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0年第22期(总第101期)(2020年7月20日-7月24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8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欧洲经济复苏态势不稳前景难料;②牵制措施频出 美欧经济摩擦加剧;③日本6月出口额同比下降26.2% 连跌19个月。

国内经济:①稳企业扩内需 地方征战下半年稳增长;②年中经济观察:精准有效,稳投资如何发力?③商务部:消费趋于活跃 下半年延续复苏态势。

山西动态:①山西经济稳步复苏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②我省上半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③上半年我省国有企业经济稳步复苏。

晋中动态:①赵建平就“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在榆次区调研;②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规范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③我市年内预计新增普惠性幼儿园35所。


【国际视角】

●欧洲经济复苏态势不稳前景难料

     由于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围绕设立“恢复基金”事宜分歧巨大,欧盟峰会在原定的两天会期内未能就此达成一致,因而会期延长至19日。分析人士指出,欧洲经济目前显露出复苏迹象,但货币和财政政策未能很好发挥协同效应,下半年欧洲能否保持复苏态势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南北欧分歧明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盟成员国领导人过去几个月只能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等形式举行会议。此次欧盟峰会是五个月来这些领导人首次汇聚一堂,面对面会谈,主要商讨欧盟下一阶段的预算和“恢复基金”的设立及使用。据悉,欧盟2021至2027年预算已经突破1万亿欧元,拟议中的“恢复基金”总额为7500亿欧元。

  德国和法国于5月底倡议欧盟设立“恢复基金”,以救助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欧盟成员国和行业。欧盟委员会随后采纳这一倡议,提议设立总额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包括5000亿欧元拨款和2500亿欧元贷款。

  在17日至18日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围绕“恢复基金”议题,欧盟成员国分歧重重,未能达成一致,原定的两天会期不得不延长至19日。

  欧盟官员透露,以荷兰为首的一些欧洲北方地区富裕国家态度强硬,反对欧盟拨款给公共债务规模庞大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主张以借款方式对其进行救助;还要求减少欧盟2021至2027财年的预算规模、减少“恢复基金”中无偿拨款的比例,以及设置附加条件以便约束受援国作出改革等。荷兰、奥地利、芬兰、丹麦和瑞典等国,一直以来都反对大规模向南欧国家提供资金援助。

  作为让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18日提出修改方案,将拨款从5000亿欧元减至4500亿欧元,同时愿意为拨款流程设置“紧急刹车键”,任何成员国可以在三天窗口期内动用这项功能,要求所有成员国审议某一接受基金援助国的预算案。

  这些北欧国家几乎都是对欧盟财政收入的净贡献国,即上交欧盟的资金总额大于从欧盟获得的各类拨款总额。作为达成协议的交换条件,米歇尔承诺,欧盟将提高对一些国家“份子钱”的“打折力度”。

  不过,北欧国家希望欧盟作出更多让步。荷兰首相马克·吕特担心基金分配给一些国家后缺乏监管,不能得到有效使用。他希望西班牙、意大利改革就业和养老金方面的政策。瑞典则要求将基金中的拨款总额减少至1550亿欧元,不及欧盟提议的5000亿欧元的三分之一。

  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以及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期盼“恢复基金”尽快设立并投入运作。一些欧盟国家认为,如果拨款规模过小,那么设立“恢复基金”意义不大。还有一些欧盟国家反对在接受援助资金时附加改革条款。

  财政货币政策步调不一

  欧洲中央银行16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维持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水平不变,继续以灵活方式实施规模高达1.35万亿欧元的紧急购债计划,至少持续到2021年6月。同时,欧洲央行决定把1200亿欧元临时购债计划持续至今年年底。此外,去年11月重启的每月200亿欧元购债计划将持续足够长时间,预计在未来首次加息前结束。

  这是疫情暴发以来,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首次决定“按兵不动”。分析人士认为,在保证欧元区流动性、稳定融资条件等方面,欧洲央行3月以来不断加码的宽松货币政策已见效,但还不足以支撑欧元区经济稳定复苏,急需欧盟层面协调一致的财政手段跟进,特别是备受关注的欧盟“恢复基金”。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6月以来,欧元区经济活动有所恢复,但远低于疫情前水平,前景仍充满高度不确定性。拉加德指出,欧元区相关经济指标4月“触底”,5月和6月回升,但就业和民众收入减少问题突出,加上疫情发展趋势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剧,继续拖累欧元区消费支出和商业投资。

  欧洲央行重申,将在职能范围内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支持欧元区渡过疫情危机。拉加德强调,面对不确定性加剧和经济严重疲软,将在“极富挑战的时期”向欧元区所有民众提供支持。

  拉加德认为,如果能够得到更多财政刺激政策支持,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有效。她还指出,对于振兴欧元区经济、支持货币政策有效性而言,在成员国层面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政策尤为重要,重点是增加对绿色经济、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投资。

  成员国经济复苏恐两极分化

  在疫情发生之前,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已在推动欧元区内部形成“双速”经济发展趋势。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给一些欧元区国家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而另一些国家则得益于较为强劲的内需基础,欧元区正在形成一种“双速”经济。

  欧洲央行副行长德金多斯近日表示,最令人担忧的是“双速”复苏似乎已经开始显现,必须对此保持关注。

  有分析指出,由于欧盟各成员国经济体系抵御冲击的能力和经济复苏的速度存在明显差别,今年下半年出现“双速”复苏的局面可能会趋于明显。欧盟和欧洲央行均希望通过广泛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帮助避免出现这种分化局面。欧盟正积极设法帮助那些提振经济乏力的国家得到急需的资金扶助,以抵御经济所受到的重创,从而维护整个欧元区和欧盟区域内的经济和金融稳定。

  欧盟委员会7日下调2020年欧盟及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分别至负8.3%和8.7%。欧盟认为,由于放松疫情防控措施的步伐比原计划要缓慢,今年欧洲经济萎缩程度较此前预期更为严重。

(源自:经济参考报)

牵制措施频出 美欧经济摩擦加剧

   近期,美国和欧盟在天然气管道、数据应用、人员往来等多个经济领域出现摩擦,双方官员互相指责声不断升级,并酝酿出台限制对方的政策。由于多个领域的矛盾由来已久,未来双方经济往来仍将弥漫着火药味。

  多个经济领域摩擦持续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日前发表声明称,对美国针对欧洲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制裁手段或以制裁相威胁的做法深表关切,他认为这会损害欧洲利益。博雷利在声明中说,在伊朗、古巴、国际刑事法院等问题以及最近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和“土耳其溪”二线工程项目上,欧盟都看到了这种趋势。

  博雷利表示,欧洲的政策应该由欧洲决定,而不是由第三国决定。欧盟反对第三国对欧洲公司的合法经营实施制裁,这种“域外制裁”违反国际法。他说,欧盟一向欢迎对话,但“对话不能在以制裁相威胁下进行”。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5日威胁说,美方将对“北溪-2”项目和“土耳其溪”项目参与方实施制裁。美国官方不止一次发出针对上述天然气管道项目实施制裁的威胁。

  德国外交部长马斯16日表示,反对美国日前威胁对参与“北溪-2”输气管道项目的相关企业实施制裁,欧洲能源政策应由欧洲制定。俄罗斯方面则多次表示,美国制裁的真正目的是推动美国天然气出口欧洲。

  欧盟月中刚刚更新了开放欧盟外部边界的国别名单,建议欧盟成员国即日起对12个国家重新开放外部边界。与欧盟7月1日开始执行的准许入境名单相比,这份更新后的名单仍然将美国排除在外。

  欧洲数据新规剑指美公司

  欧洲法院日前推翻了欧盟与美国达成的数据保护协议“隐私盾”。该协议对用户个人信息在对方国家国境内的处理和保护进行了规范。

  新的裁决规定,根据所谓的“标准合约条款”,欧盟公民的用户数据仍然可以被输往美国和其他国家,但同时强调,如果发现合约条款在数据接收国无法或实际上不能得到保障,欧盟的数据保护机构有义务终止或禁止数据传输。原则上应保障用户享有与欧盟数据保护法同等水平的保护。

  欧洲法院认为,鉴于美国政府机关有可能获取用户信息,欧盟公民的个人数据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在发生纠纷的情况下,当事人也得不到充分的司法保护。据估计,这一判决直接涉及超过5000家企业。

  《华尔街日报》文章称,这一裁决将可能扰乱成千上万家在美国和欧洲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的运营。该裁决令欧洲的数据隐私担忧与美国的国家安全优先事项陷入对立,根据相关适用情况,这项裁决可能会迫使脸书、字母表和苹果公司等美国科技巨头选择,是以高昂代价将数据中心转移到欧洲,还是切断该地区的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阻止向美国传输数据可能会终结跨境数据活动带来的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贸易,包括云服务、人力资源、营销和广告,前提是这些贸易涉及在美国领土传送或储存欧洲人的信息。

  游说组织计算机与通信行业协会公共政策高级经理鲁尔表示,这一决定给大西洋两岸依赖“隐私盾”进行日常商业数据传输的数以千计的企业带来法律上的不确定性。

  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负责数字政策和竞争的委员维斯塔格表示,欧盟将寻求替代“隐私盾”的方法。“我们将努力确保数据能够被传输。”她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由数据驱动的经济中。”

  美国官员也对欧盟新的裁决规定公开表示不满。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表示,他对这一裁决感到失望,正与和他对等的欧洲官员接洽,希望限制7.1万亿美元跨大西洋经济关系受到的负面影响,因为这种经济关系对各自的公民、企业和政府至关重要。

  火药味短期难消散

  美国与欧盟主要成员国法国、德国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为未来美欧关系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

  马斯对媒体公开表示,德美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报道说,美国和德国是西方最有影响的政治和经济集团,但自从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德关系持续恶化。

  美国和德国的分歧表现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诸多领域。在贸易方面,特朗普一直批评德国和欧盟没有善待美国。特朗普说:“我们在贸易上受到了损害,我们在北约受到伤害。”

  特朗普威胁要对欧洲的汽车进口施加关税,那样将严重影响作为欧洲汽车生产大本营的德国。

  上个月,特朗普宣布减少在德国的驻军。另外,德国的防务开支成为德国和美国的一个主要分歧。2014年北约协议规定成员国的防务预算要达到各自国家GDP的2%。根据北约的估计,德国在2019年的防务开支占其GDP的1.38%,而美国的防务开支占GDP的比例为3.42%。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多次批评德国,认为德国承担防务开支不够。

对于欧盟另一主要成员国法国,美国宣布加征关税的贸易制裁措施,意在对抗法国主张的数字税。美国日前宣布对价值约13亿美元的一系列法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征税对象包括化妆品、肥皂和手袋。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由于法国尚未开始收取数字税,因此针对法国的上述关税将推迟实施不超过180天。法国官方回应数字税主张时称,只有在经合组织框架下达成数字税的多边协议,才能解决法美之间的数字税争端。

(源自:经济参考报)

●日本6月出口额同比下降26.2% 连跌19个月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20日,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6月日本出口额同比下降26.2%,连续19个月下滑。

  数据显示,6月日本出口额降至4.86万亿日元,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仍是拖累出口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当月,由于原油及汽车、煤炭进口减少,日本进口额同比下降14.4%至5.13万亿日元。这使得日本当月出现2688亿日元的贸易逆差,这也是连续第三个月录得贸易逆差。

  日本对中国出口呈现复苏迹象,6月日本对中国出口同比仅下降0.2%至1.24万亿日元,自中国进口增长了0.8%至1.39万亿日元,较5月的下降2%进一步改善;相比之下,由于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需求疲软,6月日本对美国出口下降了46.6%至7247亿日元;6月日本对欧盟出口降幅缩小至28.4%至4337亿日元,其中汽车出口下降26.2%,汽车零部件出口下降68.8%。

  财务省当天公布的上半年贸易统计报告显示,1至6月,日本出口额同比下降15.4%至32.36万亿日元。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半年降幅,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本当年下半年出口降幅达到22.8%。今年上半年,日本汽车出口与去年相比下降了30.9%,这是自2009年下半年下降34.4%以来的最大降幅。同期,汽车零部件出口下降了29.0%。

  上半年,日本进口额同比下降11.6%至34.6万亿日元,是自2016年下半年下滑14.4%以来的最大降幅;贸易逆差同比增加149.9%至2.24万亿日元,是自2014年下半年5.19万亿日元以来的最大贸易赤字。

  路透社报道称,今年3月以来,疫情暴发促使许多国家实施封锁政策,大量企业停工,居民足不出户,全球对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需求大幅减少。尽管不少国家重新开放经济,经济出现触底迹象,但决策者和分析师认为全球需求急剧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日本旅游业也受到重创。日本政府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6月接待大约2600名外国游客,比去年同期下降99.9%。日本观光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接待外国游客大约3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76.3%。其中,入境游客数量4月首次跌至3000人以下,当月为2917人;5月继续降至1700人,创1964年有官方记录数据以来最低水平。

日本央行上周宣布继续保持目前的货币政策力度,维持利率水平不变。日本央行预计,本财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日本经济将萎缩4.7%,2021财年将出现3.3%的正增长。

(源自:经济参考报)

 

【国内经济】

●稳企业扩内需 地方征战下半年稳增长

      继中国经济“半年报”揭晓后,连日来,云南、贵州、广东等十余省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陆续出炉,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好转。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紧锣密鼓会商,并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或者专题经济形势分析会等形式,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三季度及下半年经济工作。从相关会议释放的信号看,聚焦“六稳”“六保”仍是关键词,稳企业扩内需等“多箭齐发”成为征战经济下半场的“重头戏”,后续相关政策有望陆续出台落地。

  上半年,河南全省生产总值25608.46亿元,同比下降0.3%,较一季度回升6.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江西全省生产总值为11691.1亿元,同比增长0.9%,由一季度下降3.8%,转为正增长……7月20日,多地经济“半年报”密集亮相。初步统计,目前,已有十余省份陆续出炉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二季度GDP增速“V型”反转,新开工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市场销售持续好转,新动能逆势增长等,成为普遍现象。

  在地方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频频提及“企稳”“回升”字眼。例如,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烨指出,上半年陕西省经济企稳回升,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积极因素逐步增多。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表示,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好转,形成一条经济数据回升曲线。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介绍,北京市新兴动能逆势上扬,彰显了活力和潜力,为经济复苏及高质量发展持续积聚内生动力。

  “各地经济均经历了从一季度明显下滑到二季度企稳回升的转变,主要经济指标或者由降转增,或者降幅明显收窄,表明经济恢复回升势头较好。上半年经济的稳步复苏为下半年的持续恢复奠定了基础。”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他指出,地方新动能加快成长、新业态快速发展,显示出经济韧性和高质量发展态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从各地发布的经济“半年报”看,经济恢复有快有慢,这主要取决于各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如传统能源化工等重工业占比高的西部省份,工业生产恢复快一些,经济恢复也快一些,而一些以服务业为主和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东部沿海省份,经济恢复相对慢一些,但此时的快慢只是反映受疫情影响恢复的快慢,还要更长周期来研判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经济“半年报”公布之际,各地还密集会商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在加力落实“六稳”“六保”基础上,积极谋划下半年稳增长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重庆市委常委会7月18日召开会议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更加扎实有效地抓经济运行畅通,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入手,加快推动企业达产满产,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市场消费等。会议还就产业转型升级、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做出部署。

  日前,江苏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指出,要从省内循环做起,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增长,更多依靠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更加注重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把控力,切实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还有不少地方出台了专项文件。例如,河南省7月19日出台《河南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以稳投资、强招商、促消费等为措施着力扩大内需,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刘向东告诉记者,地方正全力冲刺经济下半场,多管齐下加快经济恢复,特别是扩大内需市场。“地方稳经济短期需要依靠加大投资,而中长期更依靠消费驱动,为此地方加大投资的重点是稳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而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重点是优化产品供给,疏通消费渠道,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建议下半年各地在投资项目上梳理情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把控开工节奏,确保投资安全高效,同时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能释放方面,多做好调查研究,在稳定市场主体和稳定就业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居民增收的同时,引导理性消费和合理消费。”刘向东说。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半年各地稳增长还要针对不同行业“精准施策”,尤其注重提振需求,完善供给。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压力较大的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多措并举稳定产业链,确保供需有效衔接,有序引导上半年抑制的需求有效释放。同时,如何把国内消费升级和外需转内需结合起来,更好支持外贸企业生产的产品转向内需,也是各地需要谋划的重点。

  在他看来,投资加力仍是各地稳经济的重要手段,下半年,立足“六稳”“六保”,抓好投资尤其是新基建投资非常关键,这不仅关系到稳增长,还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速经济整体企稳向好。

  林致远也指出,尽管目前各地经济恢复回升态势强,但外需相对疲软和消费需求减速的格局,制约着经济恢复的进程。下一步,各地还应从稳定就业和居民收入、加快恢复发展服务业、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内需市场等方面着手,出台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支持举措。(源自:经济参考报)

年中经济观察:精准有效,稳投资如何发力?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二季度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一季度回升20.9个百分点。

  加力“两新一重”,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二季度增速转正 投资回升态势进一步显现

  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456.6亿元支持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165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分两批紧急下达5.2亿元支持8个省份受灾严重地区水毁项目修复和灾后重建……近期,中央预算内投资密集下达。

  “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超过90%,对补短板、稳投资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说。

  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扩散,世界经济重启举步维艰,国内需求恢复受到一定制约。扩大有效投资,短期有助于拉动内需,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长期看,能够改善供给,畅通国内大循环,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月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沪苏湖铁路开工。这条铁路总投资约380亿元,串联起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并在湖州与商合杭铁路衔接,连通安徽,成为贯通长三角东西区域的智能大动脉。

  当下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向纵深推进,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围绕供给提升和消费升级,投资空间巨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但降幅逐月收窄,投资回升态势进一步显现。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加快,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3%,社会领域投资增长5.3%,均明显高于全部投资;

  ——投资正增长地区数量稳步提升,上半年有22个省份实现正增长,其中6个省份实现5%以上增长;

  ——投资后劲增强,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从1至2月下降47.1%,快速回升至上半年增长13.5%。

  精准发力 聚焦“两新一重”开拓发展空间

  7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修复等,研究了今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安排。

  “工程匡算总投资1.29万亿元,能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6.6万亿元,年均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说。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重大工程建设……围绕“两新一重”,稳投资持续发力。

  私搭乱建拆除了,“蜘蛛网”天线理顺了,“垃圾山”变成休闲广场……看着身边环境的变化,家住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广安街道棉三社区的王艳萍老人,心情愉悦:“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日子越来越好。”

  棉三社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现有3700余户居民。2018年起,石家庄实施老旧小区整治行动,棉三社区焕发新生。

  “将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纳入改造内容,努力把老旧小区整治为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管护到位、业主满意的美丽社区。”石家庄市住建局局长赵建林说。

  选准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发力民生“短板”,能够发挥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等一举多得的效果。

  县城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措施,明确将围绕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等,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两新一重’等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领域,精准筹资、精准项目、精准施策,进一步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袁达说。

  深化改革 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近日,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产业基地项目在上海松江区开工。2021年底陆续投用后,该超算中心将成为长三角最大、全国前三的人工智能超算枢纽。

  “之所以落户松江,除了看中松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要一环的区位优势外,还有这里的营商环境。”腾讯云副总裁道峰说。项目从今年3月31日签约,到5月27日土地摘牌并取得土地证,用了58天;又三天后,项目就拿到施工许可证。

  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更好吸引民间投资,是保持投资后劲的关键。

  数据显示,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7.3%,降幅比1至5月收窄2.3个百分点。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尚需持续发力。

  积极财政政策为稳投资提供资金支持。截至7月中旬,经全国人大批准的3.7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已发行2.24万亿元、支出1.9万亿元,全部用于补短板重大建设。

袁达说,下一步要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推动专项债券资金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督促指导各地方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

(源自:新华网)

●商务部:消费趋于活跃 下半年延续复苏态势

      21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表示,6月商品零售额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3万亿元规模。其中,消费升级类商品消费明显反弹,通讯器材、化妆品、家电销售分别增长18.8%、20.5%和9.8%,增幅分别回升7.4个、7.6个和5.5个百分点。该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逐步趋于活跃,下半年,随着扩大内需、助企纾困、稳岗就业等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消费总体将延续复苏态势。

  数据显示,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万亿元,同比下降1.8%,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累计收窄18.7个百分点。1至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万亿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继续恢复。6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5.2%,降幅比5月收窄3.7个百分点,比3月收窄31.6个百分点。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收入分别达74.7亿件和7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8%和23.9%;上半年业务量、收入分别达338.8亿件和382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和12.6%。6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66亿人次,环比增长9.4%。

   网上消费较快增长也成为上半年消费市场亮点。数据显示,1至6月全国网上零售额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比1至5月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占社零总额比重25.2%,比1至5月提高0.9个百分点。(源自:经济参考报)

【山西动态】

●山西经济稳步复苏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回升,全省经济稳步复苏,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7月21日,山西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卫永杰介绍了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在今年疫情突袭的大背景下,我省交出一份特殊的年中成绩单:上半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为7821.6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

       从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4.6%到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正增长,从经济稳步复苏、烟火气回归到满怀信心展望下半年发展,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省转型发展已经真正起步并形成良好态势,优势产业支撑下的经济韧性与新兴动能带来的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我省全力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出台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行之有效;我省经济经受住了考验,转型发展的脚步铿锵向前。

   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加快回升

        全省经济稳步复苏

      “从全省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与一季度相比,上半年全省GDP、规上工业、服务业、消费、财政等指标均呈现降幅收窄,全省投资、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全国。”卫永杰说。

       今年上半年,全省上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二季度均实现正增长,全省经济稳步复苏,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只有就业稳定才能促进居民收入,扩大社会总内需,给经济增长提供坚实基础。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48.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56.9%。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控制在4.5%目标以内。在保障就业的同时,全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小幅增长。

       我省持续加强金融、财政支持力度。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174.6亿元,比上年同期末增长8%;各项贷款余额30157.2亿元,增长11.5%。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7%,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8.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5%,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4.8%。

       今年以来,全省投资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逐月加快态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较一季度加快5.8个百分点。全省投资增长表现出产业类项目投资引领作用明显、省级及以上开发区项目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增势强劲等3个特点。

能源生产保障有力 新兴产业逆势增长

    转型发展形成良好态势

       于危机之中寻找机遇,卫永杰介绍说,上半年,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新兴服务业和消费新业态在不断发力,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数据表现亮眼。1-5月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了83.1%;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则增长了1.2倍。

       自3月开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保持正增长。我省工业经济抵御疫情冲击的一部分能量来源于优势产业的雄厚实力和省属企业的全力保障,一部分来源于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成果:转型步伐加快,新动能快速成长,高技术制造业稳定增长。

        作为我省优势产业,全省煤、电、气持续安全稳定供应,上半年,全省原煤产量48817.6万吨,增长2.3%;煤层气产量33.4亿立方米,增长5.7%;外送电量447.1亿千瓦时,增长0.7%。

        新兴产业逆势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4%,煤层气采掘业增长3.4%,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3.1%,均明显好于全省规上工业。

       高技术制造业稳定增长。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8.8%。从新产品看,光缆增长1倍,风力发电机组增长32.2%,光伏电池增长17.9%。

       自复产复工以来,我省聚焦上半年“双过半”目标,多举措提振经济,全方位服务企业。为给企业解困纾难,精准发现和及时疏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我省相关部门一方面强化精准服务,为企业主动送政策、送服务,推动政策落 实落地,保障企业稳产增产;一方面加强企业供需对接,推动产业链复工,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稳定生产经营,推动工业稳步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半年经济发展压力动力并存

     保持稳定向好仍需努力

       卫永杰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回稳向好仍需付出加倍努力。

       从动力来看,一方面,全国经济运行呈现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为我省经济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另一方面,我省转型发展效果不断显现,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内生动力在进一步增强。

      投资是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也体现了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持续发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趋势说明,扩大内需稳投资的政策效应充分显现。”卫永杰表示,我省不仅在投资增速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而且转型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实现了在投资建设中推进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中加快投资增速的运行格局。

       上半年,我省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支撑和引领我省下一阶段的转型发展。截至6月底,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69.6亿元,完成率为62.3%,比去年同期的47.3%高出15个百分点。11个市完成率均超过50%,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综合来看,下半年我省经济复苏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们要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六稳’‘六保’‘六新’要求,聚精会神培育新动能,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全力稳定工业增长,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为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打好坚实基础。”卫永杰说。(源自:山西日报)

●我省上半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7月17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20年6月及1至6月全省环保指标完成情况快报》显示,1—6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的主要环境指标持续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2020年6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40.9%,好于去年同期6.4个百分点;臭氧平均浓度为20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6%。臭氧和优良天数比例这两项夏季攻坚关键指标,保持了5月以来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纳入考核的城市5月和6月优良天数累计同比增加61天。今年1至6月,全省11个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综合指数同比均下降。

  水环境质量方面,2020年6月,国家考核的58个地表水断面,实际监测57个(洗马庄断面断流未监测),其中优良水质断面41个,与上年同期相比,优良水质断面增加9个,劣V类水质断面减少10个。黄河流域33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24个,与上年同期相比,优良水质断面增加3个,劣V类水质断面减少5个。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V类及以上水质。其中,优良水质断面8个,同比增加2个。

  今年1至6月,国家考核的58个地表水断面,实际监测57个(洗马庄断面断流未监测),优良水质断面35个,与上年同期相比,优良水质断面增加6个,劣V类水质断面减少16个。与年度考核目标相比,优良水质断面、劣V类水质断面均达到考核目标。黄河流域33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19个,与上年同期相比,优良水质断面增加1个,劣V类水质断面减少13个。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V类水质,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的目标任务。(源自:山西经济日报)

上半年我省国有企业经济稳步复苏

       1-6月,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多项财务指标均有所好转,经济运行稳步复苏。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6月,全省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完成6891亿元,同比下降5.68%。分级次看,省级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完成6515亿元,同比下降5.23%;市县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完成376亿元,同比下降12.93%。分行业看,快报涉及的24个行业中,6个行业实现了增长,其余行业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煤炭同比下降5.37%、钢铁行业同比下降5.24%。

  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1-6月,全省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6940亿元,同比下降3.48%。分级次看,省级企业营业总成本6532亿元,同比下降3.30%;市县企业营业总成本408亿元,同比下降6.31%。其中,全省国有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三大费用合计848亿元,同比下降0.24%。

  利润同比下降。1-6月,全省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盈利30亿元,同比下降83.50%。分级次看,省级企业利润总额盈利49亿元,同比下降71.26%;市县企业利润总额亏损19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28亿元。分行业看,快报涉及的24个行业中,12个行业实现盈利。盈利较大的行业是煤炭、钢铁等,分别盈利69亿元、14亿元。

  上缴税费同比下降。1-6月,全省国有企业上缴税费466亿元,同比下降24.05%。分税种看,增值税(占比42.04%)同比下降28.80%;所得税同比下降21.19%。分级次看,省级企业上缴税费427亿元,同比下降23.88%;市县企业上缴税费38亿元,同比下降25.92%。分行业看,快报涉及的24个行业中,8个行业上缴税费同比增长。上缴税费较多的行业是煤炭、钢铁等,分别上缴税费377元、12亿元。

  资产规模同比增长。截至6月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0857亿元,同比增长7.80%。负债总额29495亿元,同比增长6.64%。所有者权益总额11362亿元,同比增长10.96%。

(源自:山西经济日报)

【晋中动态】

●赵建平就“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在榆次区调研

       7月22日上午,市委书记赵建平就“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在榆次区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把“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系统集成的思维、方法和措施,在积极稳妥推进各个环节工作的同时,把抓好项目落地作为撬动改革、引领改革、检验改革的关键,在加强引导、服务推动、抓紧落地上下功夫,全力推动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长鹿建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祖祁,副市长郭建文参加。

       北田镇是榆次区的南大门,辖区内丘陵山区居多,荒山荒沟资源丰富。位于大伽南村的清清苹果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建设近200亩的“榆次苹果国家级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共享生态农庄,构建榆次红星苹果科、产、供、销协同创新生态体。赵建平来到园区,深入新引进的南果北种项目青柚种植区,查看果苗长势,了解品种、成本、产量、销售等情况;走进苹果基地,通过大屏幕观看产品形象设计、了解电商平台运营、区域品牌打造等情况,勉励合作社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辐射带动更多农户积极参与,推动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推动区域生态农产品抱团做品牌,努力打造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有效路径。

        东赵乡把“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作为调整全乡产业布局、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与太原康培集团合作,打造苗木培育基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其中,租赁苏家庄村非承包耕地建设的龙城高速龙湖出口段苗木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赵建平走进田间地头,详细了解树种选用、经济效益、带农增收等情况,得知基地建设已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时,非常欣慰,他指出,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唤醒土地、盘活资源、撑起产业,实现多方效益最大化。他强调,发展农村经济,产业是基础,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蹚出发展新路径。东赵乡要大力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按照省委 “绿化、彩化、财化”理念建好生态廊带,为城市生态功能整体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乌金山镇后沟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理禀赋较差,近年来,将盘活资源、壮大产业的方向锁定在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上,通过“集约发展”“借鸡下蛋”“筑巢引凤”等方式吸引工商资本注入,全力构建一产、三产协同发展模式。赵建平来到宏艺康乐田园综合体,深入百香果种植大棚,详细询问品种、技术、产销等情况,对这一生态农企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打造集科技示范、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要求企业继续在产业提升、服务升级上做文章,依托生态文旅项目,推动更多村民投入其中、共享发展成果。

       调研中,赵建平指出,我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通过一段时间的推进,成效初步显现。各县(区、市)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因地制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成绩来之不易。他强调,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破题之举,也是增加集体收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结果导向,切实把改革成效聚集到资才进村、兴业增收上来,以集体收入增长了多少、工商资本投入了多少、资产资源盘活了多少为标志衡量改革成效,用实实在在的成果确保改革成效。要聚焦项目抓改革,以项目落地检验改革成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盘活的资源资产变为因地制宜的产业项目,提高农业农村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在推动产业项目中,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切实提升农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要聚焦“实”字抓改革,在充分释放改革成效上下功夫。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工作举措,强化项目管理,做到及时跟进、主动服务、主动对接,确保在推动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充分释放改革成效。(源自:晋中新闻网)

 ●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规范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7月21日,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规范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介休召开。市委副书记尹乃明,市政协主席王建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丁利军,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周建出席,副市长丁雪钦主持会议。

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启动以来,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取得阶段性成效。规范工作是“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继核查、确权之后的第三个步骤,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改革过程中躲不过、绕不开、必须做好的一项重点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一项工作短板和推进中的主要堵点。做细做实做好规范工作,对于有效规范各类合同、明晰产权权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五地一产”集成打包、顺利入市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规范工作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就是紧盯“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规范工作这一专项任务,通过实地观摩学习介休市的好做法、好经验,共同研究探讨进一步做好规范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新办法,切实解决推进中的决心问题、办法问题、要求问题。

      尹乃明指出,做好“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规范工作,要解决好决心问题。决心来自于理性的认知。做细做实做好规范工作,对于有效规范各类合同、明晰产权权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五地一产”集成打包、顺利入市具有重要意义,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决心来自于放大成效。介休的实践告诉我们,做好规范工作不仅打通了“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堵点,更会取得多方面立竿见影、意想不到的现实成效,一方面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另一方面化解了历史矛盾,促进了基层治理,要学会借力借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决心靠敢打必胜的硬朗作风。介休的规范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离不开介休市委、市政府坚强的决心、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要排除万难,拿出硬举措、实办法、细作风,强力推进。要解决好方法问题。一要学习借鉴,学习介休市坚持循序渐进、分类施策、依法依规、合力攻坚的工作原则,切实把规范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二要创新创造,结合自身实际,在兼顾历史和现实的前提下,尊重群众意愿,找准突破口、团结大多数、保持公平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要动员群众,最大限度地宣传、动员、发动群众,把“五地一产”资源资产的处置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要部门联动,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强化部门职责,分工落细责任,形成工作合力,部门联动攻坚。要解决好要求的问题。集中攻坚两个月,摸清任务底数,把握工作节奏,实行旬报告制度,在9月底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丁雪钦要求,各县(区、市)要解决好点与面、破与立、效果与效益的问题,以集成的思路、法治的思维、统筹的能力、改革的勇气、创新的举措、严谨的作风,扎实推动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深入开展。(源自:晋中新闻网)

 我市年内预计新增普惠性幼儿园35所

       日前,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通过新建公办幼儿园和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计划,预计年内全市将新增普惠性幼儿园35所。

截至2019年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7.0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81.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60%以上。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到年底力争入园率达到97.1%、普惠率达到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6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积极推进立法进程,规范幼儿园规划建设;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重大问题;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保证普惠性覆盖率持续增长,力争满足幼有所育需求。

为全面解决我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不足、建设滞后的问题,市人大将《晋中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列为今年立法计划。目前该《条例》已呈报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该《条例》正式施行后,将有力促进全市幼儿园建设的规范化,满足群众就近入园需求。

       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重大行动。当前,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为此,我市成立了治理领导小组,遵循“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分类施策、长效治理”原则,按照“一园一案”,实行销号管理,积极推进治理工作。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能满足需求。市教育局积极督促各县(区、市)通过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等措施,扩大公办园学位数量。今年9月,榆次、祁县、左权、和顺、寿阳等县(区)均有新建公办园投入使用。

       为进一步扩大全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面降低民办幼儿园收费平均水平,解决“入民办园贵”问题,我市多措并举,通过落实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培训师资、减免租金、专项资金奖补、配置设施设备等措施,鼓励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通过新建公办幼儿园和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计划,预计年内全市将新增普惠性幼儿园35所。(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