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0年第21期(总第100期)(2020年7月13日-7月17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0 阅读: 【字体:

经济信息摘要

2020年第21期(总第100期)

(2020年7月13日-7月17日)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欧洲“解封”后房车旅游火爆;②中国仍是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③供需形势好转 欧佩克+拟调降石油减产规模。

国内经济:①稳订单稳市场 外贸发展韧性足(经济新方位·年中数据怎么看);②点亮夜经济  消费添活力;③压力挑战下,中国制造如何逆势突围?——上半年制造业走势观察。

山西动态:①从2013年到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②支柱行业稳步回升,新兴产业持续发力,项目投资拉动效能——我省工业增加值连续三月正增长;③山西要打造五个特殊钢产业集群。

晋中动态:①5G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落户寿阳;②我市六县(区)上榜省级平安县(市、区);③尹乃明赴榆次区小西沟村调研指导“五地一产”入市改革。

 

【国际视角】

●欧洲“解封”后房车旅游火爆

尽管欧洲多国放松防疫限制措施,民众依然需要保持社交距离以防疫情反弹。这一背景下,不少民众改变思路,选择租赁房车外出度假,专注国内游。

【旅游需求变】

西班牙护士尤内·阿尔韦里奇在前线抗击疫情数月之后打算休假,以何种方式休闲颇费思量。

阿尔韦里奇说:“(度假)思路是远离人群以避免感染。”排除搭乘飞机出国旅游等选项以后,她和丈夫租了一辆房车。“疫情没有结束,还有什么比旅行时住房就在身后更好吗?”

西班牙一家房车旅行社老板法布里齐奥·穆萨迪告诉法新社记者,许多从来没有租过房车的人考虑租房车度假。“在全世界都在寻找安全感的时候,一些人因为疫情开始尝试这个选项。”

西班牙移动房屋和露营车协会6月说,随着旅行限制措施放松,房车租赁订单大量增加。这种方式可能成为今年夏天重振旅游业的关键。

一些旅游业从业者认为,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将加速大众旅游转型,人们不再热衷住度假村、坐邮轮和订旅游套餐。

西班牙房车租赁商费尔南多·奥尔蒂斯说:“疫情将改变人们的习惯,人们不太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多待。”

【房车订单增】

法新社报道,不仅在西班牙,欧洲多国民众如今对房车的兴趣激增。行业数据显示,欧洲目前有大约500万房车用户,大约200万辆房车在流转中。

欧洲房车联盟主席弗朗索瓦·弗耶说:“解封以来,每个地方都出现了房车狂热……房车意味着自由、节省开支和环保。如今对我们还意味着健康、安全。”

德国5月登记在册的房车新增超过1万辆,同比增长32%。在法国,这一数据是3529辆,同比增长接近2%。西班牙移动房屋和露营车协会的数据显示,西班牙6月登记在册的房车新增1208辆,同比增长20%。

欧洲房车租赁平台Yescapa的数据显示,欧洲6月房车租赁订单超过3.25万份,7月和8月预约订单规模比去年同期增加60%。

【转向国内游】

法新社援引一项调查数据报道,大约90%的西班牙人目前倾向于国内旅游,83%的人打算自驾而非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Yescapa创始人伯努瓦·帕内尔说,尽管欧洲6月15日重开边界,绝大多数人不愿出国。“出现新冠疫情以来,几乎没有跨境租赁订单。”

房车跨境租赁订单以往占Yescapa平台订单量的大约20%。

西班牙“大篷车假期”旅游公司主管胡利奥·戈麦斯说,新冠疫情让人们对国内旅游的兴趣增加。他说:“我们都渴望去欧洲旅游,但似乎忘记了西班牙有多么美丽。今年国内游会大热。”。(来源:新华网)

●中国仍是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

中国经济半年报将于明日出炉,全球目光将一同见证中国经济复苏的“成绩单”。

疫情后率先复苏,二季度增速有望重回正增长,将是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有可能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国内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预期,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注入了信心。他们认为,中国仍将是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

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向好

“中国被认为是全球少数会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之一。目前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复苏,并有望获得让人印象深刻的增长势头。”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宾塞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期待。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2个月正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稳定在荣枯线以上,服务业生产指数由降转升,整体投资同比降幅持续收窄,消费增速转正在即,工业用电量增速加快……一连串的数据见证了中国经济从复苏到加快复苏的进程。

“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无一不体现了中国经济内在的韧性和活力。尽管全球疫情仍会给供需两端产业链带来挑战,但在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积极有为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下,下半年中国经济将依托本土市场继续保持有序回升的态势。”外汇交易商CMC Markets大中华区总裁程必逸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花旗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率先从新冠肺炎疫情中逐渐恢复过来,中国经济或将在今年下半年逐渐恢复常态。

国际组织和各类机构形成共识

“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中国经济有望逆势实现1%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传递出看好中国经济的信号。

“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齐发力支撑有效内需释放,加速了中国经济复苏进程。”植信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是世界经济中为数不多的亮点,这一观点与海内外各组织、机构的看法不谋而合。

国内外大行及券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同样乐观,多家机构认为全年增速有望达到3%。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强调:“中国经济的最终增速有望高于预期,中国料将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

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海外疫情仍在蔓延、贸易摩擦不断,给世界经济蒙上阴影。而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犹如一抹亮色,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在刚刚召开的第三届进博会首场展前供需对接会上,一批国外消费品行业巨头签订了后3年参加进博会的合作备忘录,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韩国出口企业振兴协会会长康元植表示,疫情之下,许多国家都在寻找新机遇,进博会将成为恢复世界贸易活力的重要平台,为全球企业提供共享中国开放市场的巨大机遇。

“中国可能是首批从疫情中恢复经济的国家,也能推动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尽早恢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经济研究局主任希罗·阿姆斯特朗日前发文称。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中国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经济正在加速向常态化回归。下半年中国经济加速复苏的方向不变,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将源源不断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来源:新华网)

●供需形势好转 欧佩克+拟调降石油减产规模

专家预计油价将延续短期盘整走势

欧佩克与非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将于当地时间7月14和15日召开会议评估减产策略。业界人士预计,此次会议可能对此前欧佩克国家的减产规模进行调整,减产规模或将缩小。

有意调整减产规模

据媒体13日报道,由于目前国际原油市场趋于稳定,沙特阿拉伯正在寻求在15日的欧佩克会议上推动产油国降低减产规模,而与伊拉克和尼日利亚等国加强协调保证其完全履行减产义务则是各国同意继续执行减产计划的基础之一。

据《华尔街日报》援引欧佩克代表的话称,沙特阿拉伯和大多数欧佩克成员国赞成放宽4月份达成的减产协议。由于看到需求改善的迹象,欧佩克+可能从下月开始将减产规模从目前的每日970万桶降至每日770万桶。

今年3月的原油减产协议谈判破裂后,沙特曾宣布大幅降低原油出口价格并提高产量,造成油价暴跌。4月12日,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经过协商,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决定今年5月至6月日均减产970万桶,7月至年底减产规模降至每日770万桶。6月6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同意将日均970万桶的原油减产规模延长至7月底。

欧佩克秘书长穆罕默德·巴金多13日表示,随着各国放宽限制措施,石油需求逐步上升,加上欧佩克+创纪录的减产,正使油市接近供需平衡。

据外媒透露,数名代表称,随着需求复苏态势的稳定,JMMC成员国们更倾向于第二个选项。一名知情人士称,由于各国已经制定了8月原油装运计划,因此减产路线多少已经被锁定。两名业内人士称,如果俄罗斯能源部没有发布其他指引,俄罗斯主要石油公司准备在下个月增产。

业界人士分析说,在原油市场前景依旧脆弱的背景下,欧佩克需要避免“缩债恐慌”(美联储2013年收紧货币政策引发市场恐慌)。

多数市场人士预计,如果不出意外,从8月1日起,欧佩克的减产幅度将从每日970万桶降至每日770万桶。

努力化解产油国分歧

欧佩克和欧佩克产油国达成4月协议后,每日970万桶的历史性减产规模对支持油价产生了相对积极的影响,国际油价从4月底到现在已连续上涨了2个多月。

不过,产油国的减产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让所有成员国都遵守减产协议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据报道,包括伊拉克、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完全履行减产份额。个别产油国未实现承诺,直接影响到减产措施的效果。为此,沙特6月末曾在一次会议上“威胁”作弊的产油国们称,如果各国不能严格遵守减产协议,沙特不排除再次发动石油价格战的可能性。

沙特能源部当地时间13日晚发布的消息显示,沙特能源大臣当天早些时候分别与伊拉克石油部长和尼日利亚石油资源国务部长通电话,在通话中强调有关各方均应严格遵守此前达成的原油减产协议。伊拉克和尼日利亚两位部长则在通话中分别承诺将100%履行减产份额,并将在7月至9月进一步减产以弥补5月和6月未能削减的产量。

伊拉克在6月完成了其石油减产配额的近90%,并表示在8月初将完全执行规定的减产配额,同时承诺近期额外减产,以弥补之前未完成的减产目标。

沙特和伊拉克及尼日利亚都表示,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为实现减产所做的努力将促进全球石油市场稳定,加速恢复供需平衡。

油价波动面临不确定性

近来国际原油市场上,石油价格变动不大。自6月下旬以来,作为美国油市基准的西德州中质油期货价格一直在每桶40美元左右徘徊。市场同时面对有利和不利消息。

有利消息来自于对原油需求回升的预期。国际能源署7月10日公布的6月份原油市场报告,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预告上调每日40万桶。随着封锁解除,经济逐渐正常化,中国和印度5月需求强劲反弹,日均需求分别较上月增加70万桶和110万桶。国际能源署称,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平均为每日9210万桶,高于此前预期。

最新公布的美国能源企业活跃钻机数量连续第十周削减,截至7月10日当周,美国活跃石油和天然气钻机数减少5座至258座的历史新低,较去年同期减少73%。供应的减少也有利原油价格的稳定。

从不利方面看,因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重新激增促使美国几个州实施更严格的旅行限制,可能会抑制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的石油需求复苏。不过,从影响程度上看,预计第二波疫情对原油需求的影响相较于3月至4月会更加温和。

从此前数据看,第一波疫情对原油需求的冲击最大值发生于4月,全球原油需求量下滑达到每日2600万桶,能源调查公司Rystad Energy预计二次疫情导致需求下滑的规模将在9月份达到最大,接近每日1800万桶。通过对二次疫情的影响进行建模分析,Rystad Energy预计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或将下降至每日8650万桶。

从油价走势来看,瑞士信贷经济学家预计,油价将延续短期盘整趋势。对于油价长期趋势,业界仍无定论。投资者不确定这场疫情是会永久地改变原油运输和消费模式,还是会加速转向使用清洁能源的进程。(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内经济】

●稳订单稳市场 外贸发展韧性足(经济新方位·年中数据怎么看)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

“今年,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外贸进出口好于预期。”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7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要全力以赴统筹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工作,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稳定我国外贸基本盘,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1.稳定外贸基本盘

新动能加快培育,民营企业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虽下降3.2%,但降幅较一季度明显收窄了3.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进出口实现年内首次双双正增长,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进出口总体逐步回稳。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值达到7.67万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0.2%,环比一季度增长16.7%;出口同比、环比分别增长4.5%和31.3%,进口同比下降5.7%,环比增长1.6%。从月度走势看,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5.1%,出口自4月份起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进口在4月、5月份两位数降幅后,也于6月份“转负为正”,增长6.2%。

“今年以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增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出口转内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保市场、保订单,有力促进了出口。”李魁文介绍,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和46.4%。同时,受疫情防控影响,“宅经济”消费提升,相关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上半年出口分别增长了9.1%和0.2%。

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民营企业进出口逆势增长,在外贸稳增长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上半年,作为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的民营企业进出口6.42万亿元,增长4.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5.1%,比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14万亿元,增长3.2%,占出口总值的53.7%;进口2.28万亿元,增长8.1%,占进口总值的34.9%。

“民营企业进出口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反映了民营企业在外部形势复杂的背景下,依然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非常可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作为新型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进出口增长26.2%,其中出口增长28.7%,进口增长24.4%。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33.4%。

“今年,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贸易表现亮眼,这也反映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外贸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反应敏捷,表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弹性和韧性。”张燕生说。

2.出口市场更多元

东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进出口占比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我国外贸国际布局不断优化,新兴市场占比持续提升。”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说。

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7%,其中出口1.15万亿元,增长3.4%;进口9385.7亿元,增长8.5%。上半年东盟取代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电子制造产业联系紧密,带动相关产品进出口大幅增长。” 在分析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原因时,李魁文表示,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链的一部分,今年上半年,我国自东盟进口集成电路2268.1亿元,增长23.8%,占自东盟进口总值的24.2%,对东盟出口集成电路896.8亿元,增长29.1%,占对东盟出口总值的7.8%。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活跃,拉动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3.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我国与越南进出口增长18.1%,进出口规模位列东盟各国首位,增速高出与东盟整体贸易增速12.5个百分点。我国与泰国进出口增长9.2%,对越南、泰国进出口增长合计拉动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5.7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2万亿元,虽然同比下降0.9%,但比我国外贸整体降幅还是要低了2.3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9.5%,比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持续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研究印发了《2020年‘一带一路’海关工作重点》,成立海关系统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专项联络工作组,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关的‘三智’合作,加快21个先行先试项目落实和经验形成,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向更高水平发展。”李魁文说。

3.推动促稳提质

聚力“六稳”“六保”,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但也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效应的持续释放,有信心稳住外贸基本盘,努力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

梁明表示,国际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外贸主体展现出了顽强的活力,千方百计稳订单、稳市场,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势仍然存在,国际竞争力依然强劲。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下降4.9%,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将下降5.2%,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贸易组织也预计全球货物贸易将下降13%至32%,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下降20%。

“我国外贸已经开始进入从前40年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下一步,要统筹兼顾短期的稳、中期的调结构和长期的转方式之间的关系,下半年外贸将延续向好态势。”张燕生说。

提升通关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扩大进口,加大农产品、食品进口保障力度;支持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和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国海关聚力“六稳”“六保”,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我国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实际,研究起草了杨浦保税港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海关监管的办法。”李魁文介绍,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自7月1日起实施。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海关也相应制定了相关监管办法,推动这一政策落实实施。

海关统计显示,7月1日至7日,海南离岛旅客累计购物6.5万人次,购物总额4.5亿元,免税6571万元,日均免税939万元,比上半年日均增长58.2%。购买量前三的商品为化妆品、香水和首饰。

“目前,海关正在研究出台新的支持稳外贸政策措施,促进外贸稳定发展。”李魁文透露。(来源:人民网)

●点亮夜经济  消费添活力

入夏以来,夜间消费加快回升,城市活力进一步迸发。一些商家创新产品供给、延长营业时间,激发夜间消费。在不少城市,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业态更丰富的夜经济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夜间消费加速回暖

有机构预测,今年我国夜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

入夏以来,每当夜幕降临,江西南昌市西湖区朝阳新城的兰宫路夜市一条街总是热闹非凡。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通过制定管理公约、制作温馨提示牌等方式规范夜市商户经营行为,激发消费活力。”负责管理该夜市的南昌西湖区朝农街道城管中队指导员谢善青说。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延续复苏态势。“城市活力逐步迸发,夜间消费加快回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说。

在河南,开封推出和升级了一批夜间游览产品。在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主题,推出上海酒吧节、深夜食堂节、深夜书店节、购物不眠夜、夜上海LIVE秀等180余项特色活动,夜间消费环比增速超过10%。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认为,夜经济的活跃度是体现城市活力的重要方面。入夏以来,夜间消费在吃、用、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回升。

夜行增加。滴滴出行平台数据显示,6月份,绝大多数城市晚7点后通过网约车出行的用户都比上月增加10%以上,太原、青岛、长春、大连等城市甚至增加了30%到40%。

夜食热销。美团外卖数据显示,近两个月以来全国各主要城市从晚上6点到次日清晨6点的夜间订单上涨超过六成,占全天单量四成以上;在夜市外卖中,烤串成为最热销产品,仅6月首周,美团就派送了8000万份烤串。5月以来,饿了么平台上夜间外卖订单占比为33.55%。

夜购活跃。5月以来,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消费者夜间购物成交金额占比39.8%,比去年同期提升近4个百分点。

艾媒数据中心预测,今年我国夜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夜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生活质量、开放活跃程度、投资软环境以及文化底蕴的重要指标。”付一夫说,夜间消费进一步活跃,有利于激发餐饮、购物、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领域的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夜间市场亮点频现

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推出夜间旅游新项目

开发夜间旅游新品,直播助力商场商圈24小时不打烊,夜间云看展、云卖车热度不减……近来,各地各部门推出一系列夜间惠民消费活动,深度拓展多元消费业态,大力提升夜间消费便利度,夜经济呈现出不少新亮点。

——新供给引领,提升夜间消费活跃度。

“夜幕降临,和朋友一起在玉林路小餐馆坐一坐,在天府熊猫塔俯瞰夜景,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行程。”前不久,苏州市民胡小霞到成都夜游,其感受新奇而独特。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致力于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如加快发展便利店、餐饮店、书店、体育场馆等24小时业态,推出夜间旅游新项目,延长公交、地铁夜间运营时间,积极营造夜间消费氛围。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该平台上线“城市夜游”旅游线路近5000条,较5月增长2.7倍。“夜游类的旅游产品不仅是原有旅游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还是从供应链、增值服务等方面对相关旅游产品的改造升级。”去哪儿网总裁勾志鹏说,这类旅游产品组合更为新颖,也更贴近年轻用户出游喜好,对于带动景区周边餐饮、购物很有帮助。

6月3日晚8点,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变身”主播,在河南鄢陵开启第十二场直播,一晚上下来218万人涌入直播间“云逛街”,实现成交金额3105万元。梁建章带领携程网已走了13个省份,用类似“流动夜市”的形式在线带动旅游服务消费,累计实现销售额4亿多元。

——新技术出彩,成为夜间消费回暖加速器。

直播成为拉动商家销售回升的“利器”。有分析表明,每晚6点后是淘宝直播的用户集中活跃时段,其中晚8点到10点是淘宝直播间全天的观看最高峰。

为便于让小店店主在夜间做生意,6月22日,支付宝上线“夜光收钱码”。截至目前,平均每天有10万多个店主新开通收钱码做生意,全国有超过600万家小店的夜间收入超过去年同期。

——延时经营,商家让利,夜间消费后劲更足。

不少商家通过延长营业时间等方式吸引顾客。美团外卖数据显示,全国约六成餐饮外卖商家晚上10点后仍在营业,约四成商家深夜12点之后依然在为用户提供外卖服务。盒马门店从6月开始延长经营时间,上海、广东的盒马门店将线上配送延迟至晚上11点。

“传统夜经济大多以线下消费场景为主,疫情防控期间,夜经济出现了全新的商业格局和形态。线上线下加快融合,文化、旅游等行业跨界营销,消费业态更加丰富多元。”崔丽丽说。

多方合力共促发展

完善规划设计,做好配套服务,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促进夜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夜间消费进一步活跃,一些商家也有新的期待,希望在减免租金、贷款贴息、促销补贴等方面能获得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四川南充市顺庆区的南充不夜城自4月中旬复业以来,将店铺营业时间由晚上9点半延长至10点半,5月份开始又免费为流动商贩提供摊位。

“现在平均每天营业收入在20万元左右,与复业之初相比营业额翻了一番,但经营成本也增加了不少。”南充不夜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营业时间延长,商家要付出更多人力成本,用水、用电增加了不少,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

付一夫认为,我国夜经济产品结构仍较为单一,大多局限于餐饮、购物、游船、灯光秀等,文化、演艺、康养类产品相对偏少,夜经济业态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存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光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促进夜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应完善规划设计,做好配套服务,同时,各企业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在产品与服务上做精做优。”

专家表示,发展夜经济,需要根植于城市特色文化优势,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以及各种项目,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城市管理部门要科学规划,针对城市夜经济可能出现的治安管理、噪音控制、垃圾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夜经济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好的环境。此外,还应致力于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确保居民夜晚出行的便利与安全。

崔丽丽认为,企业应顺应夜经济的发展潮流,根据自身情况,着力在线上线下多元化布局。在线下,应紧扣夜经济的休闲与消费属性,在推出新业态、新场景和新体验的同时,充分挖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在线上,则应大力培育线上消费场景,拓展直播带货、云旅游等领域,抢占夜经济的发展先机。(来源:人民日报)

●压力挑战下,中国制造如何逆势突围?——上半年制造业走势观察

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走势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步伐深入。2020年,对中国制造而言并不寻常。

难,是普遍的感受。迎难而上,是共同的选择。

记者赴多地调研发现,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是很多制造企业的真实写照。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不断夯实基础,危中寻机,向高质量转型的步伐更稳健。

压力重 但向好势头在显现

“一些在制的订单‘半路停工’,有些零散订单直接作废。”风险挑战,让心愿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一度“很焦虑”。创业22年,心愿家纺为众多国际品牌代工,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今年却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危机。

自救迫在眉睫,杨华下决心改造流程,将出口转内销。企业与苏宁合作,用大数据“指导”设计、制造与销售,新研发的“抗菌被”在“618”期间销量大涨。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国际分工与生产的节奏。国际市场低迷,全球产业链波动,压力大是企业的共同感受。提速本地配套、努力开拓市场,风险挑战面前,中国制造在积极应变。

约2.6万家外贸企业走上“云端”,“网上广交会”展示出别样的“人气”;“618”期间,淘宝直播场次同比增123%,巨大流量背后有着制造企业努力上“云”的身影……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上升0.7和0.5个百分点;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一系列数据印证了制造业稳步恢复的势头。

“既要对风险有清醒认识,也要坚定信心前行。”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认为,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制造业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企业的压力正在缓解,中国制造向好势头在显现。

挑战大 更有机遇蕴藏其中

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疫情倒逼和生存压力让许多传统产业意识到,智能化是关系到生存方式和发展质量的头等大事。努力把握数字化机遇,是很多企业的主动选择。

屏幕上订单、物料等信息实时更新;云平台对生产状况、质量等可视化监控……合肥联宝科技车间,从零部件加工到电脑组装都充满了智能的气息。

联宝科技CEO柏鹏说,借力数字化,企业累计出货量大幅增长。下一步,还要将智能管理延伸到整个产业链。

依靠电力大数据,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分区域、分产业、分企业摸排,锁定“断点”助力产业链复工;京东数科发布大宗商品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效率和安全……有关实践正在展开。

“人工智能已初步证明了对所在行业的颠覆和重构潜能。”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说,“新基建”将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能源等领域应用,大幅提升效率,带动经济发展。

越是面对不确定性,越要练好自身本领。坚定创新是疫情带给企业的又一启示。

从根植材料研究、发起对熔喷布创新到参与儿童口罩标准制定,创业十余年,蓝禾医疗把小小的口罩做出了“门道”。疫情带来需求高涨,蓝禾凭借过硬产品抓住“风口”,出口同比增长50倍。“今天有快速扩张,明天就有大浪淘沙。”公司董事长曹军说,企业还要向关键材料不断“进军”。

凭借对通信、影像等技术以及产业链的布局,vivo截至今年5月已推出超过10款5G手机。未来将持续发力关键技术,推动标准制定。

制造业投资降幅收窄的同时,1至5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数字背后是市场的复苏和创新的跃动。

“中国制造的转型不是‘渐次升级’,而是新的‘跃迁’。”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朱恒源说,让技术用起来、应用跑起来、产业链完善起来,中国制造将在全球制造格局重塑中站上新台阶。

强基础 奋力开拓新空间

高度重视因疫情而暴露的风险隐患,筑牢基础、补齐短板,是应对风险的关键之举,更是赢得主动的重要手段。围绕“强基础”,一系列行动正在展开。

“我们优先对配套企业付款数亿元,做好协同复工的同时加大本地配套。”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文俊说,一重本地配套比例已由原来不足20%提升至52%,下一步将协同上下游稳住产业链。

产业链供应链稳,制造的基础更牢。今年以来,围绕抓“六保”促“六稳”,我国推出包括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在内的一系列举措。

工信部全面梳理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名单;八部门推出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一系列措施相应展开。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为99.1%和95.4%。监测显示,131家龙头企业共带动上下游约60万家中小企业复产。

产业链要安全高效,工业与信息化的基础更要打牢。

在完成内存芯片自主制造后,位于安徽合肥的长鑫存储不久前实现产能突破。围绕“芯屏器合”的产业战略,合肥也成长为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地区,拥有集成电路企业超过250家,年产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基础工艺是工业发展的底气。不久前,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2016年至今,我国已论证通过和启动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十余个。加强基础创新,中国制造步伐更稳健。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夯实数字基础的部署正在展开。

黄利斌说,工信部将围绕筑牢产业基础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出台具体措施,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制造业聚集,助力中国制造开拓更广阔空间。(来源:中国日报网)

 

【山西动态】
●从2013年到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

【决战完胜 脱贫攻坚】千方百计促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在脱贫攻坚中,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帮扶措施,拓宽增收路径,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连续增长。到2019年底,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875元增长到9379元,年均增长11.5%。

增收是脱贫的“硬核”力量。今年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省推出28条措施,涵盖特色产业、务工就业、产销衔接、资金项目、金融扶贫和兜底保障等6个方面,确保贫困群众产业就业增收。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7元,同比增长2.7%。

兴产业稳增收

晋北农家的黄花,这几年终于成了“致富花”。

68岁的谢文,是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贺店村人,依托9亩黄花不仅脱了贫,供养出两个大学生,还给儿子买了车和房。老谢说,一亩黄花每年收入四五千元,行情不好也有3000多元,是种玉米的好几倍。

忘忧草,脱贫宝。近年来,云州区抓住了“产业脱贫”的思路,将“黄花之乡”美誉这一“沉睡”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全区3.3万户贫困户有90%从黄花产业中受益。

产业兴、收入增,产业稳、脱贫稳。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各地扭住带贫益贫利益联结,结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脱贫链,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产业找对头,致富有奔头。

“小香菇”做出大产业,是交口县产业扶贫的得意之举。

依托夏季温凉、昼夜温差大等独特气候,瞄准7月至10月香菇市场空档,该县大力发展以夏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规模达3200万棒,带动贫困户3200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郭明太曾是交口县石口乡张家川村的贫困户。2018年5月,他以一个棚2000元的价格,承包了3个香菇大棚,当年赚了4万多元,再打些零工,全年收入超过5万元。2018年12月,郭明太脱贫“摘帽”。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县委书记霍慧文说,下一步,交口继续在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上下功夫,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龙头带农户,抱团闯市场。

山西牧标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牛良种繁殖、饲草种植、屠宰分割、肉品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企业。

该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与养殖户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户每年可分红1800多元;与岚县1911户3875名贫困人口建立了肉牛养殖项目合作关系,采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广大养殖户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优质苜蓿饲草和养殖、防疫等先进技术,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企业负责人梁冠英说,产业扶贫关键是要让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群众抗风险能力,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稳就业助增收

35岁的马金莲是柳林县薛村镇人,摆过地摊,卖过水果,开过服装店、旅馆,但多以赔钱收场。

转机发生在2016年,参加了吕梁市开展的护工培训后,马金莲打开了人生的一扇新大门。在北京找到工作后,她的收入逐渐攀高,生活气象一新。

2019年,马金莲在柳林县开办了自己的家政服务公司,并设立了“吕梁山护工”北京理工大学就业服务站,专为“吕梁山护工”就业搭建服务平台。她说,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没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也可以开公司!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联千家万户“饭碗子”“钱袋子”。这几年,我省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全面推进农民技能培训,打造出70多个特色劳务品牌,一大批山里人走出大山,靠劳动摆脱了贫困。统计显示,全省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3.5万人,带动务工就业81.8万人。

促就业要增技赋能,促就业要稳岗拓岗。

每天早上8时,40岁的李艳霞来到小区附近的扶贫车间,坐在缝纫机前开始一天的工作。

李艳霞是榆社县箕城镇北枣林村农民,2018年从山里搬到城里的惠民家园。

“培训了3个多月,每个月保底工资有1400元。工资按计件算,干的越多挣的越多!”李艳霞说,原来被十几亩地绑在山坡坡上,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辛苦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光自己的工资就超了以前全家的收入。

“扶贫车间作为帮助贫困户就业的一种途径,脱贫增收效果明显。”榆社县扶贫办主任郝亚峰表示,去年,全县从事非农就业的农业人口增长117%,收入提高61%,工资性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一半。

扶贫小车间,脱贫大作为。目前,全省已建扶贫车间879家,近1.9万贫困人口就业其中。

走进天镇县扶贫产业园区,“腾飞服饰”扶贫车间“哒哒”的机器声不绝于耳,贫困户范海英正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她笑着说:“从赵家沟乡高南庄村搬进县城万家乐安置点,下楼用不了十分钟就能到车间,原来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赚钱!”

建机制保增收

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是我省创新生态扶贫机制的一大创举,使贫困群众真正成为生态建设的参与主体、受益主体。

在临县白文镇李家湾村,贫困户杜桂香和老伴每天跟着造林合作社上山植树、管护,干了6个月就挣了3万多元钱,顺利实现了脱贫。“树木多了,环境才能好,收入才能高。我们要把管护工作做好,保护好咱们的资源。”杜桂香说。

在全省,58个贫困县已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3378个,带动7万多贫困社员人均增收1.6万元。

与杜桂香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乐享创新机制的“红利”!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端,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气候土壤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这几年,在振东集团带动下,通过“政府+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把当地农户土地流转过来,向租户支付租金,农忙时再雇他们种植、采收;同时,振东集团还与当地的合作社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避免让农户吃亏。

如今,中药材产业不仅是平顺县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年人均收入增长930余元,给当地1.6万户农民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疫情又给脱贫攻坚增加了难度,一些贫困劳动力务工受阻,一些贫困地区产品销售困难。

我省深化“五进九销”消费扶贫,各级党政领导带动,省市县乡联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行动,社会各界广泛互动。

在运城市,建立“五进九销”农产品购销大数据平台,对接35家机关单位餐厅,共销售涉贫农产品12.15万公斤,解决8762户贫困户农产品“卖难”问题;在临汾市,开展“百千万”点对点销售行动,组织100个销售企业、1000个机关事业单位、1万名帮扶干部帮助贫困地区拓展销售市场,解决了年初3.8万吨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帮助低收入者增收,还要帮他们“省钱”。

63岁的马玉生是隰县下李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老伴儿多年偏瘫,家里每年光看病、吃药就要花费四五千元,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

“以前得了病,能忍就忍,怕去医院花费高承受不起,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治都治不好。现在有了健康扶贫的好政策,我再也不怕去医院了。”马玉生说。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巩固脱贫、防止返贫重任在肩,唯有真抓实干、勠力攻坚,方能行稳致远。(源自:山西政府门户网)

●支柱行业稳步回升,新兴产业持续发力,项目投资拉动效能

——我省工业增加值连续三月正增长

厂房内吊车穿梭、焊花四溅,厂院里新车成排、等待交货……7月6日,在中航兰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人们正为特种车厢组焊、装配、喷漆,他们干劲十足,忙碌不已。改装车间副主任吴高俊介绍说:“在疫情期间,企业拓展了市场,投入了焊接机器人,今年任务饱和,目前到8月份订单都是满的。”

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拓展市场,把时间和效率都“抢回来”,为下半年的发展做充足准备,中航兰田是装备制造业企业把握机遇、寻找新出路的一个缩影,而装备制造业作为我省工业发展的新动能,则是全省工业连续三个月“翻红”的重要力量。

据省统计局数据,1月—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3%,降幅连续收窄。自3月开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保持正增长,5月份当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较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我省工业抵御疫情冲击的一部分能量来源于传统产业的雄厚实力和省属企业的全力保障,一部分来源于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成果:转型步伐加快,新动能快速成长,高端产品产量增长。

持续回暖得益于支柱行业稳步回升。5月份,全省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炼焦工业增长6.4%,钢铁工业增长10.7%,装备制造业增长1.6%,建材工业增长5.5%,热力燃气工业增长37.1%,煤层气采掘业增长5.2%。

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品发力效果明显。煤层气采掘业增长5.7%,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6.8%,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10.8%;电子元件产量增长1.1倍,光缆增长90.3%,光伏电池增长22.6%。

自复产复工以来,我省聚焦上半年“双过半”目标,多举措提振经济,全方位服务企业。在工业领域,分业分类施策,稳定重点行业增长。例如,对占比大的能源行业,坚持稳煤增气扩用电,确保能源工业稳定运行,起到全省工业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对煤化工行业,加快传统煤化工转型升级,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着力培育壮大碳基新材料产业,探索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推动重点项目建成达产。对装备制造业,则是稳定龙头企业生产,推动项目早日稳产达成,抢抓新基建政策机遇,组织企业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高效对接,深度参与,全力争取订单。

为给企业解困纾难,精准发现和及时疏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省工信厅一方面强化精准服务,为企业主动送政策、送服务,推动政策落实落地,保障企业稳产增产;一方面加强企业供需对接,推动产业链复工,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稳定生产经营,推动工业稳步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

投资带动增长,增长促进投资。今年前5个月,我省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发挥了投资关键拉动效能。截至5月末,全省建设项目达9818个,总投资3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273.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296个,年度计划投资2875.3亿元。(源自:黄河新闻网)

●山西要打造五个特殊钢产业集群

省工信厅近日印发《山西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以深入推进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钢铁产业培育工程,重点打造太原不锈钢、运城汽车用钢、晋城装备用钢、临汾型钢、吕梁矿用钢五个差异化发展的特殊钢产业集群。

《行动计划》提出,以打造山西省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和千亿产业培育为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以区域性龙头企业为引领,以整合钢铁产能、资源能源、物流运输、上下游产业链等区域资源为主要任务,打造现代化产业创新生态下的山西省特殊钢产业集群。支持和鼓励在繁峙、代县打造千万吨级钢铁原料智能化产业集群。支持和鼓励太钢集团、山西建龙、高义钢铁、晋钢集团、晋南钢铁、山西建邦、中阳钢铁等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产业规模和发展优势,立足省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培育构建产业链条,延伸精深加工。

太原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集群。一方面依托太钢集团,坚持精品+品牌路线,瞄准国内尚未突破的超超临界电站用G115马氏体耐热钢、海洋工程用低温韧性结构钢板、汽车用高端热作模具钢、高档轴承钢等40个战略品种,着力解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材料“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以太钢手撕钢、汽车排气筒用钢、笔尖钢、高铁轮轴钢、取向硅钢等现有优势品种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布局手机柔性屏、汽车排气管、圆珠笔头、无人机等下游产业,打造全球一流的不锈钢产业基地。

运城汽车用钢产业集群。以大运汽车配套本地化为牵引,依托建龙集团300万吨热轧卷板生产线,联合开发商用车、乘用车车用大梁钢等汽车用钢,建设闻喜精品冷轧板材、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加工制造产业园区;推动高义钢铁等企业加快“普转特、特转精”发展步伐,重点发展轴承钢、齿轮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易切削钢等特钢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

晋城装备用钢产业集群。依托晋钢集团,加快工艺装备产业升级,推进建设350万吨热轧板卷和150万吨冷轧板卷生产线,填补我省镀锌(铝)板、彩涂板产品空白。通过招商引资,布局建设钢材深加工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力发展汽车配件、家电板材、电梯等终端产品,产品实现从普通建筑用钢向装备用板材转变,从单一普钢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延伸。

临汾型钢产业集群。依托晋南钢铁集团,推进建设高端焊丝、角钢、H型钢等项目,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包装焊丝基地和中西部最大的型材生产基地。联合山西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建投等,在H型钢、焊管、热轧板带、钢筋等方面形成合力,建立专业的组合式建筑产业链。依托山西建邦集团,深化与欧洲达涅利ABS特钢公司战略合作,建设短流程高性能合金钢制造基地,生产工程机械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用高品质齿轮钢、高强度轴类钢,填补省内空白。

吕梁矿用钢产业集群。依托中阳钢铁,大力发展锚杆、托盘、锚索等矿山支护材料、矿山机械用钢,打造矿山用钢产业基地。(源自:山西政府门户网)

 

【晋中动态】

●5G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落户寿阳

坚持项目为王 聚焦“六新”突破

7月9日,寿阳县人民政府与阳煤集团华越公司就5G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这是寿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实际行动深刻践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寿阳县聚焦“六新”突破,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项目的又一战略性成果。

据悉,阳泉煤业集团华越机械有限公司拟在寿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0亿元,围绕绿色转型、智能矿山、新能源车辆、山西“能源云”、5G新装备产业、高端再制造等核心内容,开展项目建设。该项目包括成立一家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专业科技公司;实施绿色新能源汽车和5G新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研发生产井下纯电动防爆胶轮人车、支架搬运车、地面自卸重卡、轻卡、纯电动环卫系列车、氢燃料车等煤矿井上、井下新能源特种车辆;研发生产5G工业传感器、矿用5G防爆智能矿灯、矿用5G4K高清摄像头、矿用5G防爆手机、5G+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产品,开展井下5G+AI智能识别场景应用,逐步完成阳煤集团高端煤机装备制造产业转移;实施寿阳中浩再制造提质扩能项目,提升寿阳华越中浩公司生产规模和装备能力,实现公司再制造能力提质扩能,为寿阳及晋中地区煤矿提供高品质再制造服务。(源自:晋中市政府门户网)

●我市六县(区)上榜省级平安县(市、区)

近日,省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命名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的决定》,全省有49个县(市、区)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市、区),我市太谷、灵石、寿阳、榆社、左权、昔阳6县(区)榜上有名。

201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深入开展平安山西建设各项工作,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次受命名的49个县(市、区),围绕平安山西建设,不断深化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扎实开展扫黑除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各项工作,为全省平安建设提供了典范。

省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希望被命名的省级平安县(市、区),要珍惜荣誉、戒骄戒躁,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发扬成绩,在深化平安山西建设的过程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源自:晋中市政府门户网)

●尹乃明赴榆次区小西沟村调研指导“五地一产”入市改革

拓宽思路 创新理念 找准路径 大胆探索

7月15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尹乃明赴榆次区乌金山镇小西沟村,就“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工作进行调研指导。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拓宽思路、创新理念、找准路径、大胆探索,扎实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全力促进乡村振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祖祁参加调研。

小西沟村2003年因地质灾害易地迁建新村,现为一村两址。近年来,该村积极引进工商资本,盘活旧村集体 闲置资源资产,打造康养文旅小镇,蹚出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新路子,是榆次区“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先行村之一。目前,村集体非承包耕地已全部入市,经营性资产已全部盘活,累计实现收益1438万余元,其他土地资源入市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尹乃明对小西沟村的做法给予肯定,对康养文旅小镇建设发展和榆次“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康养文旅小镇要超前谋划、高点定位,突出特色、做强品牌,打造一流的康养文旅特色小镇;要充分利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政策机遇,抓紧谋划实施后期项目,力争成为全国文旅康养项目的标杆。榆次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革命性战略定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路径,最大程度发挥各类资源优势,吸引资本上山下乡,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要在保障村集体和农民长远利益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区域统筹,打破“五地一产”要素界限,依托市场整合打包资源,充分满足大项目落地的多方位需求,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源自:晋中市政府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