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1年第23期(总第144期)(2021年7月12日-7月16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21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美国6月份CPI环比涨幅创13年来最高纪录;②疫情再起拖累经济 日央行料维持宽松货币政策;③欧盟宣布暂缓推出数字税征收计划。

国内经济①稳健货币取向未变 支持实体更多政策可期;②央企半年报全面“亮”起来 国资委划出“十四五”重点;③我国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山西动态①发展新装备产业,山西有优势更有举措;②我省加快构建“1+3+N”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③未来产业:积蓄山西转型新动能。

晋中动态①晋中市优化营商环境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②我市开发区“三个一批”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心剂”; ③昔阳:水生态提标工程让绿水长流。

 

国际视角】

●美国6月份CPI环比涨幅创13年来最高纪录

    美国劳工部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9%,是20086月份以来最大环比涨幅,显示成本上升继续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5.4%,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涨幅达4.5%,是199111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当月二手车价格环比攀升10.5%,成为拉动当月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提升、各州对经济活动限制逐步放宽,酒店住宿、汽车租赁、服装和机票等消费类别价格也明显回升。

  分析人士认为,近几个月美国CPI同比大幅攀升,部分原因在于“基数效应”。20203月至5月疫情暴发期间CPI大幅回落,导致可比数据处于相对低位,由此带来的同比涨幅短期内有望见顶。

  但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经济逐渐暴露出供应链中断、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来通胀水平将出现多大程度回落仍未可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联邦政府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推动家庭商品支出增长,企业生产短时间内很难跟上需求激增的步伐,导致供需失衡、成本上升,进而传导至消费者价格。同时,取消与疫情相关的经济限制推动旅游、交通等服务支出,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      (源自:新华网)

疫情再起拖累经济 日央行料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今年上半年,日本复苏乏力,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强劲反弹形成鲜明对比。近日,日本宣布东京都因新冠肺炎疫情第四次进入紧急状态,对日本经济实现夏季复苏行情形成不利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支持日本经济持续复苏,日本央行本周料将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实施第四次紧急状态

  日本东京都从712日至822日实施第四次紧急状态。日本首相菅义伟在记者会上表示,首都圈疫情再次升级,尤其是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病例近期增多,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不得不宣布这一决定。

  此外,日本政府还决定,冲绳县原定实施至711日的紧急状态也将延长至822日。

  事实上,日本东京都、大阪府等地621日刚刚解除了上一轮紧急状态,转为实施防疫力度低一些的“蔓延防止等重点措施”。

  据日本广播协会汇总的统计数据,截至10日,日本单日新增病例2458例,为5月中旬以来的新高;累计确诊病例为81.8万例,累计死亡病例为14951例。东京疫情持续恶化。据《朝日新闻》报道,712日,日本全国新增病例1506例,与前一周周一相比增加477例,周一的单日新增自531日以来再次超过1500例。

  因疫苗接种进程缓慢日本政府曾遭到批评。菅义伟5月承诺,6月中旬以后每天要接种100万剂疫苗。内阁官房长官家藤胜信624日曾表示,已提前达成这一目标。而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数据显示日本接种疫苗比重仍然较低:自2月启动疫苗接种以来,日本约28%的人口接种了一剂疫苗,完成两剂接种的人仅约17%

  11日,日本各地方政府知事呼吁中央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疫苗短缺问题和促进经济复苏。

  在日本全国知事会当日召开的视频会议上,47名都道府县的知事中41名知事与会。他们强调,疫苗不足导致多地不得不暂停或取消疫苗接种预约,并呼吁中央政府为各地分配充足的疫苗,公布分配时间表。

  日本经济下行风险仍存

  在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日本经济增长率仅为2.9%,低于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5.6%

日本内阁府日前发布月度经济报告说,受疫情影响,日本经济复苏形势依然严峻,虽然复苏势头延续,但部分领域依然疲软。随着海外需求持续改善,在日本国内强化防疫措施、加快疫苗接种速度的前提下,日本经济方有望继续复苏。

但从数据来看,日本经济仍欠缺强劲复苏的动力。疫情再起有可能继续抑制消费需求,削弱日本期待的夏季经济复苏行情力度。

  日本央行7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日本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834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日本各银行持有的未偿贷款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4%,至578万亿日元,为20131月以来的最低增速。这些数据显示,很多公司虽然正在摆脱疫情的冲击,但因为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而继续持有现金。

  日本央行一位官员表示:“银行贷款余额仍处于高位,但企业资金需求似乎正在消退。”

  对于此次日本公布的紧急状态对经济的影响,各界人士也正在进行观察。

  日本紧急状态相对来说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提供酒类的餐饮店停业,不提供酒类的餐饮店缩短营业时间;大型商店超市周末停业,平时缩短营业时间;博物馆、电影院等缩短营业时间;民众尽量避免外出,企业尽量采取居家办公等。

  但此次紧急状态的持续时间覆盖了即将从723日至88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东京奥组委陆续公布了各项赛事的空场决定,导致东京酒店出现大批退订浪潮。日本《朝日新闻》712日援引东京奥组委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由于东京奥运会将在首都圈13县、北海道以及福岛县空场举办,仅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门票收入就将从原本预想的900亿日元锐减至数十亿日元。东京奥组委收支将出现赤字,财政增支已无法避免。

  有日本官员表示,由于没有海外观众的参与,预计此次奥运会对日本消费的提振作用将很小。尽管5月份日本核心机械订单创下202010月以来的最大环比增幅,但非制造业订单的复苏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据共同社报道,大和综合研究所的和田惠预计,受疫情下紧急状态的影响,直到今年年底,失业率预计都将持续恶化。考虑到住宿和餐饮等行业受到的不利影响,就业状况能否改善将很大程度取决于疫情形势的发展。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认为,第二季度,虽然日本出口增长强劲、设备投资有所增加,但个人消费持续低迷,实际GDP预计仅环比增长0.7%

  日生基础研究所经济调查部负责人齐藤太郎认为,第三季度日本个人消费有望快速复苏,但政府再度发布紧急状态,使消费仍面临下行风险。他还认为,日本疫情很难彻底结束,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预计明年第一季度日本实际GDP才可能恢复至2019年第四季度水平。

  不过疫情再起也使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在日本的销量节节攀升。此外,分析人士认为,经济限制措施可能会加大被压抑的需求,使得疫情减退后的消费支出更为强劲。

  央行货币政策或维持不变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近日曾表示,日本经济有回暖的趋势。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日本经济可能会复苏。

  由于疫情再起,紧急状态可能拖慢经济复苏步伐。为此,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央行委员会在716日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结束时可能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此外,这次会议还将公布央行对日本经济和通胀的展望。彭博社的报道称,知情人士认为,日本央行的整体经济展望很可能基本保持不变。他们表示,虽然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经济复苏比预期更强劲,但持久的疫情使国内的经济限制措施仍然存在,给消费者支出带来下行压力。

  也有报道称,由于出口和产出的表现稳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消费需求的疲软,日本央行可能会维持经济温和复苏的观点。

  日本央行6月货币政策会议意见显示,央行已经注意到,随着被压抑的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显现,日本物价回升也可能会加速。然而,尽管受到大宗商品成本上升、需求改善的支撑,日本物价仍可能缺乏动力。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预计称,本周日本央行可能会考虑上调通胀预期。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央行官员认为能源价格上涨对通胀的提振幅度大于他们之前的预期。该行4月份对截至20223月年度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的最新预测为0.1%。目前市场的普遍预测为0.3%。(源自:经济参考报)

欧盟宣布暂缓推出数字税征收计划

    欧盟委员会12日表示,欧盟决定暂缓推出原定本月底出台的数字税征收计划,并将于今年秋季重新评估该计划。在重新评估数字税征收计划前,欧盟将优先专注于达成全球最低企业税率的谈判。

  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10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各国代表同意继续推进全球税制改革,以便为跨国企业设定全球最低税率。会后发表的公报说,与会者就更稳定和更公平的国际税收结构达成历史性协议。

  欧盟委员会新闻发言人丹尼尔·费里埃1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完成上述进程仍需各方的最后努力,因此欧盟委员会决定暂缓推出数字税征收计划。

  近年来,欧盟对跨国科技企业展开大量反垄断调查,并开出多笔罚单,也一直在酝酿新税收规则,应对美国谷歌、苹果等科技企业在欧洲国家的现有避税举措。(源自:新华网)

国内经济】

●稳健货币取向未变 支持实体更多政策可期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之后,市场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格外关注。在713日下午国新办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针对正有序推进设立的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孙国峰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确保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央行全面降准有助于促进经济进一步恢复,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另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7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孙国峰表示,2020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不搞大水漫灌,同时根据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去年2月至4月,由于疫情对国内经济冲击较为严重,货币政策应对力度是比较大的。去年5月以后,货币政策力度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在全球宏观政策中保持领先态势。他强调,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美联储已经释放出了政策收紧的信号,有业内人士担忧,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会带来人民币贬值或资本外流风险。对此,孙国峰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和金融相互影响,但由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存在着时间差,因此美国货币政策和中国货币政策有不同的操作,也是很正常的。“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发出正向声音,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恢复。”

  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原司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也认为,展望下半年,全面降准可为未来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留政策空间。下半年美国有望实现充分就业,并迎来较长时间的繁荣期。届时美联储退出刺激政策会使中美利差收窄,资金流向逆转,热钱流出我国。降准可能推动利率一定程度下降,减缓热钱流入,为我国未来货币政策转向预留空间,减缓未来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从长远角度来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将对各国带来较大的外溢效应,我国也难以置身事外,降准也是我国央行跨周期调节的举措。”

  展望未来,孙国峰重申,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值得期待。7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对此,孙国峰也在发布会上对这一工具进行详细阐述: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确保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可操作”,即明确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可计算”,即金融机构可计算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并将碳减排信息对外披露,接受社会监督。“可验证”,即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验证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政策效果。

  与此同时,政策也将全面发力,加强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持续做好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他还说,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推动已出台的措施落地落实,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强化对粮食安全、种业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做好风险防范,努力形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源自:经济参考报)

央企半年报全面“亮”起来 国资委划出“十四五”重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13日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全面“亮”起来,实现营业收入17.1万亿元、利润总额1.31万亿元、净利润1.02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达8.7%17.9%20.6%。其中,上半年净利润首次突破1万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强调,要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国资央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按照“十四五”以及今年下半年重点任务的部署,央企要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并通过加快重组整合、清理退出“两非”“两资”等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取得新成效。此外,大力推动重点行业减排降碳,严控高能耗、高排放和过剩产能项目投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扎实推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主要经营指标、投入产出效率、经营管理效能等大幅提升,央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密集投产运营,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扎实推进。

  这一“亮眼”成绩单背后,改革创新是重要的“动力源”。中央企业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健全,“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等改革典型经验示范作用积极发挥,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深推进的改革新局面。

  郝鹏表示,下一步要抓紧要、善攻坚,坚决落实改革创新重点任务和相应激励政策,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全力以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的目标任务。

  郝鹏提出,要高质量实施好“十四五”规划,要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取得新成效,积极推动中国星网公司整合、加快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有序推动省级管网融入国家管网,加快建设物流大数据平台、海工装备创新平台、中央企业资产管理专业化平台,加快清理退出“两非”“两资”,巩固“处僵治困”成果;要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

    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据了解,国务院国资委正组织制订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央企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减排降碳,做好“两高”项目排查评估,严控“两高”增量项目,引领带动绿色低碳技术突破。(源自:经济参考报)

我国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13日说,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谋划金融、价格、财税、土地、政府采购、标准等保障方案,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赵鹏高在当日举行的中欧合作伙伴对话首场活动中说,我国将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严控增量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改造升级,扎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严防过剩产能死灰复燃。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绿色低碳发展。

  他指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加快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大力提高电网对光伏发电、风电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优化光伏发电、风电基地外送通道调度运行,持续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比例,推进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同时,我国将推进城乡建设和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说,目前正在研究编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分领域能源规划,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放在突出位置,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

  “预计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发电装机的50%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占全社会用电量增量的50%以上,我国能源结构将持续向清洁、低碳、高效转型。”王大鹏说。

  中欧合作伙伴对话首场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司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共同主办,活动以“共商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加强中欧绿色领域务实合作开展交流对话。(源自:新华网)

山西动态】

●发展新装备产业,山西有优势更有举措

     “十三五”以来,我省产业基础持续得到强化,特别是在高铁、风电等新装备产业领域,形成了部分高端零部件自主研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产业体系,但仍存在“引进型”技术发展路线带来的基础工艺数据积累不足、核心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薄弱等问题,亟待通过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产业短板,保证产业链安全可控。

为此,我省积极围绕“新装备”建平台,制定出台高端装备创新生态体系年度行动计划,攻关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其中,发挥轨道交通技术联盟、山西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联盟的作用,筹建智能煤机、通用航空、风电装备、机器人技术联盟,推动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创新活动。

    “新装备是山西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山西省“十四五”新装备规划》也把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列为一项主要任务。”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友表示,“提升新装备领域产业基础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推动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创新突破,把控战略优势,一方面还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我省新装备产业基础再造重点聚焦以下任务:

    强基础能力,强化核心零部件开发配套。围绕重大装备产业链瓶颈,筹建一批关键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开展切削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技术重点攻关,突破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的工程化、产业化技术瓶颈与短板。在零部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构建市场化的研发与应用示范体系。

    锻长板优势,加速高端新装备研发应用。选择我省优势突出的重点产业领域,每年遴选出有代表性的重大装备产品,探索建立《山西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目录》,为优势装备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有效保障。

    助落实推进,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省内领军企业新增重大提质、扩能、技改项目,优先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实施无障碍通道快速审批程序,完善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和问题解决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制造是我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标的重要动力。对此,我省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覆盖为目标,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利用5G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加速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鼓励企业在相关环节增加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嵌入式专用控制器、在线智能检测系统等装备,支持制造企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企业,针对制造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需求,发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全国视野和高端规划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我省还将积极搭建全省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智力资源为有条件的企业提供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项目申报、咨询、研究、验收的“一条龙”服务,围绕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智能制造企业,提高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一批自主创新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正蓄势待发,一套具备山西特点、彰显比较优势、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正日渐完善。在转型发展的这条新路上,我省装备制造业信心满满,正向着更高更新更尖端的目标行稳致远。(源自:山西经济网)

我省加快构建1+3+N”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省发改委、省网信办等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我省将依托太原都市区资源集聚优势,建设省级核心枢纽节点,进而形成1+3+N”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在1+3+N”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中,“1”是指依托太原都市区资源集聚优势,汇聚调度全省数据和算力资源,形成省级核心枢纽节点;“3”是指依托大同、阳泉、吕梁现有数据中心基础优势,形成城市级枢纽节点;“N”是指其他城市汇聚服务本地区高频次数据业务,形成城市级边缘节点。

    我省将加快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组织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省内基础网络优化改造工程,提升全省网络响应速度,改善网间通信质量,并实施骨干网络提速降费工程。到2025年,千兆光纤网络将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基本覆盖。

   同时,在太原、大同等市打造各具特色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在此过程中,结合太原都市圈总体规划,在太原布局综合型数据中心集聚区,推进山西核心大数据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设。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争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我省布局建设,国家级各类数据中心在山西布局落地5个以上,省内形成特色鲜明的数据中心集聚区4个,带动数字经济规模达到8000亿元,形成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聚集“洼地”。(源自:山西经济网)

●未来产业:积蓄山西转型新动能

未来产业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生物技术等与工业技术交叉融合为驱动,代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产业、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先导性产业、影响未来发展潜力的颠覆性产业、提升未来竞争能力的前瞻性产业,对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

  20204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要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202010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再次提出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我省聚焦“六新”突破,将未来产业发展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编制了国内首个省级层面“十四五”未来产业规划——《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为我省换道领跑、抢占先机、赢得未来竞争优势,谋划具体可行的措施办法,为实现转型蹚新路储备强大动力。

重点培育

5大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省工信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马运侠表示,我省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抓手,围绕“优中培精,加速直道冲刺”“有中育新,推进弯道超车”“新中求变,助力换道领跑”“无中生有,着力赛道竞赛”四大路径,重点培育未来数字、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装备、未来生活等5大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全力构建主导性、先导性、颠覆性、前瞻性等4层培育体系,着力形成“5+4”未来产业发展矩阵,全面推进平台建设、人才培育、技术突破、交流合作、产业孵化、金融支持、政府服务等7大重点工程,持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将山西建成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

三个时间阶段谋划布局

  未来产业是长期孕育的产业,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边界。我省锚定15年—30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省发展条件,分三个时间阶段来谋划布局。

  第一阶段:“十四五”夯实基础。到2025年,山西成为我国发展未来产业的先行区。未来产业初步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转变,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大湾区分工协同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当中,为“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是:

  规模总量快速提升。到2025年,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力争打造5个产业规模超千亿元的未来产业,形成一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未来产业成为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到国家未来产业链条当中。

  头部企业持续壮大。到2025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企业1个、超百亿的企业3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户、国家级试点示范30户、高新技术企业1000户。培育一批汇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在细分领域占据统筹领导地位、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的头部企业。

  创新生态加速构建。到2025年,各高校设置的未来产业相关学科达到20个,建成未来产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6个,形成从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创新—产业化生产完整链条的创新体系,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点龙头产品。

  集聚发展日见成效。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未来产业集群或集聚区达到3个,集群内企业占到未来产业企业多数,建成信创、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合成生物产业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策源地。

  开发合作更加深化。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接近80%,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较2020年增长50%。一批国际国内未来产业顶级企业、研发机构落户山西,融入“双循环”特别是融入国际未来产业效果显著,未来产业开放合作发展进入快车道。

  第二阶段:十五年形成体系。到2035年,山西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示范区。未来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航天航空、海洋装备、新能源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名列国内前茅,重点产品和服务覆盖国内主要市场,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初步具备国际引领作用。

  第三阶段:三十年全面发展。到2050年,山西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区。未来产业构建起较成熟的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重点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主要市场,形成一批国际领军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

四大路径

布局25个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省工信厅技术创新处处长史智锋表示,未来产业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产业发展领域框架,我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是国内首个省级层面未来产业五年规划。因此,在产业领域选择上确定了未来数字、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装备、未来生活等5大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在具体产业领域选择上,基于我省产业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9745”共25个产业:

  ——优中培精,9大主导性未来产业加速直道冲刺。遴选在“十三五”具有扎实发展基础,在“十四五”保持高速增长,能够在未来转型为重要支柱产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融合创新、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半导体、先进功能材料、新能源、先进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导性未来产业,以技术引领、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为核心,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我省转型发展直道冲刺。未来15年,推动主导性未来产业成为全国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30年,成功打造引领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山西名片。

  ——有中育新,7大先导性未来产业推进弯道超车。遴选在“十三五”具有一定发展条件,在“十四五”能够释放产业发展潜能,形成我省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云计算与工业互联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核能、氢能、电子信息装备、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7个潜力高新产业作为先导性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快速形成产业规模,引领带动山西新兴产业崛起,成为全球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求变,4大颠覆性未来产业助力换道领跑。遴选在“十三五”已经开始孕育,具有颠覆性发展潜力,在“十四五”期间能够快速发展,可能成为我省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的量子产业、区块链产业、碳基芯片、高速飞车等4个产业作为颠覆性未来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完成从实验室、小试、中试向产业化的转变,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级创新成果在我省产业化落地,形成颠覆性产业发展集群。

  ——无中生有,5大前瞻性未来产业着力赛道竞赛。遴选“十三五”国内外最新前沿技术,在“十四五”期间超前谋划的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下一代互联网、生物技术、智能传感及物联网等5个产业作为前瞻性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在我省实现从01突破,核心技术转化为产品,逐步融入国际、国内未来产业前沿产业链,提升我省未来产业整体高度。(源自:山西经济日报)

晋中动态】

●晋中市优化营商环境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

     715日上午,晋中市优化营商环境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晋中市工人文化宫北广场举行,晋中各县区市分会场同步举行仪式。

本次宣传月活动通过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宣传动员,在全市范围进一步树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理念,进一步强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以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全方位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启动仪式上,晋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作动员讲话。常书铭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国、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会议安排部署,对标全国先进地区,对照“三无”“三可”要求,精准发力提质效、持续用力优服务、凝聚合力破难题,促进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经济活动高效开展、发展潜力充分释放。一要在优化经济生态上下功夫。集成环境、信用、服务等经济生态新优势,全方位打造优化营商环境4.0版,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改革,破题“先批后建”,开发区内项目全部享受“先建后验”改革红利;加快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和机制,让签约企业拎包就能入驻生产。二要在服务市场主体上下功夫。聚焦痛点堵点难点,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链条推进、全过程监管、全周期服务,“放”出竞争力,“管”出公信力,“服”出吸引力,提“效”跑出加速度,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晋中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三要在宣传落实政策上下功夫。全面起底政策落实情况,一条一条梳理、一件一件落实,有效疏通、全面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树立“人人时时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领导带头抓,市县和部门合力抓,引导企业、社团、协会和群众等积极主动参与营商环境建设,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为全方位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争创新优势、作出新贡献。

     近年来,晋中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法治思维、改革精神、创新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开创全国先河,“一网全办好”案例入选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报告》,项目评估评审改革、“证照分离”改革领跑全省,晋中市成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综合表现突出的标杆城市。良好营商环境有力激发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排全省第3,累计发展到32.7万户。

    省优化营商环境和开发区常态化督导第四组组长李海生应邀出席仪式,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任秀红,市委常委、榆次区委书记王兵,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长鹿建平,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连建华,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段燕翔出席仪式,晋中市副市长郭建文主持仪式,晋中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仪式。  (源自:山西经济网)

我市开发区“三个一批”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心剂”

    7月的骄阳下,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的各个园区里引资上项的热潮丝毫未减,“高频率、多批次、专业化、小分队”招商灵活出击对接企业,“承诺制 + 标准地 + 全代办” 改革全方位创优环境,“一项目一专班”“一线工作法”打造“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的良好生态,借助一次次“三个一批”项目活动的东风,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在转型综改蹚新路的征程中策马扬鞭,为全方位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项目是转型发展的“引擎”,我市坚持把“三个一批”作为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重大战略举措,将开发区作为项目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全方位推进项目建设。重点聚焦“六新”突破、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持续深入开展万亿项目储备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招商引资,持续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无论是参与的项目数量,还是项目规模、项目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10亿元以上的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明显提升。 全市上下齐发力,抓紧大项目签约,紧盯好项目开工,加速优质项目投产,让项目迅速成为拉动晋中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柱。

     伴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我市以“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店小二”跑腿、到“保姆”帮办、再到“管家”代办,真正做到了“项目有人管、落地有人跟、手续有人包、问题有人解”,让企业在晋中发展无忧、在晋中茁壮成长。“我们在晋中办营业执照用了1天,项目土地清表用了3天,仅需提供信息资料,其他的都有人代办,真的是省时省力!”山西绿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云伟的话代表了投资晋中企业家的心声。

      今天,全省开发区2021年第三次“三个一批”活动在示范区晋中开发区举行,我市又有87个项目参与其中。截至目前,我市与省同步开展5次“三个一批”活动,共涉及项目401个,总投资1825.5亿元,预计年产值1688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128个,签约投资额726.3亿元,预计年产值831.2亿元;“开工一批”项目133个,计划总投资774.8亿元,预计年产值595.3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40个,总投资324.4亿元,预计年产值261.5亿元。

     据统计,前四次活动,我市的“签约一批”项目开工率为87.2%;“开工一批”投产率为62.6%,全省排名第一;“投产一批”达效率为92.2%,全省排名第三。(源自:晋中新闻网)

昔阳:水生态提标工程让绿水长流

   昔阳县水生态提标工程是昔阳县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工程以污染总量减排为抓手,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等手段,努力恢复江河湖泊的生机和能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连日来,在西河段施工现场,西河2号液压坝已经实现基础开挖,工人们正进行绑钢筋,随后将进行支模板,水泥浇筑,这样一个液压坝的主体结构就完成了。整个工程里,像这样的液压坝有十座,已经完成4座,液压坝可以根据洪水涨落,人工操作活动坝面的升降。

    水生态提标工程河道治理总长约7.6km,工程的实施将实现提升河流水质提升、防洪、河道水生态修复、周边生态改善和城市景观建设等功能,形成的湿地、广场、观景台等特色区域也将与现有旅游资源融为一体。

    昔阳水生态提标工程负责人李飞介绍,施工范围为松溪河、城西河、城北河、潜流湿地、松溪湖等治理工程。施工内容包括水利部分和市政部分,水利部分主要是河道清淤疏浚,河底减渗、堤防及边坡治理、新建液压坝10座、湿地,市政部分为公园绿化,其中水利部分整体完成80%,市政部分整体完成60%

    截至20216月,河道清淤、河底防渗、团结湖装饰绿化及园路广场面层、松溪河高边坡绿化工程正在进行中;松溪河东侧高边坡格构护坡,松溪河西侧高边坡挡墙,湿地结构,污水管线,团结湖水系、景观结构、园路广场基础、排水工程均已完成,共完成投资约1.95亿元。  (源自: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