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2年第3期(总第170期)(2022年1月17日-1月21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21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②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22年全球失业人数达2.07亿,仍高于疫情前水平。
国内经济①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完成;②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能源保供稳价取得阶段性成效。
山西动态:①2021年全省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256.05亿元;②2021年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13.02亿元。
晋中动态:①吴俊清与山西省浙江商会会长武志龙举行工作会谈;②丁雪钦在晋中分会场参加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会。
 
 
 
【国际视角】
● 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
       习近平首先指出,再过两周,中国农历虎年新春就要到来。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中国人常说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险阻,全力扫除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让希望的阳光照亮人类!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强调,“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世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我们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第一,携手合作,聚力战胜疫情。事实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道路。任何相互掣肘,任何无端“甩锅”,都会贻误战机、干扰大局。世界各国要加强国际抗疫合作,积极开展药物研发合作,共筑多重抗疫防线,加快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特别是要用好疫苗这个有力武器,确保疫苗公平分配,加快推进接种速度,弥合国际“免疫鸿沟”,把生命健康守护好、把人民生活保障好。
       第二,化解各类风险,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世界经济正在走出低谷,但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我们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社会生活新模式、人员往来新路径,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走稳走实。世界各国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经济活力充分迸发出来。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必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主要经济体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协调好财政、货币政策目标、力度、节奏。主要发达国家要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把控好政策外溢效应,避免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凝聚国际共识,增强政策协同,防范系统性风险。
       第三,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全球发展进程正在遭受严重冲击,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疫返贫、因疫生乱,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现有发展合作机制协同增效,促进全球均衡发展。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发展框架内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成果。发达经济体要率先履行减排责任,落实资金、技术支持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全球发展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倡议落地,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第四,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煽动仇恨、偏见的言论不绝于耳,由此产生的种种围堵、打压甚至对抗对世界和平安全有百害而无一利。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谁也保护不了,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国家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搞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是无济于事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习近平强调,去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在国家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现在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实现了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双重目标。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中国明确提出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将为此在各方面进行努力。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中国将继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国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确保所有企业在法律面前地位平等、在市场面前机会平等。中国欢迎各种资本在中国合法依规经营,为中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中国将践信守诺、坚定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国将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中国将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源自:新华社网)
 
●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22年全球失业人数达2.07亿,仍高于疫情前水平
       国际劳工组织17日发布的《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2年趋势》预计,2022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2.07亿,高于2019年新冠疫情前1.86亿的失业水平。
  报告预计,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2022年全球工作时间短缺相当于52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尽管这一最新预测较2021年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比疫情前全球工作时间少了近2%。此外,2022年,全球劳动参与率预计将比2019年低1.2个百分点。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2022年失业人数仍高于疫情前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冠病毒近期的变种,如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对劳动市场的影响,以及疫情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
  报告称,疫情危机对不同工人群体和国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加深了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并削弱了几乎每个国家的经济、金融和社会结构。这种破坏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修复,对劳动参与率、家庭收入和社会等都有潜在的长期影响。
  报告称,目前,全球所有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都感受到了这种影响,尽管复苏模式存在巨大差异。欧洲和北美地区显示出复苏迹象,而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前景消极。在国家层面,高收入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复苏强劲,而中低收入经济体的情况最差。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疫情带来的危机已持续了两年,世界就业前景仍然脆弱,复苏之路缓慢而不确定。(源自:中国新闻网)
 
【国内经济】
●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8.2%。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其中,夏粮产量14596万吨,增长2.2%;早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50888万吨,增长1.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1284万吨,增长0.5%;小麦产量13695万吨,增长2.0%;玉米产量27255万吨,增长4.6%;大豆产量1640万吨,下降16.4%。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牛肉产量698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514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2380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3683万吨,增长7.1%;禽蛋产量3409万吨,下降1.7%。2021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5%、4.0%。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3%,制造业增长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4%。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3.3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2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0%;股份制企业增长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9%;私营企业增长10.2%。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0.42%。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750亿元,同比增长38.0%,两年平均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全年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7.2%、14.5%、12.1%,保持恢复性增长。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0%。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0%。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0.8%。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60.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规模扩大,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1558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65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93928亿元,增长11.8%;餐饮收入46895亿元,增长18.6%。基本生活消费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20.4%、10.8%。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8%、18.8%。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0.18%。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0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42亿元,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
五、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4%,制造业投资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33万平方米,增长1.9%;商品房销售额181930亿元,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民间投资307659亿元,增长7.0%,占全部投资的56.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7.9%。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5.8%、21.1%;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60.3%、16.0%。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卫生投资、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4.5%、11.7%。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22%。
六、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48亿元,增长21.2%;进口173661亿元,增长21.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3687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4.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6.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508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出口21777亿元,增长17.3%;进口15730亿元,增长16.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047亿元。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高位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0.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3%,衣着上涨0.3%,居住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4%,交通通信上涨4.1%,教育文化娱乐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1.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1%,鲜菜价格上涨5.6%,猪肉价格下降3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1%,12月份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1.0%,12月份同比上涨14.2%,环比下降1.3%。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降低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本地户籍人口为5.1%,外来户籍人口为4.9%。16-24岁人口为14.3%,25-59岁人口为4.4%。12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8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增长4.1%;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增长1.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432元,比上年增长8.8%。
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189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缩小0.0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997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333元,中间偏下收入组18446元,中间收入组29053元,中间偏上收入组44949元,高收入组85836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6%,两年平均名义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0%。
十、人口总量有所增加,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50429万人,比上年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467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
       总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源自: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能源保供稳价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到能源保供稳价工作时,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电厂存煤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电力供应持续平稳,天然气资源供应较为充足,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介绍,针对2021年9月份以来能源供应紧张问题,我国督促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带头保供稳价。针对发电供热企业成本变化,及时出台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措施,推动发电供热企业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全力做好北方采暖地区用煤保障,全面排查“煤改电”“煤改气”用户用电用气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 李云卿:在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国外市场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形势下,党中央统筹全局、科学决策,果断部署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措施,推动我国能源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下一步,我国将持续深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指导产煤省区和煤炭生产企业在春节期间保持正常生产销售及发运,持续优化天然气、电力、煤炭“压非保民”预案。与此同时,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用足用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充分发挥天然气“全国一张网”的优势,重点加强对北方地区特别是资源偏紧地区的调度保障。(源自:央视网)

 
【山西动态】
2021年全省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256.05亿元
       1月18日,从省自然资源厅传来消息,我省去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催缴和征收工作两手抓,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工作超额完成全年征收任务。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256.05亿元,同比去年的231.4亿元增长10.65%,为我省财政增收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和保障。
       为全面完成年度矿业权出让收益清收任务,省自然资源厅派专人赴各市就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开展清收工作进行督导,各级各部门加大催缴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已清收50座矿山,涉及金额20.71亿元。剩余确定缓缴的78.01亿元,力争按缓期合同约定在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清收。
       为加大新立矿山欠缴出让收益征收力度,省自然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多次约谈相关煤炭企业,了解其经营状况和欠缴原因,讲清政策、厘清责任,通过一系列催缴措施,完成7座新立煤矿首期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工作。截至2021年底,此项共收回出让收益55.96亿元。
       据了解,在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工作中,我省对征缴清收工作好的市县进行奖励,不断提升收缴效率,5市13县因此受益4.67亿元;为符合政策规定的矿山企业办理矿业权出让收益退还抵顶手续,去年全年共办理退还抵顶矿业权出让收益的矿山11座,涉及金额5.48亿元;省自然资源厅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划转移交工作,今年1月7日,省税务局完成中煤华晋集团晋城能源有限公司里必煤矿2022年度矿业权出让收益0.62亿元征收,标志着划转工作顺利完成交接。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与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国资委、省国资运营公司等部门加强联动,建立征收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做到应征尽征,防止产生新的矿山欠缴行为。同时,对尚未完成清缴工作的矿山企业,经批准后公开市场转让矿业权,有效盘活国有资产。(源自:山西日报)
● 2021年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13.02亿元
       12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召开的全省税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1年,山西省全面精准落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落实煤电保供、中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为煤电保供企业“减退缓”税15.34亿元,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13.02亿元。
       据了解,山西省税务局全力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为4274户企业在第三季度预缴申报时,提前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51.31亿元。太原市税务局打造了税费业务“办审一体、上下联动”集成处理新模式;大同市税务局自主研发了“智税114平台”,为税费政策应知尽享提供巨大便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山西省税务局有力有序推动《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落实落地。目前,已经在电子税务局智能化改造、精确化刚柔并济执法、精细化简办快办服务、精准化数据战法监管和精诚开展部门协同税费共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和积极成效。电子税务局智能化改造“18个”套餐实现“一件事情一次办”“集团企业一键办”“全程预填最简办”,全年为880万户次纳税人自动推送办理减免税3473万笔。认真落实税务总局专票电子化“1+1+5”工作机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电子专票扩围的山西路径,聚焦纳税人需求,提供“专柜领取”“专线支持”“专项服务”;深化网格化服务模式,形成增值税电子专票同步核定“1+1+1”模式;通过“一机制、一服务、一监督”持续发力,全省新办纳税人电子专票核定率大幅提升,在全国居于前列。
       山西省税务局在2021年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改进电子税务局办税体验,完成主税附加税费合并申报,顺利实施财产行为税“十税”合并申报,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动“首违不罚”事项清单精准落地,大力推进“银税互动”等,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纳税人满意度稳步提升。“银税互动”全年助力纳税人获得贷款378.6亿元。(源自:新华财经)
 
晋中经济
● 吴俊清与山西省浙江商会会长武志龙举行工作会谈
       1月18日上午,市委书记吴俊清与山西省浙江商会会长武志龙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就进一步开展合作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市委常委、秘书长鹿建平参加。
       吴俊清对武志龙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山西省浙江商会对晋中的关注和支持。他指出,山西省浙江商会扎根山西多年,商会会员分布广泛、实力雄厚,是推动晋浙两地经济发展、政企合作的优秀组织力量。当前,晋中市正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希望山西省浙江商会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沟通、对接,确保具体合作项目能够早日落地见效。晋中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创造合作条件,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开展更加深入的交流合作,在共享机遇中实现共同发展。
       武志龙表示,商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沟通对接,不遗余力推进晋浙两地间、会员企业与晋中市的合作,为浙江、山西晋中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更好地发挥促进两地互相交流、转型发展的推进器作用,为晋中高质量发展贡献商会的力量。(源自:晋中新闻网)
 
●丁雪钦在晋中分会场参加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会
       1月18日,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雪钦,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在晋中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
       会上,省发展改革委通报了2021年服务业提质增效总体情况,安排部署2022年各项工作。省统计局通报了2021年全省服务业运行情况。同时,5个工作专班牵头单位分别汇报了2022年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及确保首季“开门红”的具体措施办法。
       会议要求,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提高服务业提质增效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的认识。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牢牢把握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发力点。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重点领域,分业施策,加快多业并举,多措并举,多彩融合,打开服务业发展新格局。要紧盯目标,精准施策,全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