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1年第26期(总第147期)(2021年8月2日-8月6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8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IMF批准分配6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 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状况能否缓解;②国际经济观察:疫情控不住 经济起不来;③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有何趋势。
    国内经济:①中国经济半年报引世界关注;②这半年,中国和这个地区的经贸合作有多亮眼;③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判断从何而来。 
    山西动态:①接续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②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③【转型进行时】聚焦品牌与制造 赢得竞争新优势。
    晋中动态:①榆社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发力;②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开发区大发展;③奋力促转型 坚定蹚新路 昔阳县聚力打造全国最大锂电池材料基地。
  【国际视角】
●IMF批准分配6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 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状况能否缓解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批准了规模高达6500亿美元的新一轮特别提款权(SDR)普遍分配方案。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对此表示,本轮分配将是IMF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SDR分配,也是向全球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本轮SDR分配将使所有成员国受益,满足全球各国对储备的长期需求,巩固信心,并提升全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健性。
  在一位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看来, IMF能批准6500亿美元SDR普遍分配方案,殊为不易。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此表示反对,导致这项方案一度被搁置;所幸拜登政府转而对此持支持态度,才令这项方案终于落地。
  据悉,本轮SDR普遍分配方案将在8月23日生效。新生成的SDR将按照现有份额比重提供给IMF成员国。其中,约1930亿特别提款权(折合2750亿美元左右)将提供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众多低收入国家。
  格奥尔基耶娃对此强调,本轮分配将为最脆弱的成员国提供支持,以帮助它们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
  但是,这次规模空前的SDR普遍分配能否帮助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走出疫情阴霾,仍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仍相当不均衡,一方面是欧美国家得益于疫苗接种顺利与经济重启,经济复苏步伐远远强于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另一方面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本国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主导地位,将债务风险转嫁给全球承担,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日益严峻的债务风险,一旦美联储提前收紧QE政策,则可能触发高债务风险+资本外流双重冲击,令脆弱经济雪上加霜。”这位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IMF将继续与成员国开展积极接触,以确定较富裕国家向较贫穷和较脆弱成员国自愿转借SDR的可行选项,支持他们在疫情后实现复苏,并促进有韧性、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记者了解到,其中的一项重要操作选项,是富裕国家通过IMF的“减贫和增长信托基金”(PRGT),自愿转借其部分SDR给低收入国家,以扩大对后者的无息贷款支持。
  此外,IMF还在探索其他选项,比如考虑建立一个全新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信托基金”,以便在中期内促进低收入国家实现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
 
  IMF此时批准6500亿美元SDR普遍分配方案,来得恰逢其时。
  毕竟,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且日益分化,无形间拉大了富裕国家与贫困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具体而言,得益于疫苗接种顺利推进与经济重新开放,今年以来欧美国家经济明显回升,中国则凭借良好的防疫措施与供应链率先恢复,经济增长也趋于稳健。
  与此同时,南亚、拉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仍深陷疫情冲击,导致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究其原因,一是疫苗接种率不高导致这些国家更容易受到新一轮疫情冲击,不得不重启经济封锁措施延缓经济复苏进程,          二是经历去年财政刺激后,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债务高企,已没有额外的财政空间实施新的刺激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
  “某种程度而言,IMF此次发放的新一轮SDR,令这些国家拥有更宽裕的财政腾挪空间,可以使用新的刺激措施助力经济复苏。”上述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分析说。但在实际操作环节,不少债务高企国家可能会动用这部分SDR用于偿还外债,避免本国经济陷入债务违约泥潭,因此IMF发放SDR方案对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助推效应可能大打折扣。
  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家进一步减免低收入国家的债务,另一方面则需要IMF从中斡旋,驱动主要经济体国家将更多SDR转借给低收入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帮助后者有足够财力恢复经济发展。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IMF将继续与成员国开展积极接触,以确定较富裕国家向较贫穷和较脆弱成员国自愿转借SDR的可行选项。
  在Capital Economics高级经济学家Jason Tuvey看来,若富裕国家积极响应IMF 的上述倡议,则有助于缩小全球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差距,避免全球经济发展进一步不均衡,从而助力全球经济更好地摆脱疫情冲击。
  新兴市场国家更有底气抵御美联储收紧QE?
  值得注意的是,IMF向新兴市场国家发放2750亿美元SDR,也令后者更有底气应对美联储提前收紧QE所造成的资本跨境流动冲击。
  随着美联储或在下半年提前收紧QE政策,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国家担心美联储此举将导致一系列金融市场巨震,包括市场交易情绪大幅波动,资产价格剧烈调整,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加剧,非美货币汇率大幅贬值等。
  然而,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又缺乏足够的外汇储备应对资本外流与本国货币汇率贬值冲击,一旦资本外流与本国货币汇率贬值触发外债兑付违约风险迭起,将给本国金融市场与经济复苏构成更大的负面冲击。
  “因此,IMF此举无形间扩充了众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资本,协助后者对资本外流风险构筑更强的防火墙。”Jason Tuvey指出。更重要的是,在获取IMF特别提款权支持后,不少新兴市场国家无需再大幅加息以应对美联储提前收紧QE所造成的资本外流冲击,对本国经济复苏增长有着相当大的利好。
  “我们近期调研发现,近期一些大幅加息的新兴市场国家依然遭遇不小的资本流出压力,因为全球资本认为加息举措限制了这些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纷纷选择提前离场避险。”前述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指出。但是,全球资本是否因美联储提前收紧QE而选择离场,主要取决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基本面与疫情防控成效。某种程度而言,新兴市场国家对SDR的使用,不应聚焦于遏制资本流出,而是采购更多疫苗令民众接种率上升,以及通过财政刺激计划力促经济供应链恢复与经济需求回升,从而提升经济增长前景,才能留住更多全球资本,将美联储提前收紧QE的负面冲击降至最低。(源自:新浪财经)
●国际经济观察:疫情控不住 经济起不来
        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上周在全球出现加速传播态势。在这种局面下,欧美一些国家在评估疫情影响时仍然采取自欺欺人的态度,同时对如何加强防疫含糊其辞,经济复苏前景着实堪忧。
        7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外表示,过去一周全球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接近400万例,如果按此趋势发展,未来两周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将超过2亿例。据介绍,病例数据的快速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传染性的德尔塔毒株引起的。7月31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30日当天全美报告新增病例数突破10万例,是今年2月7日以来的单日增幅最高纪录。目前,德尔塔毒株已在至少13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卷土重来甚至再现疫情高峰。
        不过,在欧美一些国家的经济评估中,肆虐全球的德尔塔毒株似乎不太令人在意。
        如荷兰国际集团日前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松,欧洲主要经济体状况有所好转。该机构预计,尽管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蔓延仍在继续,供应链紧张状态也将持续对欧洲经济构成风险,欧洲经济在今年第三季度仍将保持增长势头。有关预测显然低估了德尔塔毒株疫情的发展,荷兰近期已宣布收紧防疫措施,而法国已经在考虑重新采取宵禁等措施,病毒在欧洲多国正迅速扩散,对经济复苏的影响远未消退。

        与欧洲相比,美国人的心还要更大一些。7月29日,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6.5%,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8%至10%之间。7月30日数据显示,6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创近20年来最大同比涨幅。有分析指出,在超宽松政策的持续放水之下,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时通胀高企,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疫情肆虐对美国经济活动的持续扰动。不过对美联储的决策者而言,疫情似乎从来就不是问题。7月28日议息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再次将通胀率上升归因于疫情带来的“暂时性”因素。只不过,这个“暂时性”因素已经困扰美国一年多了。

应当看到,眼下德尔塔毒株在欧美乃至全球的肆虐,其中“人祸”因素不可忽视:疫情暴发至今,欧美一些国家自始至终就没有认真对待过疫情防控问题。比如,戴口罩和接种疫苗已被证明是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然而在美国这两项举措却与政治议题深度挂钩,在执行和不执行之间几经反复,最终使得德尔塔毒株在美国掀起新一轮大范围传播。又如,所谓“群体免疫”的理论在疫情防控进程中尚无任何成功例证,却被英国一些人奉为圭臬,忙不迭地在国民身上试验,而全然不顾人命关天的基本道义。
        一年前,多名美国经济学家在接受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咨询时就不约而同地指出,治愈美国经济的当务之急是控制疫情蔓延。结果有关建议在上届美国政府那里成了耳边风,在本届美国政府这里却迟迟落实不到位。一年多后回看,疫情控不住,经济起不来,这话还真没错。(源自:经济日报)
●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有何趋势
        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将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呈现新趋势新特征。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在全球贸易环境基本稳定情况下,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一些中长期结构性因素制约仍然较强,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态势仍将延续。
        世界经济增长有望缓中趋稳。受经贸摩擦趋缓、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预期有所改善、5G等新经济增长点持续发力等因素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有望小幅回升。IMF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4%,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为1.7%,与上年持平;新兴经济体增速为4.6%,加快0.7个百分点,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速均有望回升。从中期看,随着贸易摩擦风险逐步消化,新兴经济体发展潜力不断释放,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总体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
        世界经济增长面临较强中长期结构性因素制约。高负债、人口老龄化、结构性改革迟缓、收入差距扩大等中长期挑战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减小、低利率政策等新的制约因素凸显。人口老龄化成为制约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2019年版)预计,203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1.7%,将较2019年的9.1%明显上升,未来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经济体将普遍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抚养负担加重、劳动参与率下降的挑战。
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复苏未能带动收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长期矛盾仍未有效解决,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但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增速较低,收入分配更加倾向于资本利得,制约社会总需求扩大和经济持续增长。
        应对经济衰退的宏观经济政策空间明显减小。全球债务规模持续扩大,主要经济体宏观杠杆率明显攀升,压缩了财政政策调整空间。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债务总额已超过250万亿美元,达到全球GDP的320%。主要经济体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步伐缓慢,应对下一轮衰退冲击的货币政策空间有限。
        此外,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势头上升,制约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能力,不利于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金融风险。
        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呈现新趋势新特征。经济全球化虽遭遇挫折挑战,但从中长期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工格局,全球产业分工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强大诉求,经济全球化大趋势难以逆转。经济全球化模式、动力呈现新特征,区域内部经济联系可能更趋紧密,贸易投资等传统动能可能减弱,信息、数据等要素将成为新的动力源。
        全球贸易规则体系加快深刻调整。主要经济体围绕WTO改革博弈加剧,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各类大型自由贸易协定区域性、排他性、保护性更加明显,以“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为导向的高标准贸易规则体系影响力持续加大。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影响上升,成为贸易规则竞争的重要领域。国际贸易规则加快向国内政策领域延伸,新兴经济体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制约增强,发展自主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挑战,加强全球贸易规则体系协调成为需要各方共同应对的重大课题。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变革完善。世界经济格局“东升西降”趋势明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平衡发生深刻变化,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有效性、包容性、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快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更加符合世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世界多极化发展势头加快,新兴经济体选择自主发展道路的诉求更为强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未来一个时期,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增强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重要机遇,也将担负起共享发展机遇、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源自:人民日报)
【国内经济】
中国经济半年报引世界关注
        最近,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
        这是中国经济今年的“期中卷”,也是“十四五”开局第一个半年报,备受世界瞩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任务十分艰巨。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最新经济数据犹如希望之光,引发世界赞叹。
        “可以轻松实现今年6%以上的增长目标”
        “中国是去年第一个摆脱疫情封锁的大型经济体,一直受到其他经济体密切关注,后者正艰难应对危机影响与脆弱复苏。”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得到众多外媒关注。中国没有让世界失望。
        日本共同社报道认为,7月15日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9%,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增长,彰显出这个亚洲大国正稳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
        《日经亚洲评论》刊文称,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9%,超出此前日经指数调查中29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测值中位数。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中国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均高于路透社此前预期。
        美联社报道认为,在截至6月份的3个月里,中国经济增速同比放缓,但依然强劲,增幅为7.9%。中国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反弹趋于平稳。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中国经济“展现出稳健复苏态势”。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对《华盛顿邮报》表示:“中国经济成长轨迹正在恢复正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英国经济研究咨询公司资深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的分析表示,因为去年中国一开始就复苏得非常快,所以如今已经“基本完全恢复”。“事实上,这已经超过了疫情暴发前的(增长)趋势。”
彭博社则直白地下了结论:第二季度的数据表明,中国可以轻松实现今年6%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并继续拉动全球大宗商品和工业品市场。
        “为受到疫情反弹动摇的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支持”
        彭博社网站报道指出,中国经济反弹在二季度保持稳定,并且随着消费者支出增长显示出更多平衡。这为受到疫情反弹动摇的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支持。中国的亮眼成绩吸引国际社会纷纷探寻背后原因。
         印度资深媒体人、社会观察家巴斯卡尔认为,中国经济取得亮眼成绩有两大原因,一是中国过去几年努力培育国内市场,对冲了海外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二是中国拥有完整产业链,能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商品和服务。
        美联社报道指出,中国政府像跑马拉松一样,努力引导中国转向以国内消费而不是出口和投资为基础的更缓慢、更可持续的增长。随着政府刺激措施和宽松信贷逐步减少,工厂活动和消费支出正在恢复正常。
        《日经亚洲评论》谈到了最近央行进行全面降准的举措,提出这应被视为对“增长复苏中薄弱环节”的支持,而不是为了遏制增长放缓势头而改变货币政策的迹象。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0%,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
        美联社报道指出,自中国宣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并允许工厂和商店重新开放以来,制造业、汽车销售和消费支出已经恢复并超过疫情前的水平。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说,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凸显中国经济韧性,且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彭博社网站报道引用经济学家的话说,看到人们仍在消费,真是令人惊喜。埃及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认为,中国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成效,消费市场日益增长。
        新冠病毒疫苗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彭博社报道指出,中国今年迅速推出了新冠病毒疫苗,约有一半的人口接种了疫苗,这一里程碑应该有助于维持增长。路透社援引分析师认为,伴随居民收入增速持续恢复,疫苗接种仍保持较高增长,均有助于未来消费逐步向疫情前水平靠拢。美国铭基亚洲公司投资策略分析师安迪·罗思曼认为,随着中国消费者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比例上升,服务业消费将逐步实现全面复苏。
“中国经济2021年将呈现强劲增长”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世界充满信心。世界银行最新报告认为,中国经济2021年将呈现强劲增长。报告将中国2021年经济增速预期调高至8.5%,较3月份报告上调了0.4个百分点。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公司也在近期表示,鉴于中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预测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将达8.3%。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将持续为后疫情期世界经济恢复作出重要贡献。世界银行最新报告认为,2021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复苏将最为强劲,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强劲增长。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指出,中国持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韧性。中国在维持较高经济增速的同时,仍有政策空间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问题。
        牛津经济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说,今年下半年中国居民消费预计将继续回升。企业更好的盈利能力,以及对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高科技产业的政策支持将为企业投资提供支撑。全球供应链瓶颈逐步缓解也将为中国出口提供支持。
        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最近发布的报告认为,自2021年初以来,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更加强劲,复苏面不断扩大。“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增长将会进一步加速”,美国《福布斯》杂志分析称。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勒歇尔认为,基于最新经济数据,中国不难实现政府提出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这将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大贡献。新加坡时政评论员翁德生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大考”,中国经济依然交出亮眼答卷,显示出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提振了全球经济复苏信心。阿根廷中国问题专家卢卡斯·瓜尔达表示,上半年经济数据表明,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和韧劲,并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不久前公开表示,“对中国经济未来增长保持乐观”,并相信“经历此次疫情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将变得更加健康”。(来 源:人民日报)
这半年,中国和这个地区的经贸合作有多亮眼
        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和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交出亮眼“答卷”。多国专家表示,新冠疫情下中拉经贸保持增长,体现出双方合作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成为中拉双边贸易的稳定器,为稳住全球贸易“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海关总署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进出口总额约2030亿美元,同比增长45.6%。          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地区经济委员会主席塔尼亚·特谢拉认为,中国不仅有效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也拉动了包括拉美在内的国际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上半年中国和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2.8%。巴西-中国研究中心组建者、帕拉纳联邦大学教授达米安·卡斯特罗认为,中国经济上半年表现出色,给巴西外贸带来有利影响。
        中国商务部美大司副司长彭涛说,近年来拉美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活动,中拉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贸易融通之路越来越宽广顺畅。目前,拉美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伙伴。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5月,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达103.8亿美元,同比增长40%。
        在不断拓展的中拉各领域合作中,“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大批拉美国家,成为中拉合作的重要平台,各方期待进一步加深合作。
        智利前驻华大使、美国波士顿大学帕迪全球研究学院教授贺乔治日前撰文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拉丁美洲地区发展需求,正通过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助力该地区提升竞争力。
        哥伦比亚交通部长奥罗斯科日前参加第七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基础设施合作论坛时,特别提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对哥伦比亚创造就业和减贫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表示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合作,深化各领域交流。
        彭涛分析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中国最具增长潜力的承包工程市场,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方。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疫后经济绿色复苏、引领中拉务实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背景下,中拉经贸合作显示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进入发展快行道。(源自:新华网)
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判断从何而来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在全球疫情和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因何而稳?稳在何处?向好态势能否持续?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经济恢复基础继续巩固
        “判断经济形势,不仅要看同比,还要看环比、两年平均增速、补短板和内生动力增长情况以及一些先行参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
        数据显示,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为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长5.5%,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从环比看,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3%,较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体现在三次产业稳中有升。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仍略高于疫前水平,产能利用率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制造业占比得到提升,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体现在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6.9%,比2019年同期增长45.5%,两年平均增长20.6%。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16亿元,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8.6%。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还体现在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保供稳价,保证了重要民生商品和工业品有效供给,促进了市场价格总体趋稳。
        内生增长动力稳步增强
        “今年上半年,内需持续稳步恢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比一季度上升4.9个百分点,为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充足动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胡祖铨表示。
        看消费,“压舱石”分量更稳更足。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2.5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
        看投资,增后劲、补短板、促活力“三箭齐发”。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6%和10.7%,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0.2个和6.3个百分点。“强动能的高技术投资、补短板的社会领域投资,还有反映市场活力的民间投资都在加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
        胡祖铨认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支持国内需求进一步恢复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消费需求方面,一是有基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居民收入有望稳步修复,为消费复苏提供了收入保障。二是有动力。新型消费快速扩容,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消费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显著扩大,消费交易更加高效。三是有潜力。我国蕴含着大体量、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升级潜力。四是有政策。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将进一步落地生效。
        投资方面,一是企业发展有信心。国家紧扣市场主体急需,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货币政策直达工具和普惠金融等政策,有力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二是投资资金有保障。企业利润大幅改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8%,增速超过了投资增速。三是重大项目有储备。“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正在陆续部署推进,各地投资项目储备也比较充裕。
        看外贸,进出口量增质升。上半年,我国18.07万亿元的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2.8%,月度进出口已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看活力,市场主体活跃度提升。判断中国经济表现,不仅要看宏观总体数据,还要看微观主体感受。今年以来,减税降费等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效果持续显现,“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企业信心稳定向好。上半年,我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624.3万户,较2020年增长27.3%,较2019年增长22.8%。
        看潜力,创新动能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产业升级态势明显,新动能成长壮大。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5%、69.8%、48.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30%;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6.5%,占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3.7%。
        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我国经济为何能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推动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
        在刘元春看来,我国疫情防控有力,为经济持续复苏创造了条件。去年以“六稳”“六保”为主体的一揽子宏观政策出台及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期间显示强大威力,不仅为全世界抗疫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也推动我国外需实现了很好的增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宏观政策的有力实施对经济稳定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稳定和可持续,科学管理市场预期,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我国经济仍具备中长期稳定发展的持续动能。
        上半年我国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成绩来之不易。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源自:经济日报)
【山西动态】
●接续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强调:“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近日,全省开发区2021年第三次项目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和重点工程项目调度会相继举行,进一步释放“项目是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以狠抓项目的实际行动和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各级各部门各开发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山西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持续抓好“三个一批”活动,接续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项目是第一支撑。今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项目建设,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重点工程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为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实践证明,“三个一批”活动是推进项目建设的有效抓手、做实项目工作的有效机制、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要持续抓好“三个一批”活动,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化转型项目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支撑拉动作用。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只有深挖细栽营商环境这棵“梧桐树”,才能形成对资本的集聚力、项目的吸引力、产业的承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亲”“清”二字把握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生态环境。乘势而上深化拓展“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把承诺理念融入到“标准地”和“全代办”改革中,把标准意识体现到“承诺制”和“全代办”工作中,把代办服务体现到“承诺制”和“标准地”流程中,本着事项就少不就多、服务就多不就少的原则,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简的精简,能优化的优化,努力为项目落地提供更好承载和更优服务,努力走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山西路径。
        抓好“三个一批”活动,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引智。坚持精准方略,瞄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内商外商并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链供应商配套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创新招商方式,运用远程在线对接、云招商等方式,主动与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知名企业对接洽谈。充分用好“三支力量”,统筹发挥商务、投促等部门的协调指导作用,市县、开发区、驻外招商局的招引主体作用,龙头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等的桥梁纽带作用,把“长板”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做细做实,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抓好“三个一批”活动,体现在项目建设的落地开工达产上。抓项目建设,不能把设计当成果,不能把协议当落地,不能把讲了当抓了。要动态梳理项目实施情况,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科学调度、精准施策、优质服务,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增强服务意识,全过程全方位做好调度服务,加强常态化入企服务企业工作力度,真心诚意、千方百计服务企业和项目发展,让市场主体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提振发展信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正是项目建设黄金期,领导干部要把项目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项目建设主战场上展身手、见真章、论英雄,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确保“十四五”开局见到新气象。(源自:山西日报)
●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
        7月28日,一列满载玻璃器皿、陶瓷、木盒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驶出山西方略保税国际陆港口岸园区铁路站台,目的地城市为德国杜伊斯堡。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西省临汾市在不到1个月时间里恢复开行的第2列中欧班列。此趟班列的开行,标志着临汾市中欧班列实现了常态化运行。
        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货物能否安全及时运抵目的地,备受出口企业及市场的关注。为此,太原海关所属临汾海关积极贯彻落实促进中欧班列发展的各项工作措施,协同临汾市、侯马市政府和商务部门科学应对、精准施策,全力助推中欧班列重回正轨。为提高班列在保税物流中心的验放效率,临汾海关急企业之所急,紧密对接铁路部门和企业,组建通关业务保障专班,专人负责、专窗受理、专岗处置,为企业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指导企业提前办理申报手续,加强与口岸海关的密切沟通,提高班列货物通关的时效性,确保中欧班列准点开行。
        据了解,该趟班列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全程1万多公里,总货值约110万美元。下一步,临汾海关将持续服务中欧、中亚班列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障辖区及周边企业外贸业务增长需求,为临汾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海关助力。(源自:山西日报)
●【转型进行时】聚焦品牌与制造 赢得竞争新优势
        《山西省“十四五”新产品规划》(以下简称《新产品规划》)日前发布,为未来五年山西省新产品发展明确目标、方向和路径。山西省将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新产品,大力培育一批先进新产品,加快形成一批特色新产品,加快推动新产品推陈出新,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补短板,推动一批山西产品进入到国内大循环中高端、关键环,推动一批山西产品加速融入国际大循环,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
        做优做特,“破圈”“出圈”
        在山西省规划的新产品体系中,既有面向未来的前沿产品,也有根植于产业链条中的中间产品,还有与我们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特色新产品。《新产品规划》提出,弯道超车,做优做特一批特色新产品,瞄准新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品牌化、绿色化特征,加快推动由量的积累向量质并举转型。山西省将从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特色轻工产品、数字创意产品、绿色建材产品四方面重点发力。
        山西省工信厅投资与规划处副处长王彦君表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多年来,山西省在消费工业品、建材等领域,培育了一批“老字号”品牌和知名产品,获得了消费者广泛认可。为了促进其持续锻长补短,实现迭代升级,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不断催生新产品的重大趋势和机遇,山西省将通过做优做特一批品质新产品,推动特色传统产品供给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认为,特色新产品的“新”要从两个方面来突破,一是瞄准新需求,随着居民消费的整体转型,长尾消费、小众消费、个性消费等新消费模式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服务于社会民生的消费品要顺应新的消费特点超前布局;二是面向新区域,山西在特色食品、轻工产品方面已经具有较强的基础,要在新一轮发展中“破圈”“出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竞争力,让更多区域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喜欢山西的新产品。这也是推动新产品做优做特,实现由量的积累向量质并举转型的重要方式。
细分市场,供给升级
        当前,我国农产品领域正在向精深加工迈进。打好农产品特优牌,推出一批特色新产品,山西已有村庄、企业走在前面。
        文水县刘胡兰镇保贤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集养殖、屠宰、加工肉牛等环节于一体的专业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并入列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镇亿元村。肉牛产业成了当地的金字招牌,村里仅牛肉加工龙头企业就有6家,每年全村的牛肉产值达到20亿元。
        在临汾,乡宁县的戎子酒庄规划发展1万亩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并依托葡萄酒文化、农业生态、戎子博物馆,发展起了休闲农业与生态观光,未来公司将依托当地戎子文化、黄土高原农耕文化以及中外葡萄酒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园区,带动当地6个村、3700多户农民增收。
除此之外,山西还成功打造了“山西小米”“山西陈醋”“大同黄花”“隰县玉露香梨”等一批“晋字号”农业品牌。截至去年底,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等认证达到5289个,同时,山西省全力推进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晋字号”农产品成功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工所所长王凤忠建议,国内外现在已经进入营养健康时代,农产品加工要针对细分市场,比如根据慢性病患者、老人、儿童、孕妇等人群不同的需求来开发营养健康产品,打造多元化产品。
除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之外,绿色建材产品也成为规划中的一大亮点。《新产品规划》提出,积极扩大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新型绿色建材供给,推出气凝胶、墙体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系列产品。其中墙体材料领域,要提升装配式建筑部件市场应用率,打造装配式建筑板材等拳头产品。
        《山西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山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将催生大量对于装配式建筑部件、板材的需求。
精准发力,打响品牌
        围绕17个重点发展领域,《新产品规划》还专章提出打通创新链激活新产品、畅通供应链承载新产品、升级产业链引领新产品、壮大市场主体创造新产品、打响山西品牌提质新产品、两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产品、生态绿色发展护航新产品等7项主要任务。
        王彦君介绍,《新产品规划》把打响山西品牌提质新产品作为主要任务,山西省将围绕三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持续推进产品质量提升。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二是支持企业培育发展品牌。做优做强一批区域公共品牌,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机构,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紧抓新产品“标准化+”。通过聚焦山西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努力创制先进标准、一流标准、世界标准,协同推进产品研发、标准制定,不断以高标准提升新产品质量和效益。
         “标准”被称为是世界的通用语言、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近几年山西把标准化作为事关转型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以标准化促进品牌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那么“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虹膜识别技术以其准确性高、防伪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认证技术之一”。目前,已被广泛运用在商务、安防、医疗、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在山西,有这样一家企业,在虹膜识别技术领域,首次将识别精确度由过去的三十万分之一,提升到了千万分之一。
        联想中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李杰介绍:“我们是较早从事虹膜生物识别技术研究的企业,湖北、陕西、北京、上海等地都有相应的企业在做虹膜的生物识别,我们属于行业的第一梯队。”
2019年,由联想中天主导修订的《GB/T20979-2019信息安全技术虹膜识别系统技术要求》正式发布。
        王彦君表示,产品标准是夯实与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支柱。标准决定着质量,一旦确立一个高质量的标准,就会通吃所有的竞争对手。参与制订、推进标准,可以增强企业的话语权,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实现技术领先、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目标有了,任务也明确了,《新产品规划》还提出了建立“一条龙”协同推进机制、建立“三张表”项目清单机制、完善全链条金融保障体系、加强人才资源供给保障、强化全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六最”营商环境支撑6大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实。(源自:山西日报)
【晋中动态】
●榆社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今年以来,榆社县强化政治担当,牢固树立“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的理念,以实干精神筑牢初心,以担当作为践行使命,在项目储备、健全机制、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在强化项目督管和跟踪服务上持续发力,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重大项目、民生福祉等具体工作上,推动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奋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项目储备上下实功。榆社县紧盯“五县一体”战略和“五区共建”目标,建立“十四五”时期千亿元规模项目储备库,储存项目54项,总投资1013.1亿元,认真谋划一批实实在在的承载项目。特别是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结合县域实际,积极储备交通、能源、水利等关乎县域发展、民生实际的大项目。榆社县积极努力争取更多重大项目进入上级专项规划“盘子”。经过反复论证,敲定2021年度全县50项重点工程,总投资106亿元,年度投资50.6亿元,其中省级重点工程3个,市级重点工程2个。聚焦全县社会事业领域和民生保障实际需求,榆社县扎实开展政策和县情研究,摸准政策脉搏,找准发展短板,确保谋划项目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经过不懈努力,“十四五”项目储备库中,社会民生项目13项,总投资61.5亿元。年度50项重点工程中,涉及民生项目11项,总投资10.2亿元,包括老旧小区改造、榆社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建设、应急水源地建设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项目。
        在健全机制上出实招。榆社县四套领导班子带头包联50个县级重点工程项目,包联全县“规上”企业,形成示范效应。县领导每半月到项目现场一线工作,直达服务、直达问题,解决重点难点,为项目建设扫除路障,推动让项目快投资、快推进。同时,实行“承诺+交账”制,要求项目单位在年初做承诺,年末向县委、县政府交账。完成年度任务的兑现承诺奖励,并优先予以政策扶持,对未完成的进行惩处,形成“说了就办、说了就干”的项目建设氛围。开展“观摩+评比”活动,组织项目建设单位亮家底、晒成绩,每个月分行业分乡镇定期组织进行实地观摩、评比,直入现场看进度,以眼见为实看工作进度。通过实地考评,推动项目建设单位既有压力更有动力,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全面增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新动能。
        在项目建设上求实效。为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榆社县发改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及时掌握了解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推动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度。目前,已争取到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935万元。为了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榆社县积极落实2021年“煤改电”改造项目,目前,“煤改电”项目正在筹备中,预计于11月底完工。为了切实解决老区人民的实际困难,增强老区发展活力,增进老区人民福祉,榆社县积极对接、贯彻落实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举措,积极申报一批支持老区发展的项目。目前,已申报6项革命老区重大项目,其中交通领域3项,水利领域1项,能源领域2项。交通领域类2个项目已列入太行一号旅游路规划。(源自:晋中市政府门户网)
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开发区大发展
        市商务局局长张保平说: 我市全力推进开发区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开发区作为项目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着力构建了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了区域发展新特色,奠定了转型发展新支撑。上半年,全市9家工业类开发区工业投资完成66.33亿元,占全市的59.4%,居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0.41亿元,占全市的34.7%,居全省第6位;转型项目完成投资65.41亿元,居全省第4位,占工业投资比重98.6%;实际利用外资5238.45万美元,占全市的27.9%,居全省第4位。在全省排名中,全省13个市管及以上工业类开发区中,晋中开发区与其他4个开发区并列第一位;全省56个县管开发区中,介休经开区与全省20个开发区并列第一位。
        在招商引资上,上半年,全市11家开发区招商签约项目26个,占全市的50%;总投资额288.3亿元,占全市的45.2%。截至6月底,我市与省同步举行了4期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其中:“签约一批”项目共94个,投资额552.13亿元,预计年产值594.57亿元,其中开工82个,开工率87.23%,排名全省第5位;“开工一批”项目107个,计划总投资734.95亿元,预计年产值554.88亿元,其中投产67个,投产率62.62%,全省第1位;“投产一批”项目113个,总投资299.2亿元,预  计年产值235.04亿元,实际年产值216.65亿元,达效率92.18%,全省第3位。
         在十个一基础工作中,截至6月底,晋中开发区、太谷经开区、榆社经开区10项全部完成。
        在新开工重大转型项目上,上半年,全市11家开发区新开工重大转型项目20个,项目投资额120.2亿元。
        在标准化厂房使用上,截至6月,全市9个工业类开发区自建的标准化厂房建成面积106.6万平方米,其中已使用面积89.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使用率83.8%。
        在领办代办上,全市11个开发区中9个开发区管委会印发了领办代办工作制度,领办人员数45人,代办人员数164人。介休经开区、榆社经开区尚在组织制定工作制度。
        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卢贵斌说: 我市一体化推进 “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
        2017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全面推行免费代办服务,下力气解决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手续多、环节多、跑腿多、耗时长、落地慢的问题。到目前,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积极推进承诺制改革。项目立项到开工涉及的30项审批事项,按照“取消合并、政府服务、企业承诺、保留审批”的思路,分类实施,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办理、部门代办、联合会审、统一公示、统一签诺,审批事项减少80%,审批周期平均缩短到21个工作日。今年实施承诺制办理项目165个,占比达30.6%,其中,介休、祁县、平遥承诺制办理项目分别占到73%、47.4%、45%。
        创新实施人工智能服务。市级依托共享晋中10360政务服务平台开展项目审批一网办,在全省率先利用RPA人工智能技术,打通了与省政务服务平台、省项目审批在线监管平台、省工程建设审批平台数据不能共享的堵点,实现一次录入、多端共享。对小型、简易项目备案和节能审查实行“零材料、无人批、秒级办”。目前,正在指导各县部署事项,计划年底前在全市推开。
        全面推进政府统一服务。2020年4月以来,各县(区、市)、各开发区办理政府统一服务事项300余项,完成区域环评18.06万亩、区域能评29.53万亩、水资源论证12.14万亩。榆社经开区全域评估事项全面展开,部分已获得批复,晋中开发区、祁县开发区完成了环评、能评、水保等区域评估报告的编制。
        扎实开展全代办服务。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和各开发区组建68个人组成全代办工作专班,实行值班主任主办,代办专员包办,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角色、全网办、全免费的全代办服务,一体化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晋中开发区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引进了第三方机构,开展全代办专业服务。
        严格监管促进企业践诺。在优化审批的同时,加强信用监管,市县两级审批部门建立审管联系人制度,实施审管信息双向推送,做到审管无缝衔接,依托“信用晋中”归集承诺制项目信息,通过严格监管倒逼企业兑现承诺。截至目前,没有一家企业因不履行承诺被处罚。
        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王宁照说: 我市加快进度推进“标准地”改革走在前列
        今年全市累计挂牌出让21宗、2445.79亩;其中,上半年成交6宗,7月又成交4宗,共计10宗、777.85亩,正在挂牌11宗、1667.94亩;出让宗数占全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出让宗数比例为77%,比省定目标任务高出37个百分点。
        受土地市场疲软、开发区成立时间短基础薄弱、区域评价进展缓慢等影响,我市“标准地”改革工作要加快进度、走在前列,仍有一些凸显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亟待解决。
        下一步,我市将要按照本次会议安排部署,紧盯目标、强化措施,高效完成“标准地”改革任务。要在树准靶子上下功夫。在出让比例和出让宗数上提出“双指标”,各县(区、市)要对照任务指标,确保年底前“双达标”,对于完成情况好的要在资源要素配置方面给予大幅倾斜,对完成不力的实行限报限批。要在土地保障上下功夫。全市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快土地组卷报批,大力消化处置闲置和批而未供土地,保证土地足额供应;对遴选成熟项目“标准地”要全面保障,真正实现“地等项目”。要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各开发区要牵头做好全域或集中成片区域评价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配合工作,要实行“每月一督查、每月一排名、每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太谷区委书记刘伟表示: 深化改革精准施策
        太谷区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改革,分类精准施策,确保完成任务。加快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加快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清单+告知+承诺”服务,实行“政府服务承诺+企业信用承诺”双承诺管理,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持续实施“三减一优”活动,99个项目列入承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立项和施工报建手续同步开展、并联办理,立项平均时限由16个工作日压减到1个工作日,年初为两个开发区收储土地4000余亩,并争取购买土地指标6800亩,充分保证项目落地。向山西农谷管委会划转事权事项44项,派出由原区级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全流程推进、全过程代办,为农高区特别是神农科技集团项目提供优质服务。针对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在政务大厅实行“值班主任”和“导办员”制度,实行“山西农谷属地代办、部门窗口帮办、行政审批局督办”机制,设立“山西农谷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窗口”,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投资环境。加速推进重点项目。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全力实施总投资5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5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区四套班子成员包联重点项目,确保续建项目在7月底全部开(复)工。力争农谷21个项目和经开区11个项目年内全部落地开工。加强实施精准招商。聚焦功能农业和功能食品两大核心功能,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领军企业,加快推进美国辉宝生物医药、修正药业、10万吨肉牛全产业链等标杆项目的落地。围绕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新技术“两大重点”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加速形成五金制品、新材料、机械加工的产业集聚。
        灵石县委书记韩军表示: 找准坐标展现作为
        围绕市委“1221”战略布局和要求,灵石县紧扣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目标,不遗余力扭转半年综合考评靠后的被动局面,推动开发区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在推进措施上,要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解决结构不优、后劲不足的问题。坚持“煤与非煤区别对待”,延长煤焦产业链条,加大对转型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思想转型,扎实练好内功,及早谋划转型。充分发挥大项目引领作用,加快实施两个“公转铁”项目、鸿锐达防疫防护手套项目、光大绿色环保固废处置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带动投资规模和速度的双增长。做大做强“六新”产业,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科技项目建设,推动企业扩大规模、提质提效,激发内生动力。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解决机制不活、动能不强的问题。抓好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提升行政效能,释放市场活力。全力抓好开发区改革,继续加速“三化三制”改革,探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主引擎。打好创新创业攻坚战,解决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调动企业家积极性,引导本土企业家回乡“二次创业”。聚焦人才强县战略,深化县校合作,用好1000万元县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以真金白银招引各领域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保障机制上,加强党对开发区工作的领导,细化抓落实的刚性目标措施,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地生根。
        平遥县政府县长魏江峰表示: 对标先进迎头赶上
        平遥县将对标先进、勠力改革,紧盯目标,迎头赶上。强化调度,坚决抓好经济运行。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经济运行指标工作责任制,对龙海公司等重点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和扶持,对开发区的主要项目精准调度,全力确保全年工业投资增速达到2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8%;转型项目当年完成投资占比达到93.3%。强化投资,坚决保障项目落地。始终把项目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校企合作”,与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院校深度对接,积极打造龙头企业+产业链项目的高端装备铸造集聚区,全面提升园区企业入驻率;抢抓东三省、长三角等地的产业转移发展机遇,深入对接昆山山西商会等招商平台,加快推动投资24亿元的中节能600MW光伏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持续抓好“三个一批”活动,全力确保年底“签约一批”项目开工率达到90%,“开工一批”项目投产率达到86%,“投产一批”项目达效率达到90%以上。强化服务,坚决优化园区环境。大力破解土地难题,继续加快“标准地”建设,全面盘活园区土地,对过去批而未供的土地进行集中清零。着力深化“承诺制+全代办”改革,继续优化项目入区投资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领办代办制度,力争入园项目立项备案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强力优化园区环境,在供气、供电、供水方面,为开发区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源自:晋中市新闻网)
●奋力促转型 坚定蹚新路 昔阳县聚力打造全国最大锂电池材料基地
        近年来,昔阳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积极落实山西省“六新”产业总体规划和晋中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行动方案要求,全力推动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做强做大,让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金光大道越走越宽。
        山西尚太锂电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项目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项目、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也是昔阳县“新材料”板块的标杆龙头项目,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尚太锂电负极材料二期工程车间里,打包好的锂电负极材料成品正等待运往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等业务供应体系,这些成品将用于制造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消费类电子储能电池。
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昔阳县特色产业集聚区,是昔阳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是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消费类电子电池、储能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厂家。公司以“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立志成为“锂电负极材料技术的领导者”,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锂电池材料基地。
昔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尚太锂电项目建设,将项目列为全县“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主要领导亲自多次深入项目一线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跃杰告诉记者,尚太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分三期建设,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期工程于2019年9月投产运营,产能3万吨;二期工程于2021年6月投产,新增产能5万吨;三期项目正在规划中,概算投资30亿,预计2021年10月开工,工期18个月,规划产能12万吨。下一步,该公司将进一步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倍率负极材料,扩充产能,开拓市场。
据了解,山西尚太锂电三期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将实现“千亩基地、百亿产值、20万吨产能、10亿税收”的目标,产能将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带动全县新材料板块产值率先过百亿,同时吸引更多的产业链上中下游相关配套企业入驻我县,将大大加快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源自:晋中市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