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 2020年第16期(总第95期) (2020年5月25日-5月29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8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联合国报告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 世界经济酝酿"五大变局";②欧洲央行发出警告:新冠疫情正在埋下金融危机的种子;③疫情冲击全球消费需求  韩日出口继续下滑。

国内经济:①“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并非不重视经济增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相关负责人解读报告;②中央定调减负2.5万亿助企业活下去 怎么减?减哪里?③百城住宅库存压力增大 4月份首次出现供大于求

山西动态:①我省经济“引擎”运行平稳;②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几何?③1-4月全省国企多项指标有所好转。

晋中动态:①太谷移动已开通37处5G基站;②和顺县雪顶山矿泉水首批出口澳门;③全面加快项目建设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

【国际视角】

●联合国报告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 世界经济酝酿"五大变局"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黑天鹅”,遮蔽世界经济,冲击全球市场,让全球供应链经历严峻考验。

联合国日前发布报告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3.2%。在低迷表象下,世界经济格局暗流涌动,原有运行秩序和竞合逻辑酝酿巨变,世界经济格局或已接近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变局一:供应链深度调整。

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布局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中,疫情更倒逼各国和企业反思布局策略。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全球供应链布局可能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某些经济体将更加重视自身供应链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从而促使某些供应链区域化集聚;另一方面,人们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会更加重视对供应链实施多元化布局。

这些趋势都是供应链布局的演变而非终结。伴随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那些原有供应链承接关系紧密、且率先与合作伙伴达成供应链恢复安排的国家和区域将占据先机。有分析人士认为,疫情或将加速区域一体化趋势。

变局二:触及垄断痛点。

当前,疫情使世界经济复苏“脱轨”,重创众多产业部门,中小企业往往首当其冲。根据以往经验,各国救助政策和宽松措施不论初衷如何,往往更利好大企业集团,这难免引发“马太效应”,强化资源垄断,中长期来看,或遏制经济活力。

过去十余年,资源垄断现象与世界经济如影随形。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至2015年,三分之二的新增利润来自于占据重要市场地位的供应商,而非创新型的新市场主体。分析人士担忧,疫情影响下,债务恶化、金融歧视、“劫富济贫”的政策等因素,很可能会恶化中小企业处境,导致其遭到大量兼并和清算,重蹈“危机加剧垄断”的戏码。

此外,随着不少大企业也陷入困境,产业结构或将复杂化。迄今,在全球已提出债务重组和破产保护的企业中,不乏美国惠廷石油公司、澳大利亚维珍航空、新加坡兴隆集团等知名企业。这或将触发政府参股、金融资本控制实体经济等深层问题,难免挑战公允的市场竞争。

变局三:公共产品来源多元化。

国际社会普遍渴望以多边合作抗击疫情,尽早控制疫情,实现有序复工复产。然而,贸易保护主义者借题发挥,或推动“脱钩退群”,或背弃国际责任,凸显全球公共产品供需缺口。为此,新兴力量正努力补位。

在疫情影响下,“一带一路”等新型全球公共产品将更受倚重,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将更为多元。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日前刊文说,“一带一路”上的走廊、港口和物流中心等帮助中国打造抗击疫情国际合作的“健康丝绸之路”;此外,亚投行设立规模达100亿美元的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同时,中国正在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机制的支持力度。

变局四: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大。

作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中国在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后,率先复工复产,使中国经济成为“稳定可靠”的代名词,为全球各类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避险选项。疫情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可能增强中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疫情当前,各国经济抗风险能力有别,政策取向各异,防控能力和施策效率直接影响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中国拥有坚韧完整的产业链、高效稳定的社会治理和广阔开放的消费市场,疫情后有望担当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者、国际供应链的枢纽站、跨国资本技术要素的集纳方,以强大的兼容力、吸引力、整合力,为开拓后疫情时代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国际共赢格局贡献中国力量。

变局五:产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疫情剧烈冲击下,传统行业应声下落,新经济力量悄然生长。“云端经济”、数字经济、无接触零售、共享员工……这些新业态、新模式在提升经济免疫力的同时,有望在疫情结束后产生持续增长动力。

疫情的链式反应,也让各国看到,未来产业发展将更依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新基建”。某种程度上,谁掌握先进信息技术、拥有数据优势,谁就控制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谁就将主导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随着新科技和产业之争日趋白热化,技术之争、数据之争、标准之争、知识产权之争预计将日益成为左右国际经贸争端乃至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源自:经济参考报)

欧洲央行发出警告:新冠疫情正在埋下金融危机的种子

欧洲央行在当地时间周二发布的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新冠疫情加剧了欧洲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甚至为下一次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

尽管许多国家的感染率有所下降,但疫情对经济和市场已经产生影响,并且增加了欧元区金融稳定的现有脆弱性。”欧洲央行在报告中称,“这场大流行病对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构成了中期挑战。”

报告指出,欧洲各国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大规模财政、货币纾困措施,会使得各国债务水平飙升,并增加金融系统压力。

欧洲央行预测称,根据各成员国公布的经济刺激措施,欧元区整体政府债务水平占GDP比重将从目前的86%左右上升至100%以上,超过欧债危机后2014年达到的92.8%的最高水平。

其中,希腊公共债务占其GDP的比重将超过200%,意大利将达到160%,葡萄牙将达到130%,法国和西班牙则分别在120%左右。

欧洲央行警告称,一些财政状况本就不佳的成员国如意大利和希腊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这不但增加了这些国家的债务风险,还可能会影响市场对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的主权债务评级。

除了公共债务问题外,欧洲央行指出,欧元区企业也可能因为无法应对负债压力而出现违约,同时,负利率环境下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以及房地产价格可能下跌,欧元区金融系统面临巨大的不稳定性。

为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欧元区各国政府预计将在今年发行1.2亿欧元的额外债务。上周,法国和德国提议设立一个5000亿欧元的欧洲复苏基金,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援助。

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3.8%,创1995年以来最大降幅,其中意大利和法国分别下降了4.7%和5.8%。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上个月表示,欧元区经济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预计今年整体GDP将下降5-12%。(源自:界面新闻)

●疫情冲击全球消费需求 韩日出口继续下滑

据韩联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21日,韩国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需求造成持续破坏,5月前20天韩国出口额同比下降20.3%。

韩国海关的数据显示,在今年5月1日至5月20日期间,韩国出口额为203亿美元,同比减少20.3%。分析师预计,随着韩国的贸易伙伴们放松疫情封锁措施,该国贸易数据有望触底反弹。

数据显示,韩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额持续大跌,分别下降了27.9%和18.4%,韩国对日本出口额也出现22.4%的下滑。主要出口品类中,无线通信设备出口额下降11.2%、乘用车出口额下降58.6%、石油制品出口额下降68.6%,但半导体和船舶出口额出现增长。

今年4月份,韩国出口额约为369.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4.3%。另外,韩国4月份的进口额同比下滑15.9%至378.7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出现9.5亿美元逆差,结束了维持8年多的贸易顺差。

据外媒报道,法兴银行分析师称,韩国央行可能在下周的政策会议上下调基准利率和2020年GDP增速预期。预计韩国央行有理由进一步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5%,并将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2.1%下调至0.2%。此外,韩国央行还可能会扩大债券购买计划,以支撑经济增长。

无独有偶,由于疫情导致全球需求骤降,日本财务省5月21日公布的贸易统计结果显示,日本4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21.9%,创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23.2%降幅以来的最大跌幅。至此,日本出口额已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

数据显示,受汽车、机械、化学品和纺织品等出口额大幅下滑拖累,日本4月份出口额降至约5.2万亿日元(约合480亿美元)。其中,汽车出口额暴跌50.6%,为2011年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当月日本对美国出口额下降37.8%,也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对欧盟出口额下降28%。

据共同社报道,巴克莱证券经济学家表示,全球经济衰退将导致“家庭储蓄率上升和资本支出推迟”,这可能对汽车制造等日本产业“造成特别严重的打击”。经济学家同时指出,日本出口额在5月和6月可能会出现暂时反弹,但如果出口额继续下降,2020年日本的贸易赤字将扩大到5万亿日元左右。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为负3.4%。继去年第四季度下滑7.3%后,日本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GDP负增长,这也是日本经济2015年以来第一次陷入衰退。(源自:经济参考报)

【国内经济】

“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并非不重视经济增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相关负责人解读报告

今年的全国两会非同寻常。非同寻常的两会必然有非同寻常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回应了各方关切,反映了各方期待,具有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筑同心的作用。

22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

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按照惯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提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预期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出GDP的具体目标,原因何在?

“最大的因素就是不确定性。”孙国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个不确定性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现在全球新冠肺炎感染者近500万,每天新增人数仍接近10万,下一步疫情发展趋势谁都无法预知。二是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疫情是当前影响全球经济活动的最大因素。全球疫情走势无法准确判断,也就相应无法判断各国疫情管控措施会如何调整。一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很多分析都认为世界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甚至提出衰退的程度可能不亚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各国经济都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并非不重视经济增长,不是说要任由经济增速下滑。”孙国君强调,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句话很重要,叫“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孙国君指出,从当前来说,有两个方面需要增长来支撑:一是今年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需要经济增长支撑。按照前些年的经验数据,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对应大概200万新增就业;从脱贫的情况看,全国有近3000万的贫困劳动力在外打工,打工收入是很多农村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解决脱贫问题的重要途径。如果就业有问题,收入就有问题,并会带来消费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说增长至关重要。二是经济下滑的时候,往往会导致一些风险的出现。所以,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实现脱贫目标,就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贫困地区是我们最大的短板,脱贫攻坚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黄守宏告诉记者。

理解和把握报告下一阶段的政策和部署安排,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报告提出了针对性强、力度大的重要举措。今年中国脱贫目标一定能实现,这意味着中国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前10年实现,这是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黄守宏表示。

从内容可以看到,往年报告约2万字,今年约1.04万字,差不多减了一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缩减篇幅、突出重点。由于篇幅有限,很多需要继续推进的工作没有体现,比如医疗卫生领域中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公立医院改革等都舍弃掉了。“但没有写到的同样重要,不是不写就不做了。”黄守宏告诉记者,出台政策要“瞻前顾后”,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也要考虑可持续性。我们应对危机的子弹没有打光,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后手。

39次提“就业”,稳就业就是保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的最高频词是“就业”,39处讲“就业”,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之一,就是就业和民生问题。”黄守宏指出,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举措,目的就是稳就业。去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除了减税降费以外,还有一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政策,比如今年要继续降低电价,继续推动网络降费15%。

今年对中国来讲,稳住就业是最重要的,稳住了就业就保住了基本民生,这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大的成就所在。包括没有提出GDP增长具体目标,很大程度上就是把大家的积极性、把大家的关注点和精力集中到稳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上来。我们所有的政策都要直击“六保”,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企业。“在保就业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很多支持措施。”黄守宏强调。(源自:光明日报)  

中央定调减负2.5万亿助企业活下去 怎么减?减哪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成为国家助企纾困政策中的重要一项。

去年延续至今年的减税费规模有0.5万亿元;2月份之后的一揽子应对疫情的减税降费政策,又将减税费规模推至1.6万亿元;近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加码,将减税费规模扩至2.5万亿元。这一规模,在中国财政史上前所未有。

疫情下的减税费政策也有特殊之处,即以短期的阶段性对冲政策为主,根据疫情影响灵活延长实施期限,主要聚焦受疫情冲击大的中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目的是帮助企业活下去,以保就业、保民生,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

新增9000亿减税费政策明确

近些年经济增速放缓,政府激发市场活力的一个关键性举措,就是为企业等市场主体减税降费,且力度越来越大。

2017年和2018年的减税费规模均超过1万亿元。受增值税税率和社保费率下降等制度性减税费政策影响,2019年减税费规模高达2.36万亿元。由于去年这些政策实施日期在四五月份,财政部预计会在今年产生减税费翘尾约5000亿元。

疫情暴发之前,今年减税降费的主要工作是“落实落细”去年政策,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政策走向。

2月份以来,财政部等部委先后出台了二三十项减税降费政策,核心在于减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的负担,包括在6月底前减免企业5个月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阶段性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交通运输等困难行业的增值税等。4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预计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也就是说,又新增了9000亿元减税降费规模。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

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前期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实施期限再延长,说明这些政策行之有效,有利于保就业。”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一位税务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以往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经申请批准后可以最长延缓3个月缴纳所得税,现在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得税,一律延缓到明年,减轻了企业现金流压力,有利于稳就业。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东和华中区委员会委员诸斌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今年两会公开的减税降费方案符合市场预期。着力点放在了增值税减税和社保降费,增值税理论上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减税有利于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社保减费政策延长给企业减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上述针对困难行业的税费优惠政策此前并未确定实施截止日期,而此次明确期限延长至今年底,给相关行业吃下“定心丸”。

对困难行业的减税降费体现出税收优惠政策的科学运用、精准施策,有助于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活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李旭红教授说。

今年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快速落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不少企业界全国人大代表感受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集团总裁汤玉祥表示,受疫情影响,企业发展遇到瓶颈,减税降费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据了解,今年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预计将为该企业带来约4880万元的政策红利。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表示,疫情期间,税务部门为公司高效办理了3.9亿元出口退税,缓解了企业的现金压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信心。

多举措支持政策落地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下滑,而减税降费提至2.5万亿元,意味着地方财政减收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地方能否不打折扣地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备受关注。

为了支持减税降费和地方“六保”,今年中央财政将新增的2万亿元举债筹资全部转给地方,这部分资金可以弥补今年大规模减税费带来的减收,也有利于减税降费政策真正落地。

作为减税降费执行关键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要求,决不能以组织税费收入为由拖延落实、打折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面对组织税费收入的压力和挑战,各级税务机关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依法规范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坚决不允许乱收费,坚决不搞大规模集中清欠、大面积行业检查和突击征税。

减税降费固然可以减轻企业负担,但更多的企业十分重视税制稳定,这就涉及税收立法。

今年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关键之年,包括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第三大税种消费税等一批税种正在立法进程中。

李旭红表示,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政策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由3%下降至1%,湖北省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下一步需要关注的是与增值税立法工作相协调的税率减并的空间。

增值税深化改革一直在进行,相信后期税负会进一步降低,一种可能性是把当前13%、9%、6%三档税率进一步降低,以鼓励特定行业发展。另一种是将三档税率合并为两档降低税负,其中方案之一是9%税率往6%税率靠。”诸斌说。(源自:第一财经)

百城住宅库存压力增大 4月份首次出现“供大于求”

5月25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百城库存报告》显示,截至4月底,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47604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同比增长5.3%,百城库存保持连续17个月同比小幅增长。

《报告》称,4月份,受监测的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为5133万平方米,而成交量为4206万平方米。

截至4月底,一、二、三四线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分别为2929万平方米、24276万平方米和20399万平方米,环比增速分别为3.4%、2.1%和1.6%,同比增速分别为1.8%、9.6%和1.1%。对比去年同期水平,三类城市库存均有上升,其中二线城市库存上升力度最强,这和此类城市新盘供应力度加大等有关。

在100个城市中,有54个城市库存出现了同比正增长的现象。部分二线城市库存上升比较明显,包括杭州、南宁、青岛和成都等城市,说明地方政府放宽了预售管控,也说明此类城市房源相对充足。同时,有46个城市的库存出现了同比下降态势,其中珠海、中山等城市的同比下降最为明显,这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购房需求积极释放等有关。

综合今年的市场行情来看,在前三个月中百城楼市均呈现了“供小于求”的态势,但到了4月份首次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从去化情况来看,4月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13.1个月。观察历史数据,2016年第四季度到2019年年底,百城库存去化周期总体上位于10个月左右的水平。但今年第一季度销售行情很不好,去化压力骤然增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4月份新房预售证管控明显放松,各地新增供应规模明显放量。相对于月度住宅成交规模,新增供应规模明显要大,进而使得库存数据反弹。但严跃进同时提到,虽然住宅交易市场逐渐复苏,但力度欠缺,所以去库存的压力依然是比较大的。(源自:澎湃新闻网)  

【山西动态】

我省经济“引擎”运行平稳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山西省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逐月加快态势。1到4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投资增速开始回升,结构不断优化,关键“引擎”运行平稳。

数据显示,今年1到4月份,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投资降幅收窄。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动力稳定,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和非国有投资增长都在5%以上,其中民间投资增长7.3%。从民间投资内部结构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拉动民间投资加快增长的重要动力。

工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发展,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8.0%。从工业投资内部结构看,电热气水业投资高位增长,制造业投资由负转正。从工业投资增长动能看,新动能投资加快集聚。新能源发电投资增长58.3%,炼焦企业技改投资增长17.3%,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0.0%。省统计局分析称,我省将加大项目谋划落地,增强投资发展后劲,围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基础设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当前发展机遇,拓展更多市场份额,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紧盯目标任务,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期,强化资源要素,倒排工期、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和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继续发挥产业优势,重点推进产业基础好、示范意义强的100个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做强产品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源自:太原晚报)

●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几何?  

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9年山西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9551元,比上年增加3634元,名义增长5.5%,增速比2018年回落4.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2.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2207元。

分市看,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前3位的市分别是太原市80060元、大同市67181元、吕梁市66739元;排后3位的分别是运城市58118元、临汾市62279元、忻州市63496元。增速排前3位的市分别是忻州市14.0%、大同市7.8%、长治市7.0%;排后3位的市分别是运城市-2.3%、太原市1.5%、临汾市2.0%。最高和最低的市年平均工资之比为1.38:1,比2018年的1.42:1差距缩小。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3627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7122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4761元,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5倍、1.25倍和1.22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35024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5325元,农、林、牧、渔业45934元,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0%、51%和66%。

从增长速度看,年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增长17.2%、10.8%和10.6%。增速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农、林、牧、渔业,金融业以及教育,分别下降11.9%、5.3%和2.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股份合作企业113264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63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联营单位26440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8%。

从增长速度看,股份合作单位年平均工资的增速最高,增长71.8%;联营单位增速最低,下降29.1%。除股份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以外,其余登记注册类型单位的平均工资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源自:山西经济日报)

1-4月全省国企多项指标有所好转

山西省财政厅最新发布1-4月全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1-4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多项指标均有所好转。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4月,全省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完成 4302亿元,同比下降7.68%。省级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完成3951亿元,同比下降8.44%;市县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完成351亿元,同比增长1.81%。快报涉及的24个行业中,7个行业实现了增长,其余行业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煤炭、钢铁行业同比下降分别为7.52%、2.69%。

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2020年1-4月,全省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4506亿元,同比下降3.58%。省级企业营业总成本3998亿元,同比下降6.00%;市县企业营业总成本508亿元,同比增长20.93%。全省国有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三大费用合计697亿元,同比增长12.77%。

利润同比下降。2020年1-4月,全省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亏损150亿元,上年同期实现利润总额27.4亿元。省级企业利润总额亏损4亿元,上年同期实现利润总额92.6亿元;市县企业利润总额亏损146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65.2亿元。分行业看:快报涉及的24个行业中,8个行业实现盈利。盈利较大的行业是煤炭、钢铁等,分别盈利34亿元、6亿元。

上交税费同比下降。2020年1-4月,全省国有企业上交税费306亿元,同比下降32.27%。增值税 (占比 44.17%)同比下降39.34%; 所 得 税 同 比 下 降22.69%。分级次看:省级企业上交税费282亿元,同比下降31.63%;市县企业上交税费25亿元,同比下降38.84%。分行业看:快报涉及的24个行业中,5个行业上交税费同比增长。上交税费较多的行业是煤炭、钢铁等,分别上交税费246亿元、7亿元。

资产规模同比增长。截至4月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0022亿元,同比增长6.96%。负债总额29139亿元,同比增长5.50%。所有者权益总额10883亿元,同比增长11.07%。(源自:山西青年报)

【晋中动态】

太谷移动已开通37处5G基站

4月26日太谷区正式成立,标志着太谷新一轮发展的大幕全面开启。晋中移动将太谷区规划成为5G建设重点区域,优先规划、优先建设、优先启用。截至5月23日,太谷区已开通37处5G基站,太谷城区以及农谷开发区的11万客户全部可以优先体验5G信号,5G用户已突破1.2万户,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太谷农谷开发区作为全国农业发展重点规划的新区,不仅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更是5G时代的主舞台。太谷移动全面推进5G部署,抢占5G发展先机,拓宽5G用户规模,扩大全区范围内5G知晓度。线上预热突出移动权益大放送,以爱奇艺、优酷、腾讯等热门会员吸引用户关注,围绕优惠优选的服务,面向太谷区移动用户展示了移动公司业务服务优势。通过网格及渠道在日常接触用户中,进行5G业务的宣传办理,给予用户一对一贴心咨询服务,提升了用户感知。

下一步,太谷移动将继续夯实5G基础,做实5G营销,以5G带动各项业务全面发展。(源自:黄河新闻网)

●和顺县雪顶山矿泉水首批出口澳门

近日,2020年度雪顶山矿泉水首批出口首发仪式在和顺县横岭镇上北舍村举行,这也标志着该县又增加了一家工业出口企业。

近年来,和顺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天上有鹳、地下有狍、山中有豹、水中有鱼”的这一片生态链完整的净土上,大力开展“全国良好农业示范县”和“全国有机产品示范县”的创建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雪顶山矿泉水有限公司厂址地处和顺县最大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内,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并被国际市场消费者广泛接纳的优质产品,产品出口再次拓宽了国际营销视野,增加了国际市场份额,有效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雪顶山矿泉水有限公司是和顺县继山西宏田嘉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火麻油出口、绿和生态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出口、胜雄精密铸造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高岭土出口之后的又一家出口企业,标志着该县出口由农畜产品增加到工业产品,实现了新的突破。本次5000吨矿泉水出口澳门是该县2020年度首批出口产品,目前3条生产线都实现了满负荷生产。同时,生产车间使用先进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包装,质量控制非常严格,确保能让每一位消费者喝到放心水、安全水。同时企业正在加快三期项目建设,建成后可达到年产100万吨富含激量元素的山泉饮用水,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创造利税5亿元,提供贫困就业岗位150个,消化当地农产品2500余吨。(源自:黄河新闻网)

全面加快项目建设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

5月26日上午,晋中市委书记赵建平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市城区城建重点工程现场,实地调研项目建设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提速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塑造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长鹿建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祖祁,副市长郝向明参加。

今年是晋中市市城区连续实施百亿城建重点工程的第十年,也是“一市两区”统筹建设的第一年,做好城建工作使命非凡、责任重大。今年城建重点工程将立足建强太原都市区主板块、推进晋中太原一体化的发展高位,重点从四个方向持续发力。在北部,全面建设龙城大街区域路网、水网、管网、绿网,带动形成投资热区;在东部,万亩山西职教港建成投运,推动产教融合型城市创建;在南部,潇河流域治理全面完成,部分业态开业运行,带动形成投资洼地;在西部,示范区晋中开发区道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进一步形成驱动态势。

赵建平一行首先来到蕴华街口袋公园项目现场。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市民家门口的微型休闲活动空间。目前,市城区根据土地空缺情况共建成口袋公园29个,其中在蕴华街已建成9个。赵建平查看了蕴华街已建成和正在建的口袋公园,他指出,口袋公园建设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要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规划好、建设好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扩大便民利民的社会效果;要遵循见缝插绿、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绿化、美化、彩化、财化文章,把特色做优,把亮点做亮,精心打造精品园林示范工程,为群众创造更多绿色空间和休闲场所。

位于市城区龙湖东街的山西职教港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往来穿梭,截至目前,项目首期建设的90个单体建筑,已封顶50栋,园区内环已全部完成,外环正在进行路基施工,绿化建设完成规划面积的60%。赵建平深入园区,现场了解工程进度、提出工作要求。他指出,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万亩职教港,对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和促进太原都市区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全力推动,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作实效。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日建设完工;要抢抓有利时节,做好高标准绿化彩化工作,分区域设计、多种类栽植、多层次造景,高水平建设园林化生态校园;要坚持开放统筹考量,在园区建设中减少围墙围挡,推动绿色空间向社会开放、与市民共享。

龙城大街区域是太原晋中立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的桥头堡,赵建平来到龙城大街区域路网建设项目现场,实地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工程推进难点堵点。今年,龙城大街区域路网建设及电力管沟建设计划实施9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3.84亿元,目前项目建设各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赵建平强调,龙城大街区域建设事关晋中未来发展、事关群众福祉,要切实把项目规划好、建设好,最大程度释放区域牵引作用。要统筹推进路网、生态、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建设管理水平。要继续发扬连续作战、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加强各部门间协作配合,强化责任落实,倒排时间节点,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各项工程如期顺利竣工,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近年来,晋中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水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高标准实施了太榆退水生态治理、百里潇河市区段全域综合治理。赵建平先后来到农谷大道至太榆总退水渠道路建设及三支退综合改造项目现场、潇河流域108至郝村段项目现场,实地查看工程进展,并结合展板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及景观设计等情况。他强调,要着眼做好“水”和“绿”两篇文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持续保持高标准保护、高水平开发韧劲,努力打造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要立足功能定位,尽快启动业态设计,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创新业态植入,推动产业与生态景观相互融合、相互带动,充分释放生态红利。

在榆次区修文镇,赵建平调研了修文产业园区道路提升项目建设情况。今年,修文园区道路提升项目计划实施铁西路拓宽改造(333县道改造)、铁东路扩宽改造、兴隆北街拓宽改造、东长寿街拓宽改造4个项目,共长11.7公里。他要求,各责任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科学组织,优化管理,抓紧施工,统筹实施好道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彩化、财化等工程,完善修文产业园区路网结构,为园区发展提供设施保障。(源自:晋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