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1年第45期(总第166期)(2021年12月20日-12月24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27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2021年全球并购交易额超过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②海外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国内经济:①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②前11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长1.2倍
    山西动态:山西党群干部:全力推动“三驾马车”扩量增效②明年我省出口企业将享受政策利好。

晋中动态:①建设智创谷增强驱动力奋力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②晋中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2021年度第三次会议。

【国际视角】

 2021年全球并购交易额超过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金融数据公司Dealog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并购交易额首次超过5万亿美元,突破历史纪录。

截至12月16日,全球并购交易额增长63%至5.63万亿美元,超过2007年4.42万亿美元的峰值。市场充裕的资本和极高的估值推动了狂热的交易活动。

摩根大通北美并购业务联席主管鲁普(Chris Roop)表示:“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单在美国,企业就坐拥2万亿美元的现金,而且融资成本仍处于历史低位。”

通常占据并购市场最大份额的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在2021年再次领跑,部分原因是积压的需求得以释放。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金融环境造成影响,去年的并购活动降至3年以来的低点。

企业纷纷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摩根士丹利美洲并购部门联席主管迈尔斯(Tom Miles)说:“强劲的股票市场是并购交易的关键驱动力。当股票价格高涨时,通常伴随着积极的经济前景和首席执行官信心高涨。”

根据Dealogic的数据,2021年美国整体并购交易几乎翻倍,达到2.61万亿美元;欧洲的交易规模扩大了47%,达到1.26万亿美元;亚太地区交易规模增长37%,达到1.27万亿美元。

此外,融资易得也推动了私募股权交易,交易金额比2020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创纪录的9852亿美元。新华社

 

 海外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近期国际投行接连发布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明年在稳定增长中将呈现诸多亮点,涵盖人民币稳健升值、出口增势持续、对外资吸引力不断扩大等。

渣打银行报告称,全球疫情再起可能会推迟中国边境重新开放,影响国际收支的强劲表现,并缩小2022年上半年中国与西方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差距。但发达市场可能持续的宽松流动性条件,可能会促使更多的资本流入中国,因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更加温和。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指出,中国可能会在2022年底之前坚持严格的边境管制,将服务贸易逆差保持在最低水平。因此,即使美元走强,可观的经常项目顺差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足够的缓冲。

马来亚银行表示,强韧的出口表现、政府对气候变化转型的推动以及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会支撑人民币前景,新冠清零战略为人民币赋予避险性质。“对于2022年,我们不能排除人民币涨幅有所放缓的可能性,因为家庭消费似乎更能够弹性应对防疫封锁,可能获得足够的牵引力来缩小目前由外部需求驱动的经常项目顺差。”

对于中国今年头11个月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摩根士丹利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说,受益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的外资选择进入中国,并流向更多新兴产业,这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

英国广播公司(BBC)文章指出,中国外贸进出口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贸易规模在全球的占比达到历史峰值,这种现象不难理解。“中国防疫措施严格,供应链在疫情期间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分析师徐天辰向BBC介绍,这些原因使企业们做出最符合利益的决策——让订单回到已经全面复工的中国。

创新能力已成为海外人士关注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重要指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已经从2013年的第35位上升至第12位,是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也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参考报

 

【国内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

  2021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50亿元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中标利率为2.50%。此次发行受到境外投资者广泛欢迎,包括美、欧、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踊跃参与认购,投标总量为222亿元,超过发行量的4.4倍,表明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常态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不仅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带动了境内金融机构、企业等其他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近年来,在离岸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不断增加,发行方式和发行地点日益多样化,表明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对于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

 

 前11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长1.2倍 销量口碑双升新能源助推中国汽车“出海”

“中国汽车品牌能够活到现在的,都过得不错。”这句话被一众车企高管反复提及。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中国汽车品牌不仅赢得了销量和口碑的双丰收,而且做到了“国内+海外”两大市场的齐头并进。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是检验一个汽车品牌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只有在本土市场之外开拓海外市场,才有机会成为世界品牌。2021年,随着汽车出口数量的爆发性增长和出口环境的改变,中国品牌正在迎来增长的“第二曲线”。

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迎来收获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142.7万辆,同比增长1.2倍。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数量和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比例最高的商品是汽车(包括底盘、乘用车、商用车),今年1-11月,累计出口192.8万辆,同比增长101.9%;累计金额2029.9亿元,同比增长108.4%。另据广州港统计,2021年,广州港新开外贸出口航线6条,为上汽通用五菱、吉利、广汽传祺、长安、比亚迪等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出口墨西哥、中东、东南亚、欧洲等方向提供便利。今年1-11月,广州港累计完成汽车外贸出口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180.6%,创历史新高。

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海外并非易事,面临着产品质量、排放标准、准入规则等一系列的门槛,再加上本地运营等方面的原因,在较长一段时间,中国汽车品牌出口处于“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投入阶段。

2021年,中国汽车品牌出口终于迎来收获期,多个品牌海外市场销量攀升。今年1-11月,上汽乘用车出口24.5万辆,已超过去年出口总销量;奇瑞汽车累计出口237901辆,同比增长137.6%;吉利汽车累计出口97883辆,同比增长约61%;长安汽车累计出口10.9万辆,同比增长120%。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初步构建起全球销售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广乘国际已推动GAC MOTOR品牌进入26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今年9月,广乘国际近千辆新车贴牌出口墨西哥,在当地供不应求,单月订单超400张。有鉴于此,第二批新车也已经装船启航,将于今年底投放当地市场。

上汽乘用车已进入6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其中,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累计销售突破3.5万辆,位列澳大利亚乘用车市场第九。比亚迪于2013年正式进入菲律宾乘用车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比亚迪在菲律宾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已超过80%,在菲律宾市占率排名第一。

新能源汽车成出口量激增的重要推手

“欧洲市场”和“新能源汽车”是2021年中国品牌汽车出口爆发增长的两个关键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为136.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也给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了较大的增量契机。

2021年慕尼黑车展上,长城汽车宣布进军欧洲市场。魏牌欧盟品牌副总裁强孙兵表示,欧洲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态势非常快。欧洲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和补贴政策较强,如德国的补贴政策计划在2020年结束,但目前已经延续到了2025年。据悉,2021年前11个月,名爵在英国的新车销量中占比达到1.9%,超过了本田和马自达;11月单月销量占比提升到3.6%,直逼日产和福特。名爵在英国热销的关键原因,是当地年轻消费者愈发青睐技术先进、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其中,由于渗透率高,挪威成为许多中国汽车品牌开拓欧洲市场的第一站。9月,蔚来ES8汽车在挪威启动交付。比亚迪、中国一汽也启动了对挪威的汽车出口。今年以来,除了宇通、比亚迪等新能源大巴之外,上汽、红旗、蔚来、小鹏、爱驰、长城欧拉等品牌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也陆续进入欧洲市场。“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很强,欧洲政府的补贴政策推动了发展,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这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机遇。”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2021年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17万辆,同比增长71.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贡献比为32.9%。即每出口10辆汽车,有3.3辆为新能源汽车。

东兴证券研报认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大幅增加,一方面是自主品牌布局不断推进进入产品放量期。另外一方面,海外整车生产受疫情影响更大,无法满足当地正常需求。在海外各大市场中欧洲市场规模较大,且原有格局比较稳定,但多数集中在燃油车领域。在欧洲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中国品牌在内所有品牌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未来三年,中国品牌有望获得当地1%的市场份额。

除了欧洲,在南美、亚洲等海外市场,中国品牌也积累一整套成体系经验,在新车导入、本土化服务、品牌营销等方面能够不断洞察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需求并快速响应。

中国汽车有望扩大电动化智能化“领跑”优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2750万辆,同比增5.4%。汽车出口将是推动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而新能源汽车则是拉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领域。

凭借对电动化和智能化需求的敏感,中国车企新能源车型的销售不仅受到海外消费者的青睐,也助力了当地交通能耗转型。今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9.1万辆,同比增长189.9%。这一良好增长态势,有望延续到2022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22年,中国有多重因素有利于汽车行业发展,比如,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宏观政策促进汽车消费、海外需求旺盛、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提升等。

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纷纷为汽车出口做着各种准备。2021年广州车展上,小鹏G9全球首发,该车在研发之初,就立足国际化,在法规、环保等方面,要满足不同国家的需求。上汽集团计划在2025年,上汽集团欧洲销量将冲击30万辆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70%至80%,并实现入门级到中高级产品全覆盖。吉利汽车计划到2025年海外销量达到60万辆。奇瑞汽车“十四五”期间要全面实现“双50”,即年出口50万辆汽车、实现50亿元出口利润。业内人士认为,产品力的大幅提升,令中国品牌在海外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汽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领跑”优势,再加上清晰的前瞻性布局,更是让中国品牌有望在海外市场赢得更多的机会。(中国经济网)

 

【山西动态】
 山西党员干部群众热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力推动“三驾马车”扩量增效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提到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要扩量增效,面对需求收缩的压力,必须全面发力。

连日来,我省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集中精力办好山西的事情,努力交出一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聚焦重点领域 推动落地落细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宏观经济增长中起着巨大拉动作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传统新兴并重、新老基建并举、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协同、政府民营两端发力,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以来,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据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1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比全国快3.8个百分点。分领域看,重点领域投资稳定增长。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重点领域均保持稳定增长。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引领增长。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29.4%,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5.4%。

“今年商务各项指标发展迅猛,开发区主要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0月份,69家工业类开发区完成工业投资1229.5亿元,同比增长32.9%,高出全省增速2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2亿元,同比增长20.1%,高出全省增速6.6个百分点。”省商务厅厅长王宏晋表示,下一步,全省商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信心决心,全力推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商务领域落地落细。

“刚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举措,为全省投促系统今后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2021年,省投资促进局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统筹发挥平台资源,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千方百计抓项目,形成合力促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省投资促进局局长杨春权表示,2022年,省投资促进局将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统筹全省投资促进系统,高起点完善政策创设、高质量推动招商引资、高水平优化营商环境、高层次拓展合作空间、高品质强化智力支持,不断深化投资促进机构和队伍改革,服务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大局,深入开展长板招商、资本招商、投行招商,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狠抓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充分发挥投资促进在全省转型最前沿的先锋作用,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稳住传统消费 培育新兴消费 全力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

2021年全省消费促进工作亮点纷呈。以“礼享生活·晋情消费”为主题的消费促进系列活动贯穿全年、省级1亿元数字消费券核销率达到100%、各市同时开展了多样化的消费券发放活动、“居家嗨购网上过年——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活动促进了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本土直播机构运营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疫情等因素对我省市场消费产生一定冲击,但消费品市场总体复苏态势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省商务厅副厅长梁志勇表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改进消费环境,开拓更多的消费增长点仍然是2022年我省消费工作的重点内容。

2022年,省商务厅将从哪些方面着力推动商贸流通高水平发展?梁志勇从4个方面做了介绍。一是培育电商新业态发展。做大做强我省网络零售企业,加强直播基地建设,推动网络零售全方位数字化和深度线上化等。二是推进城市消费提档升级。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建设,推动省级试点步行街区改造提升,支持忻州古城步行街、太原市钟楼步行街等打造展现山西特色的全国样板街区等。三是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规模。继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健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推进电商小镇建设,争取打造一批电商小镇等。四是推进服务消费平稳发展。包括推动住宿餐饮业、家政服务业等提质增效,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培育会展业市场主体,扶持地方特色会展活动做强做大。推进二手车便利交易,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挖掘汽车消费潜力等。

2021年,山西省零售商行业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了主题为“点亮新消费·驱动内循环”首届山西零售商大会,邀请了行业代表共论发展趋势,共谋发展良策,收获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55万人观看了直播,为疫情之下企业转型创新指明了方向。省零售商行业协会会长王仂表示,2022年,协会将继续协助各级政府部门做好消费促进活动,办好山西省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峰会等会议、启动山西省零售业指数和消费品发展趋势研究、组建山西省消费品牌联盟、指导重点零售企业和重点步行街提档升级、助力太原打造国内国际消费目的地。

稳定出口 扩大进口 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1-11月我省进出口额2041.4亿元,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58.1%,高出全国36.1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居全国第三。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再接再厉,既要多措并举稳定出口,又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太原海关关长高继科表示,太原海关将以更高站位讲政治,以更实举措促发展,以更多担当抓改革,接续奋斗,助力山西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子。

高继科介绍,将紧扣发展需求,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全力支持申建中国(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标准推进太原阳曲综合保税区建设,助力大同、运城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助推中鼎物流园纳入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支持太原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扩容升级项目,服务“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建设,促进更多“晋”字品牌扩大出口;紧盯发展环境,培育对外贸易新主体。进一步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提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水平,帮助更多山西省进出口企业享受AEO国际互认优惠,积极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准备工作。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服务进出口企业方面,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税务局启动的出口退税办理“四个立即”模式广受纳税人好评。即立即启动“非接触”方式、立即提速退税时间、立即宣传新政策、立即响应处置问题,确保了退税工作的高效开展。该局局长张文萍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提升出口退税办理效率、“一企一策”个性化辅导、“税务直通车”服务专班等措施,帮助外贸企业畅享税收政策红利,盘活发展资金,为企业创新注入发展“活水”,为“三驾马车”注入满格“税动力”。

“我们将想市场主体所想,急市场主体所急,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紧盯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进行科学数据分析,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观点、有预测、有建议的分析报告,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服务。”省市场监管局市场主体发展服务处负责人杜建军表示,将持续狠抓政策落实,在政策宣传解读、配套制度制定、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等方面多角度发力。

“省贸促会是山西与境内外工商界开展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我们要积极联系、主动服务国内外经贸人士、企业、团体,充分发挥贸促机构的渠道、平台、资源优势,做好联络员,更加积极有效地服务我省对外工作大局。”省贸促会发展研究部部长宁国团表示,将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引领企业遵循市场导向、国际惯例等开展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山西日报

 

 RCEP原产地证书明年1月1日起签发我省出口企业将享受政策利好

2022年1月1日,备受关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生效,届时太原海关将为辖区出口企业签发作为RCEP成员国享受关税减让等优惠待遇的重要凭证原产地证明书。
  RCEP是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覆盖东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旨在达成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起自由贸易统一市场。协定生效后,区域内货物贸易或立即或逐步降税到零,最终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将实现零关税。
  进出口企业在区域内实现降税及零关税的前提,是产品符合RCEP原产地规则,需要按进口缔约方海关要求进行申报。为此,太原海关全面升级了原产地管理信息化应用,并将所有自贸协定全部迁移整合,实现“单一窗口”完成原产地信息管理的全部业务。
  今年以来,太原海关已对RCEP原产地规则宣讲解读及培训23次,并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全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线上专题培训,同时借助政务热线互动、工作群线上答疑等方式,指导我省出口企业了解政策利好。为助力企业抢抓RCEP机遇,太原海关不断优化关税服务,帮助企业分析重点优势出口产品,推动外贸企业提升竞争力。(山西日报)

 

晋中动态】

 晋中:建设智创谷 增强驱动力 奋力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山西省委机关刊物《前进》杂志2021年第11期刊发了市委书记吴俊清的署名文章《建设智创谷 增强驱动力 奋力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文章围绕省委赋予晋中市“晋中要发挥山西大学城、国家农高区优势,强化科技和人才集聚,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结合实际从三个部分进行了深刻阐述,对于晋中市各级各部门做好下一步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本报今日予以全文转发,以此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1221”战略举措,解放思想、提振精神,在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征程中铿锵前行。 

建设智创谷 增强驱动力

奋力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吴俊清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晋中要发挥山西大学城、国家农高区优势,强化科技和人才集聚,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我们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抢机而上、乘势而为,打造全省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以创新创造为引擎,担起历史使命,答好时代之问。 

省委出考题,晋中必须有答案。晋中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和一谷驱动、两区牵引、两翼腾飞、一力保障“1221”战略举措。把山西智创谷“一谷驱动”作为首要战略举措,立足跑出先行“加速度”、驱动人才“强引擎”、激发创新“新动能”,围绕国际视野、山西担当、晋中情怀,以山西大学城入驻高校和山西农大、山西师大为依托,以综改区晋中开发区为支撑,北延百里龙城区域、东进晋中职教港、西拓武宿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南连百里潇河生态产业区,覆盖山西智创城4号、金科创新孵化中心,宜教、宜学、宜研、宜创、宜业、宜居“六宜共筑”,产业新城、科技新城、人居新城、生态新城、智慧新城“五城联动”,校园、家园、公园、产业园“四园同构”,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三感融合”,规划建设核心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创谷,打造成为极具活力、充满潜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中关村”。 

一、突出聚“智”,为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集聚人才 

人才流失是山西之痛,更是晋中之忧。晋中市将盘活大学城的人才资源存量、做大增量,并转化为科研创造和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一是盘活盘盈人才存量,推动智才资源集聚。现有驻市省属高校11所,院士22人、博士后365人、教授5705人,在校本科以上学生19万人,其中博士1884人,硕士16155人,在校学生数占全省30%左右,全省独一无二,全国同类城市独特,但遗憾的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落户晋中仅7.68%。晋中市委、市政府既立足优势看未来,又直面问题找路径,以晋中发展的现实之问、未来发展的时代之问、报国情怀的担当之问来客观看待、科学审视大学城的现状,下大力支持高校发展、支持人才培育、支持师生创业,盘活人才资源,放大人才效应,让人才资源成为智创谷的硬支撑。 

二是锻造锻强创新平台,推动智慧集成升华。目前,11所高校共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6个。晋中市将响应研究型院校建设趋势,支持各高校建立国家、省、市、校四级实验室,在国家农高区、综改示范区加快布局与实验室相配套的科技创新基地,实现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要素贯通融合。今后五年,晋中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立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要达到150项以上。 

三是做大做强职教港湾,推动智能大军打造。智创谷一端是山西大学城,一端是万亩职教港,这是天作之合。职教港现已入驻5所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万多人,针对产业转型需要开设特色学科53个,每年毕业生达6000人左右,拥有实践基地171个、合作企业200家。晋中市将以把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应用型示范高校(本科大学)为牵引,带动职教港各入驻学校优化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实现山西大学城科研创造、智创城科创成果、金科基地孵化产品与实体经济无缝对接,努力打造成为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特色、最富影响力的国际职教港。正与中移铁通、西部控股集团等洽谈合作,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未来的职教港将是培育智能大军的摇篮、推动科创研用结合的港湾。 

四是对标对表先进经验,推动智创模式构建。坚持“拿来”和首创并举,学习借鉴美国硅谷帕罗奥图、美国尔湾新城、新加坡裕廊创新区、北京中关村、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合肥高新区的核心区、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武汉未来科技城等国内外成功范例和典型模式,聘请中国规划院编制智创谷总体规划,推动智创谷形成国际品牌标签、国内顶尖创造、山西科创特色的新模式。 

二、突出共“创”,为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点燃引擎 

坚持把“创”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推动学校单一性“创”向全方位“创”、高质量“创”飞跃,构筑创新、创造、创业耦合化的新高地,打造初创、众创、共创集成化的新地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一是校校联合共创,让每项创造实现高质高效。引导、支持、促进驻市高校横向联合、纵向贯通,促进关联学校、关联学科、关联专业、关联创新、关联师生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大学城与职教港强强联合、“比翼双飞”、携手同创,实现研究型学校与应用型学校联姻,研究型人才与实用型人才联手,共同推动科研科创成果见效,前瞻性地打通“研”“创”“用”的通道。 

二是校地联合共创,让每所高校尽享出彩机会。积极支持市域内高校硬件建设、软件提升,打造全国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学科。大力鼓励和扶持各类高校建设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在校内外布局各类科研平台、科创平台、孵化平台。促进各县(区、市)和各有关部门、各类企业根据实际需求,与驻市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支持驻市高校开展项目规划、技术研发、成果转化。 

三是校企联合共创,让每个创新燎原成势。把学校科研办在企业,把企业研发融入高校,促进校企双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力、全力攻关,使大批原创成果、重大技术在智创谷研发、生成、转化。目前,已与太原理工大、山西传媒学院、山西中医学院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设立企业研发机构15家,推出有效知识产权154项、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75项、注册商标49项。 

四是人人联合共创,让每一灵感生发火花。引导校内外师生借助智创城4号和众创空间、科研平台敢想畅想,生发创业的灵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剔除束缚,让创新自觉成为社会共识,使智创谷成为各类人才激情共燃的理想栖息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让各类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尽情发展,又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爱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三、突出筑“谷”,为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聚气造势 谷,聚能聚气,通川造势。把“智”与“创”融为一体,为打造“智”“创”融合之“谷”聚气造势,着力建设全要素构筑、全领域渗透、全方位融合的科教资源集聚之谷、高技能人才培育之谷、人才创业圆梦之谷、科教成果转化之谷、科教人才宜居乐业之谷、科技报国之谷。 

一是聚科创产品之气,造落地转化之势。以综改区晋中开发区和国家农高区为主阵地,围绕产业布局所需、调整结构所需、产品升级所需,优先布局推广科创原始成果、重大攻关技术应用、转化、落地,真正使智创谷成为科技成果应用的硬核、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引擎。目前大学城高校实施校地联合技术攻关项目92个,正在研发科技成果675个,已实现转化的科技成果423个。 

二是聚百业兴旺之气,造引人招才之势。有序布局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加快推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流量产业等新业态发展,发展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强算力基础设施;扩大现代商贸、体育休闲、文化创意、医疗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让人随处可见茶吧、餐吧、音乐吧,随时可享城市客厅、游乐设施、购物商场生活体验,形成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组合的百业发展态势,聚集起智创谷的旺盛人气。 

三是聚项目建设之气,造产业发展之势。围绕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特色产业的品牌化,超前谋划量子产业、碳基芯片、人工智能等前瞻性产业,大力实施“百千万”亿行动计划,培育百亿企业,壮大千亿产业,谋划万亿项目。根据产业布局和分工,设置产业板块,打造产业新城,形成谷中有城、城中有谷、谷城融合的科创产业发展态势。当前,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发挥吉利、美锦、保罗、斯纳德、中航兰田等企业优势,以“一链三线”集聚零部件配套企业,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十四五”时期打造成为5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四是聚环境优化之气,造宜居乐业之势。推动市城区百亿百项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向智创谷铺排,把高校区建成城市中的校园,把市城区建成校园中的城市。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要素保障环境。充分发挥山西师大资源优势,支持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推动大学城向科教城转变,建设全省优质的教育城,让高校教职工舒心生活、安心工作、专心创造,把心留在科技创新上。 

建设山西智创谷是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的一次战略性觉醒、前瞻性布局。晋中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打造形态优美、特色鲜明、产学协同、功能齐全的智创新高地,加快形成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争先崛起的伟大征程中托举起山西创新新地标。(晋中新闻网) 

 晋中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2021年度第三次会议

12月23日下午,晋中市委书记、市委财经委员会主任吴俊清主持召开市委财经委员会2021年度第三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财经委会议精神,精准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研究讨论我市2022年经济工作,为顺利召开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奠定良好基础。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潘海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忠,市政协党组书记任秀红,市政协主席王建林,市领导那志茂、王兵、贡琦、鹿建平、丁雪钦、冯晓雷、刘伟、郝向明、梁艳萍、杨隽,市政府秘书长崔雪波出席。

会议用一天时间,听取市委常委、市人大和政协负责同志关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听取各县(区、市)和市直主要经济部门以及副市长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盘子汇报。

会议指出,这次财经委员会会议对今年经济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明年全市经济工作进行了全方位谋划,特别是对党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进行了再学习,对做好我市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为确保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成功召开,为走好走稳我市经济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工作基础、方法基础。

会议强调,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疫情防控。各级各部门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按照省委、市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立刻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各个关口,确保万无一失。要一刻不松抓好消防安全特别是森林防火,将思想和工作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上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本地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分析解决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力推动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要一刻不松抓好安全生产,深刻汲取寿阳“12·6”火灾事故及孝义“12·15”私挖滥采透水事故教训,把安全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针对季节和行业特点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绝对不能在关键时刻出问题、掉链子。要一刻不松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做好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风险的预知、预判, 对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要一刻不松抓好民生工作,全力做好水、电、气、暖等基础性民生保障工作,开展访贫问寒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加快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在春节前住进新房,过一个温暖的春节。要一刻不松抓好生态环保工作,持续加大防治、管控力度,扎实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坚决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一刻不松抓好年终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各部门要主动靠前,认真做好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等会议的筹备工作,抓紧做好年度考核各项工作,做好民主生活会召开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高效率、高质量统筹推进当前各项工作。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经济盘子谋划。一产要积极发挥农高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农林牧渔业快速发展;二产要抓好传统产业技改,促进建筑业提质提量;三产要保住非营利性服务业,恢复旅游业,激发引导消费,管住跑冒滴漏。要突出“智创谷”高标准打造。关键是扩大投资,抓住龙头,留住人才,引导消费。要突出开发区建设发展。打造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加快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投产达效,支持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要突出晋中国家农高区引领带动。强化科创驱动,强化龙头带动,强化项目推动,狠抓全市粮食稳产保供,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抓好项目谋划,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推进。要突出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推动非营利性服务业稳步增长,推动文旅业融合发展。要突出市场主体倍增。要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增强市场主体科技创新能力。要突出安全生产稳定。压实县区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要突出生态环保治理。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扎实推进生态环保领域问题整改,坚决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要突出灾后重建和疫情常态化防控。确保春节前受灾户全部入住。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晋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