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1年第28期(总第149期) (2021年8月16日-8月20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9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一季度经济复苏强劲;②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将聚焦低碳能源合作;③新加坡经济复苏之路“缓慢且崎岖”

国内经济:高品质+巧创意,国货消费热潮持续升温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 制造业增势稳定;“零信任”安全体系赋能数字化转型

山西动态:山西上半年实施626个电能替代项目 相当于减碳排482万吨生物“梦工厂”:千亿级产业强势崛起银企携手 共促服务行业提质增效

晋中动态:全市网络货运新业态蓄势发力;②持续回暖活力涌动——从消费稳步向好看晋中经济后劲;③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

【国际视角】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一季度经济复苏强劲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下属经济研究机构政策支持处17日发布报告说,2021年第一季度,APEC成员经济增长6.1%,复苏势头强劲。

报告指出,多重因素导致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亮眼,包括去年同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萎缩造成的低基数效应、政府加大支出应对疫情和消费需求回暖等。

数据显示,一季度APEC地区货物贸易出口增长16.8%,进口增长16.2%。不过,由于边境封锁和旅游业疲软,当季服务贸易出口下降12%,进口下降15.2%。此外,今年上半年该地区通胀率从2020年同期的1.6%上升至2.3%。

报告预计,今年APEC地区经济将增长6.4%,略高于此前预期,全年通胀率预计为2%。

政策支持处负责人丹尼斯·休认为,经济复苏进程与新冠疫苗推广和接种率息息相关,疫苗推广快、接种率高的经济体复苏更快更强劲。

该机构研究员雷娅·埃尔南多表示,多边合作是促进疫苗原材料和相关产品跨境自由流动的关键,加强多边合作可大幅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经济体而言。(源自:人民日报

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将聚焦低碳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是中阿合作的主轴。记者从15日召开的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中阿能源合作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此次高峰论坛倡导顺应全球能源革命、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方向,将于8月19日至20日组织20余项主旨演讲,深入探讨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阿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携手深化中阿能源发展。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面向未来:开创中阿能源合作新时代”为主题,重点围绕清洁能源应用技术、低碳经济、能源转型,在巩固中阿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合作的基础上,拓展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新领域的中阿合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王汉武说,以发挥中阿市场、技术、资源优势为基础,积极推动中阿油气合作、低碳能源合作“双轮”转动。推进中阿“油气+”合作模式,深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等全产业链合作,加强太阳能、风能、水电、和平利用核能等领域合作,强化能源互联网相关领域建设,联手推动氢能、储能商业化应用,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清洁能源提速、电力合作深化、核能助力发展的中阿能源合作新格局。

为展示中阿能源行业的技术产品和应用成果,本届中阿博览会还专门设置了线上和线下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展,以展示新能源、储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新技术新产品,届时将有28家国内外参展商现场参展参会,29家企业在线上展览展示。(源自:新网)   

● 新加坡经济复苏之路“缓慢且崎岖”

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萎缩41.2%,创单季度跌幅最大纪录;同比萎缩12.6%,也是历史最差表现。

新加坡GDP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萎缩,意味着其经济已陷入技术性衰退。

新加坡贸工部指出,为抑制新冠疫情蔓延,新加坡政府实施大规模停工停产措施。同时,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新加坡外部需求疲弱。

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表示,疫情影响下,不少国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导致需求持续不振,新加坡“复苏之路预计缓慢且崎岖”。新加坡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扶持企业,还将帮助企业转型调整、推动员工及时接受培训,以应对挑战。

据了解,新加坡政府为应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已采取三轮救助措施,包括追加约600亿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约合0.72美元)财政预算,约占GDP的12%。救助计划总拨款额已将年度财政赤字推高至443亿新加坡元,占GDP的8.9%。

新加坡政府表示,相关救助措施旨在稳定就业、确保企业继续经营,同时加强经济和社会韧性,为经济复苏做准备。

尽管救助措施涉及资金规模巨大,但无法完全阻止企业在疫情期间被迫裁员。新加坡当地媒体近日披露,著名旅游景点圣淘沙名胜世界公园运营方将裁员2000人。公园运营方表示,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企业不得不转型以适应新环境。

不少分析师表示,新加坡经济最糟糕情况或已过去,但“复苏之路”仍充满不确定性。

大华银行经济师颜圣充认为,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是影响新加坡贸易、投资和工业产值的关键因素,新加坡经济走势并不乐观。

荷兰国际集团亚洲经济师普拉卡什·萨克帕尔表示,已将新加坡今年经济预期从之前的萎缩6.1%下调至萎缩6.9%。(源自:新华网)

【国内经济】

●高品质+巧创意,国货消费热潮持续升温

方便外出饮茶的便携式茶具、满足“打工人”养生“刚需”的黑芝麻丸……凭借高质量加巧创意,国货爆款不断涌现。国风潮牌的持续升温不仅激活了中华文化的商业活力,也打开了国货消费的潜力。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潮”热度继续提升,有关电商平台“618”促销活动期间,国产品牌销售额占比超过70%。

  日益走俏的国货背后,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IP、国潮消费品的认可。“伴随国家自信、国货情怀不断提升,挖掘我国深厚的文化积淀,既可以满足‘Z世代’的情感诉求,也有助于推动‘国潮’真正转化为长期价值。”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说。

  为了“笼络”年轻消费者的心,东京奥运会期间,蒙牛推出的“夸父”“哪吒”“花木兰”等奥运定制包装收获了一波好感。“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消费主力。”在李鹏程看来,作为当下消费担当,“95后”“00后”对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以及中国品牌更是充满信心。

  曾经“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如今国货热潮备受追捧,中国消费市场的“口味”变迁,情怀背后折射的是对品质升级的专注。针对当前消费者的低糖需求,国产品牌“元气森林”加强产品研发,加速迭代升级,不断推出气泡水新产品。“品质化应追求持续升级!”元气森林副总裁宗昊表示,新国货只有在质量上面下更大功夫,才能保持国货的吸引力。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2020年发布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国企业正努力升级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价值,近1/3的消费者在高端产品上都会选择中国品牌。

  国货的崛起既离不开企业的自发努力,同样离不开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举办精品展会、降低产品流通成本、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生态……一系列举措也在助力“国潮”“国货”走向世界、服务全球。

  专家认为,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通过产品创新解决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既是中国品牌强势“圈粉”的重要一环,也是国货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步。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打破传统、追求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前进的必然方向。

  如何借助电商直播平台、如何把握数字经济红利、如何快速跟上数字化转型,是国产品牌创新路上不可回避的新挑战。“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局之年进入下半场,各方协力把国潮向前推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国人信心,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推动国货产品做强做大。(源自:新华社

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 制造业增势稳定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比2019年同期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5.6%;环比增长0.30%。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表示,7月份,工业生产总体延续恢复态势,高技术制造业继续高速增长,消费品行业平稳恢复,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据介绍,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5.1%。分产品看,612种工业主要产品中,有527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6.1%。

  值得关注的是,7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9.7%,增长态势保持稳定。其中,太阳能电池增长30.3%;充电桩增速升至97.3%;新能源汽车28.9万辆,增速达到1.6倍。

总体看,工业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江源也提醒,受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冲击,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小微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受到挤压,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不确定因素增多。下一步,要继续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着力化解小微企业、下游企业经营困难,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基础。(源自:中国经济网

“零信任”安全体系赋能数字化转型

备受关注的“第二届国际零信任峰会”日前在青岛召开。与会嘉宾表示,作为一种新兴安全理念和技术,零信任已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战略。随着零信任在国内的落地实施,众多安全企业巨头“跑步”进场,加速构建零信任安全体系,用零信任解决方案保障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此次峰会以“数字时代:零信任剑行天下”为主题,与会者共同探讨零信任的落地应用与未来趋势,华为、深信服、数字认证和云深互联等安全企业还分享了零信任的新思考、新技术和新方案。

零信任上升为国家标准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智敏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的颁布,要求站在时代高度发挥各项数据安全法律和技术的作用。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框架和治理体系,特别需要注意运用以零信任为代表的新兴安全理念和技术弥补传统安全保护的不足。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卞成表示,在“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时代,可以预见零信任是未来网络安全的首选战略之一。以零信任重构产业安全防御体系,需要各界协同发力。

  据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秘书长张健介绍,2019年,工信部起草《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零信任首次被列入网络安全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2020年,工信部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将零信任技术作为前沿性、创新性和先导性的重大安全技术理念推出。短短几年,零信任已经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战略。

  零信任达成共识

  专家表示,零信任从理念架构指导体系到落地实践也有了质的突破,既满足了数据安全法的要求,也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零信任工作组组长、云深互联创始人兼CEO陈本峰表示,如果说2020年是零信任从概念到落地的一年,2021年就是零信任的共识之年,产业、标准、政策、资本等方面都前所未有地达成共识。

  华为安全产品领域副总裁王任栋表示,数据安全法即将正式生效,未来企业要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和处置。零信任是目前解决数据安全问题的最有效安全战略之一。

  据介绍,华为HiSec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为用户搭建了“持续验证、动态授权、全局防御”的信任网络,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解决传统安全架构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坚实的安全数字底座。

  数字认证资深密码技术专家夏冰冰表示,设备信任、用户信任、应用信任、流量信任是实现零信任安全的关键,而密码技术在每个环节都可以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设备信任这一全新领域,传统的身份解决方案虽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但仍然面临设备身份核验、证书自动更新等全新挑战。因此,密码技术的正确使用是实现零信任安全落地的必要条件之一。

  专家学者表示,零信任是很好的安全理念,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零信任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安全问题,提升数字世界的信任水平。

  软件定义边界SDP标准规范2.0发布

  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主席李雨航表示,零信任是数字时代对抗黑产的一把安全利剑,是一种安全理念。“在零信任提出的第二个10年,以云安全联盟软件定义边界2.0等为代表的零信任2.0时代正式开启”。

  值得注意的是,云安全联盟会上发布了《软件定义边界SDP标准规范2.0》。陈本峰表示,希望新的标准体系可以更好地指引企业搭建零信任体系,促进业务的稳定增长。

  据介绍,云安全联盟2014年提出软件定义边界SDP的标准规范,新版《软件定义边界SDP标准规范2.0》带来诸多升级:改进SDP协议中的“网络隐身”技术;改进SDP协议中单包授权技术(SPA)格式,首次引入支持SM3国密算法;明确SDP与云计算多个层级的应用逻辑关系;扩展SDP对物联网的支持,打造万物互联的云安全网络等。(源自:经济参考网

【山西动态】

山西上半年实施626个电能替代项目 相当于减碳排482万吨

近年来,山西在清洁取暖、工农业生产领域、商业电厨炊、休闲观光绿电景区等多领域推广实施电能替代。8月17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下称,山西电力)传来消息,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实施电能替代项目626个,完成替代电量48.3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271.0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2.73万吨。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工业化生产基地。为助力工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工业领域“煤改电”纵深推进,山西电力结合省内各地产业结构分布特点及空气污染程度,聚焦冶金铸造、玻璃制造、陶瓷烧制、建材化工、矿山采选等重点行业,在晋中、晋城、吕梁、太原、忻州等地推广实施蓄热式电锅、电窑炉、冶金电炉等电能替代项目。

  定襄清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实施“电能替代”的忻州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王志彦表示,“我们将购置整套的电炉、水泵、冷却、净化装置,厂区将实现全电化、零碳排放,一期工程报装82000千伏安。”

  截至目前,山西电力先后推动晋钢智造科技等工矿企业56台冲天炉改造事项,预计年增售电量26.1亿千瓦时。

  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山西持续推进乡村电气化。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及农产品种植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在朔州、运城、长治等地宣传推广电灌溉、电气化大棚、电烘干、冷链保鲜等电能替代技术。上半年,完成实施晋城川底连翘农业园区电制茶、晋美香山全自动大棚等农业示范项目,预计年增售电量1000万千瓦时。

  此外,为深化开拓电能替代新兴领域,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山西还推进打造一批具有推广示范作用的特色化电气小镇、全电厨房、绿电景区、全电休闲民宿等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的特色产业电能替代项目。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加快全电景区、全电厨房、气改电工作推广力度,推动开展电气化大棚、电排灌、电加工、电烘干、冷链保鲜电能替代技术。力争11月底前,完成70亿千瓦时的替代电量。(源自:山西新闻网)

生物“梦工厂”:千亿级产业强势崛起

通过对生物基因的重组、编辑,我们可以获得新的生物、新的材料,甚至新的能源。现在,山西正在这条通往生物“梦工厂”的路上奋力奔跑。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展馆里陈列有暖和的围巾、飘逸的纱巾、时尚的墨镜、耐用的小挎包,还有羽毛球拍。“这些日用品的制作材料大都来自于玉米。”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臧慧卿告诉记者:“像这个眼镜框就是用生物基聚酰胺制成的。生物基聚酰胺制成的复合材料耐高温,可以用在很多结构件上,强度可以同金属相媲美。”
  而在凯赛生物的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进行菌种筛选实验。筛选出的活性比较高的菌种,将被用于后续进一步的选育筛选,最终生产出生物基聚酰胺。
  臧慧卿表示,聚酯纤维的衣服原料大都来源于石油,石油开采则会增加自然界中的碳排放。“我们的材料利用的是从玉米或者秸秆里提取出的营养物质,不仅在制造过程中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再利用。”
  不论是棉麻、真丝还是尼龙,这些制衣材料都可以用玉米或者秸秆制成。现在,这项高端技术来到了山西。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将玉米秸秆做成衣服,是凯赛生物最早开拓的市场。后来又拓展到用玉米制造汽车、电子电器、轨道交通以及其他日用消费品的原材料上。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修才告诉记者,凯赛未来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把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做成像今天石油冶炼一样的规模,做出更好的新材料来,有最好的低成本经济效益。二是把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与现代IT行业结合起来,使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更加有效率。”他表示,“通过基因编辑改造细胞,一直到产业化的所有研究过程变成高通量,凯赛要真正使合成生物学变成人类继IT行业以后最伟大的产业,为此做出卓越的贡献。”
  在太原市阳曲县东黄水镇,有一片11.43平方公里的工程用地,去年10月份之前,它还是一片沟壑纵横的“荒地”,现在,许多塔吊正在忙碌地运转着,工程建设者们在热火朝天地奋战。
  让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借力合成生物学技术,一个“千亿级”的硬核产业正在山西强势崛起。上海凯赛生物已经深度参与到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来,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正在加紧建设当中。
  山西综改示范区合成生物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志告诉记者,目前,240万吨的玉米深加工、90万吨的生物基聚酰胺、50万吨的戊二胺、8万吨的长链二元酸等项目已经全部开建,预计到今年年底,核心项目部分将投产试车。“一方面,我们依托凯赛的科技先进性和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利用虹吸效应吸引下游企业来此;另一方面,政府也为产业发展打造了一个生产要素‘低成本价格生态体系’和保障项目运转实施的‘零环保’保障工程,强力吸引下游企业来晋投资。”他表示,目前年产两万吨的弹性纤维项目、年产两千万件的无缝服装项目等已经全部开建,整个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全部投产后,将达到双千亿产值。“在服务产业端,我们综改示范区一直在践行只争朝夕、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的精神,为企业全程代办,助力企业在产业端做大做强。”
  此外,为了实现产业培育和创新生态一体化构建,上海凯赛公司与山西大学合作共建了山西大学合成生物学学院,系统解决合成生物基础理论问题、重大产业化技术问题,突破产业链应用技术瓶颈,实现生命科学的工程化和合成生物的产业化目标。同时,上海凯赛公司还与山西综改示范区合作成立了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旨在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源源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进一步为提升山西省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山西合成生物产业业态保持全球领先态势。
  通过基因组装技术将玉米、秸秆变为合成纤维,这项研发成果正在刷新中国乃至世界生物科技的“天际线”。在打造合成生物产业方面,山西还应该做哪些努力?
  “由传统的煤炭资源大省进行转型,在利用好这些新的技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生物能源的再生和利用方面,我觉得山西做了一个非常正确、非常有远见的决策。”科学家沈玥认为:“转型过程中,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迭代和发展。对于一个新的技术、一个新的领域和产业,对它的扶持不仅仅是在前端的科研投入上,更多地还需要围绕新技术如何实现上下游的贯穿,在人才的培养、相应的转化机制方面,做好全链条准备和孵育支撑。”(源自:山西新闻网)

银企携手 共促服务行业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山西便利店有多牛”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引发超全国2亿网民关注讨论。山西晚报记者从民生银行太原分行获悉,截至8月13日,该行与唐久超市共同推出的“唐久联名借记卡”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发卡数量已超过1.3万张,累计为消费者发放满减礼券和购物津贴近30万元,对促进服务行业提质增效,拉动居民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生银行太原分行把便利店发展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长期的跟踪服务和分析研究,在2021年5月推出“唐久联名储蓄卡”,双方从最贴近本地居民的角度出发,依托双方渠道网络优势,联手推出“百行千店”惠民行动,为“山西便利店”增加新的金融标签,并赋予了“唐久联名储蓄卡”公益惠民属性。与此同时,该行依托唐久便利店数量优势和客户优势,将保护消费者金融权益,防范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洗钱犯罪等知识进行更加广泛、精准、常态的宣传。
  民生银行太原分行牵手太原本土便利店,不仅拓展了金融服务和便民服务跨界融合的新空间,也是银企合作,发展共赢的有益尝试,为进一步拓展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源自:山西日报)

【晋中动态】

全市网络货运新业态蓄势发力

长期以来,我市传统道路货运业经营户处于多、小、散、弱的状态,运输企业营收难以入统且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困扰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成为构建现代交通流通体系的短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物流面临着更大挑战与困难,如何破解降本增效难题、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如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些都是行业发展急需破解的难题。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我市抢抓布局先机,大力发展网络货运新业态,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通过互联网优化物流运输资源、整合运力,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以流通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今年以来,我市将交通运输服务业作为行业发展的“压舱石”,高点站位,全面布局,培育试点,全力推进网络货运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共许可网络货运平台企业7家、注册车辆94.58万辆。全市交通运输业(含仓储和邮政业)1至6月营收102.5亿元,同比增长173%。

“借助于成丰货运平台优势,建立起司机与货主的沟通渠道,车货精准匹配大大提高。平台上订单很多,只要肯跑,运输量就有保证。而且,通过平台进行运费结算,再也没有出现过运费被拖欠的现象,省时省心。货运司机再也不用为找不到货源、车辆空驶而发愁了。”搭乘网络货运平台发展的东风,个体货车司机刘杰干劲十足。

刘杰口中的成丰货运是山西金泉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一家专门从事大宗商品网络货运的企业。2016年,山西金泉能源集团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各省市大力发展网络货运的各类优惠政策契机,成立了成丰网络货运企业,成为国家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截至目前,平台拥有货运车辆29.1万辆,注册司机28.5万人。1至7月份,累计完成运单732万单,完成运输量0.95亿吨,实现线上运费交易流水80多亿元,缴纳税金7.1亿元,为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针对大宗商品运输过程中各个角色的实际运行场景和痛点,组建了研发团队,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开发了成丰货运线上管理运营平台。”成丰网络货运董事长温秋贵介绍,经过不断研发创新,目前这一平台更加贴近真实业务场景,深受货主企业、运输企业和司机朋友的信赖和好评。“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向运行监测平台及时准确上传驾驶员、车辆、运单、资金流水以及驾驶员位置信息单、运输信息和发票信息、申报数据等涉税信息,确保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合同流、轨迹流五流对应一致。还要做好注册司机安全教育和维稳工作,及时兑现运费,拓展后市场,为广大司机提供更优质服务。”

为了抓好落地网络货运平台的跟踪服务,市交通局对已运营的网络货运平台企业采用点对点、保姆式服务方式,及时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包保服务”,确保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快入统、快见效。网络货运新业态的发展,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9月前,我市还将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与成员单位合力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网络货运平台企业11个县(区、市)全覆盖、全入统。积极发挥入企服务专班效能,以宣传财政奖补政策为切入点,以网络数字化促进货运企业增收为着力点,以鼓励规下企业货运车辆上线运营为落脚点,引领交通运输行业加速发展。

加快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公转铁”改革上,我市进一步加快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公路、铁路货运结构比例,积极推进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加大铁路运输总量,煤炭、焦炭、水泥铁路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提高铁路货运能力和效益;在邮政物流业发展上,加快客、货、邮融合发展,推进县、乡、村三级邮政物流体系建设,实现邮政物流配送双向畅通。同时,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村客运、农村电商与邮政快递“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形成规模效应,加快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业提档升级。(源自:晋中日报)

持续回暖活力涌动——从消费稳步向好看晋中经济后劲

伴随着“礼享生活·晋情消费”等一系列促销活动启动、中博会等会展经济的相继举办,今年以来,我市居民的消费热情噌噌地一路上涨 ,消费复苏势头持续增强,消费需求潜力不断释放。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3.3亿元,同比增长28.9%。这其中居民“买买买”的能力不容小觑,商品零售317.3亿元,同比增长27.2%;餐饮消费加速恢复,餐饮收入同比增长73.8%。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的持续稳固恢复,为上半年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也为下半年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力量。

活动赋能——

加速消费市场回暖

从年初的超级跨年演唱会、国际艺术灯光节、新春特卖会,到三四月的首届商业跨界婚博会、国际名品节,再到五六月的T恤节、时装周……今年以来,天美杉杉奥特莱斯购物广场几乎是每个节假日、每个周末、每个时间节点都轮番上演各种营销活动,不定期更换主题,持续创造新鲜感,十足聚拢着人气、拉动着消费。

与天美杉杉奥特莱斯一样每到周末停车位总是“一位难求”的,还有万达广场每到傍晚各大餐饮门店的“坐等叫号”,印象城等热门商圈的热闹氛围,沃尔玛、田森、东森等各大超市每到店庆里的人头攒动,使赵便民市场、城市各大广场的夜市燃起的烟火气……

其实,在消费复苏道路上,从政府、部门到行业、企业始终迎“疫”而上,全力推动。

为推动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今年,市政府研究出台《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1年行动计划》,61条具体措施重点针对旅游景点景区、住宿餐饮、汽车家电大宗产品、家政装修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释放消费潜力,引导消费预期。

为推动消费的迅速回暖,市县两级政府和部门也主动出击,积极推出各类促销活动,5月借助全国消费促进月开展“礼享生活·晋情消费”促消费系列活动,通过政府引导、平台支持、企业让利相结合的方式,紧抓季节性消费旺季,开展发放政府电子消费券、汽车成品油消费、餐饮消费、网络消费等10大类消费促进活动,推进常态化促消费活动取得新成效。4月搭乘中博会等各类展会的东风,努力为线下门店“引流”。清明、“五一”等小长假,我市一波带动旅游市场人气回暖的举措直抵人心,各大景点游客如云。

为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全市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让利促销的海报到处可见,让消费者尽兴购买,加速了市场回暖。

在各类活动的推动下,我市的消费复苏势头持续增强,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9%,成为支撑晋中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平台蓄势——

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

如今,事关百姓生活的吃喝拉撒着实都离不开互联网,从十年前的网上“淘”衣服、日用品,到前几年的购家电、家具,到现在的订机票、滴滴打车……平台经济已渗透到我市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已从以前单纯的网上“买买买”,转型到触网进驻平台“卖卖卖”,一批本土网红、创客、知名主播应运而生,更有平遥牛肉、荣欣堂太谷饼、大华玻璃、海玉石头饼等知名产品纷纷抢抓先机直播带货,大大拓展了销售渠道。还有一批“农村创客”“乡村能人”等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把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随之,作为运输行业新业态的网络货运平台,也越来越成为物流市场的主体模式。今年以来,我市研究出台《支持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发展若干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引导支持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落户晋中。目前,已发展网络货运平台企业10户,其中仅成丰货运1户企业,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就达61亿元。

为推动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还制定了《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20条》,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4个工作小组,对11个县(区、市)开展常态化一线督导。目前,围绕交通运输、餐饮购物等8个重点领域,重点培育发展平台企业41户。

平台经济的加快发展,带动了直播带货、线上广告、线上教育等的快速增长,网络消费保持较好增势。上半年,我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达2.5亿元,同比增长28.4%;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9.1%。

消费升级——

挖掘潜力提品质

眼下,正是大久保鲜桃上市季。8月10日,记者走访“三晋仙桃第一村”太谷区北洸乡井神村时发现,正宗大久保鲜桃每公斤的价格平均在2元至4元之间,与以往不同的是,品相好、价格高的鲜桃更受批发商、消费者欢迎。“昨天我给客户发往北京和深圳的鲜桃个顶个的好,直接从树上摘下来打包后发顺丰,隔天就能吃上家乡的鲜桃。”村党支部书记武俊民一边帮着村民打包一边与记者聊着,“发往外地的鲜桃价格高出平常价格的一倍多,再加上冷链运输费用高,一箱5公斤的鲜桃快递发货价格在50多元,但订货的人依然很多。现在,人们特别注重生活品质,只要东西品质好、产品有保障,大家就愿意下单。”

从上半年全市消费数据看,升级类消费加快回补。在众多的消费类产品中,最打眼的是升级类商品旺销,大额消费迅速回暖。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3%、65.2%;通讯器材类、书报杂志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6.1%、54.5%和696.9%;汽车和石油零售额分别增长15.5%和22.6%;五金电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9.5%;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8.3%。

随着收入逐年递增,我市居民对高品质高层次消费需求不断升温,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创新,线上线下消费的同频共振,为全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释放出无限的内需潜力和市场活力,真正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源自:晋中新闻网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是优化晋中经济结构的主要措施,也是全方位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众多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有效促进就业、增加税收,为繁荣当地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策利好和硬件改善无疑给晋中市场主体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经济的不确定不稳定态势,晋中要保持发展的战略定力,紧抓2021年7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机遇,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中,促进本地区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晋中鼓励大众创新,积极招商引资,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有为政府推进有效市场的规范化、法治化发展,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截至2020年底,法人单位数比2015年增长了1倍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数达 719家,增长了1.4倍。涌现出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发展潜力较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不可忽视的是,市场主体的总体数量和运作水平与全国同行平均水平相比,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创新投入不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不紧密等不足。针对存在差距,主要采取增加数量、提升质量、优化环境等措施,促进市场主体稳步发展。

增加数量 繁荣市场

市场主体培育的过程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加强各类行业市场的顶层设计,按照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促进发展。

分类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在农业领域,因地制宜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发展。在工业领域,大力培育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推动企业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在服务业领域,加快培育现代物流、文化等领域的市场主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标准化、智能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市场主体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大力培育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企业的市场活力。进一步减低民间投资门槛,取消和减少养老、医疗等领域对民营投资的限制。鼓励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通过品牌、管理等要素实施跨区兼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培育小微企业。设立的小微企业越多,说明民间对经济发展充满期盼。支持大众创业,充分利用“智创城”等平台,孵化培育更多的企业。鼓励小微企业围绕山西着力打造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做精做尖,在“专精特新”持续用功。支持小微企业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山西技术改造基金等,并给予其相应的指导。大力支持养老健康、文化旅游、批发零售等领域的小微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发展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过硬、成长可期的小微企业,在项目申请、社会融资、人才配置等方面给予鼎力支持。

持续壮大重点企业。重点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主要代表,是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中流砥柱。支持重点企业发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整合本行业内的各类资源,吸引专业化配套企业,形成协作顺畅、效益高效的产业集群。对照山西省制造业十二大领域发展招商图谱,大力引进晋中“十四五”规划发展行业的龙头企业。鼓励有经济技术联系的重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形成具有地域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提升质量 增强实力

在增加市场主体数量的同时,要增强市场主体的综合素质,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市场主体。只有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本地区的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增强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坚持市场主体的创新主体地位,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有效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依托山西农谷、国家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力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提升工程,使研发活动全覆盖。鼓励重点企业开放互联网研发平台,共享各类资源,带动整个行业技术、业态创新,构建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

增强市场主体的综合素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责任权利相统一的治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人员聘任机制等。鼓励民营企业依法治企,聘请或自设法律顾问,提升企业的法治化水平。循序渐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向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变。增强产品品质,始终以质量为本,积极争取国际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创建、引导、延伸等专项行动,赋予品牌时代特色。鼓励企业优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成本控制管理,推行清洁化、绿色化生产。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深入贯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优化环境 助力发展

加强市场发展的分析研判。关注行业的全球发展趋势,梳理行业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为企业提供行业发展状况。实时监测市场主体的规模、经营等指标,分析数据变动原因,为市场主体经营和地方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市场分析报告。加强市场主体的深入分析,挖掘典型案例,发现共性问题,指导市场主体避开生产经营、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绊脚石”。强化市场风险防控,建立风险预判机制,精准识别行业风险、区域风险,为各类主体提供预警服务。

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类优质服务。构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政府部门主动对接、发现需求、精准指导,提供贴心全心服务。妥善运用中小企业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对接商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培育企业家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帮助企业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国家驰名商标,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政府采购要向中小市场主体倾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范围,无论国营,还是私营,或是港澳台、外资企业,都一视同仁。科学配置合理使用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发挥要素在市场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惩治链条式知识产权犯罪。落实市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大力查处违反公平竞争的案例,保障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加强垄断行业监管,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治理。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系统监管、科学监管。落实招标投标法,选择最优的市场主体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以“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