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1年第36期(总第157期)(2021年10月18日-10月22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22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共同发展 共谋安全——来自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的观察疫情下德国企业坚定持续对华投资IMF:非洲经济复苏缓慢 疫苗接种率低是主要原因 

国内经济:多部门政策“组合拳”形成合力 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新华时评:中国经济稳健复苏有“密码”2021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开幕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指标大幅提升——央企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山西动态:山西已建成十个智创城山西全面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山西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山西综改示范区专场发布会举行

晋中动态: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召开于英杰出席2021年晋台特优农业农谷论坛华校友晋中行暨文创体育项目对接座谈会举办

 

【国际视角】

 共同发展 共谋安全——来自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的观察

18日至20日,来自全球政、商、学界的2600多名嘉宾齐聚湖南长沙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大会以“大变局下的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重点关注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隐患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探讨如何为亚洲和世界可持续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在会上引发热议。多位与会嘉宾认为,这些问题日益突出,给世界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说:“世界上有7.2亿到8.11亿人面临饥饿问题,23.7亿人无法获得营养充足的食物,这个数字比头一年要高不少。”

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多位嘉宾给出了建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炳然表示,如果把具有潜力的盐碱地种上水稻,将对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国际水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乔哈尔·阿礼认为,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全球的努力,各国必须要在气候变化、疫情冲击下加强合作。

在关于全球能源供给与安全的分论坛上,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等嘉宾表示,如何实现碳中和、应对电力短缺和不平衡等问题,是当前能源供给面临的挑战,需要持续推动清洁能源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也需要公众共同参与。

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在带来新的挑战。潘基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和社会在安全方面的脆弱性,一些挑战超出了人们熟知的范畴。

网络安全、供应链安全等成为会议期间的热门话题。“如果智慧城市、城市大脑被网络攻击,后果难以想象。”小米集团副总裁崔宝秋认为,“大数据是新时代发展的‘核燃料’,而信息泄漏就如同‘核泄漏’,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网络安全更需要国家间合作。

疫情冲击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凸显。德勤中国区域经济咨询合伙人黄河认为,疫情“重塑”了全球供应链,人们在产业布局和迁移时会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大昌行澳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萧志伟表示,由于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抬头,怎么让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竞争力成为最大的考验。

如何为亚洲和世界可持续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与会嘉宾均认为,各国唯有紧密合作才能找到出路。

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认为,本届大会将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讨论主题非常贴合时代需求。安全与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国际社会应当标本兼治,重振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认为,面对全球贸易摩擦和逆全球化思潮,中国没有放慢金融开放步伐,而是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既给全球带来新市场、新机遇,也将促进中国国内金融业供给侧改革,通过更高水平的发展来强化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的能力。(源自:人民网)

 疫情下德国企业坚定持续对华投资

10月21日,2021中德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推介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该活动由江苏省常州市政府主办、江苏省驻德国办事处及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承办。常州市政府党组成员狄志强,金坛区代区长吴小华,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参赞裴永贵及110余位来自德国、奥地利的企业家和政府人士,通过线下+线上方式齐聚一堂,共议中德经济投资合作的新机遇。

狄志强在致辞中表示,常州一直致力于吸引优质德企来常投资,不断深化对德交流合作。2021年,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成功获批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已成为长三角及苏南德语区中小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地。

推介会上,江苏省驻德办事处向与会的德国企业界人士介绍了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的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已在常州当地投资的德国企业人士也在线现身说法,大力推介德国企业前来投资。

“尽管新冠疫情给经济带来冲击,但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势头不减。”罗兰贝格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迈克尔·吕格在推介会上表示。

他援引中国德国商会和毕马威联合发布《2020/2021在华德国企业商业信心调查》称,尽管受新冠疫情冲击,仍有39%的受访德国企业表示2020全年销售额实现增长,42%受访企业表示利润获得提升。展望2021年,在华德企对中国市场前景也普遍持乐观态度,77%的受访企业预计其所处行业在中国的表现将优于其他市场,72%的受访企业预计其在华销售额将继续上升。

该报告还显示,德企加大对华投资,最看重三个方面的发展机遇:中国快速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参与中国创新、数字科技。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并且增长迅速,有望在近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产品迅速增长的需求,给包括外企在内的各种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德国变压器制造商埃斯杰贝集团,是行业知名的“隐形冠军”。该集团法务总监吕迪格·温哈特对本报记者说:“尽管新冠疫情造成了物流、原材料等临时问题,但通过专业应对,埃斯杰贝总体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也没有改变在华业务战略,2020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成功的财年,2021年我们预期会进一步增长。”

德国埃齐放射及医药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医疗、科学和工业用同位素提供商之一。疫情期间,该公司在高管没有来华考察的情况下,依然完成了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投资数千万欧元的建厂决策。

该公司亚洲开发主管约恩·奈对本报记者表示,疫情期间企业得到产业园和地方政府的坚定承诺和支持,很快获得了各类许可。

“中国放射性医疗产品市场正在增长,我们看到了对医院的大量投资以及对创新医疗技术的需求,我们愿意作为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发挥作用,支持中国医疗行业,” 约恩·奈说,“我们看不出有任何理由中断这一进程。”

汽车紧固件制造商德国卡迈锡公司,也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特斯拉等知名企业。该集团也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的投资,公司高管在没有来华的情况下,以视频连线虚拟“铲土”,完成了工程奠基仪式。

该公司首席财务官奥利弗·甘策特介绍说,他从未去过中国项目所在地,一切投资活动、施工监理都通过线上沟通,并在当地合作伙伴和政府支持下完成,项目预期将于明年正式投产。同时公司还计划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进一步实现本地化运营。

吴小华介绍说,目前产业园已集聚德资企业40家,总投资超过9亿欧元。她表示,金坛将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理念,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最优质的政策和最完善的服务。(源自:人民

 IMF:非洲经济复苏缓慢 疫苗接种率低是主要原因

当地时间10月2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显示,非洲经济将在2021年和2022年缓慢复苏,但复苏速度将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报告认为,新冠疫苗接种率低是非洲经济复苏缓慢的主要原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将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达到3.7% 和3.8%。报告称,“这是一个受欢迎但相对温和的复苏”。但这一数字低于其他经济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区总裁塞拉西(Abebe Aemro Selassie)说,尽管非洲是世界上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小的地区,但也经历了几拨连续的疫情高峰。非洲只有2.5%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他将非洲的疫苗短缺归咎于发达经济体的库存、主要疫苗制造国的出口限制等原因。他认为,这种短缺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持续下去。

塞拉西指出,新冠疫情对该地区最脆弱的人群产生了严重影响,约有3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加剧了收入群体间以及区域间的不平等。与此同时,食品价格上涨以及收入减少正威胁着非洲过去在减贫、健康和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成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南非2021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5%,好于预期,但由于缺乏结构性改革,明年将恢复到更温和的水平。由于高油价,尼日利亚经济预计将增长2.6%。在另一个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体安哥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安哥拉国内生产总值将收缩 0.7%,然后在2022年增长2.7%,结束连续六年的衰退。在佛得角、毛里求斯、冈比亚以及塞舌尔等依赖旅游业的国家,经济增长已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但2020年的损失将难以抹去。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说,最脆弱的经济体包括面临战乱或政治紧张局势的乍得、几内亚等国家,那里的安全局势可能动摇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源自:中国新闻网

 

【国内经济】
 多部门政策“组合拳”形成合力 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近几个月来,针对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疫情灾情影响等困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形成强大合力,为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如何“再帮一把”?近日,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多措并举、继续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融资“量增、面扩、价降”

金融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两个专项活动,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效力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保持“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态势。

“量增”方面,三季度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7.4%;“面扩”方面,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惠及4092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30.8%;“价降”方面,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9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89%,较上年12月下降0.19个百分点;“结构优化”方面,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为17.4%,较上年末高2个百分点。

“去年到今年9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对13.5万亿元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11.1万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8.6万亿元。”邹澜说。

邹澜介绍,下一步央行将加强各项惠企政策实施力度,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获得感。“一是抓紧推动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政策落实落地。二是继续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效力,运用好再贷款资金引导银行更多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统筹做好政策接续。三是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中小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拓宽支小信贷资金的来源。四是支持小微企业供应链的融资。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账款清欠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大型企业使用商业汇票替代其他形式的账款,指导金融机构扩大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通过再贴现等工具来支持缓解小微企业因为占款所面临的压力。”邹澜说。

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近日介绍说,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为落实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家层面出台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24个省份对各自的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进行了修订。

二是政策规划体系日益完善。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制度和融资促进制度等7个方面25项具体措施。

三是政策支持针对性持续提升。一方面,正在牵头对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行重新修订,为精准施策、精准支持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政策措施出台紧扣经济形势变化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可操作性有效性强,集中体现在减轻税费、增加信贷、培育企业、优化服务上。

减税降费一直是近年来帮扶中小企业的重要方面。去年以来,国家在原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出台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有力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今年5月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工商联又开展了2021年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推出3大类12项措施,将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约7.6万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将新增减税降费超过7000亿元。

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

产业政策方面,下一步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据了解,工信部正抓紧编制中小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完善公平竞争环境、提高融资可得性等7个方面重点任务,实施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等九大工程。

目前,全国已培育“小巨人”企业超47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4万家;培育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40多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近600家,带动各地培育省级示范基地2500多家、示范平台3300多家,还编制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

今后工信部将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肖亚庆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孵化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小巨人”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重点任务,扎实做好相关工作,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展发展空间。”肖亚庆说。(源自:中国政府网

 新华时评:中国经济稳健复苏有“密码”

尽管此前有外界人士对中国经济报以看跌预期,但18日出炉的中国经济三季报,以扎实数据作出有力回应:虽然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放缓至4.9%,但前三季度9.8%的增速表明,中国经济仍在复苏轨道上稳步前行,发展韧性和活力凸显。

短期数据波动并没有影响国际机构继续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近日,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维持对中国2021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并认为中国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纽约时报》网站日前刊文称,一些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认为,中国投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乐观”。

事实上,受全球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海运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整体放缓,但主要国际组织对2021年中国经济维持8%左右增长的预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和主要经济体增速,殊为难得。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战略定力、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战略定力,是中国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复苏的前提。考虑去年同期基数抬升以及近期疫情、汛情冲击的影响,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重要的是,从细分数据看,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民生继续改善,经济稳健复苏态势增强,进一步体现出“稳”的特征。

此前有外媒称,中国一直无视外界看跌预期,保持经济强劲增长。外媒的观点加上最新的经济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应对挑战有自己的眼光和办法。这与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办好自己的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密不可分。

创新活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后劲。要看到,尽管增速放缓,但产业提质升级态势没有改变,翻看前三季度“成绩单”可见:制造业占比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达64.8%;创新投入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绿色低碳智能产品不断涌现……中国经济“进”的势头更加显现。通过把主要精力放在苦练内功上,把创新摆上更重要位置,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进”为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攒足更多后劲。

发展潜力,将为世界带来更多互利共赢机遇。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经济潜力正在不断被激发。坚定不移如期举办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宣布一系对外开放新举措,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进一步缩减……中国扩大开放的“硬”举措,转化为对全球市场更大的吸引力:9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达28.1%,远超市场预期;前8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2.3%,引资势头持续高涨。“放在全球背景下,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收益增长潜力。”投资银行高盛战略分析师的话道出了中国的经济潜力和市场魅力。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挑战增多,未来中国更需要保持战略定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

正如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贝莱德近期发布的报告所称,中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独特支柱”。保持定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中国将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并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源自:中国政府网

 2021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开幕

10月19日,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在河南郑州市龙子湖畔盛大开幕。本届活动周以“高质量创新创造,高水平创业就业”为主题。其间,郑州主会场主题展示活动,展出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和重要成果,举办了创业投资行业峰会、全面创新改革交流研讨会、中原科技城双创嘉年华等系列活动。

郑州主会场主题展示分为5个展区,共144个项目,覆盖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生物工程、新型能源等多个领域。开幕当天,郑州双创街区正式对外开放,这是郑州市政府在活动周期间为创新创业企业搭建的展示互动平台,双创周期间双创街区共展出企业119家,各街区拟举办活动30余场。(记者 马跃峰、王者)

国内首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口腔手术机器人,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10月19日,一批代表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创业成果集中亮相。作为2021全国双创周的重头戏,北京会场主题展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拉开帷幕。

据介绍,双创周期间,北京还将重点围绕双创带动就业、改革激发活力等方面,征集策划40余场专题活动,其中包括2021年“创响中国”海淀站暨京津冀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主站活动、2021年中关村5G创新应用大赛等重点活动10余场,通过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在北京会场网络平台同步呈现。 (源自:中国政府网

 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指标大幅提升——央企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质量效益明显改善,经营业绩呈现稳中向好、快中提质的发展态势。”10月20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了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亮点主要表现在4个大幅提升。”

主要经营指标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2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比2019年同期增长18.3%;累计实现净利润15129.6亿元,同比增长65.6%,比2019年同期增长43.2%。大多数行业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

投入产出效率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5%,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30.6%,连续8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

经营管理效能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58.4%,比2019年同期增长47.6%。在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企业坚持抓管理、控成本,前三季度央企百元营业收入支付的成本费用为93.8元,同比下降1.8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1.2元。

社会贡献和引领带动作用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上交税费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1%,比2019年同期增长7.2%,超七成中央企业上交税费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回顾前三季度国资央企工作,彭华岗认为主要进展和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

——提质增效强实力。国资委始终将提质增效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加快“两非”(非主业和非核心业务)清理,到9月末,“两非”剥离完成率已超60%,1/3企业完成了年度目标。

——深化改革添动力。国资委专门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一月一主题”推进重点工作。截至8月底,各地、各中央企业改革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63.3%和50.6%,其他改革措施也都已全面启动。

——创新驱动提能力。聚焦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组织召开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会,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各企业坚持需求牵引、研用结合,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党史学习教育增动力。通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国资央企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国资央企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彭华岗表示。(源自:中国政府网

 

【山西动态】

 山西已建成十个智创城

华为山西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投入运营,字节跳动、统信软件、千方科技等企业相继落地,“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的全要素双创服务体系加速构建……截至今年9月底,山西智创城共签约入驻企业685家,带动就业1.7万人,落地产业化投资项目54个,总投资额158亿元。

建设山西智创城,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大举措,旨在聚焦智慧、智能、智力,通过引入国内一流双创运营团队,围绕“六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有效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

2019年11月启动以来,我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规划布局建设15个智创城,目前已建成10个。全省智创城各有特色、协同发展,创新链和产业链相互连接,着力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双创全链条培育体系,提供“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的全要素双创服务。

各智创城充分依托自身优势,围绕我省转型发展方向,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其中,智创城1号探索建立京晋深度合作的“科创飞地”模式;智创城2号通过“1+6+N”的运营服务体系,形成“带土移植”的发展模式;智创城3号构建“5+N”产业发展体系,打造“研发+生产”的产业一体化发展链条。

目前,山西智创城已引入科研机构53家,常驻科研人员687人,柔性引进与全职引进相结合,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1人,引入培育技能型人才超过7000人。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山西智创城正在成为具有一定国内影响力和富有山西特色的双创品牌,将进一步带动全省创新主体高效联动、创新平台提质升级。(源自: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西全面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

10月18日,“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启动大会暨民营经济助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忻州行”活动在繁峙县举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广国出席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武章作安排部署。

徐广国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开展“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的重大意义,在新征程中继续书写“自己人”的使命担当。要做好“四个典范”,继承和发扬晋商精神,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业高效生产能力,提高城乡一体发展能力,在“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中展现我省民营企业的担当作为。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精神,推动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落实,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享双赢。要强化服务保障,科学制定方案,强化督导,务求实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武章指出,要聚焦振兴乡村关键环节,在产业振兴上全面发力,在人才振兴上精准着力,在生态振兴上持续用力,在组织振兴上提供助力,在文化振兴上凝聚合力,全力推动“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深入开展。要坚持典型引领、营造良好氛围,切实保障“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落地落实落细。

活动由省工商联、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光彩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西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六家单位联合组织举办。“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企村结对共建,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源自: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恢复发展态势,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10月21日,在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卫永杰表示,全省经济运行继续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这显示山西经济发展韧性正持续显现,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前三季度山西经济运行“成绩单”有哪些亮点?我们不妨通过几个关键词来进行解读。

经济发展平稳较快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558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63.07亿元,同比增长9.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31.96亿元,同比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589.82亿元,同比增长9.9%。

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07.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6%。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统计监测数据显示,全省生猪存栏730.4万头,同比增长38.1%。生猪出栏821.7万头,牛出栏47.8万头,家禽出栏16008.8万只。肉类产量104.6万吨,牛奶产量96.4万吨,禽蛋产量77.2万吨。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增长21.2%,蔬菜产量增长20.2%,全省水果产量增长15.8%。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0%,比全国快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4%,比全国快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原煤需求上涨,价格稳步上行,全省加大生产力度,实现了煤、气、电持续安全稳定供应。全省规模以上原煤产量8.8亿吨,增长11.6%;发电量2747.6亿千瓦时,增长11.4%;外送电量919.3亿千瓦时,增长23.1%;煤成气68.8亿立方米,增长25.7%,能源生产保障有力。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比全国快4.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0.8%,比全国快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5%,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6∶35.1∶58.9。民间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重点领域均保持稳定增长。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1.9亿元,增长22.4%,比全国快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8%,比全国快0.9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599.8亿元,增长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32.1亿元,增长24.1%;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5073.0亿元,增长20.3%;餐饮收入558.8亿元,增长45.5%。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881.0亿元,增长28.5%,比全国快10.6个百分点,市场销售加快回暖。

新动能不断壮大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工业增长11.3%,非煤工业增长17.3%,明显快于煤炭工业。非煤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31.9%,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5.3%,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4.1%,均明显快于全省工业增速。新能源汽车产量2.9万辆,增长189.4%;移动通信手持机产量2128.8万台,增长69.8%。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37.4%,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6.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3%,均明显快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全省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房地产业同比增长12.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12.6%,均快于服务业增速。1—8月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0.1%、52.2%、43.0%,均明显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19.6亿元,增长1.0%,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9.8%。

今年以来,全省线上消费均保持成倍增长。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1.2倍,占全省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8.0%,同比大幅提高4个百分点。网络消费快速增长带动快递业务规模快速壮大,1—8月份,全省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2.9%,快递业营业收入增长32.4%。

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和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140.1%、149.3%和22.5%。

全省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3276.3万人次,增长20%;门票收入9.5亿元,增长114.8%;经营收入35.6亿元,增长22.7%。

截至9月底,全省“四上”单位新增1542个,较上年同期增长1.1倍。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739.6亿元,同比增长11.0%,较6月末加快1.7个百分点,呈现持续回升势头。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4.5亿元,增长26.4%。其中,占比72.6%的税收收入增长26.7%,占比27.4%的非税收入增长25.5%。

1—8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43.0%,利润总额增长2.3倍,明显快于全国;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3%,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4.5%,利润总额增长1.2倍,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18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4元,增长11.8%,快于全国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4.2万人,同比增加5.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98.2%;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4万人,同比增加14.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34.5%;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控制在4.5%目标以内。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7%,涨幅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其中,居民生活相关商品价格稳中有降。农业生产总体较好,生猪生产持续恢复,食品等相关商品供应充足,居民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全省食品价格下降0.6%,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9%。

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服装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2%、38.8%和21.9%。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长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3%,均快于全部支出增速。

卫永杰表示,总体来看,全省经济运行继续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不过,当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巩固经济向好基础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下一步,全省上下要科学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粮食“双减双抢”和农产品生产供应,抓好能源保供和工业稳定运行、服务业提质增效和消费促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和民生保障,全力奋战四季度,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源自: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山西综改示范区专场发布会举行

10月21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六场发布会。山西综改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区成立4年来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引领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转型综改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山西综改示范区于2017年2月正式挂牌,由太原、晋中的8个国家级、省级产学研园区组建而成,并向南北扩展,规划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担负着为山西转型综改先行先试、探路领跑的重大任务,是山西深化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主引擎。

成立4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视察,提出“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切期盼。山西综改示范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走在前、作示范、创一流。

依托山西新兴产业电价政策优势,山西综改示范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精密电子制造、合成生物、光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智能制造,加快培育信创、碳化硅、蓝宝石、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电科建成全国最大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材料基地,百度建成全国最大的人工智能标注中心,智奇高铁打造了全国最大的高铁轮对生产基地。上海凯赛生物与山西综改示范区共建的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一期投资约450亿元,努力打造引领全球的标志性新型“两高一低”,即高产值、高税收、低碳排产业园。锦波生物全球首创“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园预计年底建成投产,逐步构建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中科曙光、百信等龙头企业打造信创软硬件集聚区,以快成物流、泛城控股、满帮科技、京东为龙头打造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加速推进中来光伏、厚生锂电池隔膜等一批领军企业项目。

存量企业也在稳步发展,打造以富士康为龙头的千亿级精密电子制造产业园区,比亚迪EHS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等制造项目。网络货运、流量经济等新动能正加速形成,今年1至8月份,现代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390.16亿元,同比增长69.21%,运单量在全省占比约八成。建成全国首家数据流量生态园,吸引过百家省外企业入园,年营收规模预计达126亿元,数字产业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山西综改示范区实行了“三化三制”改革,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对标自贸区先进制度成果,探索实施了上百项改革创新,4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称号。实施了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深层次激活内生动力和活力,搭建起优质高效的招商引资服务组织架构,形成“小管委+大公司”专业化产业化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在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的基础上,构建起“一网通办+承诺制+标准地+一话通办+全代办+全程帮办”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服务,营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成立4年来,山西综改示范区(太原片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至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2020年,努力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20.6%,在中部六省高新区排名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2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5.26%;进出口总额1175.7亿元,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0%,同比增长102.5%。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主体稳步增长。截至9月底,市场主体3万余家,较2020年末增长15.6%。

面向未来,山西综改示范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发展,落实“双碳”战略,提高项目质量,建设最优营商环境、最佳宜居宜业新区,把山西综改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高地,着力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洼地,更好地在转型发展蹚新路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源自:山西省人民政府

 

【晋中动态】

 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召开

10月21日下午,市委书记、市委财经委员会主任吴俊清主持召开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经济运行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分析研判当前财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对症施策、补短挖潜,发力赶超、争先进位,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常书铭,市领导鹿建平、丁雪钦、冯晓雷、郝向明,市政府秘书长崔雪波出席。

会议指出,要认真分析研判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财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年以来,全市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切实加大财税征管力度,提升财政保障水平,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交账意识、担当意识,进一步细化任务,强化举措,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拿出过硬措施,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

会议强调,要广开渠道增收,确保财政税收保持在合理区间。抓煤焦生产,在达产达效上下更大功夫,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组织生产,进一步释放产能。抓税源培植,在增收增效上下更大功夫,立足实际,发挥好比较优势,大力培植高效支柱税源,巩固壮大特色税源,重视抓好新兴后续税源,为财政增长提供持久动力。抓税收征管,在应收尽收上下更大功夫,加大力度、深入挖潜,最大限度地抓紧零散税源增收,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抓财政盘活,在协税护税上下更大功夫,市直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真正肩负起收入协同、财源策划的共同责任,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全市挖潜增收的有效联动机制。

会议强调,要坚持过紧日子,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不断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把来之不易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切实做到节俭为本、节用裕民、节约促发展,努力为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更加坚实、更加有力的财政保障。

会议强调,要超前研究谋划,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科学调度第四季度经济运行,坚决稳住煤焦产业基本盘,在确保安全、增加产量、稳产保供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做好焦化产业升级和复产工作,全力以赴做好骨干企业的增收挖潜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服务业提质增效,以实的办法、硬的举措狠抓第四季度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提前谋划明年项目总体盘子,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同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形成大抓特抓狠抓项目的浓厚氛围,为实现明年经济工作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源自:晋中政府网)

 于英杰出席2021年晋台特优农业农谷论坛

10月18日,2021年晋台特优农业农谷论坛在晋中市举办。论坛以“发展特优农业,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汇集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农大等单位的权威专家学者,台湾知名农业专家,天津、广东、江苏、山西等地的台商台企,共商“特”“优”农业发展,共话乡村振兴战略,共同探讨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技术。副省长于英杰参加活动。

于英杰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晋台两地交流和科技合作,相信晋台“特”“优”农业论坛必将为山西“特”“优”农业蹚出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注入新动能。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赵春江、李培武,台湾神农科技发展协会理事长廖树宏等专家学者结合海峡两岸在农业产业中发展的各自特点,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线,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内容,以晋台特色农业交流为目的,围绕杂粮、蔬菜、鲜干果、中药材等山西特色农产品及酿品、饮品、乳品、功能食品等十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聚焦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特色农业、有机旱作农业等“特”“优”农业体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山西强“特”“优”农业注入创新活力、夯实“智库思想”。(源自:晋中市政府网)

 华校友晋中行暨文创体育项目对接座谈会举办

10月20日,由晋中市推进省校合作工作服务中心和清华校友总会主办的清华校友晋中行暨文创体育项目对接座谈会在山西智创城No.4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是在市委、市政府落实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提出“1221”战略举措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旨在招徕各路贤才、共谋晋中发展。

座谈会上,市委组织部和清华校友总会有关领导致辞并介绍各自在文创产业、体育项目方面的优缺点和融合点后,受邀单位和企业家与清华校友们就各自所在行业展开了热烈对接交流。交流过程中,中科科创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星汉云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丁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景智维射手智能篮球训练机等公司负责人当即表示出与我市对联企业行业进一步深入探索合作的意向,在会场内外就项目合作、投资融资等具体事宜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当天下午,清华校友一行在有关人员陪同下赴平遥,就民宿、榫卯、文创发展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研讨。

自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深化省校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发掘、因地制宜,不断利用各种有利契机促进省内外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双创方面的合作、融通、落地、共进,切实推动省校合作工作,助力山西“智创谷”建设,为晋中双创高质量转型发展赋能。(源自:晋中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