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0年第32期(总第111期)(2020年10月19日-10月23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2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需求疲软 全球大宗商品行情分化明显;②疫情对石油行业影响或将持续更长时间;③英媒:“第二波”疫情来袭 欧洲经济恐陷双底衰退

国内经济:前三季度正增长!中国经济“成绩单”亮眼;②政策效应显现 9月房价涨幅明显放缓;③广、快、新、稳——进博会迎来5G网络“加速度”。

山西动态:①【能源革命 国际合作 绿色发展——聚焦2020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我省签约二十九个重大项目和协议;②山西出台支持新材料产业27条  小微企业“上规”奖30万元;③2020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走进深圳山西省60家企业3000多件展品亮相深圳礼品展。

晋中动态:①常书铭在市城区调研城市建设工作;②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述;③我市“证照合一”改革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国际视角】

需求疲软 全球大宗商品行情分化明显

近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部分商品价格有回暖趋势。但是分析人士担心,由于第二波疫情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抬头,2020年剩余时间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升势将受制于疲弱的需求和受损的供给,不同品种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会有所不同。

大宗商品价格有所恢复 

近来,各国开始复工复产,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一些回升势头。各国央行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需要释放更多流动性,推升物价,这也使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在二季度跌至谷底,此后开始出现超跌反弹,并在供给端收紧和资金面宽松的情况下上涨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2020年三季度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反弹,但在季末受到油价的拖累出现小幅回调。目前来看整体商品价格仍较疫情前有约15%-20%的差距。

花旗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自六月以来,全球采矿业供应有所恢复,除动力煤外的采掘商品价格基本已经完成反弹,铜、铝、钢铁和炼焦煤等高成本行业基本恢复生产。有色金属价格上涨,但铜价由于需求不振涨势驱缓。

相对而言,农产品市场的行情好于工业品市场。在美国芝加哥市场上,玉米期货连续走高,自8月起2个月内上涨了约3成。

今年气候异常导致的产量减少预期和增加养猪头数带来的饲料需求增加,使得玉米的供求趋于紧张。此外,拉尼娜现象在今年9月期间出现,并有可能(约75%的机会)在北半球持续整个冬季。每当这种气候发生时,豆类等农作物通常会有所减产,这也是造成农产品表现更强的原因。目前,拉尼娜已经在威胁南美谷物播种,而南美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为薄弱,可能难以应对。

油价也基本完成触底反弹,布伦特原油价格三季度初从40美元最高上涨到46美元,但由于基本面支持不足,随即回落,在40美元附近震荡。

市场需求面临疫情考验 

由于对疫情持续发酵的担忧,9月份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有所萎靡。预计在第四季度,对疫情的预期是左右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最重要因素。

疫情造成世界经济部分停摆,经济失速对工业品总需求的伤害最为明显,原油及能源化工品年内表现前景受需求影响仍然不佳。

欧佩克委员会10月会议上的文件显示,“全球部分地区经济复苏的早期迹象被脆弱的状况和对复苏步伐愈发怀疑的态度所盖过。”

这份文件所显示的基本情境预测是,2021年油市将出现平均190万桶/日的短缺,低于前一个月的基本情境预测的出现270万桶/日的短缺。但是文件显示,在最糟糕情境预测下,市场可能在2021年出现20万桶/日的过剩。

在最糟糕情境预测下,经合组织的商业石油库存,即OPEC+用来衡量市场的指标,在2021年仍将高于五年平均水平,而不是开始回落至该水平下方。这显示石油需求在近期内难以得到基本改善。

在黄金市场方面,黄金价格8月突破2000美元/金衡盎司,创历史新高。全球中央银行在8月时约1年半来首次转为净卖出黄金。在此背景下,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外汇收入减少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等为中心,停止买入和转为出售黄金的情况增加。分析认为,对于外汇流动性存在隐忧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美元计价黄金价格的上涨也是容易诱发卖出黄金的因素。

实际上,在新冠肺炎疫情扩大的2020年上半年,黄金买入量就已经比上年减少4成,仅为233吨,出现放缓倾向。市场分析师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彻底结束需要较长时间,黄金买入量放缓倾向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未来价格走势面临风险 

原油方面,由于欧佩克减产的阻力提升,减产效果下降,后续走势主要取决于需求端的变化,预计油价有可能在35-40美元附近震荡。中长期来看,原油需求复苏仍有待时日。

金属方面,价格走势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供给需求关系走势以及宏观政策方面的影响。有色金属第四季度谨慎看涨,涨幅会低于第三季度。国际钢价也有可能随国际经济活动复苏的影响,出现小幅上涨。

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造成影响的不仅来自于需求,供给方面也同样面临挑战。目前全球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冬季的传播将更为迅猛,一些国家或地区感染率的抬头将导致矿场等再次停产。采矿业方面,压力最大的是硫酸镍和钯的产量,主要出产国俄罗斯当前是全球累计感染数排第四的国家。目前,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对减产的预期已经充分反映在当前定价中,价格进一步走高的概率不大。

农产品价格方面,供求格局的变化对价格会造成影响,此外部分地区对粮食危机的担忧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也会带来不确定的扰动。预计大豆和玉米价格有可能抬升,而小麦价格有可能承压。总体而言,国际市场上持续的粮食危机担忧以及拉尼娜气候现象可能支撑农产品价格维持强势。

目前,有机构强烈看好年末的大宗商品多头行情。但也有分析人士警告,仍需注意欧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全球宏观经济处于上升周期当中,大宗商品下跌空间有限,但也不具备大涨条件。源自:经济参考报

 

疫情对石油行业影响或将持续更长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持续,无疑给今年全球石油行业带来剧烈冲击。石油需求的骤降和回升,令全球油品库存和油价出现剧烈波动,规模空前的减产协议帮助油价暂时企稳。

  起初,业界人士期望,全球石油需求在一两年的时间内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现在看来,这一看法过于乐观。疫情还会对各国决策者能源安全观、气候变化紧迫性认知、能源政策、科技和投资带来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长期性的,只是当前尚在发展过程之中。

  国际能源署在13日公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和欧佩克在8日公布《2020年世界石油展望报告》,均对疫情对能源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国际能源署警告,疫情给能源体系带来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下降8%,布伦特油价到2023年才会达到每桶50美元水平。如果各国政策和目标顺利实施,全球能源需求也将在2023年初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如果疫情延长,跌幅加深,这一时间点将会推迟到2025年。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时代将会在未来10年终止。不过,由于政府没有出现大的政策转变,现在还没有石油需求快速下降的迹象。

  近期,英国石油和道达尔等多个老牌石油上游企业和石油贸易巨头均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未来几年达到峰值。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无疑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判断。

  欧佩克则认为,疫情将对经合组织经济增长前景带来显著负面影响,经合组织石油需求将在2022至2025年处于4700万桶/日高位,此后将逐渐走低。这意味着,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可能不会再回到2019年4790万桶/日的水平。

  虽然欧佩克在其年度报告中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到2045年将达到1.091亿桶/日,比2019年仍将增长近1000万桶/日,但2035年以后的增长将十分缓慢。其对2045年石油需求量的预测,比前一年对2040年的需求量预测还要少100万桶/日以上。

  欧佩克认为,如果疫情在2021年能大体得到控制,全球石油需求将部分恢复,预计在中期会有健康的增长。非经合组织石油需求将从2019年的近5200万桶/日,增加到2045年的7400万桶/日。印度将以630万桶/日的增幅,成为这期间石油需求增长最大的国家。

  国际能源署还表示,今年全球能源领域的投资将下降18%。投资增长的大幅减少将增加未来市场波动的风险。

  挪威咨询机构雷斯塔能源预计,今年全球石油相关的投资将下降30%以上,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需要等到2024至2025年。

  如果上游石油企业基于能源转型的趋势和石油需求触顶的判断,而相应调整投资方向,那么,石油行业可能出现类似“预言自我实现”的情形。除此以外,投资者也在用脚投票,给予石油企业外在的压力。

  对于未来能源需求,国际能源署认为,可再生能源将在其设定的四个发展情景中均扮演主角,太阳能则处于舞台的中心,相较于煤电和气电的成本优势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源自:经济参考报)

 

英媒:“第二波”疫情来袭 欧洲经济恐陷双底衰退

  参考消息网10月20日报道 英媒称,欧洲经济正滑向双底衰退。经济学家警告说,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加以及政府重新限制人员流动可能让该地区最近的复苏突然中断。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18日报道,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及荷兰过去一周都宣布了控制第二波新冠感染的措施。预计未来几天会有更多国家加入这一行列。

  比利时宣布关闭所有酒吧和咖啡馆四周;瑞士扩大了强制要求佩戴口罩的范围;法国从17日开始在巴黎和其他城市实施宵禁。

  报道称,在这些措施出台之前,新冠感染病例大幅增加。欧洲多个国家上周末报告了创纪录的单日感染人数。

  安联高级经济学家卡塔琳娜·乌特莫尔说:“第二波疫情来袭如此之快,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现在认为,一些国家第四季度将转为负增长,经济再次衰退是绝对有可能的。”

  报道还称,尽管将于本月底公布的数据预计会显示欧元区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创纪录,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已经将第四季度的预测下调至负值。

  英国G+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利娜·科米列娃说:“病毒卷土重来以及随之而来的企业关停和信心冲击,使得双底衰退成为核心情境。”科米列娃还说,英国脱欧乱局会“进一步加剧”经济下行。

  据报道,这些有关欧元区经济将重新陷入衰退的预测——尽管衰退程度不及今年早些时候——对欧洲央行来说是坏消息。再次受挫将摧毁欧洲央行对欧元区经济到2022年恢复疫情前规模的信心。

  大多数分析人士预计,欧洲央行将对最近陷入通缩、逐渐衰退的经济作出反应,具体做法是在12月的债券购买紧急计划中加购5000亿欧元(1欧元约合7.88元人民币——本网注)债券。

  奥地利央行行长、欧洲央行理事会成员罗伯特·霍尔茨曼通常态度保守。但他说:“更持久、更广泛或更严格的遏制疫情措施可能需要短期内在货币和财政方面更加宽松。”这是货币政策很可能进一步放宽的又一个信号。

  报道指出,政治领导人仍然希望避免严格封锁,此前严格封锁造成了二战后创纪录的衰退。

  报道称,由于许多国家的单日感染人数超过了3月至4月疫情的前一个高峰,医院床位也即将再次满员,政府可能别无选择,只能进一步加强限制措施。

  经济学家说,即便没有全面封锁,新冠病毒感染率正在上升这一事实也很可能影响消费者活动,促使更多人待在家里减少花钱,就像疫情首次来袭时那样。

  裕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尼尔森说:“如果人们害怕了,待在家里,那么预防性储蓄就会再次增加,这可能让又一个季度的GDP负增长。面对这种冲击,我们很容易落入负值区域。”

  《金融时报》最近分析谷歌社区移动数据发现,在欧洲许多城市,咖啡馆、餐馆、零售业和休闲场所的人流连续数月增加后,从10月初开始再次减少,这些城市包括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柏林和马德里等。

  央行人士正密切关注这一高频数据,寻找第二波疫情如何影响经济的迹象。欧洲央行理事会的一位成员说:“目前需求效应发挥主导作用,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受到的影响非常严重。双底衰退不无可能。”

报道指出,这给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带来了麻烦。这些国家服务业规模庞大,需要高度的社会交往,其中旅游和休闲业就是典型代表。(源自:参考消息网)

 

【国内经济】

前三季度正增长!中国经济“成绩单”亮眼

10月19日,中国经济最新成绩单出炉: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7%,累计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中国经济从一季度下降6.8%,到三季度增长4.9%,前三季度实现正增长,放眼全球这个成绩单都是相当亮眼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就在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预测称,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9%,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话音未落,中国经济“成绩单”就揭晓了,前三季度果然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完美印证了IMF预测。

现在距离2020年年底,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那么,中国经济是否能实现全年正增长?

从中国经济恢复的轨迹来看,是一条上升曲线: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中国经济不但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而且增速还在加快。“从需求、生产、市场信心和活力等方面看,中国经济在第四季度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

三次产业全面回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长支撑有力

“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刘爱华认为,“0.7%”等一系列数据证明我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走在了全球前列。

细看成绩单,“0.7%”这一数据背后,是一系列指标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加快、服务业稳步复苏,三次产业实现全面回升。”刘爱华介绍了前三季度三次产业的具体表现。

——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与上半年持平。

——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6个月增长,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2%。从产品产量看,前三季度,载货汽车、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4%、20.2%、18.2%、14.7%。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9%、7.0%,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4、0.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有力支撑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长。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劳动力17952万人,比二季度末增加200万人。

居民收入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今年1—8月,新增减税降费1.88万亿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前三季度,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使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企业利润也在持续增长:8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连续4个月正增长;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5%。

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恢复势头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上升

“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需求端尤其消费端的影响比较大;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下拉了2.3个百分点;三季度,变为正拉动1.7个百分点,贡献逐渐上升。同时,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有所回落。”刘爱华分析,从整体来看,当前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恢复势头比较明显。

第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从趋势来看,零售已经逐步克服疫情影响,处于恢复过程中。

消费逐步回暖,大家都有切身体会。商超人头攒动、景点摩肩接踵、餐馆宾客盈门,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助力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复苏。实物消费也在快速增长。10月18日,今年我国第600亿件快件诞生,距离第500亿件仅过去38天。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

线上消费快速增长,线下消费、服务消费也在加快恢复。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一些传统商超的前三季度销售额增长了2.9%,说明消费者到实体商店消费的意愿增加。此外,餐饮、住宿等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行业近几个月也呈现恢复态势,逐步接近正常水平。

消费升级态势显著。前三季度,通信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2%、6.8%、4.5%。

从投资来看,一些重大项目持续落地,经济增长后劲足。今年以来,深中通道、中老铁路、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带动投资加快落地,以5G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蹄疾步稳,到9月底,中国移动已开通5G基站逾35万座,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从先行指标看,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内需贡献在持续上升,对构建新发展格局非常有利。下一步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发力,推动消费需求回升。” 刘爱华表示,中国经济回升既有利于自身增长,也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正向拉动作用。目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比较明确,但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多,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小,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源自:人民日报)

 

政策效应显现 9月房价涨幅明显放缓

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70城一二手房价涨幅全面收窄。易居研究院根据数据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得知,9月,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0.34%和0.27%,相比8月分别收窄0.22和0.0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4个一线城市、31个二线城市环比涨幅均回落,35个三线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有所回落,二手住宅价格涨幅持平。

  初步测算,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3%、0.5%、0.6%和0.4%。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4%、1.0%、0.7%和1.1%。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3%和0.2%,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和0.2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

  同比方面,9月份,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4%,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与上月相同。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7个月相同或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4%和1.7%,涨幅比上月均回落0.1个百分点,均连续18个月相同或回落。

  “需求释放步入平台期叠加预期回落导致价格涨幅收窄。”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9月70城中新房及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数量由8月的10个及以上降至3个及以下。同时成交方面,近三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环比增速明显下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调控政策升级,尤其自7月份以来,已累计27城市出台收紧政策,这也是对于新建住宅影响较大的原因,9月份数据,新建住宅价格涨幅放缓速度超过了二手房。

  许小乐指出,前期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涨幅收窄。银川、唐山等城市在经历房地产调控加码后房价涨幅收窄至1%及以下。广州房价随着需求的回落逐步趋向平稳,9月广州二手房实际成交量环比下滑28%,降幅排在重点18城首位。(源自:经济参考报)

 

广、快、新、稳——进博会迎来5G网络“加速度”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所有场馆5G网络全覆盖,5G终端峰值速率较去年大幅提升,5G独立组网部署启动,5G防疫机器人、远程诊疗等全方位护航……

  即将到来的第三届进博会上,参展者不仅能感受5G网络“飞一般”的速度,还能体验5G前沿应用加持下的各类智慧展会服务。近期三大运营商已陆续完成进博会相关5G网络设备升级,为进博会提供更广、更快、更新、更稳的5G服务。

  ——广!5G网络覆盖扩大。去年进博会上,主场馆的重点区域实现了5G网络覆盖,而今年,不仅进博会所有场馆都实现5G全覆盖,优质5G网络也延伸至其他展会相关区域。

  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实现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所有场馆,上海地铁2号、10号、17号线等进博会核心地铁线路,各大交通枢纽以及进博会接待宾馆酒店的5G网络覆盖。上海移动目前也已完成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5G网络设备升级,网络容量较去年提升约1.5倍。

  ——快!5G网络速率大幅提升。上海移动相关人士介绍,升级后的5G基站,实现了NSA(非独立组网)/SA(独立组网)双上联保障,并完成新技术“载波聚合”的部署和测试,传输速率大幅提升,进博会主场馆的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较去年提升228%和200%。而根据上海联通的现场实测,在进博会主场馆下载一部4个G左右的高清影片只需要约15秒。

  ——新!5G前沿应用带来智慧展会服务。在抗疫一线发挥过重要作用的5G防疫机器人、5G全息远程诊疗等都将亮相进博会现场,全方位保障进博会期间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防疫工作。5G高清直播、VR全景远程直播等,则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掌握进博会的新鲜亮点。

  上海移动相关人士介绍,5G防疫机器人可基于5G网络实现高精度定位,自动规划行进路线进行体温监测、消毒喷洒等作业,助力展会期间的疫情防控。另外,12辆“5G+”急救车也将在进博会开幕前完成装备升级,以全新姿态加入本届进博会的急救保障团队。

  ——稳!网络保障万无一失。今年进博会上,上海联通和上海电信开展5G共建共享,进博会核心区域及周边的站点全面共享、互为备份,一旦一方出现网络故障,可以自动切换到另一方。同时,整合双方人员、应急通信车等保障资源,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网络服务。上海移动则在去年进博会“双时钟、双系统、双设备、双路由、双天馈、双电源”的基础上,新增“双机房”保障措施,将覆盖同一区域的基站设备分开放置在两个机房内,形成“七双”保障,保证场馆内任意一个机房中断都不影响正常通信。(源自:新华网)

 

【山西动态】

【能源革命 国际合作 绿色发展——聚焦2020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我省签约二十九个重大项目和协议

总投资额逾二百六十七亿元,涉及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

10月20日,2020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举行重大项目和协议签约仪式,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签约,我省共签约29个重大项目和协议,总投资额267.11亿元。

签约活动分4批进行,29个重大项目和协议中,涉及投资合作项目27个、技术合作协议2项,涉及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传统产业等多个领域。

按签约领域分:新能源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额99.55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额78.48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4个,总投资额7.97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额0.34亿元;新材料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额55.31亿元;传统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额0.46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1个,总投资额5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1个,总投资额20亿元。

按签约单位分:省国资委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额6.27亿元,包含技术引进合作协议2项;太原市签约5个,总投资额64.51亿元;忻州市签约2个,总投资额58亿元。

省投资促进局局长杨春权表示,将坚持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继续围绕“六新”抓项目,为项目落地投产见效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确保签约协议和项目尽快落地、早日见效。(源自:山西日报)

 

山西出台支持新材料产业27条  小微企业“上规”奖30万元 

山西省近日出台《山西省支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将实施27条支持政策,将新材料产业打造为山西转型发展支柱产业。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规模以上并纳入统计部门联网直报的小微工业企业,省级财政将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山西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山西推动制造业结构性反转、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此次出台的政策包括支持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培育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实施新材料产业融资支持及税费优惠、加大新材料产业人才培养等5个方面。

山西省明确,鼓励新材料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全省排名前10位的企业,根据其研发投入给予一定科研经费奖励。对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及以上的最高奖励400万元,1亿元(含)-2亿元的最高奖励300万元,低于1亿元的最高奖励200万元。

支持新材料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对在沪深两地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民营企业,由省级财政给予200万元的奖励。对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民营企业,由省级财政奖励100万元。

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配套奖励标准由1:1提高到1:10,分别给予300万元、150万元奖励,奖励资金70%用于单位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30%奖励主要完成人(研究团队)。对其他较大创新成果和应用成果,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奖励。(源自:新华网)

 

2020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走进深圳山西省60家企业3000多件展品亮相深圳礼品展

10月20日,2020山西品牌中华行(深圳站)活动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动,这是今年品牌行的第3站线下活动。我省携60家玻璃器皿、陶瓷砂器、山西药茶、特色农业等龙头企业3000多件展品亮相第28届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及家居用品展览会,借助这个专业化市场化的展会平台,开展展览展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等系列经贸活动。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省贸促会认真贯彻中央“稳外资、稳外贸”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部署,紧扣我省“六新”产业、“项目为王”的工作重心,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山西品牌行的平台、载体作用,线上线下双驱动,贸易促进、招商引资两手抓,在装备制造、山西药茶、有机旱作农业等新兴产业上持续发力,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上狠下功夫。目前,已举办山西品牌丝路行中美洲、欧洲、俄罗斯、中东非洲等线上活动,进行了11场“云发布、云推介、云洽谈”。山西品牌中华行举办了上海、青岛、深圳站3场线下活动,有300多家企业参加。

“山西品牌中华行,为我省消费品行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多年来我们在持续推动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下一步,将更好地利用这些平台,推动企业、行业、产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省工信厅消费品处二级调研员李海龙说。

省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吸引了太原、阳泉等6个市和翼城、祁县2个县组团参加,将借助展会平台,以展览展示、药茶品鉴、现场体验、一对一洽谈、小分队招商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展会外延效应,将展会变成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重要渠道和主战场。(源自:山西日报

 

【晋中动态】

常书铭在市城区调研城市建设工作

精致建设精细管理 提升品质涵养气质

10月2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带领市直有关部门和榆次区负责人,深入市城区就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治理、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进行实地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践行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充满现代活力、富有人文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城市,创造精致贴心舒服的品质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祖祁,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连建华参加。

鸣谦大街综合改造项目建设,对于缓解市城区交通压力、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提高城市整体承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道路路面已铺油,工程接近尾声。在施工现场,常书铭听汇报、看进度、问情况,详细了解工程进展和施工质量。他强调,城市路网建设事关城市形象,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要强化协调配合,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工程质量,倒排时间节点,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在龙城大街区域水系综合治理项目、黑河治理段,常书铭仔细询问水利工程、步道铺设、景观绿化建设等情况,详细了解推进措施、工作进展等。他要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的“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的重大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精致精细做好龙城大街区域水系修复治理。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运用好生态、生物措施,维持河道自然驳岸,以独特风光和生态魅力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影响力。

在蕴华街“口袋公园”处,常书铭指出,抬眼见绿、身边增绿是“幸福之城”的有力承载,要完善公园、游园、“口袋公园”绿地层次,用好用足城市的边边角角、公共部位,一个公园一个主题,见缝插绿、见墙爬绿,草灌乔搭配,合理保护古树种;城市公共户外家具要兼具生态、审美、实用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最大限度采用木质建材,塑造城市独特气质,提振城市文化神韵。

在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华钜片区,常书铭查看周边环境整治、门头牌匾提质工作等,详细了解推进措施、前后变化、特色亮点和群众反响等有关情况,还走进华美小区,看现场、察民意、摸实情,实地检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要求,要在提高治理能力、提升城市品质、创优城市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品质城市、品质社区、品质生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每到一处,常书铭都实地查看工作进展,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探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的路径举措。他强调,城市兴,则文明兴。城市建设既要扎实夯实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布局城市大框架,又要精心设计、精致建设重点片区和地段,高标准构建最具人气的活力空间和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标”,打造城市客厅,亮出城市名片。要深入挖掘梳理城市文脉,找到最有认同感、最具传播力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涵养独特城市气质。要坚持生态立城,继续下大力气推进“五水出山”、淳湖治理等,建设蓄水成景、人水共生、亲山乐水的优质居住环境,建成太原都市区的“生态绿肺”。要优化城市景观绿化,绿化彩化财化结合,美化净化文化协同,打造移步皆景魅力城市。要继续深化风貌整治,紧扣“两下两进两拆”重要抓手,“三延伸、两提升”系统化推进,全方位提高整治水平,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源自:晋中新闻网)

 

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述

乡村振兴闪耀晋中

10月的晋中大地,山川层林尽染,城市花团锦簇,百业兴旺发达,田野硕果累累;

10月的晋中农业,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引领,高举晋中国家农高区、晋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山西农谷省级战略三块“金字招牌”,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三大战略,持续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10月的晋中农村,在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片一带一圈”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和“四个百里”工程建设中,10个精品示范村拔地而起,30个重点治理村形成规模,10个万亩现代农业片区、5种新型经营主体、总长百公里的“醉美晋中、多彩农园”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涵盖了农业产业高效的寿阳、榆次、太谷3个县(区)。已全面构建起农耕醉人、农庄醉人、生态醉人、乡愁醉人、乡风醉人的“五醉图景”。向世人展示出美丽村庄、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生态、美丽田园、美丽经济的“六美元素”;

10月的晋中农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把增收致富作为走向小康的根本着力点,凭借敢为人先的精神,勤劳致富的双手,精心描绘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示范村展示区、现代农业产业引领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区、乡村旅游生态标杆区”的美丽新画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谋篇布局、细化措施,精准发力、破题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框架不断完善、内容内涵不断丰富。

精心谋篇布局

绘制乡村振兴路线图

2018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的战略目标。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下设10个专项组,分别由市委常委和分管副市长兼任专项组组长。制定出台了《晋中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并从顶层设计入手,聘请国内知名“三农”专家、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顾益康教授团队牵头编制完成了“1+2”总体规划(市级规划和太谷、昔阳示范县规划)和“5+1”专项规划(“5”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专项规划;“1”即体制机制创新规划),并印发实施,各县(区、市)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也全部完成。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县、乡、村、户“五级示范”标准,确定太谷和昔阳2个县(区)、25个乡镇、258个村、1.13万户农民开展示范创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19年,我市致力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提出了以通道为轴线、以产业为依托、以村庄为单元,打造乡村振兴“一片一带一圈”,实现“五级示范”的总体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四级干部同心发力,划片作战,并再次邀请顾益康教授团队完成了《“醉美晋中”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总体策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择“三农”基础条件较好的寿阳、榆次、太谷3县(区),集中打造涵盖20个示范村、30个重点治理村、10个万亩现代农业片区、总长135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在晋中乃至全省产生了良好效应。

今年以来,按照《晋中市2020年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方案》总体部署,我市着眼于巩固提升、扩规提质,以寿阳、榆次、太谷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为核心,以打造“一县一片区”为重点,着力建设平川乡村振兴示范带、东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示范圈,打造50个精品示范村、115个重点治理村,努力建设乡村“五大振兴”示范区、升级版和试验田,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首场硬仗来打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一是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2018年以来,我市出台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结合爱国卫生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农村户厕改造、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卫生乡村建设“五大专项行动”。创建118个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改造4.37万座农村卫生厕所、1813座公厕,目前全市农村卫生户厕34.56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1%。195个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91个村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658个村的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植树1101万株,造林40.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27%。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二是全面治理农业环境。大力推进畜禽粪污处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6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3.9%。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05.8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85.67%。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市代表山西圆满完成国家抽检任务,合格率达到98.5%。

三是积极推进水利生态治理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工作制,设置河长1865名,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齐抓共管的河长制运行体系。开展汾河、漳河、滹沱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12段黑臭水体整治。持续加强农田灌溉工程,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2.53万亩。

深化农村改革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力

我市始终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强大抓手,培育、激发、强化乡村振兴内生力。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我市成功获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市。全市3648村组开展清产核资,100%的村组已完成清产核资并录入系统,共核实资产180.6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2127.3万亩;全市3575个村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占比98%;3367个村组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占比92.3%。

二是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目前,全市2652个行政村、53.7万农户完成了完善合同签订、建立登记簿任务;2648个行政村、53.5万农户完成经营权证书颁发任务,实测承包地面积424.1万亩,确认家庭承包耕地面积416.2万亩。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覆盖率达100%。

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到2019年底,全市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县增加为除昔阳、榆社、太谷外的8个县(区、市),试点面积增加到41万亩。今年10月11日,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四是扩大就业创业范围。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对象从农村贫困劳动力延伸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失业人员以及岗前培训对象,累计培训5.3万人。精心打造劳务品牌,进一步叫响左权护工、榆社古建队、平遥家政等晋中各具特色的劳务品牌输出。

五是全面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从今年3月13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启动以来,全市共入市集体非承包耕地34.3万亩、林地128.7万亩、“四荒地”114.6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0.3万亩、宅基地5.9万亩、集体经营性资产22亿元,引进社会资本近100亿元,引入企业167个,带动集体增收7.8亿元、农民增收5.8亿元。

强化产业发展

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我市始终把握强化产业发展这个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转型综改为主线,加快构建全市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一是发挥山西农谷示范引领作用。紧紧抓住建成国家级农高区契机,围绕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在平台打造、项目建设、辐射带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谷城院一体化发展,抓好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等“四院八中心”建设。2018年以来,我市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会。

二是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我市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发展模式,已建成1个国家级——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灵石核桃、榆次蔬菜、祁县酥梨、平遥中药材产业园,12个市级、10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园县级全覆盖。

三是成功申报“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以寿阳县省级示范县,榆社、左权、灵石、太谷、祁县、平遥、昔阳7个省级示范片和25个市级示范片为依托,全市共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15.6万亩。全国有机旱作农业交流会在我市成功召开。

四是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涌现出了亚洲最大的胶囊企业——榆社广生,华北最大的饼干生产企业——榆次海玉,华北最大的饲料加工厂——榆次金粮饲料,全省最大的肉牛屠宰企业——平遥牛肉等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引擎。

五是强化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成功举办了两届晋中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展出优势产品、先进技术1.2万个(项),招商引资签约总投资额超16亿元,吸引观展群众10万余人。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全市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73个、面积306.3万亩。评选出30个市级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了晋中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

繁荣农村文化

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我市始终坚持乡风文明这个保障,以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为根本,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一是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先后建成全国文明乡镇3个、文明村9个,省级文明乡镇10个、文明村6个。全市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60%,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50%以上,在全市开展1万个“美丽人家”创建活动。

二是深入挖掘、保护、重现晋中乡村传统文化。在2407个村开展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设,平遥东泉、梁村,太谷北洸等50多个村建成乡村文化记忆展示馆。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三是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十个一”行动。全市80%的建制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60%的建制村完成了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全面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农村各种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农村乡风民风实现根本好转。

四是全面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示范村创建。太谷区胡村镇西吾村、和顺县松烟镇许村、祁县城赵镇修善村被评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榆社县社城村、寿阳县黑水村、榆次区张胡村被评为“乡村治理示范村”。(源自:晋中新闻网)

 

我市“证照合一”改革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优化环境添活力

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多次重复提交材料”为“一套材料并联办理”……今年6月初,我市以“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为着力点,以“一网全办好”为总抓手,聚焦企业办证环节,围绕理顺证照关系,坚持提效率、增便利、降成本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证照合一”改革,推动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加速。

这项改革举措,正撬动着晋中营商环境的“大变革”,市场迸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注册市场主体总数达302451户,突破30万大关,其中企业62017户,突破6万大关;全市累计办理证照分离16413件,惠及企业4624户;办理股权出质232件,出质股权数额62.82亿元;通过免费公告、免费打印复印、免费证照邮寄、上门服务等手段,为企业直接减负60余万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正切身感受着这一深度变革带来的巨大便利。

统筹谋划 夯实改革基础

推行“证照合一”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夯实基础是关键。

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立足职能,全面梳理,统筹谋划,整体推动。在认真梳理整合许可事项、申报材料、办理流程上持续发力,全力打好“一次发证”“一次申请”“一次审批”基础。

按照“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该减掉的坚决减掉”原则,我市全面梳理涉企证照种类、数量,夯实了改革基础数据信息。聚焦餐饮服务、便利店等14个办理审批频次较高的行业,将与营业执照办理相关的食品经营许可、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许可、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以及营业执照审批等25个审批事项全部列入改革范围。梳理公布“多证合一”事项41项、“准入即营、证照联办”事项 27 项、“全市通办”事项114项,逐一明确申请材料、审批流程、办事时限等,极大便捷了群众办事。与此同时,将多项申请表格和材料进行归集,实现“一表申请”,办理只需提交“一套材料”,无需重复登记、重复提交。

为了打好“一次审批”基础,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实施“两不两直接”改革,编制了“一件事”办理综合流程图,实行综合受理、并联办理,实现“一图公示”。编制完成了《企业全生命周期一册通》,将涉及企业服务事项的申请材料、办事程序、办理部门、服务电话等汇集一册,实现“一本告清”。对需要现场核查的事项,统筹相关部门,实行多个事项一次勘察、整改意见一口告知、整改情况一趟复审,实现“一同核查”。通过一网通办、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书承诺、一并勘验、一次审批、一证许可的“七个一”流程,办理时限压缩 85%,办理环节减少 80%,便民利企跑出了加速度。

大胆创新 优化改革路径

推行“证照合一”,惠企利民是目的。如何让基层群众和企业共享政务服务改革成果,切实体验便捷服务之利,是改革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改革红利最大化的体现。

推行“一照行”。我市将生产经营许可证以二维码形式加印在营业执照上,统一核发营业执照,实现了变“满墙证”为“一照亮”、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纸质证”为“电子证”、变“现场跑”为“网上管”,进一步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营造了更便利、 更快捷的创业环境。

创新“智能办”。我市开发“智能审批”模块,推出“网上受理、智能审批、即报即结、结果共享”的新模式,首批推出企业准入7个事项。群众只需登录“共享晋中 10360”政务服务网,点击“智能审批”按钮即可进入“秒批”页面。全流程办理时限由“一天”压减到“6秒”,实现了“零材料、无人批、秒级办”。

深化“承诺办”。 为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自2017年起,我市创造性开展“准入即营”改革,推行“取照即营、承诺办证”和“一表登记、证照联办”,统一设计标准模板,编制规范化告知承诺书和审批服务流程,实行“双承诺、双告知”服务,探索将所有不涉及生产、环保、社会安全的后置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承诺告知服务范围,开展“证、照、章、税、户”一体化集成办理。

开展“延伸办”。我市将审批服务端口前移,由市级行政审批部门组织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榆次区和太谷区行政审批部门和山西北方功能食品产业园等25个孵化创业基地管理企业,以及人社、税务部门和金融机构,建立“1+3+25+X”服务模式,实行孵化基地专员代办制、审批部门直通车服务制、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有效促进了创新孵化向创业就业转化,进一步推动了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完善机制 强化改革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改革实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市以健全完善审管衔接机制、建立健全审检联动机制以及优化“一号通”纾困机制为抓手,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证照合一”改革。

在健全完善审管衔接机制方面,我市通过建立网上审管衔接系统, 对“一证许可”信息坚持即批即推。市场主体只需在经营场所公示“证照合一”《营业执照》或《行业经营许可证》,即视为符合各监管部门的亮证要求,实现“证照合一”在区域内、行业内互认和应用。

在建立健全审检联动机制方面,我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部门与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创造性研究制定审检联动服务流程,建立资源共享制度。同时,开展远程自助服务,实施行政审批与专家服务同步、审批和检验数据查询同步、现场核查线上线下同步、深度服务推动创新同步的“四个同步”服务,切实提升“证照合一”改革能级。

有诉必应,有诉必办。在纾困机制方面,我市充分发挥“12345”政府热线“一号通”作用,畅通投诉举报通道,完善企业解忧纾困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秘书长+指挥长+调度员”协调机制,不同问题分层解决。同时,强化差评结果运用,倒逼审批服务有温度、好态度、快速度。

晋中,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的脚步铿锵有力。自6月23日我市颁发全省首张“一照行”营业执照后,目前,全市市级已有1794个电子证照入库。

一项项政策落地、一条条举措落实,广大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攀升,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