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2年第14期(总第181期)(2022年4月11日—4月15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24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3%欧洲“倒春寒”影响农业加剧能源短缺世界银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多国近一年内食品价格攀升

国内经济:①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一季度外贸开局稳韧性强②商务部多措并举促进货运物流畅通保障市场供应③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山西动态:山西省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粮食生产山西银行业保险业出招扩大新市民金融供给今年山西省拟培育600名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

晋中动态:丁雪钦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智创谷”万套人才住宅工程建设晋中市农业农村局确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国际视角】

●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3%

世贸组织发布贸易数据及预测,2021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9.8%,预计2022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3%,低于此前预计的4.7%,预计2023年增幅为3.4%。

  2021年全球GDP增长了5.7%,世贸组织预计2022年全球GDP将增长2.8%,低于此前预计的4.1%,2023年增幅将回升至3.2%。

  世贸组织指出,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贸易复苏陷入风险,全球贸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022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实际增长率可能低至0.5%或高达5.5%,服务贸易也将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源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欧洲“倒春寒”影响农业加剧能源短缺

进入4月以来,西欧国家遭遇“倒春寒”,部分地区出现百年难遇的低温。寒潮给农业生产造成威胁,同时也加剧了能源供应紧张态势。

  据报道,来自北极的冷空气席卷荷兰大部分地区,4月1日荷兰东南部林堡省马斯特里赫特最高气温仅为1.8摄氏度,创下荷兰全国自190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纪录。4月1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于克勒气象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气温为2.7摄氏度,创下1892年以来同期低温纪录。

  法国气象局报告,4月3日到4日夜间,是75年来法国4月份最冷的夜晚,霜冻影响了全国90%以上的地区。其中,东北部马恩省穆尔默隆为零下9.3摄氏度,安德尔省、莫尔比昂省等地均打破本地区有史以来4月份低温纪录。

  果农忧心忡忡

  法国全国农业经营者工会联合会主席朗贝尔说,霜冻对作物造成损害,后果严重。法国全国果农联合会秘书长巴尔比耶说,这次霜冻天气让果农们非常担心。法国全国苹果和梨协会主席索维特说,去年法国也经历“倒春寒”,但是今年的霜冻天气比去年降温幅度更大。

  法国总理府说,降温带来的潜在损失可能非常大,特别是对桃、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水果生产者。法国总理卡斯泰5日承诺,将向农户提供2000万欧元紧急援助,并启用“国家农业灾害基金”。

  虽然业内人士对政府援助表示欣慰,但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塔恩-加龙省农业商会主席阿兰·伊奇说:“估计这次援助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到位。很多农户最近才收到去年春季发放的援助。”伊奇估计,该省核果种植园的损失肯定比去年严重,预计约80%的损失是由霜冻造成。

  比利时一些地区遭遇风雪天气,这给葡萄种植者带来烦恼。一些葡萄树已经开始发芽,乍现的“倒春寒”恐怕冻伤这些嫩芽。在一些葡萄园,人们想方设法保护作物,包括安装价值3500欧元的红外发光装置,适当提高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必要时还会采用巨型鼓风机。

  能源短缺“雪上加霜”

  荷兰媒体报道说,降雪、寒潮、霜冻接踵而至,不仅“让果农彻夜难眠”,更让正在遭受通胀飙升和能源危机双重影响的普通民众生活雪上加霜。荷兰统计局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3月份通胀率高达9.7%,创下自197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分析人士认为,高昂的电价和天然气价格已经开始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未来这些价格还会进一步走高,家庭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为应对能源短缺,荷兰政府近日发起节约能源运动,表示要降低荷兰各地大约200座政府大楼恒温器的温度,提供补贴、减税等补偿性措施,同时呼吁民众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家里取暖设备的温度。

  4月7日,比利时政府正式向民众发出节能倡议,包括将暖气调低一度、建议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等实用技巧,鼓励公民节约能源。

  由于电力采暖在法国居民供暖中占较大比重,春季气温骤降导致电力消费急剧增加。为避免出现断电,法国输电网公司在本次寒潮天气来临前呼吁民众和企业减少用电。(源自:新华网

 

●世界银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多国近一年内食品价格攀升

  世界银行4月13日在其最新一期《非洲脉搏》刊物中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2月的近一年内,苏丹、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和肯尼亚的食品通胀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高。

  报告指出,其中,受新冠疫情、干旱以及最近俄乌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肯尼亚食品价格不断攀升。肯尼亚国家统计局(KNBS)的数据显示,3月份该国食品通胀率已升至9.92%。

  世界银行担忧,燃料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将影响该地区多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情况。(源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内经济】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一季度外贸开局稳韧性强

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超过10%,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实现了“开局稳”。业内人士认为,在去年高基数、当前疫情多点频发的背景下,外贸取得如此成绩,来之不易,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较好基础。

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仍在扩大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中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

看外贸结构,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一般贸易进出口5.95万亿元,增长13.9%,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2%,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8万亿元,增长17.9%;进口2.67万亿元,增长9.3%。

看主要大类产品出口,一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3.05万亿元,增长9.8%,占出口总值的58.4%。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9000.5亿元,增长10.9%。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合计拉动出口增长7.9个百分点。“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态势没有改变,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仍在扩大。”李魁文说。

看外贸经营主体,一季度,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43.2万家,同比增长5.7%。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4.52万亿元,占比达到48%,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东盟再次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一季度,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中国与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1.35万亿、1.31万亿、1.18万亿、5741.8亿和5710.3亿元,分别增长8.4%、10.2%、9.9%、12.3%和1.8%,合计拉动进出口整体增长4.8个百分点。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6.7%、6.9%。

从一季度数据看,东盟反超欧盟,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李魁文介绍,随着RCEP正式生效,新的制度红利正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一季度,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规模占与RCEP贸易伙伴外贸规模的47.2%,占比接近一半。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更加紧密。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93万亿元,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1.1%,比重比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过半,拉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7.8个百分点。

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

海关将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统筹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将进出口保稳提质的要求落到实处。

为助力外贸企业缓解困难,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会议提出,对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家实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政策后应退未退的税额,允许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将外贸企业取得的出口信保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退税。扩大离境退税政策覆盖范围,推行“即买即退”等便利措施。(源自:中国政府网

 

商务部多措并举促进货运物流畅通保障市场供应

商务部11日召开专题会议,会同交通运输部研究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确保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助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会议指出,近期本土疫情多点频发,对市场保供稳价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供应链稳定产生了较大压力。要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急难愁盼,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要结合外贸、外资企业特点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近期,商务部还密集研究布置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持续加强跨区域统筹与密集调度,协调、指导、督促各地商务系统,保障全国特别是上海、吉林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一是强化市场监测预警。保持全国商务系统应急保供机制处于激活状态,开展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和日报制度,动态跟踪各地市场供应情况,加强市场运行趋势研判,及时发布保供预警信息。

  二是建立联保联供机制。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均已启动“多方帮一方”的联保联供机制,调动周边保供力量,加大货源组织力度。

  三是指导协调接驳运输。指导推动有关地区在周边建设生活物资零接触运输中转站,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目前,上海市在江苏昆山、浙江平湖、上海西郊建立的3个物资运输零接触中转站运转平稳,累计完成物资零接触转运2599吨。(源自:新华网

 

●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坚持稳中求进,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能;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助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做实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机制,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监管靠前担当作为,凝聚合力强化支持保障等六方面,提出支持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的工作举措。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四年实现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2月末,贷款余额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1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1.15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达到3450.58万户。2022年前两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57%,自2018年一季度以来保持稳步下降态势,已累计下降2.2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措施迅速出台。但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较大,小微企业尚未完全恢复,国内疫情散发又加大了其经营困难,仍需进一步强化支持推动其发展。为此,《通知》从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从增量上,继续要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即此类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从扩面上,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户中首贷户的比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从降价上,在确保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的前提下,力争总体实现今年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去年有所下降。

  在具体实施上,各类金融机构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完善多层次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体系。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进一步做好服务重心下沉,发挥信息系统优势,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地方法人银行要强化服务小微企业战略定位,充分利用其扎根区域经济,体制机制相对灵活的优势,用好各类政策优惠,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在继续深化完善与商业银行合作小微企业转贷款业务模式的同时,稳妥探索开展对小微企业的直贷业务。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需要结合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重点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满足小微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的合理中长期资金需求。同时,强化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完善科技信贷服务模式,保险业不断丰富知识产权保险业务品种,证券业积极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另外,多维度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等微观主体的金融覆盖。

  总之,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对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意义重大。金融机构在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发掘自身潜力做好服务的同时,也要用好用足政策。各部门需要加强协同联动,打好政策“组合拳”,及时出台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为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源自:经济参考报

 

【山西动态】

山西省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粮食生产

为实现全省年度粮食生产播种面积4707.2万亩、产量285亿斤目标任务,我省出台一系列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到户补贴——鼓励农民愿种粮。耕地地力补贴,对象是种地农户确权颁证到位的拥有承包权的耕地,补助67元/亩,安排资金29亿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补贴实际种粮农民和经营主体,总补助资金4.7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补贴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农机,安排资金4.11亿元。

  生产补助——扶持农民种好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助,建设任务82万亩,补助合作社等实施主体200元/亩,安排资金1.64亿元;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补助,建设基地10万亩,补助1000元/亩,安排资金1亿元;农业生产托管补助,补助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不超100元/亩,安排资金2.41亿元;有机旱作农业基地补助,用于粮食作物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建设,安排资金4400万元;小麦生产补助,冬小麦促弱转壮稳产、极端天气应对防范及重大病虫害防治,安排资金9300万元;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补助,安排资金2160万元。

  基础装备——改善条件多产粮。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建设高标准农田280万亩,补助1500元/亩,安排资金42亿元;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补助农机合作社、农机户实施深松作业,不超30元/亩;机田证一体化试点县补助,安排资金1亿元。

  保险支持——保障农民种主粮。小麦种植险,保额400元,保费20元/亩(财政补贴17元/亩,农户承担3元/亩);玉米种植险,保额360元,保费25.2元/亩(财政补贴21.42元/亩,农户承担3.78元/亩);马铃薯种植险,保额500元,保费30元/亩(财政补贴24元/亩,农户承担6元/亩)。

  信贷直通车——助推大户多种粮。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申请贷款,可上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扫描二维码,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担保,银行信贷支持。(源自:山西新闻网)

 

●山西银行业保险业出招扩大新市民金融供给

按照银保监会、人民银行部署要求,山西银行业、保险业今年以来对新市民持续加大金融供给,着力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3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群体在创业就业、租房买房、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等方面需求,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通知明确,新市民主要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山西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该局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对接,结合我省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举措落地见效。目前,该局正联合省金融办等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

  据介绍,在普惠金融领域,山西银保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个体经济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聚焦以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无证照小摊贩为代表的新市民创业群体,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在金融服务上增量、扩面。同时,该局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引导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为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我省银行业、保险业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在新市民住房方面,山西银保监局鼓励银行机构支持住房租赁信贷需求,增加长租房供给。在新市民创业就业方面,银行机构与有关部门机构合作,加强信贷支持。截至2022年2月末,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达34.16亿元,较年初增长13%。在医疗保障方面,山西保险业推进大病保险扩面提标,保证新市民享有同等权利,实现“愿保尽保”。(源自:山西新闻网

 

●今年山西省拟培育600名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

为加快培育我省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自今年起,我省启动实施全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计划每年培育600名左右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3千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每年培育600名左右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由公开遴选的1-3所培育机构承担培育任务。培育机构采取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4个一”培育模式,对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农事农时,自行安排集中培育时间。

具有从事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工作能力的优质涉农高等院校,培训经验丰富的优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也可作为培育机构。申报材料内容编制主要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培训管理、资金使用、服务保障等,同时符合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工作需要。(源自:山西新闻网


【晋中动态】

丁雪钦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智创谷”万套人才住宅工程建设

4月14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雪钦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智创谷”万套人才住宅工程建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及榆次区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实施“智创谷”万套人才住宅工程是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一项重大举措。会议分别听取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关于人才住宅工程用地规划建设条件情况汇报,丁雪钦就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丁雪钦强调,人才住宅工程建设是我市实现吸引集聚人才,参与晋中建设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落实各项工作,为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力的住房保障。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把人才住宅工程建设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让引进人才在本地安居乐业,为我市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贡献。(源自:晋中新闻网)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确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面对近期我市疫情防控的严重形势,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有关疫情防控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市农业农村局对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进行再研究、再动员、再部署,确保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首先,及早安排,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确保全市稳粮保供措施落实到位。该局紧紧围绕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稳产保供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和底线任务,保面积、保产量这一目标,要求各县(区、市)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春耕备耕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各就各位,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谋划,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要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所需种子、种苗、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资供应,确保农业生产资料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及时进店进村,满足农民春耕生产用种、用肥、用药需求。要搞好农机调配工作,发现缺口及时协调解决,有序推进春播生产开展。同时,要围绕春季农业生产关键环节,采取微信、网络等线上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及早安排、扎实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前与重点防控村对接,确保春播不落一亩田、不荒一分地。

其次,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农业农村发展。要求各县(区、市)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拿出针对性举措,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推进“双包三联”服务工作。各工作组要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充分利用电话、微信等对所包县(区、市)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聚焦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目标、重点项目、特色亮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督导、指导服务,确保稳粮保供坚实有力、经济指标健康运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夯实农副产品生产基础。抓好生产技术指导,发展工厂化、集约化育苗,充分利用空闲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自给能力。加强养殖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指导工作,科学引导养殖场适时出栏,加强饲料储备。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等设施,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加工收储农副产品,提高调节供求能力。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加大排查监测力度,严格落实现行有效防控措施。进一步摸排清底农资准备情况和农资缺口数量,确保春耕备耕农资供应。

三是全力做好调运保障工作。把粮油、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和种畜禽、种子、种苗、化肥、农膜、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物资纳入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围。做好农副产品及农资产品调运通行证的办理发放工作,重点抓好本地蔬菜、肉蛋奶、水产等农副产品的调运,对运输车辆,在全面做好疫情检查的同时保证畅通,全力维护正常流通秩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保障有农副产品及农资产品调运通行证的车辆疏导和快速通行。

四是加强农副产品监测预警。启动农副产品监测日报制度,全面掌握农副产品供应和保障情况,加强监测分析预警力度。全面梳理掌握蔬菜、肉蛋奶、水产等重要农副产品每日生产和库存数量,做好预调微调,及时协调解决供应缺口和实际困难,确保重要农副产品市场供应正常。

再次,上下联动,切实加强对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发挥农办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督促有关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粮袋子”“菜篮子”的稳产保供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紧抓不放,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调控保障能力,确保粮油、蔬菜、肉蛋奶等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不断档、不断供。

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种子、农药、化肥的制假贩假,畜禽违规调运、私屠滥宰、屠宰贩运病死畜禽等违规违法行为,全力保障畜产品供应健康安全。积极协同商务、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压低收购价格,哄抬运输价格,捏造散布虚假信息,垄断炒作原料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平稳有序。(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