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2年第8期(总第175期)(2022年2月28日-3月4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07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应对挑战,世界期待从两会看到“中国方案”;②对俄制裁将严重影响欧盟经济

国内经济:2月制造业PMI韧性回升 连续4月保持景气;②我们离“高收入国家”还有多远

山西动态:扛起能源保供大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②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晋中动态:“双碳”引路 晋中转型发展战正酣;②榆社化工20万吨离子膜电解槽技改项目:深耕节能技术,为企业发展增绿。

 

【国际视角】

应对挑战,世界期待从两会看到“中国方案”

2022年,世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有增无减。迷茫中,“一起向未来”的呼声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力量。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天下一家”的焰火还在脑海闪耀,备受瞩目的中国两会又将拉开序幕。世界,将再次迎来“中国时间”。

新冠疫情延宕反复,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中国发展是世界机遇已成共识。透过两会,世界希望看到中国坚定前行的脚步,期待中国方略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智慧,中国理念鼓起全球希望之帆。

世界期待,中国机遇继续为世界经济提供新动能。过去一年,多重冲击交织,中国经济全年仍实现8.1%的增长,彰显了巨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从地方两会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2022年,新动能培育、扩投资促消费、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将继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提供保障。路透社引用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报告报道说,2022年中国外商投资仍将维持高位,因为中国具有持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以及在市场规模、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

高质量展会“矩阵”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开放的诚意,多国大使直播带货“秒空”的场面让世界见证中国市场的活力,冬奥会激发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热潮,相关消费火热场景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无尽潜力。与此同时,面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中国践行共同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绿色、开放、廉洁,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提振合作国家经济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作用。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文章认为,“一带一路”持续蓬勃发展,这一倡议“已经改变了世界”。

世界期待,中国方略进一步推动世界共克时艰。新冠疫情仍是当前最大挑战,在自身高效防控疫情、保障全球关键供应链安全的同时,中国成为对外提供新冠疫苗最多的国家,用实际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撑起“健康之盾”,推动弥合“免疫鸿沟”,共筑人类健康“免疫长城”。疫情冲击下,全球减贫成果遭遇严重侵蚀,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任重道远。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这个蕴含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的全球化表达在国际社会凝聚起广泛共识。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挑战和治理困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环境、卫生、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球化朝着普惠、开放、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新年伊始,中东多国外长密集访华,阿根廷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30多位外国政要出席北京冬奥会……不谋求私利,不搞地缘争夺,倡导携手同行,合作共赢——中国“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时代价值为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中国的发展,增加了这个世界的确定性,促进了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

世界期待,中国情怀为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从2008年“讲述中国故事”到2022年展现“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双奥”之城提供了“零和博弈”之外另一种可能……民胞物与的情怀,使人类可以共同拥有灿烂的未来。

冬奥和两会都是奋进中国的写照。一个有梦想、有担当、奋斗不息的中国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一个胸怀天下的中国将为建设更美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源自:新华网)

对俄制裁将严重影响欧盟经济

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制裁措施,欧盟坚持认为,制裁将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欧盟内部对于制裁给欧盟自身带来的问题也愈发担忧。

当地时间3日,比利时智库艾格蒙特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托比亚斯·格尔克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能源领域制裁俄罗斯将给欧盟带来重大风险。

艾格蒙特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托比亚斯·格尔克:毫无疑问这将是非常严重的,欧洲的能源价格现在已经非常高了,接下来肯定还将快速上涨。我们正面临通货膨胀,欧洲央行正在应对这个由于供应紧缺造成的问题。这些都将是重大的问题,能源价格一定会非常高,但最终还不是究竟需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供应中断后我们能否生存的问题。

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欧盟经济增速大幅放缓。近日,欧盟委员会下调2022年欧盟经济增长预期至4%。格尔克也认为,乌克兰局势的升级将困扰欧盟经济复苏,欧盟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他同时指出,欧盟可能将被迫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加快推动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源自:人民网)


 【国内经济】

2月制造业PMI韧性回升 连续4月保持景气

PMI数据显示,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连续4个月位于景气区间。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表示,我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景气水平稳中有升。

制造业需求改善预期向好

受企业节后复工复产形势良好的影响,制造业PMI继续在扩张区间平稳运行。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略有上升。

节后制造业市场需求释放有所加快。新订单指数显示为50.7%,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度回升。不过,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小型企业PMI为45.1%,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低位回落。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8%和51.4%,高于上月0.2和0.9个百分点。

虽然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但反映原材料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资金紧张问题的企业比重分别为60.2%、36.3%和32.0%,均比上月有所增加。

建筑业景气水平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6%,高于上月8.9个百分点,建筑业景气水平明显提升。

PMI有望继续回升

2月非制造业PMI显示,行业恢复有所加快,服务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延续恢复态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虽然与往年春节月度相比,景气水平偏低。

从行业情况看,受春节假日消费带动,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相关企业业务总量环比有所增长,零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居民服务等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商务活动指数位于45.0%以下低位区间。

整体来看,受前期稳增长政策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推动,2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景气度均有好转。王静文表示,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见效,叠加冬奥之后疫情防控的适度放松,预计后续PMI将持续反弹。从同比角度看,二季度GDP可能会是全年最低点,下半年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势头。(源自:新华网)

我们离“高收入国家”还有多远

近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80976元,比上年增长8.0%。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按照世界银行2020年标准测算,当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12696美元时,就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2021年,我国人均GNI约为1.24万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人均GDP/GNI的高低,通常被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无论是人均GDP超世界平均水平,还是人均GNI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均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彰显了我国经济稳健增长的底气和实力。

不过,人均GDP/GNI与居民人均收入是不同的概念,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被混淆。经济总量上去了,人均GDP会相应地提高,但因涉及社会财富的多次、多渠道分配,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可能并不那么明显,这也正是经济增长与个人实际感受之间存在“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作出客观评价,不仅要看其人均GDP/GNI,还要看其国民生活水平、收入分配机制是否公平合理等相关指标。当前,我国虽有部分经济指标已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但我国人均GDP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下限标准,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更是差距较大。这意味着,目前我国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有经济发展可以松口气、歇一歇的错误想法。

事实上,我国人口基数大、幅员辽阔的国情特点,决定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均衡不协调的特征仍十分突出。统计显示,目前全国也只有北京、上海、江苏等11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值,其余大多数省份尚徘徊在平均值以下。进一步看,即便是在这11个省份内部,也有不少地市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2020年广东省21个地市中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不过5个,山东省16个地市中也只有6个市的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显然,当下全国人均GDP1.25万美元的“蛋糕”,无论再怎么精细切分,也无法达到人们对于“高收入”的期望。对此,一方面,要继续做大“蛋糕”,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经济循环,以科技创新挖掘和激活经济潜在增长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继而实现结构优化、质量改善和效益提高;另一方面,还要科学分好“蛋糕”,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持续缩小收入差距,以更均衡、更包容、更有质量的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取得更大进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交织影响,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下行压力。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因素仍在不断积聚,只要发挥好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优势,保持住战略定力,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未来就一定能真正迈上更高台阶。(源自:中国经济网)


【山西动态】

扛起能源保供大任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供一吨煤,多暖一方人。一车又一车的山西煤炭正在源源不断运往全国,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与光明。

2021年四季度,山西坚定扛起调煤保电政治责任,加强外供煤炭、外送电力保障,坚决完成能源保供任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向16省区市累计发送电煤4356万吨,合同完成率106.15%,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保供任务。

2021年,山西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能源供给成绩单,全年实现原煤产量12亿吨,完成发电量3826亿千瓦时,煤层气产量达95亿立方。

坚定扛起责任 周密部署展现山西担当

2021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煤炭市场出现了煤价高企的局面。山西发挥能源大省的使命担当,力争增加煤炭供应,动态稳定煤炭价格,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援各兄弟省份经济建设。

在煤炭供应上,加快产能核增进度,合理组织煤炭企业增产,有力有序释放煤炭优质先进产能,根据煤质匹配、运力衔接、资金保障情况,追加湖南、重庆两省份183万吨电煤保障合同。

在煤价执行上,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要求,省属煤炭企业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格不超过1200元/吨。2021年11月7日零时起,价格调至900元/吨。

在电力供应上,建立预警机制督促企业增加电煤库存,强力推动临停机组恢复并网。实时掌握发电企业电煤库存情况,加大挂牌督办力度。

产供储销统筹 攻坚克难传递山西温度

在山西长子县地下530米处,一块块电煤洗选完毕、蒸腾着水汽,从采煤工作面采出,装运上专用线。约一天之后,这些电煤便运达200多公里外的河南省,用于保障当地两家重点保供对象的发电供热煤炭储备。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晋能控股集团负责四季度和东北地区的保供任务,两项合计2070万吨。为确保高质量完成保供任务,集团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协调组织洗选运销各环节,将所有煤炭资源全部作为电煤保供资源量,由煤炭运销总公司统一调度,统一安排,按照既定保供任务和保供对象,严格按计划安排组织发运。

安全是煤矿开采的基石。安全宣誓是矿工们每日下井前必须进行的环节,有助于提高工人们的井下安全生产意识。通过精益安全管理和优化生产组织,霍尔辛赫煤业提升了矿井本质安全管理能力和事故超前预防能力。目前,日均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以上

绿色智能开采 能源转型迈出山西路径

绿色发展,一方面靠可再生能源的拓展,另一方面靠的是对传统矿山的技术改造。从2019年建设至今,智能化系统结合巡检机器人,很多岗位实现了无人值守,减少作业人数108人,年降低人工成本数千万元。”塔山煤矿董事长宋银林享受到了矿井智能化带来的收益。

5G+智能采煤、5G+智能辅助运输、5G+无人机巡检……从过去的“人工操作”到如今的“智能启停”,山西把煤矿智能绿色开采作为煤炭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绿色开采过程中积极采用智能化技术,勇于探索绿色开采的智能化路径。

近年来,山西省在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8%,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0%以上,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领跑全国。

“全省将不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实施煤炭绿色开发利用行动和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真正让绿色成为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省委书记林武擘画山西能源转型发展蓝图。

借改革活水,加快动能转换,坚如磐石的决心和意志,让山西在发展的航程中挺立潮头,昭示出不辱使命的发展情怀——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源自:人民网)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山西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业已出台,以“两山七河一流域”为主战场,提出五大任务66项举措,争取到2025年实现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2035年实现基本每天都是优良天,美丽山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日前,省内外生态环境专家就《规划》如何落地进行了深入探讨。

生态治理意义重大

“两山”指吕梁山和太行山,“两山”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83%,涉及11个设区市、81个县(市、区);“七河”指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和大清河,“七河”流域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72%;“一流域”指黄河流域,黄河干流山西段总长965公里,流经我省4市19县(市),流域面积涵盖我省11市86县(市、区),占全省总面积的73.1%。
  美丽河湖建设是美丽山西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七河”生态修复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资源透支和水环境破坏问题,对于促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华北地区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规划》以汾河流域为重点,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谋划实施“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七河流域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化黑臭水体整治,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加强河流源头生态保护、实施干支流生态修复等举措,持续推进七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重现秀美风光。

打造资源型省份生态保护样板

我省湖泊资源总面积为122平方公里,而晋阳湖、漳泽湖、云竹湖、盐湖、伍姓湖,“五湖”的总面积为82.7平方公里,占到全省总湖泊面积的67.8%。《规划》以“五湖”为重点,综合运用空间管控、水系连通、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园林景观等措施,推动河湖生态保护和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山水田园和城市宜居自然生态之美。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主攻方向。要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管控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强化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

《规划》还提出,要打造资源型经济省份生态保护样板。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山西作为国内最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之一,有必要充分结合省情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生态保护的新路。要通过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等举措。

生态经济助推绿色发展

种菜不需施肥、养鱼不用换水。记者在晋中农谷的“鱼菜共生”技术展示区看到:养鱼的水成了供养蔬菜的“营养液”,蔬菜吸收“营养液”的过程则可以净化水质,再供养鱼使用,鱼和菜有机、和谐地共生在一起,形成了生物界的有机循环。
  “生态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随着我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增长点。生态经济搭建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充分挖掘良好生态蕴含的经济价值,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规划》的出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蓝天常驻”“绿水长清”“黄土复净”的美丽山西新画卷。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为“美丽山西”建设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
(源自:山西新闻网)

 

【晋中动态】

“双碳”引路 晋中转型发展战正酣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晋中市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完成能耗“双控”作为严要求、强约束、硬指标,全面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单位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控制能耗增量、降低能耗强度,有效推动能耗“双控”工作取得实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力争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吉利晋中项目于2011年正式开工建设,突破了地基湿陷性黄土、车型调整、设计变更等诸多困难,2017年就生产了8.6万台整车,产值达到82亿元;2018年产销量更是突破10万台,产值突破130亿元;2019年生产轿车6.17万辆,商用车1012辆,实现销售收入132.77亿元。2020年,受汽车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的影响,销量有所下滑。2021年以来,复苏态势迅猛,全年产值达109.2亿元。

在实现质的飞跃的同时,吉利也引领着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扩张。氢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继吉利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重量级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山西美锦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晋中。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具有从焦炉煤气提纯氢能的低成本优势,这些优势必会助推氢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最佳甚至是必然选择。

2022年,晋中将积极引进年产量5万台吉利G3甲醇增程重卡项目,上半年完成5000台生产线改造;用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市政策,推动甲醇增程重卡率先在山西中部城市群上路试点运营。下一步,锚定建设一流甲醇产业聚集区、生产先进甲醇发动机和甲醇汽车、建设绿色甲醇生产加注体系、构建千亿级甲醇经济生态4个目标,实施“11155”工程,年制备100万吨绿色甲醇,年产10万台甲醇汽车,建设1000座甲醇加注站,年产5万台甲醇增程重卡,年产值超500亿元。持续壮大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要支持吉利、美锦、保罗、斯纳德、中航兰田等争当产业链“链主”,突出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3个整车产品线,“一链三线”培育引进一批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企业,提高零部件本地化率,力争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全力推动要素向智创谷集聚、投资向智创谷集中、高科技产业向智创谷布局

“破题先行区、建设智创谷,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迫切需要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创新驱动。深化校地合作,是晋中加快建设山西智创谷、构筑山西中部城市群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高地的重要途径。”

地处晋中的山西大学城现有高校11所、22万在校生。其中,11所省属高校中,有22名院士、365名博士后、5700多名教授,22万在校生当中,有1800多名博士、1.6万多名硕士,高端人才的集聚度全省独一无二。

从“城”到“谷”是理念之变,从北部新城的物理拓展扩容,到大学城高校的进驻,再到打造智创谷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将物理相加转化为化学反应、理念构想落地为现实行动,实现了理念的蜕变、路径的嬗变、效应的蝶变;

从“城”到“谷”是内涵之变,它集成要素、产能、市场、规则,零距离、零障碍、零偏差连接,从而推动生活物态、休闲业态、科创形态,以及产业生态有机统一、无缝融合;

从“城”到“谷”也是能级之变,全面强化科技人才对综改区、农高区的策源功能,同时承接环临空、临铁经济区机遇,聚力提高大学城人才优势的转化度和显示度。

2022年,晋中将以山西大学城、晋中职教港、山西智创城4号基地等为依托,以“一平台、一基地、一高地”为抓手,全力推动要素向智创谷集聚、投资向智创谷集中、高科技产业向智创谷布局,五年投资上千亿,建设66平方公里的智创谷核心区域。

大力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

“自从用上清洁能源省心多啦!费用也比较合理,在村里享受到了集中供热,确实很便捷。”在晋中介休义棠镇北村,作为低保户的王梅珍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

近三年,介休市财政累计投入近9亿元,用于清洁供热工程改造补贴和运行补贴,完成清洁取暖改造6.5万户、855万平方米,改造面积和户数在晋中排名第一,全市城乡清洁取暖用热总面积达2400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75%。

无独有偶,在晋中市榆次区,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2×30万千瓦供热机组工程是按照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和电力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热电联产项目,于2012年1月双机投产发电,并实现向太原、晋中两市供热,推动了两市集中供热进程,改善了两市空气环境质量。

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晋中将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退出,有序推进30万千瓦以下燃煤发电机组、工业炉窑、燃煤锅炉升级改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捆实施汾河流域晋中段“1+6”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统筹规划建设汾河、潇河沿岸景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该市还将制定实施“双碳”政策体系,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推进昔阳、和顺风光储能一体化发电基地,灵石、介休、寿阳整县屋顶光伏试点,左权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新能源电力装机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加快灵石物流集运“公转铁”进度,打造一批智慧校园、光伏小镇、零碳小镇,让绿色低碳成为最鲜明的风向标。(源自:晋中政府网)

榆社化工20万吨离子膜电解槽技改项目:深耕节能技术,为企业发展增绿

3月1日,山西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到处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工程车一辆接一辆在车间内外穿梭拉运生产原料,繁忙而有序。
  山西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氯碱和乙炔化工生产企业。公司目前建设有烧碱生产装置、聚氯乙烯生产装置、氯乙酸生产装置、四氯苯酐生产装置等,并已形成年产35万吨烧碱、34万吨聚氯乙烯、5万吨氯乙酸、4000吨四氯苯酐的生产规模。去年7月,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该公司投资2.2亿元实施了20万吨离子膜电解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
  走进公司电化厂车间,拆槽、吊槽、打磨、检查、贴垫、装槽、试漏……记者看到工人师傅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在各自的岗位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这就是我们公司重点发展的20万吨离子膜电解槽技改项目,属于节能改造项目,也是全省开发区‘三个一批’项目中的开工和投产项目。它将用8台nxBiTAC880plus电解槽替代原有的8台nBiTAC880电解槽。”正在车间指导工人们施工作业的项目负责人刘域介绍,改造项目总共分三期,一期技改的3台设备已于去年8月完成并投产,投产后电耗大大降低。目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建设二期改造项目,并且预计在今年5月前完成设备升级。
  行进在宽阔整洁的车间里,安全通道以醒目的绿色和黄色为划线界定。车间上空,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与机器轰鸣声正奏响双碳目标建设的“最强音”。
  “电解槽是氯碱行业中烧碱的核心装置,也可以说是烧碱的‘心脏’。它的稳定运行,对烧碱产品质量和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谈起电解槽技术升级改造带来的好处,刘域激动地告诉记者,“技术研发后3#、4#电解槽平均电压由3.19V下降至2.86V,并且运行电流由原来的16kA调至18kA,产量也可增加约5000吨/年。20万吨离子膜电解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运行后,折合年产值1500万元,税收60万元。既实现了低能耗,又创造了高效益。”
  强化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追求。“我们将围绕开发区建设的主战场,着力打造绿色环保、特色鲜明、融合交叉、相互支撑的高端化工业体系,全力助推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榆社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榆社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运行和安全生产部部长李晓阳说(源自:晋中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