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0年第23期(总第102期)(2020年7月27日-7月31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04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持续向好;②中阿经贸合作稳健务实前景广阔 ;③商务部:调查显示99.1%的外资企业将继续在华投资经营

国内经济:①立足“大循环”打通“双循环”;②国务院再出四招助力稳外贸稳外资;③31省份经济半年报:中西部地区亮眼 头部大省显底气

山西动态:①我省上半年存贷款增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②上半年我省进出口总值达552.8亿 ;③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 我省工业生产基本回归正轨

晋中动态:①丁文禄带领省政协调研组深入太谷区开展调研;②常书铭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③王立业带队来我市进行调研

国际视角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持续向好

       近期,亚洲相关国家抗疫取得积极成效,地区国家间经济合作持续深化,有力维护了亚洲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专家认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区域内贸易约占58%,区域一体化程度持续加深。博鳌亚洲论坛此前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和一体化进程2020年度报告》指出,尽管疫情对亚洲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但亚洲各经济体宏观经济基本面总体良好,区域内贸易、生产、投资相互依存度高,表现出强劲韧性。
       “亚洲区域内货物贸易相互依存度上升”

       中国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工厂里,一个个指甲盖大小的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经过封装测试,先运到韩国,再销往全球市场,成为亚洲国家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一个缩影。《亚洲经济前景和一体化进程2020年度报告》指出,“亚洲区域内货物贸易相互依存度上升,对全球供应链依存度指数有所提升。同时,中国在亚洲全球价值链构建中继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亚洲主要经济体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逆势上扬。”

       “近年来,亚洲特别是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中心之一,包括东南亚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都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亚行高级经济顾问庄巨忠认为,当前亚洲经济面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疫情等挑战,但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总体向好,亚洲在贸易、投资、金融、旅游等方面的一体化程度近年来持续上升。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看来,中间产品占比越来越大是亚洲区域内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东亚经济体具有高端科技、创新能力等比较优势;一些东南亚、中亚、南亚经济体则拥有劳动力、原材料等比较优势。总的来说,区域内各个国家可以形成互补优势,通过市场的进一步对接,实现差异化竞争,从而构筑更加完整和紧密的价值链体系。”

       “中国在亚洲产业链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榴莲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旺的销售季节之一,并未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泰国榴莲种植者联合会主席提拉帕·昂猜近日表示,由于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今年以来泰国果农已经向中国出口了超过10万吨的水果。受疫情影响,亚洲多国经济增速放缓。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土井俊 范认为,从下半年开始,区域内经济会重新实现增长。“得益于内部增长动力,中国将逐步带动地区制造业复苏。东盟和中日韩成功实施了出口和制造业战略,电子商务、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形成了新的区域增长范式。”

       中国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率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对进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撑。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降幅较第一季度明显收窄3.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实现正增长,与一些亚洲国家的贸易增长尤为显著,例如对东盟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上半年对东盟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7%。

       顾清扬表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企业生态体系以及充足的融资能力。中国经济的集成性和综合性,就像磁铁一样将周边经济体的国际企业吸引到中国。中国与亚洲其他经济体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表示,中国市场对东盟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人口庞大,且随着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民众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东盟国家的众多水果品种越来越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加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跨境电商合作发展迅速,进一步促进了双方经贸合作发展。中国和东盟两个市场,未来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亚洲经济相对复苏更快,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疫情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经济一体化程度也在进一步发展。未来亚洲地区产业链可能更加紧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亚洲产业链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加强经贸合作,共同努力恢复区域经济增长”

       亚洲多国和区域组织都强调加强合作对于恢复经济的重要性。今年以来,亚洲国家互施援手,相互提供物资援助,分享经验和技术,推动共建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货物运输“绿色通道”,维护本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取得显著成效。

       上月发表的《东盟与中日韩(10+3)经贸部长关于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联合声明》,重申保持市场对贸易和投资开放的重要性,以增强区域供应链的韧性与可持续性、维持必要的商品和服务流动。声明指出,“将通过解决贸易壁垒、促进贸易投资、拓展合作领域等方式加强经贸合作,共同努力恢复区域经济增长。”

       在不久前落幕的东盟峰会上,东盟领导人强调将坚决致力于减少疫情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继续加强与中国等伙伴国的合作。东盟还同意,争取在今年年底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向世界传递维护自由贸易、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

       国际机构继续看好亚洲经济复苏前景。在近期发表的经济展望中,国际机构均认为亚洲经济有望在下半年复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亚洲经济增长明年有望恢复至6.6%。据IMF的数据,2019年亚洲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约为68%。

       “亚洲地区是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经济体应该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印度尼西亚原财政部长查提卜·巴斯里表示,“亚洲地区经济的稳定繁荣,对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庄巨忠表示:“当前,在部分国家特别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国和亚洲各经济体之间深化经贸合作意义重大,将有助于整个地区的发展,提高亚洲人民的生活水平。”IMF副总裁张涛在日前举行的2020大湾区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亚洲经济复苏的力度,有赖于亚洲与世界其他国家继续保持开放和创新的能力,也有赖于亚洲各国进一步深化合作和推进区域一体化。IMF的研究表明,“如果进一步开放贸易和促进区域一体化,在新的稳定状态下,亚洲地区经济总量有望提升至少10%。”(源自:人民日报)

中阿经贸合作稳健务实前景广阔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抗疫合作同步推进,中阿经贸往来稳步向前,共建项目深耕细作,取得长足进展,未来前景广阔。

       稳外贸:中阿经贸合作跨越式发展

       中阿经贸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8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达244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8%;2019年,中阿贸易额达到2664亿美元,增幅为9%。同时,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沙特阿拉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显著冲击,但并未阻挡中阿经贸合作的前进步伐,中国与沙特、中国与埃及均实现贸易增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沙两国进口、出口额均保持增长,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超过4%,两国经贸合作在疫情冲击下仍韧劲十足。而据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经商处的数据,今年1至5月,中埃双边货物进出口总额为54.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国对埃及出口额达4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95%。

       稳项目:共建“一带一路”深耕细作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就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一批重点项目在阿拉伯国家陆续落地。今年以来,中阿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抗疫合作同步推进,在多个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开花结果。

       作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国与埃及共建的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截至今年6月已吸引企业85家,累计销售额达17亿美元,直接解决就业逾4000人。负责合作区运营的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部品牌主管曹雪告诉记者,合作区目前已形成以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不断显现,龙头企业正在崛起,经营状况良好。

       在广袤的约旦东南部沙漠腹地,中国企业在艰苦环境中拓荒建厂、取水发电,即将建成约旦规模最大的发电站,预计投产后年供电量达37亿千瓦时,可满足约旦约15%的用电需求。这就是中约“一带一路”合作重点项目——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项目承建方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罗雄东表示,目前2000多名中方员工在遵守当地防疫要求、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建设。

       面对疫情,中企不仅承担稳外贸责任,还为阿拉伯国家抗疫提供帮助。由于疫情发展迅速,科威特政府自3月起寻找场地建造集中隔离点,认为中国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阿祖尔炼厂项目营地适合改造成医院。项目留守组行政负责人王博介绍,中方全力配合,高效协助当地政府,第一时间投入改造。4月15日,改造而成的隔离医院投入使用。

       稳预期:中阿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日前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安曼宣言》,再次赞赏共建“一带一路”及其为中阿互利合作带来的广阔前景。中阿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契合,共建“一带一路”为中阿合作提供新平台,观察人士普遍看好未来双方经贸合作前景。约旦大学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卜拉欣·加拉贝认为,约旦97%的能源依赖进口,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阿塔拉特项目让约旦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得以开发,对推动约旦能源自给有重要意义,也为约旦人民带来看得见的利好和机遇。

       中国驻沙特大使陈伟庆表示,中沙双边贸易基础坚实,结构互补性强,双方积极探索和开拓新领域贸易交往,长期来看中沙合作潜力巨大。

       埃及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阿拉伯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涉及多个领域,不仅建立起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也反映出双方在政治领域的牢固关系和互相信任。(源自:新华网)

商务部:调查显示99.1%的外资企业将继续在华投资经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商务部成立了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为外资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诸如防疫物资短缺、原材料供应不足、外籍商务人员入境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72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5个百分点,二季度实现同比增长8.4%,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趋稳向好。根据商务部近期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9.1%的外资企业表示将继续在华投资经营。(源自:第一财经)

国内经济
立足“大循环” 打通“双循环”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今年5月以来,“大循环”战略被多次提及。如何正确理解“大循环”战略?当前形势下,如何打通“双循环”?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当前所谈及的“双循环”已与以往不尽相同,只有立足国内大循环,才能构建我国新的发展格局。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不但直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而且也受到外部打压以及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使得部分该出口的商品出不去、该进口的商品进不来。在这种情况下,被动应付不如主动应对。正是为了主动应对上述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3个月内两次强调“大循环”战略。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两个大循环都是中国经济所必需的,缺一不可。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国外广大的产成品市场,也需要国外的原材料和其他中间投入品供应,若缺其一,中国经济都会受到很大的约束。

       其次,两个大循环中,目前强调的是国内大循环。以前中国经济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大循环比国内大循环重要。现在,因为中美关系的变化,国际经济环境变差,国际大循环的不确定性增加,不利于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甚至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安全。所以,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最后,当下的“双循环”内容已与以往不尽相同。就国际大循环来说,以前的产成品市场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目前所说的“国际大循环”主要指的是非美国市场。就国内循环来说,同样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获取国外投入品的风险增加,中国不得不更多依赖国内投入品,同时产成品市场也要更加注重国内市场。

       对此,在苏剑看来,就国际大循环而言,主要还是加大对外开放,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如果国际经济环境继续恶化,那么国际大循环将越来越困难。

       就国内大循环而言,首先需要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国内统一、透明、公正、低成本的营商环境和消费、流通,同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利,保障消费安全;其次,进一步开放非国有企业上游行业,在国外投入品供应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国内供应必不可少,引入非国有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很有必要;第三,加大科研力度,便利替代投入品的开发,比如,如果国外石油供应下滑,我们就必须用别的能源替代;第四,加强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降低成本,提高老百姓购买力。

       王尧基向记者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着建立国内大循环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们要尽快打破各类要素在国内市场自由流动中的障碍、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切实消除国内循环中的各种“堵点”“痛点”,切实降低交易成本,使各类资源能在国内大循环中尽可能地实现优化配置,充分释放我国自身消费潜力,使更多的商品通过出口转内销而在国内大循环中消化。

       王尧基认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意味着我国生产链和供应链的调整和重塑。因此,事关国家命脉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首先要通过补短板等举措予以保障。其次,对于我国推进新基建过程中一些“卡脖子”的高科技产品,要通过加快进口替代进行解决。此外,还应通过进出口进一步多元化和国别替代来缓冲外部打压。(源自:中国经济时报)


国务院再出四招助力稳外贸稳外资

       稳外贸稳外资是做好“六稳”工作的重要环节。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出口信保、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角度,就进一步助力稳外贸稳外资作出四条部署。

       会议要求,支持外贸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针对企业订单减少等突出问题,推出有效措施支持拓市场、增订单。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积极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风险。推广“信保+担保”,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会议指出,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发挥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支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带动中小微企业出口。

       “有了‘信保+担保’,企业可以更安心、更放心。”宁波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乐宏说,乐歌做跨境电商9年,单独设立海外仓已经7年,目前正积极加快海外仓布局,降低自身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带动小微企业更好“出海”。

       会议要求,完善吸引外资政策环境。对重点外资项目一视同仁加大用地等保障。提高外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便利度。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进出口银行新增贷款规模等同等支持外资企业。

       会议还决定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到全国21个省份部分地区,围绕拓宽开放领域、提升便利水平进行改革探索,包括发展跨境商业医疗保险、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扩大技术进出口经营者资格范围、在常态化防控下加强旅游和体育国际合作等,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业内人士认为,外贸外资覆盖的市场主体点多面广,由此涉及的就业数量巨大,同时外贸外资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要把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形成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合力。(源自:新华社)


31省份经济半年报:中西部地区亮眼 头部大省显底气

       截至7月28日,全国31省市区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广东、江苏、山东等头部省份依然位居GDP总量前列。从GDP增速看,16个省市区上半年GDP增速为正,9个省市区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专家认为,回顾上半年,在多个利好因素促进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色,经济发展头部省份则在疫情冲击下展现底蕴,但以第三产业聚集的地区则依然面临经济恢复的挑战。展望下半年,中国地方经济发展将延续复苏态势,中西部地区持续加快恢复,东部地区发展有望回归正轨,地方集聚经济或进一步得到发展。

       中西部地区表现抢眼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数据发现,截至7月28日,上半年GDP增速为正的省市区有16个,按GDP增速大小分别为西藏、新疆、甘肃、贵州、宁夏、湖南等。

       “GDP增速为正的省份绝大多数是中西部地区的,尤其是西部地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向记者表示,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复工复产更早,尤其是工业部门和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恢复较快。其中,西藏和新疆受疫情的直接影响很小,经济增长基本维持了正常水平。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记者,多数中西部地区GDP增速实现正增长,一方面与中西部地区投资补短板空间大、国家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有关。例如,上半年新疆、西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8.6%和18.5%,疫情冲击下仍实现两位数增长,是其经济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另一方面,3月份以来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恶化,外贸依存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受到的冲击较小。

        此外,集聚经济也在疫情冲击下展现成效。陶金表示,长三角地区中,江苏、安徽和浙江的经济增速均已转正,这三个地区凭借前期一体化发展基础,复工复产效率也较高,同时也发挥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在工业制造业、互联网经济等领域发力,缓解了社交隔离措施对其服务业的冲击。

       头部省份展现底蕴
       上半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依然位居地方GDP前六。而去年同期GDP总量排名第七,今年却身处疫情暴发中心的湖北省则被福建、湖南、安徽超越。

       “这些头部省份GDP规模大、基础厚,今年增速降低点也不影响排名。”伍超明告诉记者,从中长期看,这些省份GDP长期靠前,除了有资本、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外,还有人口因素的强支撑。如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江苏五省常住人口数量,长期位列全国前五位,是上述各省GDP持续领跑全国的重要动力源(5.06 -2.13%,诊股)。而浙江省常住人口虽然排名全国第十位,但GDP长期排名全国前五,一方面源于其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如浙江省第三产业GDP增速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浙江私营经济活跃,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较高,截至目前,A股近4000家上市企业中,注册地在浙江的有475家,排名全国各省份第二位。

        今年以来,为抗击疫情,湖北省为全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长期的疫情封锁使其一季度GDP同比大幅下降39.2%,降幅大幅高于同期福建、湖南、安徽30个百分点以上,对其上半年GDP规模形成明显拖累。欣慰的是,据湖北省统计局总结,湖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在二季度强力反弹,经济指标降幅持续收窄,部分指标月度开始转正,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持续向好,积极因素不断累积。截至6月底,全省“四上”企业复工率达98.8%,中小企业复工率达86.9%,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新开工项目1598个,环比增加826个。

       北上广经济面临挑战

       上半年,31省市区中有9个地区GDP增速低于-1.6%的全国GDP增速水平,分别是湖北、黑龙江、辽宁、天津、内蒙古、北京、上海、海南、广东。其中,备受关注的北京、上海以及广东省,上半年GDP增速却分别仅有-3.2%、-2.6%、-2.5%。

       陶金表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集聚了大量第三产业,而他们遭受的疫情冲击也相较于第二产业更深远。相应地,由于第三产业集聚,大城市的经济更依赖于消费,而疫情之后的消费复苏不像工业部门那样能够直接得益于各类逆周期政策,缺乏政策抓手,因而速度较慢。由于以上两个因素,上半年以城市经济为主导的这三个省市的经济增长和恢复面临暂时的挑战。

       “疫情加大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返工难度,而北上广的劳动力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伍超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另外,北上广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心,疫情防控更为严格,人员聚集型行业影响较大。如上半年北京、上海、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降低16.3%、11.2%、14%,对GDP拖累较大。

        此外,谈到辽宁、天津等省市区维持较低GDP增幅的原因,伍超明认为,这些地区主要受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影响,传统主导产业优势逐渐减弱,且其新兴产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下半年或更重视集聚经济

        多位专家一致认为,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总体控制,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各项扶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预计下半年中国地方经济发展仍将延续复苏态势,逐渐回归常态化的增长。下半年,国内经济修复结构性特征依旧明显,即呈现出基建引领、房地产相随、结构优化、投资拉动经济复苏的格局,此外在财政货币政策合力支持下,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有望缓慢回升。

        在伍超明看来,中西部省份既有劳动力红利优势,又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支撑,在西部大开发、基建加快补短板等政策助力下,经济有望持续加快恢复。东部地区有完善的产业结构和优质企业基础,在摆脱疫情冲击和国家加大对私营、外贸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下,强者恒强效应凸显,经济或将加快回归正轨。

       “疫情带来的经济增速地区间的分化,很可能因为集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得以延续,甚至进一步加剧。”陶金预测,都市圈建设将被进一步强调。这既符合中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也顺应了全球主流的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律,即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吸引能力,充分发挥重点区域要素集聚、规模经济以及知识溢出等效应,既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又创造了更大市场,更多资源也可能会向这些地区集中。

山西动态

我省上半年存贷款增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7月29日,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对今年上半年山西省的金融统计数据进行了发布:今年上半年,山西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贷款增量创历年同期新高,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信贷供给总量增长明显,信贷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全省本外币存款增量同样创下历年同期新高。

       据人行太原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处长任桂花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贷款与债券融资快速增长,拉动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加快。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分别较上年末和一季度上升0.1和0.8个百分点;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2037.8亿元,同比多增347.1亿元,增量创历年同期新高。与此同时,截至6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9.3亿元,较上年同期多896.1亿元,增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从存款来看,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174.6亿元,同比增长8%,较年初增加2793.1亿元,同比多增17.5亿元,增量创历年同期新高。分部门看,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较多,机关团体存款同比少增,财政性存款较年初减少。其中,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24504.3亿元,较年初增加1868.3亿元,同比多增339.6亿元。(源自:山西晚报)


上半年我省进出口总值达552.8亿    

       太原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52.8亿元,同比下降9.5%。但我省外贸进出口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3个百分点,进出口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其中,6月份单月进出口值创今年以来月度进出口值新高,较5月份环比增长37.8%。

       防疫物资出口增长较快。上半年,我省手套等防疫类物资出口1.9亿元,增长1.1倍,医药材及药品出口9.2亿元,增长10.1%。此外,出口轨道交通装备5.5亿元,增长12.7%,未锻轧镁出口5.3亿元,增长25.6%;农产品出口4.2亿元,增长20.4%,其中,核桃出口1亿元,增长1.4倍,鲜梨出口0.6亿元,增长1.3倍。

       大宗商品进口回升。上半年我省集成电路进口4.6亿个,增长2.6%,货值70.3亿元,增长8.8%;各类金属矿及矿砂进口786.3万吨,增长2.2%,货值55.5亿元,下降12%。

       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40.6亿元,增长25.4%,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5.4%,比上年同期提升7.1个百分点。我省民营企业经营灵活、反应迅速、适应市场能力强,在稳外贸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上半年,全省有进出口实际业绩的民营企业1155家,占全省有实际业绩进出口企业总数的89.3%。

       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25.9亿元,下降6.7%,降幅低于整体降幅2.8个百分点。我省近700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进出口贸易往来,主要进口产品包括:从越南进口的手机零配件;从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的各类矿砂。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手机、钢材、太阳能电池和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轮轴等产品。(源自:太原晚报)


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 我省工业生产基本回归正轨

       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降幅比1—5月收窄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4%。

       分三大门类看,上半年,全省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制造业下降1.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8%。6月份,全省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制造业增长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9%。

       分经济类型看,上半年,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7%;私营企业增长0.5%。6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股份制企业增长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3%;私营企业增长6%。

       分主要行业看,上半年,全省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炼焦工业增长2.9%,钢铁工业增长6%,有色金属工业下降21.5%,电力工业下降5.1%,装备制造业下降4.9%,化学工业下降7.9%,建材工业下降3.8%,食品工业下降6.7%,医药工业下降2.6%,热力燃气工业增长2.2%,煤层气采掘业增长3.4%。6月份,全省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炼焦工业增长7.2%,钢铁工业增长4.5%,有色金属工业下降16.9%,电力工业下降0.2%,装备制造业增长5.3%,化学工业下降4.2%,建材工业增长2.4%,食品工业增长8.4%,医药工业下降6.9%,热力燃气工业下降10.1%,煤层气采掘业下降10.1%。(源自:山西新闻网)

晋中动态

丁文禄带领省政协调研组深入太谷区开展调研

       7月21日至24日,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丁文禄带领调研组深入太谷区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副市长丁雪钦,市政协副主席岳志坚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番茄小镇、小白万亩苗木培育推广园区、阳邑小镇、山西巨鑫种苗培育产业园、山西保森畜牧有限公司、鑫炳记食业有限公司、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晋中喜蓉食业有限公司、山西福晋园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的总体规划、项目建设进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等情况。

       在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后,调研组对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建设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太谷区要充分运用好“国家农高区”这块金字招牌,积极推进“谷城院”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引进产业资本,吸纳农业科技人才,在现代农业“高、新、特”方面求突破,充分发挥好国家农高区在太谷区、山西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丁文禄指出,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在山西农业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要把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打造成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要依靠科技立谷、产业撑谷、人才强谷、龙头建谷,要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产业为主导,要重视人才建设,积极搭建平台,真正放活人才、成就人才、留住人才,为服务农谷建设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在山西农谷科创平台建设上,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在打通政策、人才、资金渠道的同时,积极打通与企业、市场的通道,着力打造创新之谷,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模式。(源自:晋中新闻网)


常书铭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7月27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就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林武关于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相关要求落实进度和重点事项推进情况进行检点研究,协调推进有关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主要领导要求,深刻领会要义,聚焦科技创新,强化主体培育,深化农村改革,持续精准发力,推动任务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高标准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加快建设山西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连建华参加。

       会上,常书铭与市区、农谷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再次就省委书记楼阳生和省长林武关于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相关要求进行对标学习,并听取有关工作进展汇报发言,逐项检点落实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就做好下一步落实工作提出针对性要求。常书铭指出,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是晋中的大事要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市区两级及相关部门必须不负使命、争创一流,在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围绕省委、省政府要求和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谷城院融合、办会办展等重点内容,强化交账意识,持续用力、狠抓落实,确保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建设加速推动、成效显著,发展成果应统尽统、颗粒归仓。

       常书铭强调,要聚焦科技创新,增强动力活力。紧扣“三年成势、五年成型”目标,抢抓政策机遇,做好相关规划、意见的完善落实。围绕农高区“高在科技”,强化科技创新和要素集聚,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应用和团队、人才建设,建设好实验室、打造创新平台,做好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签约项目跟踪对接,率先打造创新高地。以体制创新为核心,强化与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对接,推动谷城院一体化发展。聚焦“六新”,坚持一流标准、打造创新生态,推动在农高区形成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奋力实现“六新”突破。

       常书铭指出,要优化平台载体,强化主体培育。落实现代农业“五型转变”要求,以精深加工农产品为龙头,企业为主体,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在若干产业集群上取得突破。全面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强化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扩大影响力。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重点工作和“六大基地”建设, 已有项目要加快进度,新增项目要注重标准和质量;加快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加强规划指导和示范引领,把创新成果转化为效益效果,带动农业产业链培育和农户增收致富。同时,要加强与省里对接,完善组织体系,建立评价体系,为工作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常书铭强调,要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示范引领。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为抓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模式、农村金融、农业市场主体、农业利益联接机制、“太谷论坛”市场化办展六大改革。推动与科技部对接事宜,做好“太谷论坛”、省农博会筹备工作,通过办会办展推动思想交流、畅通农产品物流。围绕活动举办和平台建设,持续提升道路交通、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示范引领乡村振兴。(源自:晋中新闻网)


王立业带队来我市进行调研

       7月28日,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业带队来我市调研住建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副市长郝向明参加调研。

       王立业与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山西晋建集团、晋中市通宇房地产公司等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座谈,了解我市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建筑业市场运行、城市管理等情况,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并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座谈会后,王立业一行先后来到保利城保利心语项目、潇河综合治理项目、晋中市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等施工现场,认真听取情况汇报,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展。

       王立业对我市住建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晋中形势研判准确、措施精准有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落实,抓好项目建设,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做好道路管线、污水治理、节能改造等重点工作,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要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与做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科学布局垃圾处置设施,做好农村垃圾、医疗废物、餐厨废弃物等处理,构建 城乡垃圾统筹一体化治理新格局。

       郝向明指出,晋中发挥区位优势,强化政策支持,狠抓项目投资与建设,住建行业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同时,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季”活动,持续推动城市提档升级,努力营造良好居住环境。晋中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强化措施,狠抓责任落实,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