品、家政服务、儿童娱乐、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消费增长明显。”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红利的释放,母婴行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今年的“双11”购物狂欢节,天猫平台上婴童特殊配方奶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15%,婴幼儿液态奶同比增长136%,孕产修复仪同比增长256%,童装儿童旗袍/唐装/民族服装同比增长181%。

父母更愿意为孩子购买优质产品。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高端、超高端奶粉的线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婴幼儿液态奶、羊奶粉、有机奶粉等高端品类发展空间较大。此外,以果泥、泡芙、肉松等品类为代表的婴幼儿辅食也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而防泻抗敏的特殊配方奶粉,以及含有DHA、核桃油、益生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奶粉的市场需求也十分旺盛。

全面二孩政策不仅影响母婴消费市场,还带动了成人消费市场。“准备要二宝的时候,我都四十了,怕体质跟不上,备孕时就和爱人办了健身卡,每周去运动,还买了不少保健品。”张瑜说,“有了二宝以后,还将家里5座小汽车换成了空间更大的7座旅行车,不仅有地方安装儿童安全座椅,还可以带上老人一起出行。”

专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所撬动的消费需求变化才刚刚开始,未来可能产生“蝴蝶效应”,进一步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消费更“绿色”

宝宝用品的使用时长相对较短,通过二次分配的手段能得到有效复用。同时也降低了养娃成本,可谓双赢

“生老大时什么都想买来试试,有用没用的买一堆,那时候育儿经验也不足,对婴幼儿用品、食品认知不够,会买错东西,造成浪费。”北京某影视娱乐公司员工王晓辉说,“生老二时我就有经验多了,老大用得好的才给老二买,避免了很多消费的‘坑’,对数量的把握也更精准。”

婴儿用品价格不菲,一件小衣服、一套玩具动辄上百元,更新换代也非常迅速,二孩家庭本来就面临更多的开销,因此,很多二孩父母学会了精打细算,其中最有效的办法是“共享经济”。

“有了老二,我更加注重物品的循环再利用。我家大宝和二宝差4岁,不少大宝用过的东西收拾一下可以接着给二宝用。但我家大宝是女孩,二宝是男孩,衣服、玩具的需求有很大差别。所以,亲戚朋友家男孩穿旧的衣服、玩过的玩具,我要来给二宝用。另外,我们公司有个‘爸妈群’,大家不仅在上面交流育儿经验,还经常互相转让婴儿车、婴儿床、书本、玩具等用品,可以省下不少开支。”王晓辉说。

王晓辉也会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转让一些孩子不用的闲置物品。“宝宝长得非常快,婴儿澡盆、儿童餐椅、推车等,没多久就不能用了,放在家里只能占地方,扔了又非常可惜。如果身边没有需要这些东西的人,我就会把它们放到二手交易平台上转卖,不仅物尽其用,也能多少收回点成本。”

相对其他品类,婴儿床、学步车、安全座椅等婴儿用品的使用年限受限于宝宝年龄,往往使用两三年就因为宝宝的长大而被束之高阁,婴儿用品二手交易需求庞大。

“目前来看,童装、玩具、育儿用品等是妈妈们主要的闲置物件。”某专注母婴用品闲置转让平台的负责人说,“宝宝用品的使用时长相对较短,一方面大部分被闲置的用品其实还有七八成新,却因为宝宝的长大而变得不需要,这对家庭来说是一种浪费;另一方面,通过二次分配方式让这些用品得到更大程度的有效复用,也能让产品发挥更大使用价值,同时也降低了别的家庭养娃成本,可谓双赢。”

某平台推出了母婴用品“共享经济”的新做法,会员最低只需每月9.9元,就可以无限次换租绘本、玩具,一次可以租10本绘本、2—5件玩具。而按每个宝宝一年阅读120本绘本、玩50个玩具计算,其购买成本可能高达四五千元。该平台运营总监石坚说:“绘本和玩具租赁是已育家庭的高频需求,也容易在家庭中产生大量闲置,造成空间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双重浪费,我们希望从绘本和玩具租赁出发去培养现代家庭的绿色生活方式。”

供需之间须对接

随着二孩家庭的增多,酒店住宿、旅游服务、托幼教育等行业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旅行社的产品往往只有粗略的‘亲子游’,却很少有针对二孩家庭的产品。”江苏苏州高校教师童小雨说,“其实一孩家庭出游和二孩家庭出游的需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很多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我们二孩家庭的需要。一些酒店客房无法加床、第四人的早餐需要单独按照成人标准付费,一些景区的家庭套票只接受‘两大一小’,一些航空公司机票需拆分预订,一些主题乐园适合大宝玩,却没有适合二宝年龄的设施。当两个娃的妈已经很累了,出去玩想放松一下,这些出行的细节如果旅行社都能帮忙搞定就好了。”

《2018携程酒店亲子房白皮书》显示,亲子用户中二孩家庭的占比高达近20%,并且二孩家庭订单增速更快,二孩家庭对高星级酒店的需求更大,儿童娱乐设施、独立床铺、洗漱用品的需求都要高于一孩家庭,当前住宿设施的供给结构和消费需求出现了一些错位。

随着二孩家庭的增多,很多行业都有很大潜力可挖。比如,酒店应开发两个房间或多个房间的亲子套房,可考虑在房间内放置上下铺,最好设有两个卫生间,方便二孩家庭入住。旅行社可开发以家庭为单位的“一家一团”小包团定制游,或是针对二孩家庭的半自由行打包产品。教育机构可以将儿童兴趣班和幼儿早教班结合起来,方便二孩家庭同时接送两个孩子。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杨菊华呼吁增加3岁以下托育服务的供给,“目前市面上有很多3岁以下的学前教育机构,但大部分机构只教不保,不仅不能够满足家庭或者女性的需求,反而有可能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应逐步建立政府是主导、市场做主体、社会起补充、家庭为基础、社区当依托的托育服务体系。”

更完善的托育服务体系还能够减轻职场女性生育二孩的压力,从而增加二孩家庭的数量,进一步释放全面二孩政策撬动消费的红利。

许英明认为,长期来看,二孩家庭的增多直接影响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从消费总量上看,二孩生育将进一步促进家庭在食品、衣着、医疗保健、教育培训、住房等各方面的消费。从消费结构上看,二孩生育后家庭消费结构也会有所变化,但不同收入水平家庭消费结构变动有所差异。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以及对教育的重视,将进一步激发教育培训市场消费潜力,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改善型住房消费的潜力。(来源:人民日报)

山西动态
日前发布的《关于我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

——山西民企“轻装上阵”步伐加快

日前,《关于我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已经正式亮相。

《报告》显示,今年我省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截至8月底,全省新增私营企业8.89万户,同比增长15.30%;新增个体工商户22.59万,同比增长11.36%。民营经济总量规模稳步扩大。1-7月份,全省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52.14亿元,同比增长7.52%;利润总额606.26亿元,同比增长6.49%;实现总产值4894.62亿元,同比增长9.03%。同时,民营经济社会贡献度持续上升,民营企业家投资信心有效提振,民营企业发展质量明显进步,为我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其背后,是全省支持下的民营企业的“轻装上阵”和融资渠道的拓宽等。

减税费,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去年全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之后,尤其是今年以来,我省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各项税费减免政策,1 一 8月,累计为民营企业减免税费315.27亿元。稳步推进社会保险降费减负工作,1-8月全省企业养老保险降费为企业降低成本61.1亿元;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到1%,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10.4亿元;五个统筹地区(朔州、吕梁、晋城、太原、临汾)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3.7亿元。

同时,降低实体经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省直部门取消施工图审查费等6项经营服务性收费和中介机构收费,降低进出口检验检疫费等7项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共减轻企业负担约1.27亿元。持续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截至8月底,累计组织市场主体直接交易14次,交易电量870.06亿千瓦时,比标杆电价降低31.91元/兆瓦时。上半年两批次累计释放政策红利14.82亿元,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用能负担。

开展清欠行动。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偿还欠款107.46亿元,清偿比例45.10%。其中,政府及所属部门偿还欠款68.34亿元,国有企业偿还欠款39.12亿元,清欠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拓途径,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我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向金融机构释放资金347.5亿元,其中今年三次定向降准释放资金118.9亿元,全部用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全省1-8月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74.13亿元,办理再贴现208.32亿元,扩大了民营信贷投放规模。

同时,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推进政府集中采购平台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互联,开展政府采购融资业务53笔,融资金额6067.62万元,带动政府采购融资1.08亿元。推动银企项目对接,截至8月末,金融服务平台共收录融资项目(企业)4840个,金融机构83家,省内外金融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对接,共支持项目(企业)1449个,累计投放金额1827.50亿元。

不断完善多层次融资体系,逐步建立信用增进机制。整合省内金融资源,组建民营银行,撬动社会资本。持续推进“银税合作”,实现“以信换贷”。截至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向9131户诚信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3783笔,合计212.29亿元。

优环境,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我省打造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争取到中央引导民间投资专项计划2.13亿元,支持民间资本主导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省、市两级及115个县(市、区及开发区)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

同时,加快推进“3545”专项改革。出台了相关文件,全省域实现企业开办3天办结;全省107个不动产登记机构中,三分之二实现了查封、注销登记等业务3个工作日内办结,转移登记业务压缩至5天。制定了省级“一图通办”分类事项标准清单和流程图,推进并联审批,精简事项28项,保留事项61项,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审批时间压减到100个工作日内,一般性工业项目已压减到38个工作日内,优于我省45个工作日的改革目标。

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持续深入“多证合一”改革。截至8月底,全省共办理“证照分离”改革事项99375件,惠及企业90972户,全省共有49445户企业进行了简易注销。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布省属国企混改项目108个,截至目前,已有2个项目完成交易,9个项目确定了合作意向方。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入库项目369个,落地实施项目148个,民营企业作为牵头人或单独投资方的项目65个,占比44%。

变方式,不断增强创新活力

我省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实施“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建立“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库,确定1200户重点培育企业,进行“一对一”入企服务。对2018年完成规范化股份制改造的120家企业实施资金奖励。建设“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入库企业数量达到570家,其中民营企业494家。持续推进民营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晋兴板”挂牌,目前挂牌企业158家,其中民营企业157家。

同时,推进对外开放合作。1-8月份,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61.28亿元,同比增长16.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7.9个百分点。加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上半年,我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设立97家境外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7.8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设立77家,对外直接投资4.8亿美元。

扶持民企科技创新。通过中央财政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项目11项,各类省级科技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民营企业145项。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税前扣除,全省164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扣除政策,同比增长138.81%,增加955户;扣除金额10.07亿元,同比增长42.45%。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2019年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219户,全省“专精特新”企业达626户。

推动创业载体建设。目前,省级众创空间23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2家;全省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185个,入驻创业实体3.4万户,吸纳就业13.6万人,创业孵化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源自:山西政府门户网)

20条措施推动我省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山西省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分别从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动力升级、促进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升级、增强金融支持作用升级、加强人才智力支撑、营造良好双创生态环境5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推动我省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

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动力升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两化”融合等转型升级成效突出的项目,择优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给予补助;对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中小企业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全省排名前十位的企业,根据其研发投入给予一定科研经费奖励,其中对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及以上的,最高奖励400万元;1亿元(含)—2亿元的,最高奖励300万元;低于1亿元的,最高奖励200万元。

促进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升级,大力培育创新创业集聚区。着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优先培育项目、重点配套及补链项目、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建设。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15%,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2000万元。

增强金融支持作用升级,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直接上市挂牌融资。大力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对在沪深港三地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民营企业,由省级财政给予200万元的奖励。对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民营企业,由省级财政奖励100万元。对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融资成功的民营企业,由省级财政奖励20万元。

同时,我省将大力支持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面向经济主战场,重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领域引进急需的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顶尖水平的科研创新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营造良好双创生态环境,探索建立双创容错免责机制。(源自:山西新闻网)

【看六稳 强信心】稳就业“大礼包”惠民生

全面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六稳”工作,对于确保经济长期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意义重大。即日起,山西日报开设《看“六稳”强信心》专栏,深入报道我省“六稳”工作的重大举措、积极成效,反映各地积极破解发展难题的典型做法,进一步在全省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推动高质量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

“应急稳岗补贴235万元一次性到账,我们大家都欢欣鼓舞。”对于我省今年稳就业政策,张建卫由衷点赞。

张建卫是迪爱生(太原)油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社保办事员,“这笔钱公司优先用于每月缴纳职工社保,我比谁都开心。”

该公司是业内全国排名靠前的老牌企业,去年企业因限产暂时性亏损,今年又面临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难免现金流紧张,这让每月办社保的张建卫一度很担心。“企业效益一直很好,但特殊时期,我最怕月初批社保时领导说,‘等两天款进了账’。我这儿一旦社保拖欠,职工就不能正常退休领取养老保险金了。这下好了,社保缴得痛快,大家干活劲头也足,企业日子越来越红火。我们今年不仅没裁员,又新招了9个人呢!”

张建卫所说的“应急稳岗补贴”指的是,我省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对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失业保险参保困难企业实行应急稳岗返还政策。与其并行的,还有失业保险缴费稳岗政策。

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只是我省打出稳就业组合拳、送出稳就业“大礼包”之一。今年以来,我省将稳就业置于“六稳”之首,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在全省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的基础上,各项稳定和促进就业措施精准发力,让三晋百姓就业“饭碗”越端越稳。

“稳在岗”,我省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失业保险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困难参保企业给予应急返还。返还资金一次性发放到企业,主要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相关支出。截至10月底,全省稳岗补贴共发放3.22亿余元,惠及1517户企业、66.5万余名职工,发放额同比增长37.36%,为1.4万名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463.7万元。

“促就业”,我省不遗余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扶上马、送一程”。

——灵活就业给社保补贴。我省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规定享受一定数额的社保补贴,补贴数额不超过其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将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政策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

——见习增加工作经验。从2019年1月1日起,我省实施“3年5万人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同时,就业见习补贴范围由原来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扩展至16岁—24岁失业青年,见习期内,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截至10月底,全省共组织1.17万人参加就业见习。

——公共服务搭建就业桥梁。我省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举办山西省星火项目、“创青春”“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创业活动,还为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

“带就业”,我省着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全省建成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185个,入驻创业实体1.4万户,吸纳就业3.44万人。1月-9月,全省创业带动就业12.45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帮就业”,我省积极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1月-10月,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15.1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98万人。

在农村,我省产业、就业“两业”并举,特色农业产业、林果业、乡村旅游业、电子商务和光伏产业等产业扶贫政策实施见效,绿化工人、森林管护员、开饭店、办农家乐、光伏板清洁工……更多新岗位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就业稳、人心稳、社会稳。我省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截至10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9.2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61万人,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73%,同比下降0.62%,控制在4.2%的目标之内。(源自:山西新闻网)

【晋中动态】

●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

跻身“国字号”!

据中国政府网11月26日消息,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建设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批复称,同意将山西太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范畴管理并享受相关政策。

据了解,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面积106.49平方公里,东至太太路、太谷县城,南至太谷县山区,西至太谷县县界,北至太谷县水秀乡南郭村。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11平方公里,分三个区块。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农业提质增效、做大特优农产品、做优设施农业、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新闻链接

截至目前,我国有4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分别是1997年批准成立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5年批准成立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1月26日,国务院同时批准建设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晋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规划面积106.49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6.5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3.11平方公里。该区是太原都市区“一主一副多组团”的组成部分,拥有山西农大等丰富的科教资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8个,院士工作站8个,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等7个国字号试点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源自:晋中市政府门户网)

赵建平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方案汇报

  坚持市场化运作 推动新成果落地 努力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业论坛

11月25日下午,市委书记赵建平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方案汇报。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讨论和研究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途径,交流各地乡村振兴的新做法、新经验,努力把论坛办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业论坛。市委副书记尹乃明出席;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冯建平作具体方案汇报;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长鹿建平参加。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赵建平指出,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在太谷县阳邑乡已成功举办两届,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思想交融、经验交流、产品交易”的原则,借聚资源、形成合力,实践对接、推动工作,党政主导、市场运作,努力让论坛结出思想成果,成为国家、省有关部门制定“三农”政策的交流平台和重要智库;结出实践成果,推动山西农谷和太谷国家级农高区顺利实施,为山西“十品一业”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

赵建平强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以更高的标准、更细的措施、更优的服务,全力以赴做好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各项筹备工作。一要坚持以主论坛为核心,同步办好各个分论坛。主论坛要突出国家、省有关乡村振兴重要举措、重要政策宣示;分论坛要进一步聚焦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和短板。同时,要新增国际分论坛,充分学习借鉴国外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升论坛的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二要将“十品”作为重中之重,作为明年论坛的主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紧紧围绕山西“十品一业”,采取高端对话、科技成果发布、经济技术合作等方式,深度发掘特色产品,力争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上取得新突破。特别要着重在功能食品产业上先行一步,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完善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三要加强论坛思想成果的研究整理、报送、转化。组织山西农大、山西省社科院相关专家组建专家组,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梳理,认真研究,形成每年的《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年度报告》和若干专题简报,推动形成一批有思想特别是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努力把论坛办成“三农”思想交流的盛宴,省内外企业合作共赢的平台。(源自:晋中新闻网)

2019年市城区市政重点工程建设综述

如椽巨笔绘新景

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潇河湿地,水清河畅;街头绿地,郁郁葱葱;大街小巷,整洁畅通;城市公园,遥相呼应……晋中,这座焕发青春活力和独特魅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正绽放着耀眼光芒。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本着以“初心”换“民心”的为民谋福祉思想,围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传承晋商历史文脉,打造特色城市品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晋中”的总体思路,以实现“城市交通高效、功能设施齐全、城市风貌亮丽、居住环境和谐”为目标,连续第9年实施了市城区“百亿城建重点工程”,目前市城区六大类100项惠民工程已开工96项,完成投资173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夯实了率先发展的基础。一个人文相融、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的新晋中正成为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现代新城:外联内畅打造立体交通路网

近年来,随着晋中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加上原有路网结构不尽合理,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好路不通、容易堵及停车难的“城市病”,满足市民对高品质出行的需求,我市采取财政投资和引进社会资本PPP模式等,多渠道投资建设市政道路,累计投资184亿元,实施了59个道路项目,新建及改扩建道路175.55公里,建设各类节点桥梁59座,人行天桥38座,市城区路网基本形成了“外联内畅、内外环立体快速、互通互联,主次干道级配合理,出行便捷舒适”的良好格局。

今年,市城区投资53亿元,继续实施了23项道路建设项目。顺城街路面改造、农谷大道建设、新建路南段改线、环城东路北延等6个续建项目和锦纶路南延、农谷大道北段改造、顺城街西延、杨盘街西延等8个新建项目已完工;政府东巷北延等3个项目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

随着这些道路建设项目的完工,市城区基本形成了以“龙城东大街为北环、锦东大道为东环、农谷大道为西环、凤栖大道为南环”的外环路网和以“北侧龙湖街、东侧锦纶路、西侧汇通路、南侧思凤街”组成的内环路网,两条环线道路总长达106公里,其中,外环路网长66公里,内环路网长20公里,内外环连接线长20公里,城市路网结构不断趋于完善,实现了快速连通。

一年来,经过市级上下的艰苦奋战,市城区城建重点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交通压力得到疏解,一些“城市病”得以避免,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城区在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人民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以道路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晋中城市的巨变。年逾八旬的退休工人李国民亲历了市城区城建发展历程,说起巨大变化总是感慨万千: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的建成通车,不仅仅是一个个建筑工程的展示,更是晋中城市框架不断扩大的发展史。

生态新城:创造城市生态文明的美丽传奇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综合施策,全面发力、整体提升,大力实施城乡绿网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相继建成晋商公园、顺城公园、潇河湿地公园等16个支撑城市绿化骨架的大型公园,建成蕴禾绿苑、轻纺美苑等42块群众门前绿地,实施迎宾街、蕴华街等30条城市道路绿化。

目前,市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4.12%,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0.12,超出了创园0.06的标准,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100%,道路绿地达标率81.2%。今年10月13日,国家创园验收组进行了实地验收,专家组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我市城市面貌更加清爽,城市绿量显著增加。

潇河是晋中的母亲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拓展转型发展新局面、加快“两山七河”生态治理修复的决策部署,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梯次推进百里潇河城区段全域综合治理,改变河道多年来淤积严重、堤防损毁、生态破坏、垃圾堆积状况,改善水质、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市城区南部横贯东西的百里潇河生态产研区。

百里潇河生态产研区,由东向西依次布局生态涵养、文创文旅、城市功能拓展三大区域。其中,流域中部4公里湿地公园已建成开放,2018年,投资10亿元分东西两段建设实施了“潇河三期”PPP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全面竣工对外开放,2019年,除继续推进“潇河四期”项目建设外,还启动了源涡大坝至寿阳界段约16公里的清淤疏浚及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在市城区百里潇河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还将打造以“一条玉带、八颗明珠;三大方舟、十个部落;凤鸣潇河、九曲流觞”为核心的生态蓝绿空间带,实现涵养水源、茂盛植被、水清河畅、生态回归的目标,并形成“一带三区多元”的发展格局,成为集行政办公、商业配套、文化会展、体育娱乐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相融、功能业态充满活力的新兴片区。未来,随着两岸业态的综合开发,这里将成为国际一流的文创产业基地、北方最富特色的亲水家园、山西最便利的旅游栖居地、综改示范区最优质的产业新区。

与南部百里潇河生态产城融合带建设遥相呼应,北部规划建设的百里龙城区域,突出生态景观规划,构建“公园——游园——街头绿地”的三级绿地空间层次,实现“500米见园、300米见绿”,规划重点公园绿地广场21处,总用地723亩。结合绿色慢行系统,构建24公里的城市生态环形健康(骑行)步道,与路网及组团绿地系统结合,突出绿水青山融入城中的精致效果,打造“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的自然风光,区域内生态景观用地占核心区规划总用地的70%以上。

“五水出山”项目作为百里龙城区域重点打造项目,坚持生态治理理念,充分利用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西连太原晋阳湖、东至晋中凤栖湖的生态本底,秉承“一半森林一半城,城在林中水在城”的规划理念,修复河口河、泉子河、黑河、涧河、白龙河五条水系,形成“五水出山”的自然生态系统。该项目的实施,让青山绿水真正在城市建设中“显山露水”,对于提升百里龙城区域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宜居新城: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了

过去,“不修边幅”是晋中曾经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路窄车多环境差,大量存在的危旧房和棚户区,一直是城市发展的“疑难杂症”。近年来,晋中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让这个城市越来越经得起细看和品味。

背街小巷及老旧小区是城市居民的主要聚居地,晋中撤地设市以来,集中在这些区域的“血脉不畅”“容貌不佳”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痛点”。面对大量环境脏乱差、功能有缺陷、管理不完善的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我市摒弃大拆大建的做法,通过“城市修补”实现城市有机更新。近年来,市城区在强化主干路网的同时,不断加大城市小循环、微循环建设力度,先后打通一批“断头路”“卡脖路”。今年实施的顺城街西延工程,打通了城市主干道直接到晋中高铁站的通行瓶颈;广安街东延,连通了环城东路与吉利路;政府东巷北延,连通了新华街与蕴华街。同时,完成8条小街巷的改造,城市支路循环进一步畅通,路网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与此同时,为回应民生关切,我市不断完善市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实施集中供热,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工程,新建一批公厕,建设了一批市场,实施背街小巷亮化及下水道改造、人行道改造、无障碍改造设施建设等;实施城区绿化提质改造项目,包括游园建设、节点绿化、花箱设置、生态修复、行道树补植、林阴停车场建设等;实施群众体育活动场地建设等。同时,还加大了对占道出店经营整治、城区公共交通秩序整治、城市渣土执法、夜市管理和城区环卫保洁力度,努力让城市环境更加优美,秩序更加优良。

今年,我市又集中力量实施了以“两下两进两拆两补三严禁”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以超常的决心、超常的举措、超常的干劲,对标一流、高位推动,推动了行动的有效开展,使我市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魅力极大增强。

“两下”,下得干净。仅市城区就拆除二楼以上各类违规广告7376处24.7万平方米,铺设各类管线140公里。“两进”,进得规范。增加停车位5.4万个,总量达到8.1万个。“两拆”,拆得彻底。拆除各类违建13.2万平方米,拆墙透绿、补栽绿植110多万平方米;“两补”,补得全面。修补路面、人行道11.6万平方米,整治裸露地面40.8万平方米,还原了城市本底、顺畅了交通秩序、美化了城市立面、创优了城市生态、厚植了发展潜力。同时,狠抓市场秩序,通过市场化手段新建17处便民市场,让3000多个马路摊贩入市经营,着力解决买菜难,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如今,无论是漫步在大街小巷,还是登高远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道路、一幢幢崭新亮丽的高楼、一个个优雅宜人的住宅小区、一处处功能齐全的便民场所……这一幅幅画卷勾勒出这座城市的隽秀,彰显着这座城市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这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真金白银的提质改变,让城市交通环境改善了,城市环境净化美化了,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同步提升了,一个社会和谐、环境友好、适宜人居的新晋中呈现在人们面前。(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