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2年第10期(总第177期)(2022年3月14日-3月18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17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俄乌冲突或将改变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②日媒: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称冠世界。

    国内经济:①我国经济开年表现好于预期 前2个月多项经济指标回暖;②今年前2月全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37.9%;③今年房地产市场有望平稳健康。

    山西动态:①我省开展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行动力争到今年底工业总产值达到或突破2000亿元;②我省51家企业承诺:7天无理由退货“晋情消费无理由退货小程序”上线;③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全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共计缓税25.01亿元。

    晋中动态:①灵石县以项目建设引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②开展调查摸底保障农资供应推进农业调产左权县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国际视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俄乌冲突或将改变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

        当地时间3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文章说,俄乌冲突除了带来苦难和人道主义危机之外,也会造成世界经济的增长放缓和通胀加快。

  其中,影响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食品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引起通胀;二是战争区域邻近经济体将面临贸易、供应链、汇款中断及难民潮的历史性激增;三是商业信心的降低和投资者不确定性的增加将拖累资产价格、收紧金融环境,并可能刺激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

  文章还指出,拥有直接贸易、旅游和金融风险的国家将感受额外压力,依赖石油进口的经济体将面临更大的财政和贸易逆差及更大的通胀压力。从长远来看,俄乌冲突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进一步增加了经济分裂的风险,尤其是在贸易和技术方面。(源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

日媒: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称冠世界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9日报道,中国作为电动汽车出口国的影响力日益增长。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比上年增加2倍多,达到50万辆左右,超过德国和美国,居世界首位。

  中国正在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聚集,因而在生产成本上竞争力增大的新兴车企销量得以增长。在全球电动汽车生产中,中国也占据大约60%的份额。继数码产品之后,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也成为“世界工厂”。

  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2021年德国的电动汽车出口量是上年的2倍,约为23万辆;美国出口量减少30%,约为11万辆;日本增加24%,为2.74万辆。

  报道称,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增长主要是面向欧洲,为23万辆。这也因为欧盟提出了到2035年禁止销售混合动力新车和汽油新车的方针。

  报道指出,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增长的背景是电动汽车产业的聚集。作为核心零部件的车载电池,从正极材料等原材料采购到组装都在当地进行一条龙生产。

  中资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表示:“在中国,由于采购效率提高等原因,生产成本仅为其他地区的一半左右。”

  报道称,中国电动汽车产量也在不断上升。《日本经济新闻》根据英国艾尔西汽车市场咨询公司的数据推算,2021年全世界电动汽车产量为399万辆,其中中国产量为229万辆,占全球产量的57.4%;欧洲占22%,美国占12%,日本仅占0.9%。

  2021年9月,被称为“中国版特斯拉”的上海蔚来汽车在挪威发售电动多功能运动型汽车(SUV)。该公司2022年还将进军德国和荷兰。

  报道称,中国电动汽车的攻势也面向东南亚展开。中国上汽集团在泰国电动汽车市场上占有巨大份额。其主力车型“MG EP”的售价约为100万泰铢(约合3万美元),而且比日产汽车公司电动汽车“聆风”的促销价格便宜大约30%。

  欧洲企业也通过电动汽车战略来进行抗衡。德国大众汽车到2030年之前将在欧洲建设6个电池工厂。(源自:参考消息网 )

 

【国内经济】

●我国经济开年表现好于预期 前2个月多项经济指标回暖

   今年前2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分别比2021年12月份加快3.2个、1.2个和5.0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比2021年快7.3个百分点……多重风险挑战下,中国经济开年表现好于预期。

  “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呈现出阵阵暖意。”在3月15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在宏观政策发力和市场主体努力共同作用下,前2个月我国经济恢复势头向好。

  从供给端看,前2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去年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在41个大类行业中,超过九成行业增长,其中八成行业增速比去年12月份加快。服务业生产稳中有升,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从需求端来看,市场销售继续改善,投资明显回升。前2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3%,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18.3%。

  从物价看,前2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从就业看,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稳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4%,低于5.5%以内的预期目标;从国际收支看,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16.3%,2月末外汇储备32138亿美元,继续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为5.5%左右。对此,付凌晖表示,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长有基础、有条件。中国经济在持续恢复,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比较明显,虽然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但中国经济发展仍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下阶段,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也将有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前2个月的指标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实现全年增长目标的信心。”付凌晖说,当前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外部不确定性在增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国内输入性影响加大;国内经济恢复也面临不少困难,上游价格上涨对中下游行业、小微企业影响较大。因此,实现5.5%左右的增长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增速明显回升。前2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比上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付凌晖分析,投资回升主要有几方面因素:一是稳增长稳投资政策发力;二是积极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成效明显;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领域投资加大。

  “在投资快速回升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提高投资效率,既要有利于当前的稳增长,更要惠及长远,防止无效和低效投资。”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用好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撬动社会投资,鼓励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近期多地出现散发疫情,付凌晖表示,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有所趋紧,客观上会对当地经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但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经济运行保持了基本平稳。

  “目前,疫情虽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相信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对经济的影响会逐步得到控制。”付凌晖表示,要落实好中央关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部署,继续科学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源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今年前2月全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37.9%

          14日,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9%(折合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45.2%;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其中,高技术产业和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速均超过70%,成为外资增长的结构性亮点。

          “在疫情胶着反复和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不减反增,这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结果。”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近年来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速远高于同期吸收外资整体增速的走势来看,中国市场对高含金量的外资吸引力正在水涨船高。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全球经济动荡、增长预期减弱以及疫情影响持续等多重因素叠加情况下,前两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大幅增长,凸显出全球资本特别是中长期资本对中国经济的看好。另外,中国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等因素,让外资企业吃下“定心丸”。

              数据还显示,我国吸收使用外资呈现一系列亮点。从行业看,前两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69.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74.9%。

            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7.8%和25.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6.6%、74.9%和13%。

          朱克力表示,当前我国吸收外资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显著,体现了“六稳”“六保”和“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政策成效,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超乎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政策利好还在持续释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利用外资。并从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优化外资促进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朱克力分析,从政策安排来看,2022年我国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更加注重区域协调。“未来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将更强调稳量提质、质量优先,以越来越多的高能级项目引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朱克力说。(源自:经济参考报)

今年房地产市场有望平稳健康

        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租购并举、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提升居住服务质量等,都可以成为房地产行业探索新发展模式、形成新增长点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在2021年经历了一些起伏,可以看到,去年底至今的房地产政策和相关表述也随市场变化出现了一系列调整和深化。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将向何处去?

        毋庸置疑,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能够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观察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须以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为大背景。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100万人,住房的刚性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同时,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在国民经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对于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因此,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比较旺盛的需求也能为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可以预计,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需要并且能够总体继续实现平稳发展。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需要“因城施策”持续发力。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两头分化势头有所加剧。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以稳为主;众多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因为供给过剩和人口流出等因素出现了一定下调趋势。政策和预期对于短期内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大。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总体低迷,无论是购房者还是房地产开发商,重建信心尚需一段时间;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纾困仍在进行。政策层面,今年以来,有不少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具体调控措施,为稳楼市释放积极信号,包括放宽限购,取消“认房又认贷”——首套住房结清贷款再购房的,按首套房执行贷款政策,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给予购房补贴,为人才购房提供支持等。政策暖风频吹,力度可谓强劲。相信随着“因城施策”逐步发挥作用和各方对市场信心的恢复,房地产市场发展有望更平稳。

        住房更加回归居住本质,“房住不炒”仍是底线。过去,房价飞速上涨给住房赋予了过多金融属性,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国“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得到根本扭转”,住房也更加回归居住本质。当前,房地产市场需要避免整体下行趋势,同样应避免重回投机和炒房轨道。对于购房者而言,应认识到,希望买房后实现暴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应该从自身实际居住需求出发,合理配置住房。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有必要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在市场处于上行区间时,应避免政策过度叠加致使市场过快下滑;一些三四线城市则应避免政策过度宽松再将市场引向浓厚炒作氛围。

          合理住房需求将得到更好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应该包括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此前,银保监会曾表态将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近日,银保监会、央行要求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随着生育政策调整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生活期待的提升,改善性需求在购房中的占比不断增加,不仅希望扩大居住面积,也希望居住环境和品质得到改善。因此,合理改善性需求也需得到更多支持。

        租赁新时代正加速到来。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和建设规模将实现大提速,这类重点针对新市民、青年人打造的租赁型住房将从2021年的筹集建设94.2万套(间)跃升至2022年的240万套(间)。同时,按照政策部署,长租房市场也将实现加快发展。随着租赁加速补短板,住房租赁将成为广大居民解决居住问题更加普遍和便利的选择。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长远发展。城市的发展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租购并举、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提升居住服务质量等,都可以成为房地产行业探索新发展模式、形成新增长点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正在经历变革的房地产行业,需要主动迎接挑战,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源自:经济日报)

【山西动态】

●我省开展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行动力争到今年底工业总产值达到或突破2000亿元

         今年我省将开展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行动。省工信厅近日出台的《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底,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或突破2000亿元。

          据介绍,我省将按照“打造基地、建设园区、集聚产业”的发展模式,实施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集群突破行动,着力推动“一群两区三圈”区域发展新布局,以山西中部城市群为中心,向北布局发展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整合区域资源,以阳曲产业园、中北高新技术开发区、忻州开发区、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产业园区)为核心,布局发展先进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合成生物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北引擎;向南加速发展综改示范区,整合(小店)唐槐园区、(晋中)潇河园区资源优势,以综改示范区、大学城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科创新城等产业园区为核心,做大做强镁合金材料、半导体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南引擎;横向带动吕梁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阳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集群提质升级;以朔州、大同为中心,重点发展高端碳材料、煤系高岭土材料产业,打造晋北协同发展区;以临汾、运城为中心,重点发展特殊钢材料、铝镁铜合金材料产业,打造晋南协同发展区;以长治、晋城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耐火材料、碳基合成材料、半导体新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打造晋东南协同发展区。

         为此,我省将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动68户企业72个优势技改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1150.8亿元。力争2022年底有39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营收277亿元。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推动10户企业迈过行业平均水平,10户企业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在加快培育高成长性企业方面,力争到今年底,全省新材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00家以上。其中,年营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2户,年营收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年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户。培育2户-3户在全国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10户在国内、省内领先的新材料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时积极构建特色全产业链。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培育3-5个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新材料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高品质特殊钢、铝镁合金、半导体晶体、高性能纤维、合成生物等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全产业链条。(源自:山西经济网)

●我省51家企业承诺:7天无理由退货“晋情消费无理由退货小程序”上线

         3月15日,山西省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授牌暨“晋情消费无理由退货小程序”上线仪式在太原举行。从当日起,居然之家、唐久便利、永辉超市、同城酒库、天美新天地等51家企业旗下3000余家门店向广大消费者作出“七天无理由退货”承诺。

        近年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在监督经营者全面落实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的同时,开始推进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工作。据了解,2020年,省市场监管局和省消协共同制定《山西省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服务指引》,为进一步推进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2021年,省消协和省零售商行业协会搭建“晋情消费无理由退货线上服务平台”,目标是实现“线下购物线上退、本地购物异地退”的目标。

        省消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雷俊福表示,从3月15日起,线上退货平台将正式上线运营,消费者通过平台,可查看到承诺企业的承诺事项和负面清单、退货方式和维权渠道,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给企业和监管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

         据了解,我省消费者在参与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的实体店购买到商品后,在商品完好(商品保持原有品质、功能,商品本身、配件、商标标识、标价签、包装和付款票据齐全的,视为商品完好),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可进行七日无理由退货。消费者退货时,应将商品本身、配件及赠品一并退回。赠品包括赠送的实物、积分、代金券、优惠券等。如赠品不能一并退回,消费者应按照事先标明的赠品价格支付赠品价款。消费者退回的商品符合退货条件的,在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经营者向消费者返还已支付的商品价款。(山西经济网)

●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全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共计缓税25.01亿元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实施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助力税惠红利“精准入袋”,全力以赴护航企业行稳致远。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全省共有36049家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费业务,累计缓税25.01亿元,户均缓缴6.94万元。

        据了解,目前我省企业受惠比例接近百分之百,并呈现“两高”的特点。一方面中型企业成为受惠程度最高的经济主体,制造业缓税为其平稳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普惠面高也十分突出。截至2022年1月31日,全省制造业中型企业缓缴158181.36万元,办理8334户次,户均缓缴18.98万元,是全省户均缓缴的2.73倍;小微企业缓缴91874.72万元,办理27715户次,户均缓缴3.31万元。

        据统计,截至2022年1月31日,全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企业类型涉及制造业553个行业,缓税企业类型已实现全覆盖。排名前10的企业类型为机械零部件加工、水泥制品制造、矿山机械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金属结构制造、黑色金属铸造、钢压延加工、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

         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的实施,不仅增加了企业流动资金,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而且助力企业研发投入,企业预期向好信心不断增强。(山西经济网)

 

【晋中动态】

●灵石县以项目建设引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灵石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践要求,持续开展开发区项目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全面加快项目建设,为发展积蓄动能。

        根据省、市预期目标,灵石县将推动总投资317.4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70.2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19项,总投资22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4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52项,总投资5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29项,总投资4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8亿元。今年集中开工项目共有30个,总投资100亿元。

       灵石县加快项目建设为发展积蓄动能

      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1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2亿元

      产业类项目19项,总投资22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4亿元

      基础设施类项目52项,总投资5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亿元

      社会民生类项目29项,总投资4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8亿元

      今年集中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100亿元

       立足稳中求进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2022年,灵石县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继续发挥工业“稳盘托底”的作用,坚定走煤炭产业“减优绿”之路,实施33座煤矿安全改造和智能化改造项目,高标准推进汾西矿业灵北煤矿开工建设。

        巩固提升煤焦产业,推动宏源富康、聚源、天星、中煤九鑫4个焦化项目能评、环评等手续办理,力争尽快复工复产,天星年产101万吨焦化技改升级项目总投资18亿元,建设内容为年产101万吨捣固焦炉,同时配套建设备煤装置、干熄焦装管等公辅工程及环保设施,该项目节能报告、环评报告已经批复,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

        推进建设中煤九鑫年产200万吨焦化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拆除原有焦炉,新建单热式捣固焦炉系统并配套干熄焦及发电系统。

        据灵石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焦化企业技改项目投产后,在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通过回收物料和加强综合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聚焦新兴产业积蓄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灵石县加快“两化”、融合“两链”,按照集群化规模化、聚焦产业链创新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鸿锐达医疗级健康防护手套项目形成30亿只生产能力,加快晋阳、宏兴、扬帆三大碳素企业扩规提质步伐,加强技术储备、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研究,延伸碳素产业链条,打造灵石碳素产业集群,推动东方希望三线稳定生产。

          今年,灵石县继续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推动亨泰荣和、隆达御威、广宇通等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扩产升级,支持天星双创产业园、长城盛世电子产业园等企业发展。引进浙江省排名第一的大型国企浙商中拓集团、日照港务集团、中远海运公司与本土企业合作建设亿岩大宗商品仓储期(现)货交割库及联运型陆港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入驻精煤、电煤、轻工业等行业商户600余户,年新增产值150亿元,货物年吞吐量达1000余万吨,新增利税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推进建设山西鑫奥特矿山治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总投资3亿元。

           据了解,鑫奥特矿山治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通过实施矿山治理导入现代优质农业产业,打造高标准农田板块、连栋玻璃大棚设施农业板块和美早樱桃板块,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效合一”,达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成为集科技示范、高效生产、生态涵养、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着眼民生实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灵石县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办好办实70余项基础设施改造和重点民生实事,高标准规划建设灵石四中、七中和致诚中学,统筹推进灵石一中、职中以及中小学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教育硬件水平。规划实施建设第三期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投资1.25亿元,主要对滨河小区、万通小区、常青小区等58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完善小区水、电、暖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将惠及3611户1.1万余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悉,灵石县第七中学校新建工程项目,总投资2.44亿元,设计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规划总用地面积3.9万平方米,规划为六规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县域中小学校布局。

         立足新起点、迈步新征程。2022年,灵石县将坚定贯彻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更大决心、更足干劲、更硬举措,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奋力开创灵石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源自:晋中政府网)

●开展调查摸底保障农资供应推进农业调产左权县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左权县农业农村局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力以赴,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切实夯实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

          开展调查摸底,稳定农业生产。左权县以乡镇、村为单位,调查全县粮食种植意向及各类农资需求。据初步统计,2022年预计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7万亩左右,其中玉米种植10万亩,高粱种植3.5万亩,谷子种植1.8万亩,马铃薯种植0.8万亩,豆类、荞麦、杂粮等种植1.6万亩。预计需求种子量:玉米17万公斤、大豆4万公斤、马铃薯80万公斤、谷子1万公斤、高粱4万公斤。杀虫剂需求量10吨、除草剂需求量50吨、杀菌剂需求量5吨、复合肥需求量7000吨。

        为全力保障农资市场供应,左权县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帮助全县农资经销商复工复产开展农资调运。目前,全县已储备玉米4万公斤、大豆1万公斤、高粱0.5万公斤、马铃薯10万公斤;玉米复合肥、二氨、硝酸磷等化肥2000吨;地膜100吨;各类农资储备量已达需求量的80%。此外还通过多方联系、采取电商平台“线上线下”“一对一”“五进九销”等多种形式增加销售渠道。

         持续推进农业调产,确保特色扶贫产业稳中有升。左权县结合全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实施核桃提质增效6万亩;新发展设施蔬菜1000亩、杂粮4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1万亩、中药材2万亩、名特优水果1500亩;新增畜禽养殖4000头(只)建设任务,目前各乡镇已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将任务全部落实到村、到户。通过同部门、乡镇沟通,初步敲定左权县今年农业产业类项目10个。

        创新工作方法,培育新型农民主体。左权县培育粮食科技示范户,发挥示范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示范作用。落实“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工程,全年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让一批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懂技术的“土专家”、善耕作的“田秀才”扎根农村,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技能培训、职业能力评价、证书发放、输出就业一条龙服务,积极推荐培训合格人员上岗就业。    (源自:晋中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