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1年第14期(总第135期)(2021年5月10日-5月14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14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联合国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中美领跑;②中欧业者共议跨境电商合作机遇;③欧盟拟加大投资解决“缺芯”危机

国内经济:①一季度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同比增长约五成;②2021全国消费促进月:新消费模式成亮点;③“新能源+交通”获政策力挺 氢能成重头戏。

山西动态:软件产业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规上工业利润倍增 质量效益大幅改善;③新业态给力 山西迎来智慧新生活

晋中动态:晋中“三农”工作交出亮眼答卷;晋中市“永远跟党走——百业百人讲百年”主题宣讲“红色记忆”小分队走进景区;晋中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国际视角】

●联合国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中美领跑

据美联社消息,受中美经济反弹影响,联合国当地时间11日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4%,但同时警告说,多个国家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激增且疫苗供应不足,对全球整体复苏构成威胁。

据报道,今年1月联合国曾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上涨4.7%。

美联社称,联合国在最新发布的《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前景》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大型经济体疫苗接种工作进展迅速,全球商品和制成品贸易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报告第一作者、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负责人哈米德·拉希德说,正常情况下,5.4%是非常高的增长率,但今年只能勉强抵消去年的损失,而且全球增长“非常不均衡,也非常不确定”。

拉希德说,联合国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将增长约6.2%,中国经济将增长约8.2%,但印度、巴西、南非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增长疲弱地区。(源自:参考消息网)

●中欧业者共议跨境电商合作机遇

在10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暨中欧跨境电商合作论坛上,中外嘉宾纷纷表示,跨境电商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逆势增长,在进一步激活国际贸易活力的过程中,中欧业者应加强合作,共赢产业发展红利。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顾问、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互为对外投资重要目的地,双方经贸合作向好趋势必将给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和中欧跨境电商合作带来新机遇。”

龙永图认为,跨境电商共赢机遇包括可预期的营商条件改善、海外建仓和全链路通道打通、欧盟居民消费回暖、中欧数字化合作加强等因素。“此次全球跨境电商会议通过传播新理念、推广新技术、分享新经验,必将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创新发展和中欧乃至全球跨境电商合作共赢带来新机遇。”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务局驻华代表朱伯彦表示,希望通过涵盖港口、航空、铁路的综合物流优势,加强与中国跨境电商业者合作,让中国商品更容易进入欧盟市场。比利时的港口具备对集装箱终端处理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联结南欧和北欧港口, 能够有力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深入和建设,安特卫普港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这对于寻求在欧发展跨境电商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

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先科·尤里表示,中白贸易向好趋势和工业园区合作的加强将助力两国乃至中欧跨境电商业发展。“中国在2020年首次成为白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有一百多家白俄罗斯的企业,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双方贸易额2020年逆势增长,白俄罗斯向中国产品出口额增加9.4%。白俄罗斯的集装箱运输量也比上一年增长了25%,我们从中国13个省的60个城市,向欧洲15个国家、50个城市,提供货物,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方案。”

据他介绍,在中白合作工业园,白俄罗斯、德国、瑞士等公司共同发展国际物流码头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加快中欧目前货物交付,从16天到10至12天左右。“我们和中国同事一道在道路运输发展、电子签封、无纸化流通等先进技术引进方面进行合作。”

欧盟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丘若梅表示,中欧跨境电商合作具备多项利好条件,首先欧盟自身加紧布局数字化和区域内消费者网购习惯已形成;另外,以今年3月份欧盟中国地理标准协议生效等事件为代表,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加强对跨境电商消费提供了更有力保证。

全球(郑州)跨境电商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汤敏表示,以郑州为代表的内陆城市与欧洲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充满机遇。郑州叠加了“自贸区+综试区+物流试验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陆上、空中、网上、海上“四路协同”区位优势。“我们将协助郑州提升中欧班列物流效能,加快郑州海外仓建设,培育和做大做强本地物流企业,打造跨境物流核心竞争优势。”

跨境电商的消费者对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等需求日趋迫切,为保障消费者购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提高通关效率、防范和降低跨境电商商品安全风险,服务贸易协会已提出了“时空区块链数字认证体系”,并拟筹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数字认证委员会。(源自:经济参考报)

欧盟拟加大投资解决“缺芯”危机

今年初以来,芯片短缺对欧洲汽车业影响不断加剧,并且“缺芯”危机正向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蔓延。业内人士预期,芯片短缺问题甚至可能会持续至明年。为此,欧盟计划成立“芯片联盟”,欲投巨资实现芯片自给自足。

据德国媒体报道,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从上周开始暂停了辛德尔芬根工厂奔驰E级轿车的生产。此前,德国大众、奥迪汽车均因芯片短缺出现不同程度停产。

“缺芯”危机不仅影响全球汽车业,还迅速向其他领域扩散,波及苹果、三星、惠普等消费电子企业。

德国慕尼黑伊弗经济研究所针对数千家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4月有45%的工业企业抱怨中间产品短缺,这一比例高于以往。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银行经济学家延斯-奥利弗·尼克拉施表示,虽然企业订单大涨,但产量却没有猛增,主要原因是缺乏半导体等中间产品导致许多制造商生产进度放慢。

韩国韩亚大投证券公司分析师表示,对汽车企业来说,第二季度芯片短缺问题更加严峻,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到明年。德国芯片巨头英飞凌公司首席执行官赖因哈德·普洛斯也预计,芯片短缺将持续到明年。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芯片短缺局面与新冠疫情密切相关,一方面封锁措施导致供应链不畅,一些芯片产品无法按计划送达;另一方面,居家办公和网课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需求激增,加上汽车需求快速回升,全球芯片产能持续紧张,芯片供不应求。

此外,日本半导体巨头瑞萨电子公司主力工厂3月发生火灾事故、美国半导体重地得克萨斯州2月遭遇极端天气使原本紧张的芯片供应雪上加霜。

此次芯片短缺危机让欧盟国家意识到,过度依赖亚洲和美国供应商,在危机条件下供应链安全将难以保障。为此,必须改变欧洲对芯片生产长期投资不足的局面,增加公共资金支持,吸引芯片巨头在欧洲设厂。

近日欧洲媒体纷纷披露,欧盟正考虑建立一个包括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半导体、阿斯麦和英飞凌等公司在内的“芯片联盟”,以便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紧张的情况下减小进口依赖。

根据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的委员蒂埃里·布雷东的说法,项目设立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欧洲半导体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份额从目前的10%提升至20%,基本实现欧洲芯片需求靠本土生产满足。欧盟有意斥巨资吸引英特尔、三星或台积电来欧洲建立高端芯片厂。

据报道,英特尔希望欧盟提供80亿欧元政府补贴,支持其在欧洲建设芯片工厂。英特尔将在今年年底前作出决定。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工厂建设期预计为两年。英特尔希望通过在欧洲建厂成为当地主要芯片供应商。(源自:新华网)

【国内经济】

一季度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同比增长约五成

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额达301.3亿美元,同比增长50.2%,超出同期中国外贸增速11个百分点。

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34.5亿美元,同比增长8.4%。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长足进步还体现在投资合作日趋紧密、基础设施项目稳步实施、互联互通保持稳定。

2012年至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双边贸易年均增长8%,是中国与欧盟贸易增速的2倍以上。其中,中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9.1%,出口年均增长7.6%。今年一季度,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额达81.7亿美元,同比增长44.7%。未来5年,中国计划从中东欧国家累计进口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源自:新华网)

●2021全国消费促进月:新消费模式成亮点

在“2021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带动下,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各大城市重点商圈人流量明显增长,新消费新模式频出。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新模式拉动深圳坪山益田假日世界及深圳卓悦中心One Avenue两个商圈客流量提升三成以上,营业额增幅达40%。

据“2021全国消费促进月”主办方介绍,新消费模式正成为亮点,比如,先享后付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消费者可先消费再分期付款,正常履约不用支付商品价格以外费用,降低购买门槛和一次性支付压力,商家也获得更高的销售转化率和客单价。新消费模式不仅提升商品额,更直接拉动消费升级。

“国潮如今成为新风尚,接入新消费模式先享后付,进一步提升了年轻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门店客流量较平日提升三成以上,交易额提升141%,客单价增长19%,店铺成交率达到平日的两倍以上。”深圳卓悦中心One Avenue的中国李宁店铺店员说。

乐信研究院一项针对5000余名消费者的调研显示,84%的被调研者表示愿意尝试新消费模式先享后付;20.88%的人或因先享后付改变购物行为,从“不买购买”;24.35%的人可能从犹豫后再买变为立刻购买

专家指出,由于消费场景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多个新消费模式被广泛看好。(源自:科技日报)

新能源+交通获政策力挺 氢能成重头戏

“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和多元化开发利用,特别是交通行业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5月12日,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的交通能源转型产业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建议,加快新能源和交通等融合发展项目的推广应用,探索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的利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也在会上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共同施策。其中包括,实施氢燃料汽车、电池汽车应用示范,鼓励换电模式创新发展。同时,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试点,以及新能源汽车电网能量互动试验示范等工作,统筹新能源汽车与风力、光伏发电等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此外,加快加氢领域的建设,推出优惠政策,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新能源汽车投资的窗口指导,减少盲目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达9.3亿千瓦,占总装机规模42.2%。“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将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就地利用与外送消纳并举的方式,但当前土地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特别是在中东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大鹏认为,服务区、加油站等区域具有大量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具备开展“光伏+”等新能源分布式开发和就近利用的有利条件。

同时,推进电动汽车的融合发展,是破解当前新能源消纳问题的重要措施。王大鹏表示,未来随着电动车汽车应用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功率将十分可观,通过管理将分散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进行整合,通过市场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充换电匹配,实现车电互联,将提高新能源发展水平,也将大大提高交通领域的新能源占比。

氢能是零碳清洁的能源载体,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不仅是清洁制氢的重要路线,且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王大鹏称,“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降低,可以探索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的产业发展,推广燃料电池在工矿区、港区、船舶重点产业园区的示范应用,提高交通领域的绿氢比例。在现代化工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也可以重点开展能源化工绿氢替代。(源自:经济参考报)

【山西动态】

软件产业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山西省软件产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产业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5月11日举行的晋阳湖·第二届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上,山西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杜文广说道。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到现在的十四个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尤其是2020年11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发布,使山西软件行业有了第一个全方位的鼓励政策。目前,山西省软件产业收入和效益保持较快增长,吸纳就业人数稳步增加;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步伐加快,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软件产业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021年一季度,山西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51家,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26亿元,其中软件产品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10.1%。山西省在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数字政府等领域,特别是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大数据与制造业、现代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成长起来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软件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行业应用,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省软件企业以应用软件研发为主,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省内软件企业的占比较低,面向关键领域软件供给短板的攻关工程仍需加大资金、人力资源的投入,提升研发实力和软件产品的综合质量。”杜文广建议,完善以创新项目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机制,鼓励特色化示范性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通过联合研发、人才引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和支撑体系。鼓励本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按照市场化原则重组并购,扶持本省软件企业冲击挂牌及上市目标,提升软件企业规模及产品竞争力。(源自:山西新闻网)

●规上工业利润倍增 质量效益大幅改善

目前,在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阳煤化机),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今年三季度即可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行,届时每年产值可增加10亿元,利润增加1.5亿元。

科技创新助力这家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得益于晋华炉3.0的成功研发及深度推广,阳煤化机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2020年至今已签订20台晋华炉订单,可增加利润2亿元。今年一季度,企业实现产值10.88亿元,同比增长10.29%;工业增加值4472.41万元,同比增长131.8%。

事实上,阳煤化机是我省规上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缩影。4月23日,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发布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464.06亿元,同比增长17.3%。全省经济稳定向好,实现开局之年“开门红”。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两年平均增长9.3%,是2014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快于全国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

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幅最大,同比增长41.8%。其他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9.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3%,均明显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部分新产品产量也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增长6.8倍,光伏电池增长74.8%,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增长65.8%。工业新动能不断壮大。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全省11市均实现了两位数快速增长,其中忻州、晋中、运城、晋城、长治和吕梁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受同期基数较低影响,一季度省工信厅监测的重点企业生产明显加快。关联指标明显向好,一季度全省工业用电量4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太原铁路局货运量(截至4月4日)完成20374.8万吨,同比增长23.2%。与此同时,去年以来,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我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减负纾困效应明显,质量效益大幅改善。1至2月份,全省规上工业实现利润307.6亿元,同比增长13.0倍,而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1元,同比减少5.1元。

省工信厅运行处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省工信厅大力实施工业和信息化“11221”振兴崛起工程,围绕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8.8%的目标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GDP达到2万亿的要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全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另外,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推动1000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进转型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扩大电价优惠政策享受范围,开展精准入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等,这些举措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源自:山西新闻网)

新业态给力 山西迎来智慧新生活

为顺应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式消费新需求,我省大力培育发展智能新业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幸福新动能

消费服务新业态已经成为“幸福山西”建设新动能。去年,在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68%。我省积极发展“在线诊疗”,“健康山西”作为全省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注册用户达550万人,入驻基层医生4万余名。全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8%,消费新业态正逐渐成为拉动山西经济发展新引擎。

社区联万物

今后,我省将以智慧社区和智能硬件为入口,通过“万物互联入口”,建立“万物互联+服务运营”的物联网商业新模式,开发线上和线下、无形和有形、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智慧社区产品和服务新业态。物联网等智能终端设备逐步覆盖社区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人脸识别、声纹认证智能门禁、防火防盗传感器及各类业务App实人认证服务等,并推广“一码通”社区应用。(源自:太原晚报)

 

【晋中动态】

晋中“三农”工作交出亮眼答卷

芳菲五月,韶华多彩。放眼晋中,沃野万顷处处激荡现代农业发展的澎湃春潮:一项项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涉农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美丽乡村焕发新颜……

一年来,我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化作工作的强大动力,强力聚焦“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日益凸显“头雁”效应,有机旱作率先蹚出现代农业新路,“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响彻晋中大地,示范廊带建设浓墨重彩描绘新农村亮丽画卷。

强核兴谷舞龙头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的“将有机旱作农业打造成为我国现代农业重要品牌”“坚持‘特’‘优’战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考题,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持续强化“高新”发展内核,更好发挥“领跑”作用,将3年拔地成势的精彩实践和担当作为,化作如期交出满意答卷的必胜信心。

打造创新高地——建设了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42个,可转化新品种、新技术208项。

打造产业高地——推进了总投资159亿元的3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打造开放高地——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持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积极申报中国(山西)自贸区太谷片区,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成为山西农业农村发展的对外窗口。

打造农村改革先行区——将“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作为突破口,打造更具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先行区;示范推广有机旱作农业,辐射带动全市发展有机旱作农业27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9.5%。

今年,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还将落实七方面80项重点任务,实施总投资162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打造引领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引擎。同时,将强化示范辐射带动,全市每个县(区、市)集中连片建设1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构建“1+10”全域农高区发展格局。

有机旱作亮品牌

“山西少雨缺水,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这个“有机旱作”,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有机”,更是“大有机”,即绿色、健康、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

我市旱地面积达37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5%以上,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域。

我市坚持把“有机旱作”作为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建设,蹚路子、出模式、出样板,示范、引领、带动全省。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5.65万亩,发布农作物标准技术规程38项,农业标准化率达到35.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形成玉米、高粱、谷子等15种典型旱作种植模式。

立足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的平台优势、政策优势,我市各级有机旱作示范片突出“特色”“优质”,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涌现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典型、好模式,在全省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

今年初,我市出台《2021年有机旱作行动方案》,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着眼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逐渐形成一套可全面推广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体系,使有机旱作成为我市农业标志性品牌。

农村改革激活力

我市探索推进的“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

太谷区范村镇西曲河村有一片靠天吃饭、收入难上千的荒坡地。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中,田森集团投资1137万元,在这里建起占地500余亩的32栋旱垣温室大棚,形成全国首创的智能化旱垣温室大棚园区。田森集团每年支付村集体和合作社土地租金10万元;承包大棚种植和管理任务的25户农户,1年可收入108万元。通过改革,西曲河村农业增效的同时,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农民也实现了增收。

2020年,全市累计入市各类土地资源92万余亩,带动集体增收9.1亿元、农民增收6.6亿元,加速了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

实践证明,“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是续航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新改革,对全市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产生了全方位积极影响,打开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开关”,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抓住左权县、平遥县、祁县分别被列入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县、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全国“五地一产”盘活利用试验县的机遇,全面深化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乡村振兴添秀色

“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更加激发了全市人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

红瓦白墙绕着绿水青山,庭院篱笆伴着美丽乡村,葱茏苗木与旅游公路相融相映。在我市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中,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抢抓机遇,以组织振兴为引领,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总长600余公里的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包含了60个示范村、115个重点治理村、20余个农业产业园区,累计治理垃圾20余万吨、立面改造130余万平方米、廊带绿化300余万株,总结提炼了“产业支撑型、创新发展型、党建引领型、能人带动型、生态优先型、文化自信型”6种乡村发展样板,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和试验田。

以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为引领,我市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交账清单,一体推进村庄清洁、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卫生乡村创建五大专项行动,带动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一幅“百里生态画廊、四季田园风光”的美好画卷正在晋中大地次第铺展。

乘势而上千帆竞,策马扬鞭正当时。我市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昂扬斗志和奋进姿态,努力蹚出一条具有晋中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新路子!(源自:晋中新闻网)

晋中市“永远跟党走——百业百人讲百年”主题宣讲“红色记忆”小分队走进景区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5月13日,晋中市“永远跟党走——百业百人讲百年”主题宣讲“红色记忆”小分队走进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介休市张壁古堡、灵石县王家大院四大景区,8名市“百业百人讲百年”宣讲团成员、市党史宣讲团“红色记忆”小分队成员为过往的游客讲党史、颂党恩。

在祁县乔家大院,三位宣讲员分别作了《太行奶娘》《抗日英雄——武克鲁》《追寻红色足迹 领悟红色精神》的宣讲,讲述了三个不同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改革实践的故事,彰显了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诠释了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

在中国(平遥)监察文化博物馆内,宣讲员分别作了题为《信仰的力量》《党的纪检先驱——王荷波》的宣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专门的纪律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王荷波坚守党的纪律,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对党无限忠诚的革命历程。

在介休张壁古堡,两位宣讲员分别作了题为《一寸山河一寸土、一抔热土一抔魂——马定夫烈士纪念馆》《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宣讲,再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太行儿女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讲出了一位身残志坚的老共产党员初心不改、壮志不移的责任和担当。

在灵石王家大院,宣讲员带领广大游客共同回顾了灵石县高地原战役的惨烈战况,讲述了灵石县抗日英烈们奋勇杀敌、保卫家园的战斗历史,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重温党的光辉历史,铭记英雄先烈的革命精神。

此次“永远跟党走——百业百人讲百年”主题宣讲进景区活动,是晋中市打造党史红色故事与晋商旅游景区的新契合。在全市传统旅游景点广泛开展“党史课堂进一线、红色故事进景区”专题活动,将党史课堂搬进传统景区,推动实现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与传统旅游深度融合。晋中市从全市红色革命纪念馆中选拔出15名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红色讲解员组建市党史宣讲团“红色记忆”小分队,并将其纳入“百业百人讲百年”宣讲团,通过派出宣讲员现场讲述、录制视频循环播放等方式,在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平遥古城、介休张壁古堡、灵石王家大院等景区为往来游客宣讲发生在晋中大地的革命故事,让游客在旅游景区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源自:晋中新闻网)

●晋中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2020年到2021年,时间见证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

一年来,晋中儿女激情满怀,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紧盯“蓝天保卫战”和“汾河流域攻坚战”目标任务,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圆满完成了国家、省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用实际行动书写出精彩的“生态答卷”。

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为了还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我市狠抓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措施落实,以环保倒逼转型,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群策群力,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以前冬季取暖用锅炉烧蜂窝煤,污染厉害。后来我们村大力推进清洁取暖改造项目,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集热器取代了家家户户屋顶的大烟囱,一组组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设备替代了老旧的燃煤锅炉,现在冬天既有温度,也有蓝天白云!”谈及清洁取暖改造项目,祁县古县镇北岗头村村民杨天娥连连称赞。

清洁取暖工作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2020年以来,我市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热则热的原则全面推进,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0.43万户1230万平方米,市县建成区及周边实现全覆盖。

在全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中,2020年,我市还完成280万吨焦化产能压减,完成取缔8家“散乱污”企业;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完成235台工业炉窑治理任务;完成22家企业VOCs综合治理任务和68家企业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源头替代任务。全市“禁煤区”面积扩大至702.8平方公里。建设完成并联网运行遥感监测点位9个;市城区更换新能源出租车、公交车1200余辆。

“现在随手一拍都是美景。蓝天白云相伴,来,跟我一起跑步吧!”运动达人李艳琳笑容溢满脸庞。这幸福感的背后,是我市上下持续发力、协同作战、合力攻坚、久久为功的结果。

一泓碧水漾清波

2020年,我市用心呵护碧水清波,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推进“四带四湖八河流”生态修复治理,狠抓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取得了一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亮眼成绩单——

全市24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11个国、省考断面达标率100%,国考王庄桥南断面综合水质Ⅳ类,达历史最好水平。

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是我市奋力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美丽新晋中的生动缩影。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奔腾千里的汾河水曾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此折腰;“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千年不息的汾河水又承载着多少三晋儿女的魂牵梦萦。

为进一步提高汾河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我市坚持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让汾河这条山西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汾河现在太美了!水清河畅、绿树盈盈,让人真正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为了推动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灵石县在汾河沿线修建了12座村级污水处理站,李文涛作为灵石县污水处理站的一名巡查员,每天都会对污水处理站的人员到岗、药剂配比和投放、水质情况进行登记和检查,以确保污水排放达到地表Ⅴ类。看着汾河一天天变得充沛起来、清澈起来,李文涛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更足了!

“过去,由于村民环境意识淡薄,污水、垃圾都往汾河里倾倒,经过治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雨污分流,汾河水质不断提升。”灵石县南关镇石柜村村民郭志奎也见证了汾河水的点滴变化。石柜村位于汾河旁,该段河流也是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点。近年来,随着汾河王庄国考断面的治理、河长制的推行和村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石柜段汾河水质首次达地表Ⅴ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努力把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打造成亮丽风景线、休闲好去处、富民产业带。”4月9日,市委书记吴俊清在调研推进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项目建设时指出。我市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起来,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项目,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现在,全长59.3公里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美景成行,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一方净土安民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我市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守护晋中一方净土,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各项规定,坚持“打基础、强管控、抓治理、破难题、防风险”五措并举,针对土壤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有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实现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我市坚持把摸清土壤环境底数作为做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重点推进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调查两项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进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在全省率先推进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环境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工作。同时,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场排查整治工作、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等工作。

2020年,完成88处工业固体废物堆场问题整治;推进470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定41个地块开展初步采样调查;动态更新全口径涉重金属企业清单,核定了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帮助企业开展了污染隐患排查;继续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建立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名录605家。抽查并考核60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17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评分等级均为A级。

殷殷嘱托记心间,不负众望再出发。我市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美丽晋中为目标,持续守牢良好的生态这条晋中发展的生命线,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筑就表里山河生态底色,绘就晋中大地美丽容颜,成就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