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1年第22期(总第143期)(2021年7月5日-7月9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12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日本疫情反弹风险犹存 或继续拖累经济复苏;②“缺芯”严重拖累欧洲汽车业复苏势头;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提质升级

国内经济:①我国经济持续向好 助力保持外汇市场基本均衡;②提升快递能力 释放消费潜力;③“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路线图出炉

山西动态:①蓝佛安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调研;②山西要打通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大通道;③省能源局:今年我省要形成新增300万吨 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

晋中动态:①晋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②昔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③左权县拐儿镇:立足为民办实事 便民服务践初心

【国际视角】

●日本疫情反弹风险犹存 或继续拖累经济复苏

今年上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大都强劲反弹,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却复苏乏力。目前来看,新冠疫情反弹仍是下半年日本经济复苏面临的最大风险。

世界银行6月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6%,但预计日本经济增长率仅为2.9%。

日本内阁府日前发布月度经济报告说,受疫情影响,日本经济复苏形势依然严峻,虽然复苏势头延续,但部分领域依然疲软。展望未来,随着海外需求持续改善,在日本国内强化防疫措施、加快疫苗接种速度的前提下,日本经济有望继续复苏。

自6月21日东京都、大阪府等地解除紧急状态以来,日本多地新冠病例数开始攀升。东京奥运会本月即将开幕,据东京奥组委消息,虽然海外观众被禁止入境,但包括运动员等奥运相关人员在内,奥运会期间仍将有超过5万人访日。疫情反弹、日本政府或被迫再度宣布紧急状态,成为日本各界最大的忧虑。

今年第一季度,由于日本三大经济圈先后实施紧急状态,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1.0%。内外需分别拖累经济0.8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受益于海外主要市场强劲复苏,外需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5月,日本出口同比增幅达49.6%,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在对中国出口连续11个月保持同比增长的同时,对美国和欧盟地区出口也连续3个月增加。

然而,日本内需恢复缓慢而脆弱,占日本经济比重二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消费复苏依旧缓慢。专家预计,与疫情防范相关的消费限制措施将至少持续至奥运会结束。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西村康稔表示,奥运会期间将密切关注医疗资源紧张状况,如有需要将再次发布紧急状态。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新冠疫苗接种进展缓慢。据统计,截至7月1日,日本国内第一针和第二针疫苗接种率分别为23.79%和12.58%。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紧急状态解除,预计不少日本人还是会避免外出旅行、就餐等高风险消费活动。

日本经济新闻社分析认为,第二季度,虽然日本出口增长强劲、设备投资有所增加,但个人消费持续低迷,实际GDP预计仅环比增长0.7%。

日生基础研究所经济调查部负责人齐藤太郎认为,第三季度日本个人消费有望快速复苏,但政府可能再度发布紧急状态,消费仍面临下行风险。

齐藤太郎说,日本疫情很难彻底结束,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预计明年第一季度日本实际GDP才可能恢复至2019年第四季度水平。(源自:新华网)

“缺芯”严重拖累欧洲汽车业复苏势头

       以德国、法国、英国为代表的汽车大国的“缺芯”影响在6月份出现加剧之势。在市场需求旺盛之际,产销两端都面临复苏压力。

  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6日预计,全球半导体短缺将影响其未来两个季度的销售,此前该公司称,供应紧张限制了第二季度车辆的交付,尤其影响了6月份的交付。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本周表示,近几个月德国的汽车产量“明显低于预期”,并将今年产量的增长预期从之前的13%下调至3%。在其发布的年中市场报告中,VDA预计今年德国将生产360万辆汽车,较上一次预测减少了40万辆。

  德国汽车工业拥有大众、戴姆勒、宝马等品牌,占德国整体经济产出的约5%,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80万个。

  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形势好转,汽车需求迅速回升,制造商们却又陷入了芯片短缺的尴尬境地。

  VDA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汽车产量为173万辆,同比增长16%,新车销量也同比增长15%至139万辆;然而,由于“缺芯”难题,其6月汽车产量却下降了19%,凸显出德国汽车工业当前的困境。

汽车工业在各种电子系统内使用数十项芯片,当汽车制造商芯片供给不足时,不得不减缓生产或闲置工厂。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与2020年相比有大幅增长,但新注册的汽车数量仍远低于新冠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全球芯片短缺被证明是上月英国汽车销售复苏的障碍。

  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的数据,英国6月份售出了约186128辆新车,比去年同期高28%,但比2019年6月低17%。一些汽车销售展厅仍处于关闭状态,而另一些展厅自疫情期间关闭以来首次开放。

  由于半导体短缺导致全球各地的工厂关闭,该行业正面临数十万笔销售损失。

  英国汽车业人士对媒体表示:“在全球半导体短缺看不到尽头的情况下,汽车行业正面临严重的供应问题,可能会对复苏之路造成严重障碍。”

  尽管消费者对新车的需求受到压抑,但由于芯片短缺,汽车行业仍一直难以满足需求。芯片短缺预计将影响到今年下半年的汽车生产水平。

  在线市场汽车交易者网站商业总监普卢默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业绩是基于半导体短缺发生前接到的大量订单。因此,未来几个月,全面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源自:经济参考报)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提质升级

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国愿同中东欧国家顺应时代大势,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峰会各项成果正在得到落实。从贸易往来到农业合作再到绿色发展,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探索中创新模式,开辟出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已进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正在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贸易往来创新高

“从去年开始,来自中东欧国家的订单快速增加。目前中东欧国家已经是公司的第三大买家来源地。”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宁波市信诺胶带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延钊介绍,去年3月,罗马尼亚南部城市皮特什蒂一家矿业经销商预订了一批橡胶工业皮带,今年2月再次采购时,订单额已是上一单的10倍以上。

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在中国与中东欧贸易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中国—东南欧洲商会主席马里奥·兰都里奇说:“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在商贸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大力促进国际合作,开展可持续的共赢项目,为中东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便利,为后疫情时代各国通力合作、互惠互利带来契机。”

今年5月,郑州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菜鸟号”直航货运航线开通。该航线每周运营5班,每班货运量达17吨。以布达佩斯为中心的卡车配送网络同时开通,覆盖东欧多国。相较之前的转运模式,整体物流时效提升20%,成本降低5%。

“郑州—布达佩斯航线为两地商品贸易流通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布达佩斯和郑州的机场正成为中东欧国家和中国之间的货运枢纽门户。”布达佩斯机场首席执行官克里斯·丁斯代尔表示,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东欧国家希望借鉴中国先进的电子商务经验,培育和发展本国数字经济产业,进一步为双方贸易往来提供助力。

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8.4%。“中国提出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这给中东欧国家走出疫情阴影、恢复发展经济带来重要机遇。”华沙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教授古拉尔赤克说。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中东欧双边贸易总额为407.1亿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47.9%。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指数综合指数为273.80点,同比上涨28.6%,中国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增长。

农业合作潜力大

在保加利亚卡赞勒克市的玫瑰谷,每年5、6月间玫瑰盛开、花香四溢。受疫情影响,保加利亚玫瑰减产近四成,很多花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传统欧洲市场消费不旺的情况下,当地玫瑰产业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过去一年,保加利亚玫瑰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中国的数量显著增加。我们的玫瑰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对保加利亚花农以及玫瑰产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保加利亚玫瑰种植者协会主席赫里斯托·尼科洛夫说。

农业合作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最早确立的合作内容之一。中东欧国家有优质的农业资源,希望与中国开展合作,促进农产品贸易,推动农业领域投资,加强农业技术交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9年来,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农产品年均增长约9.7%。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和中东欧国家签署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文件95份,涉及15个国家,已批准14国的132种食品和几十种农产品输华。捷克啤酒、保加利亚酸奶、希腊橄榄油……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走进中国普通百姓家中。

今年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爱沙尼亚威士忌、斯洛文尼亚蜂蜜、波兰格鲁耶茨苹果等中东欧国家名优农产品被列入首批受保护地理标志,为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注入动力。

波兰是欧洲农业大国、酿酒大国,伏特加产量居于欧盟第一、世界第四。“中国市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对波兰伏特加生产商来说是难得的机遇,整个行业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波兰伏特加协会主席安杰伊·舒莫夫斯基说。

目前,中国海关与中东欧国家对口部门正加强合作,加快中东欧农食产品输华准入进程,积极推动实现“未来5年中国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翻番,双方农业贸易额增长50%”的目标。中国农业农村部将开展探索建设中东欧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中东欧国家农业产业园建设、探索农业人力资源合作等,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添动能

5月27日,匈牙利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正式启动投运。该光伏电站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所属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并网运行后预计每年可发电1.3亿千瓦时,节约4.5万吨标准煤,减少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绿色产业合作迎来新的重要节点。

考波什堡市市长卡洛里说,考波什堡光伏电站项目是匈中清洁能源合作的典范,也是考波什堡市一张新的绿色名片。匈牙利目前面临能源转型的任务,与中国的合作是真正互利共赢、符合两国发展利益的。

近年来,众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中东欧国家能源转型,在中东欧地区打造了良好的信誉与口碑,一大批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普惠民众的清洁能源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去年发布的《中国—中东欧能源合作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的风电、光伏等领域累计投资超过40亿欧元,中国新能源整车、锂电池、零部件生产企业在中东欧国家设厂,融入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波黑达巴尔水电站、塞尔维亚潘切沃联合循环电站等一系列重点能源合作项目落成运营或启动建设,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和环境效益,改善了当地民生福祉。

黑山是中国—中东欧国家环保合作机制牵头国。中国企业在黑山承建的莫祖拉风电站、普列夫利亚热电站一期生态改造等重点项目,使黑山在清洁能源开发和传统能源转型方面走在了中东欧国家前列。黑山经济部前部长德拉吉察·塞库利奇表示,黑山可再生能源富足,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与黑山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为黑山实现稳定供电作出重要贡献,为黑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出新路,也为当地发展带来看得见的变化和机遇。

2021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年。以共享绿色发展新机遇为导向,双方将深化绿色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扩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联合开发,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增添绿色动能。(源自:人民日报)

【国内经济】

●我国经济持续向好 助力保持外汇市场基本均衡

7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40亿美元,较5月末下降78亿美元,降幅为0.24%。

对于6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6月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外汇交易保持理性。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疫苗进展、主要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震荡上行,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下降,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6月份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小幅回落,但仍位于3.2万亿美元水平之上。外汇储备规模的回落,主要是由于6月份美元升值幅度较大,汇率折算因素导致外汇储备估值减少。不过,真实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仍对外汇储备规模形成支撑。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整体复苏向好带动外需改善,近几个月我国外贸保持较快增长,贸易差额有所扩大。同时,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投资前景,证券投资呈现净流入态势,6月份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54亿元,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形成支撑。

“展望未来,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仍面临较多风险因素。但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将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王春英表示。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仍然具备稳定基础。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增强,有助于保持外汇市场基本均衡。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贸易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吸引较多外商直接投资,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具有信心,或持续加大人民币资产配置。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中还存在较多不协调、不确定因素。”温彬进一步表示,美联储6月份议息会议上,受制于通胀预期回落和4月份、5月份新增非农就业持续不及预期,其延续了宽松政策,但点阵图显示加息提前超出市场预期。6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超出预期,美元指数止跌回升,石油价格走高,但美债收益率却持续回落,与市场预期出现分歧,为经济复苏增添了不确定性。因此,下一阶段要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的风险,高度关注美元、美债收益率走势等对全球资产价格重新定价的影响,防范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大规模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源自:证券日报)

提升快递能力 释放消费潜力

快递业务量的迅猛增长,展现了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我们期待着快递业成为促进消费、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生力军,进一步助力完整内需体系的培育。

破500亿件!国家邮政局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今年以来,快递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业务量突破500亿件仅用时6个月,比2020年提前约两个月。体量更大、速度更快,中国快递业势头猛、劲头足。

作为产销两端的连接者,快递业务量的迅猛增长,展现了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日均服务约6亿人次、“618”期间最高日处理量超4亿件……一个又一个快递新纪录印证着我国网络零售市场的火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500亿快件中发往农村地区的包裹占三成,增长迅速。可见,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工业品下乡的渠道越来越畅通,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看发展趋势,从农村地区发出的包裹量增速很快。这一变化让我们见证了农产品进城的巨大空间。近年来,在国家邮政局推动下,快递企业因地制宜地通过多种模式加速推进快递进村。日渐健全的乡镇快递网络,让越来越多的包裹从田头发出,一头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一头鼓起了乡亲的荷包。荷包鼓了,乡亲们的消费意愿更强,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业品下乡,农村市场正成为快递业新的增长极、消费市场的新蓝海。

展望未来,要促进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快递业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快递业的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消费者网络购物车的丰富程度。快递给力,网购也能更有吸引力。依托足够强大的快递服务网络,才能尽可能连接起全球更多的生产者、消费者,做大做优消费“蛋糕”。

保民生、促生产、畅循环,我们期待着快递进村的触角能加速延伸,持续提升网络覆盖范围,继续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期待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递供给能力持续加强,更好服务城乡群众的美好生活。“小”快递服务“大”民生,我们期待着快递业成为促进消费、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生力军,进一步助力完整内需体系的培育。(源自:人民日报)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路线图出炉

国家发改委7月7日消息,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部署了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明确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规划》明确,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规划》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领域的五大重点工程,一是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以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人口较多的城市为重点,选择约60个城市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二是园区循环化发展工程。制定各地区循环化发展园区清单,按照“一园一策”原则逐个制定循环化改造方案。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2025年底前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三是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5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四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建设50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培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骨干企业。五是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

《规划》明确了六大重点行动。一是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壮大再制造产业规模,引导形成10个左右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再制造领军企业,实现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二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三是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行动。研究制定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选择部分地区率先开展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条件成熟后向全国推广。四是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五是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行动。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六是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

《规划》指出,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循环经济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积极采购再生资源产品。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领域重大工程的投融资力度。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对循环经济有关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资源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同时我国一些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上仍然不高,资源安全面临较大压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间巨大。(源自:中国证券报)

【山西动态】

●蓝佛安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调研

6月2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深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调研开发区改革创新、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人才活力,进一步发挥优势、锻造“长板”,切实发挥转型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

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我省的重大任务。示范区成立以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投产。29日下午,蓝佛安走进示范区改革创新展厅、“六新”展厅,观看入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展示,与企业负责人和专家深入交流。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我省本土信创企业。蓝佛安详细了解公司基础安全计算机生产能力、产品性能,希望企业抓住机遇做精产品、做大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头部企业牵引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在锦波生物产品展台,蓝佛安认真听取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介绍,询问科研团队情况。他说,要积极探索技术参股、股权激励等机制,让科研团队与企业共享发展收益,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展台,蓝佛安观看碳基新材料样品,了解应用领域,希望他们发挥科研“国家队”作用,加大攻关力度,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在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公司、中磁尚善科技公司展台,蓝佛安听取企业在我省投资发展情况介绍。他说,山西将持续加大力度改善营商环境,山西发展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大家要增强信心。随后,他来到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察看项目进展,了解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生产工艺流程、市场前景,询问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受,就完善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等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蓝佛安了解“五大中心”规划建设情况,实地察看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及配套设施工程进展,要求坚持高端化设计、精细化施工、市场化招商,统筹推进各项工程建设,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如期高质量建成运营。

调研中,蓝佛安听取了示范区规划布局、体制机制改革、政策体系创设等工作汇报,对示范区下一步发展提出要求。一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多规合一”为引领,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推进“标准地”改革,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把握好“三无”“三可”的内在要求,全链条创优营商环境,依法推进向开发区充分授权,简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实现“园区说了算”“园区能办事”。创新完善技术、资金等要素保障机制,吸引创投、风投机构,为新兴产业成长提供资金支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二是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行“三化三制”改革,建立完善“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用人机制,围绕开发区主责主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三是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把握我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摸清“家底”、深挖优势,推进“长板”招商。改革创新招商体制,注重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多元招商主体作用。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政策,努力降低投资成本,积极对接企业需求,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让企业真正从投资山西中发展受益。(源自:山西日报)

●山西要打通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大通道

7月5日消息,山西规划到2025年年底,打通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大通道,打造一批体现山西特色的精品旅游公路,基本实现“城景通、景景通”一张网,形成支撑全省均衡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在此过程中,发挥太原——晋中旅游发展基础优势,形成“1核1环7射”内联外环的总体路网结构。

上述目标出自我省新制定的《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纲要》,它取代了2018年制定的《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规划纲要(2018—2027年)》。根据新《纲要》,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由3条旅游公路主线、389条旅游公路支线、361条旅游公路连接线构成,共13024公里。将有效连接213个A级及以上旅游区,覆盖726个非A级旅游资源点,构筑起全省三大板块“内联网、外循环”慢游网络,形成展示壮美山西的“万里山河路”,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共同形成“城景通、景景通”的快旅慢游体系。

我省将发挥太原——晋中旅游发展基础优势,补齐黄河、长城、太行板块旅游短板,形成“1核1环7射”内联外环的总体路网结构。

“1核”,即提升优化现有道路,形成太原——晋中旅游环线。环线全长206公里,覆盖太原市、晋中市,聚集了我省最具代表性的晋商大院文化。环线全部由已建成高速公路组成,未来着重在突出晋商大院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支线,增加游憩设施,建设骑行道路、步行道路,满足游客多样化体验需求。

“1环”,即由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组成黄河——长城——太行环线,全长3595公里。其中,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长1238公里,覆盖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串联壶口瀑布、永济鹳雀楼等60多个景区景点;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全长1198公里,覆盖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串联大同关堡群、平型关等100多个景点;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长1159公里,覆盖晋城市、长治市、晋中市、阳泉市及忻州市,串联王莽岭、八路军文化园、五台山等90多个景区景点。黄河——长城——太行环线,可连接通道内重要旅游资源,复兴沿黄河华夏文明,活化沿长城古文化遗产,弘扬沿太行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和古建文化。

“7射”,即内外旅游联络线,由连接“1核”“1环”的7条已建成高速公路组成,全长1631公里。“7射”将山西中部旅游交通量有效引导至三大旅游板块,对外联系省外周边重要景区、集散中心,助力全域旅游协调发展。(源自:太原晚报)

●省能源局:今年我省要形成新增300万吨 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

省能源局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省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2021年,全省形成新增300万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其中,各市承担150万吨;各省属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承担150万吨,力争达到200万吨。

《通知》指出,通过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带动增加商业煤炭储备能力,力争到2021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新增2000万吨左右的商业煤炭储备能力,其中:煤炭企业储备能力新增1000万吨左右,流通环节煤炭储备能力新增1000万吨左右。

在政策支持方面,列为国家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的企业,将根据新增静态储备能力予以补助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专项支持,优先给予进口煤炭配额,与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挂钩,优先产能核增、煤矿手续办理。列为山西省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的企业,将根据新增静态储备能力优先给予用于保障全省能源安全储备收储动用、运行调节等资金补助,在城乡规划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优先政策支持,在煤源、铁路运力、中长期合同签订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优先产能核增、煤矿手续办理。

《通知》指出,正在建设、已立项和拟立项建设的煤炭静态储备场地,能力不低于30万吨的项目企业均可申报。建设选址要布局在煤炭生产集散地、消费集中地、重点交通枢纽、主要铁路运输节点等区域,保障范围要具备跨区域辐射能力,集疏运能力要满足日常和应急条件下煤炭调运的能力,重点支持配备铁路快速装卸系统等技术装备的储备企业。(源自:山西经济网)

【晋中动态】

●晋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今年1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两年平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12.1%;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0.6%,两年平均增长9.1%。

从日前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看,今年前5个月,晋中市经济保持稳固向好、稳步提质的态势,既有“量”的积累,更有“质”的跃升。

全市经济运行的稳固向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以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持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出台精准服务措施,有力促进经济稳步回升,主要指标保持较高增速,经济恢复势头强劲。

近年来,特别是一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铆足干劲,开足马力,拿出攻坚之志,以强烈的答卷意识,将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示范区晋中开发区作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的“一个主战场、两个集团军”之一,充分发挥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主动力、主窗口作用,全力推动“六新”突破,项目围着“六新”转、生态围着“六新”建、要素围着“六新”聚、标准围着“六新”定,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释放新动能。

在2020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列全国218家国家级经开区的132位,比上年前进37位。

随着一大批产业前景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落户,晋中市以新能源汽车、功能食品、新材料等为主的八个百亿级以上新兴产业实现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到2025年总产值将超过1200亿元,实现“一煤独大”逐步向“八柱擎天”转变。2020年,全市共谋划实施“六新”重点项目85个,总投资914.7亿元。

与此同时,晋中市聚焦优势新兴产业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硬任务、主抓手,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3亿元。坚持每年都是转型项目建设年、每月都是转型项目建设月,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双月集中开工、每季政银企对接、半年集中竣工一批、年终考核奖惩兑现等机制,落实建账、理账、对账、交账、算账“五账法”,全力推动招商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

为持续推动项目建设,以项目的高质量支撑转型发展的高质量,晋中市压茬推进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不断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

如今,晋中大地已经形成“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的工作格局。第十二届中部博览会期间,晋中市共征集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511.5亿元。

一个地方有什么样的营商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生态、干事氛围、发展态势,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增强创新力、提高竞争力。近年来,晋中市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说了算,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网全办好”,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不断为推进晋中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厚植新优势。

今年6月,在2020年全国全省域营商环境评价中,晋中市政务服务企业调查满意度获得全省最高分,达到全国先进、省内最优水平。如今,晋中市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收到明显成效。2020年以来,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4891户,新增企业17384户,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325527户,全省排名第三。企业总数76827户,2021年1至4月新增企业4264户,比去年同期新增14%。

逐梦前行,路在脚下。晋中将继续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勇气和决心,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新生,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源自:晋中日报)

●昔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一直以来,昔阳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的重要抓手,高起点谋划、高质量要求、高标准推进,着力解决农田高低不平、耕作难、灌溉难等田间基础设施落后难题,切实改善土地质量、提升粮食产能、增强农业抗灾能力,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增产增效。

当前正是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的重要时节,昔阳县精心组织,督促施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步伐。6月20日,在沾尚镇中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截潜流工程,一派忙碌劳动景象。

据工程第九标段项目经理介绍,项目完工以后,中山村的八百多亩土地全部都能浇灌,天旱的情况下,两个潜流能保证八百多亩土地两天全部浇灌完成。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实惠的民生工程,该项目实施后,排涝效益及节水效益显著,灌溉水利用系数将得到很大提升,进一步助推中山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据了解,昔阳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面积为40066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5062亩,建设周期2年,总投资5983万元,涉及6个乡镇37个村,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输配电等工程。

农业农村局农建股股长毛旭连表示,昔阳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区域相邻、资金相近的原则及如期完成工程建设的要求,共分30个标段,其中工程标19个,秸秆还田5个,有机肥5个,监理1个。截至目前,土建工程各标段石坎工程已全部完成,田间道路工程处于扫尾阶段,完成率达90%;水利工程各标段的管道铺设已完成,阀门井、出水口等附属建筑物已全部完成,截潜流开挖全部完成,泵房、集水井和截潜流的其余工程正在建设中,完成率达70%;增设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已全部完成,正在整理资料;预计7月底全部完工,年底前完成省级终验。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十四五”规划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重要举措,昔阳县精心绘织“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水高效”的现代农业锦绣图,有力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源自:黄河新闻网)

●左权县拐儿镇:立足为民办实事 便民服务践初心

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办事“程序复杂”、“多跑冤枉路”等问题,左权县拐儿镇党委、政府以“两个破解、一个完善”为重点,着重破解办公场所不集中和人员结构不合理难题,逐步完善便民服务制度,打造便利、快捷、高效的“一站式”便民服务新体系。

一是高标准场所建设,夯实服务基础。拐儿镇党委、政府借乡镇机构改革之际,成立了“五办一站两中心”办公机构,对临近街面的300余平米的闲置办公场所进行了修缮改造,统一标准、统一标设。按照职责职能,将有交叉的服务事项向一个站室管理进行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办事大厅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网上办理集中,实现了“三个集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公场所不集中的问题,杜绝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出现的“肠梗阻”。

二是落实人事权责,完善服务功能。按照乡镇机构改革权责清单,优化服务窗口布局,以民生事务、重点项目、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为重点,对目前的“七站八所”进行统一整合,科学设置服务窗口,通过定人、定岗、定权、定责来提高办事效率,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解决了群众办事“来回跑”的问题,方便群众少跑路,实现“一次性”解决问题。

三是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打造服务性政府,拐儿镇党委、政府出台了《拐儿镇便民服务管理办法》《首问负责制度》《考核奖惩》等相关制度,对便民服务事项的办理指南、流程图进行再梳理、再优化,进一步规范了便民服务事项和办理流程,确保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运转,实现了“线上+线下”咨询、受理服务“一次办结”的目标,解决了行政审批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民办实事是拐儿镇党委、政府的最终落点,拐儿镇将聚焦便民服务站点建设,打造镇村两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为全镇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有效、更便捷的政务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源自: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