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2年第21期(总第188期)(2022年5月30日-6月2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06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经济压力高企,欧元区欲终结八年负利率时代;②美联储“褐皮书”显示劳动力短缺为“最大挑战”。 
国内经济: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等;②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0亿吨标准煤;③外汇局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
山西动态:林武: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②全省稳经济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林武作出批示 蓝佛安出席并讲话;③首届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县长论坛召开
晋中动态:常书铭在综改区晋中开发区调研推进“三个一批”活动相关事宜;②聚焦靶点精准纾困 —— 我市打出“组合拳”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国际视角】
 经济压力高企,欧元区欲终结八年负利率时代
        近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向外界透露,在当前货币政策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欧央行将于7月开启加息,并很可能于第三季度结束前退出负利率政策。退出负利率政策,意味着欧元区将告别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时代。
        告别负利率时代
        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增长前景黯淡,欧央行今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
        在一篇题为《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文章中,拉加德谈到,目前欧元区货币政策面临的环境与疫情前相比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供应链冲击正推动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通胀水平已升至历史高位;另一方面,消费和投资疲软也让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这些复杂的经济环境均对欧央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变化,拉加德表示,不少人也在呼吁欧央行货币政策进行新的调整。
        对此,她在文中表示,欧央行致力于恢复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预计将在今年7月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加息节奏,并可能在第三季度结束前退出负利率。
        拉加德的这一表态也得到了欧洲官员的肯定。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认为,拉加德的这一说法是“向前迈出的正确一步”,将有助于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利率调整背后的推手
        若欧央行于9月前退出负利率政策,这意味着欧元区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时代将迎来句点。
        欧元区开启量化宽松可追溯至2012年。2012年7月,欧央行首次将关键利率下调至0%,并自此开启量化宽松。从2014年起,欧央行便开始实行负利率政策,目前利率维持在-0.5%。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今年7月加息,这将是欧央行超过10年来首次加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表示,过去多年,欧元区基本保持负利率的货币政策和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给欧洲经济2009年带来的巨大冲击并未彻底摆脱有关。
        她指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随即面临陷入严峻的主权债务危机,整体经济陷入疲软。欧央行将利率降至零之后,在常规的低利率手段仍不起明显作用的情况下,为了尽快走出欧债危机阴影,欧央行只能通过寻求“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也即负利率的方式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欧央行这一“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显然已不合时宜。今年3月以来,受俄乌危机影响,欧元区通胀水平日益水涨船高,令欧央行面临巨大压力。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通胀率飙升至7.5%,创下欧元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
        约阿希姆·纳格尔表示,目前欧洲通胀水平高企,需要通过提高利率加以应对,这在欧央行内部已是一种共识。
        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也表示,当前欧元区通胀水平的高涨已几乎远超过欧央行预期的通胀预警线,欧央行短期内必须优先应对高通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使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原因”。
        告别负利率时代意味着什么?
        在外界看来,欧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已是箭在弦上。
        欧洲分析人士指出,预计欧央行将在7月、9月和12月各加息25个基点。荷兰央行行长诺特也表示,支持7月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但如果通胀数据恶化,欧央行或采取更激进的加息举措。
        在刘英看来,欧央行预计于今年9月前退出负利率,是内外环境压力下作出的被迫之举。从外部环境看,近期美联储在快速大幅加息,加剧美元的回流,令欧元承压;反观内部,欧元区内自身通胀水平已升至历史新高,也需对此采取加息的举措。
        针对此番欧央行终结负利率时代的影响,刘英认为,各有利弊。一方面,退出负利率,有利于缓解欧央行应对通胀的压力,同时还有助于维持欧元币值汇率的稳定,提升欧元对资本的吸引力,稳定金融市场发展。
        但另一方面,“副作用”也不少,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将受到影响。
        刘英指出,消费方面,欧洲地区经济以服务业消费为主引擎,利率提升后会抑制消费;投资方面,利率上涨,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投资积极性将有所降低;出口方面,伴随加息带来的欧元币值的走强,将抑制该地区未来的出口增长。(源自:中国经济网)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劳动力短缺为“最大挑战”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日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增长,劳动力市场依然供不应求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则是供应链中断。
        该报告根据美联储下属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也称“褐皮书”,每年发布八次。报告显示,大多数辖区显示经济略有增长或温和增长,四个辖区显示增长有所放缓。通胀和利率上升导致零售、房地产行业出现疲软。
        报告指出,劳动力市场困难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所有辖区都认为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美国劳工部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职位空缺小幅下降至1140万个,企业招聘人数略降至660万人,表明劳动力市场依然供不应求。
        美联储“褐皮书”还显示,工人短缺继续迫使许多企业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运营。为了应对劳动力不足的局面,企业继续部署自动化设备,提供更大的岗位灵活性,并提高工资。
        在价格方面,大多数辖区指出,价格上涨强劲,尤其是投入价格。两个辖区指出,通胀飙升的趋势正在延续;三个辖区观察到,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上涨有所缓和。大约一半辖区指出,很多企业都保持着定价权,将成本转嫁给客户或消费者。然而,超过一半辖区指出,一些客户通过减少批量购买或者用较便宜品牌替代应对涨价。
        另外,报告指出,除了劳动力短缺之外,供应链中断、利率上升、通货膨胀、俄乌冲突、新冠疫情(尤其在东北部)造成的影响,都是影响家庭和企业计划的关键问题。八个辖区报告称,企业对未来增长的期望降低了,三个辖区的企业明确表达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源自:新华网)
 
【国内经济】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安排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会议指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主要是对政策实施提速增效。这既是及时加大力度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又坚持围绕市场主体实施宏观政策,实行精准调控,提高效率,不透支未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部门迅速行动,6方面33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制定出台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一要对政策再作全面筛查、细化实化,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要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工,无论是否参加失业保险,都要发放临时补助或救助,并明确发放主体。对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要引导企业通过网上公告、手机短信等告知办理方式。其他各项政策都要细化到可操作、能落地。密切跟踪政策实施情况,该完善的及时完善。二要坚持用改革举措、市场化办法解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政策“非申即享”、网上办。对打通物流大通道和微循环、推进复工达产,要找准堵点、完善举措,强化重点企业“点对点”帮扶。对投资项目,各地各相关部门都要建立台账,通过优化审批、加强用地等保障推动尽快开工。确保夏收农机免费顺畅通行。落实支持平台企业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放宽汽车限购等举措。三要强化政策落实督促。国务院派到12个省的督查组要在实地督查基础上尽快形成报告,对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予以通报。对各地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城镇调查失业率、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的财政收入、物价等主要指标,由统计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
        会议指出,当前部分群众就业和收入受到影响,基本生活面临困难。要有针对性加大政策帮扶,把基本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一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今年提高标准增发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7月底前要发放到位,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二要加大低保等救助力度。加强动态监测,重点摸排失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易返贫致贫和低保边缘人口等,对困难人员及时救助或纳入低保。各地可因地制宜,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一次性增发生活补贴。三要保持医保报销比例和药品品种稳定,发挥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综合保障作用,对符合条件临时遇困无法缴纳基本医保费的给予临时参保资助。四要推进更多民生保障经办服务跨省通办、便捷办理。五要加强民生保障资金监管,严肃查处截留侵占、虚报冒领等行为。(源自:中国政府网)
 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0亿吨标准煤
        近日,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外发布,规划提到,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
        “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特征,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主力支撑。
        规划明确,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说,“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
        规划提出以区域布局优化发展、以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以行动计划落实发展。
        李创军说,在区域布局优化发展方面,“三北”地区优化推动基地化规模化开发,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动就地就近开发,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在重大基地支撑发展方面,明确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湾、冀北、松辽、新疆、黄河下游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藏东南、川滇黔桂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源自:中国政府网)
 外汇局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
        为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国家外汇管理局31日发布《关于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进一步扩大试点,便利更多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助力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通知》内容包括:一是扩大试点地区范围,从前期9个省(市)的特定区域推广至17个省(市)的所有区域;二是扩展试点主体类型,在高新技术企业试点的基础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三是提高试点额度,已开展试点的9个省(市)区域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便利化额度统一提高至等值1000万美元。
        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不断拓展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018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允许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不受净资产规模较小的限制。此后,国家外汇管理局逐步将该试点范围扩大至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广东及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9个省(市),并进一步提高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园区的外债便利化水平。试点政策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有力促进了试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源自:中国政府网)
 
【山西动态】
 林武: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6月1日刊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林武的署名文章:《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文章阐述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体会,以及对山西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亮丽底色,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价值追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思考。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来第三次到山西考察,亲切看望基层干部群众,进一步勉励山西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老区人民的关心厚爱,对山西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扑下身子干、挺起脊梁扛,不断开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产业升级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山西转型发展的探索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我们指引方向。2017年6月,总书记指出,山西要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2020年5月,总书记要求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强调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2022年1月,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切中问题要害,对山西克服短板、增强发展动力、挖掘发展潜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山西转型发展指明了金光大道。
         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创新思路、先立后破、通篇谋划,夯实煤炭、煤电兜底保障基础,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煤矿产能核增手续办理,积极布局矿井产能接续项目,大力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积极有序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扎实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干熄焦发电、汇集站等重点项目和特高压及外送通道电网工程,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优化组合,提升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如今的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4.3%。2021年,山西煤炭行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原煤产量达到11.93亿吨,以长协价完成16省(区、市)4356万吨电煤保供任务,为国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贡献。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经过多年努力,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良好创新生态初步显现。坚持创新驱动、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成功获批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建设15个山西智创城,10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正式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研发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创新是产业转型的第一动力。山西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24.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4.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5%,均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国内首套快速掘进智能成套装备成功应用,信创、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壮大,转型发展态势良好。
        实践证明,坚持以创新引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我们要树牢创新发展理念,培优创新生态,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实现内涵集约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实现集群规模发展;推动服务业提质转型,实现高端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特色转型,实现优质高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同步创新转型,实现协同跨越发展,构建有效支撑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协调作为内在要求,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提出了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为推动山西优化区域布局指明了前进方向。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山西明确了“三区三地”的发展定位,即建设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发挥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强化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
        聚焦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省情实际,山西提出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一群”,即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山西中部其他四市协同发展,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两区”,即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南北引擎。立足融入京津冀的目标定位,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作耦合、重点项目聚链成群,突出先进制造业定位,打造全国知名新材料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排头兵作用,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开展先行先试,加速动能转换。“三圈”,即建设晋北、晋南、晋东南三个高质量城镇圈,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向内提升凝聚力,向外拓展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山西着眼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加强对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分类指导,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脱贫人口收入监测机制,加快补齐脱贫人口收入水平整体偏低等短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县城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建设一批中部和全国经济强县,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坚持把绿色作为亮丽底色,以美丽山西建设引领构筑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山西是典型的生态脆弱省份,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山西,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6月,总书记强调,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2020年5月,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2022年1月,总书记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总书记勉励我们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为山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坚持以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为目标牵引,统筹推进流经县、流域区、全省域保护治理。流经县坚决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流域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动城镇、农业、生态等不同空间单元协调发展。全省域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带动湖泊、大泉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坚决守好“华北水塔”,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5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优良天数比例创历史新高,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5%;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向黄河年输沙量大幅减少,沿黄地区生态脆弱状况有效改善;年均向汾河引调黄河水4亿立方米,推动汾河谷地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晋祠泉水位距泉口仅剩1.56米;连续6年向永定河补水近10亿立方米,助力实现了1996年以来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入海;汾河等河流入黄水质全部达到Ⅳ类以上,沁河、丹河、滹沱河、清漳河等河流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平,南迁的西伯利亚大天鹅重现芮城圣天湖等地。
        进入新发展阶段,山西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要落实好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各项任务,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坚持以生态省建设试点为牵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
        坚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历史上看,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就“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提出要求。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7次提到山西,6次提到太原。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彰显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开放的决心,为山西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大机遇。
        山西是中部六省之一,承担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的重要使命;是沿黄九省之一,承担着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发展的重要责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朋友圈的一员,承担着成为京津冀向中西部地区辐射战略支撑带的重要任务。在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必须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塑性机遇,坚定不移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走出去引进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融通开放步伐,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布局。构建山西贯彻落实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1+N”政策框架,推动省际协作和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打造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特色优势,实现争先崛起。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抢抓政策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实施雄忻高铁、太忻大道、滹沱河供水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打造山西融入京津冀的重要走廊。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有重点地参与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开通更多常态化铁水联运班列。
        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发展。培育壮大外贸主体,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扩大山西优势产品出口和关键装备及零部件进口。建设武宿综合保税区RCEP产业园,推进太原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口岸互联互通,开行9条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国际线路。深化与欧美日韩及东南亚经贸交往,建好晋非经贸合作区。高起点申建中国(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谋划建设太原临空经济区。
        狠抓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建设省校合作“12大基地”,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开发区实现“区内事、区内办”。让来晋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人,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便捷便利,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对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让安商亲商富商、爱才敬才用才在三晋大地蔚然成风。
        坚持把共享作为价值追求,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2020年5月,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加快补齐这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体系方面的短板弱项。2022年1月,总书记在山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指出,要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强调要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保障好人民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殷殷嘱托饱含人民领袖深厚为民情怀,务实担当展现百年大党根本宗旨立场。
        山西努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大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以“五安联创”为抓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深入开展“用党史、践初心、兴老区”行动,加快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面对汾河流域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山西紧急转移安置16.34万人,修缮重建因灾受损农房57974户,打赢了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这场硬仗。实践表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越是面临复杂困难局面,越是面对艰巨严峻挑战,越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千家万户的事。
        坚决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落实“早、快、准”要求,实行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防控,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抓好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拓展收入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发挥商业保险机制作用,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施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强队伍、织密网格、筑牢阵地,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风尚。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完善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优化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源自: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全省稳经济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林武作出批示 蓝佛安出席并讲话
        5月30日,全省稳经济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部署推进我省稳经济工作。省委书记林武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出席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吉福主持。副省长张复明、贺天才、刘旸、孙洪山、汤志平、于英杰参加。
        林武在批示中强调,稳经济就是稳发展、稳大局。各级各部门要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深入贯彻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顶格落实国务院出台的稳经济“33条”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我省制定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大责任,长短结合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千方百计促进消费恢复增长,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作出山西贡献。
        蓝佛安从十个方面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要狠抓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系列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全面迅速落实国务院出台的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省政府第142次常务会议确定的7方面46条举措,顶格执行、精准直达、跟踪问效,下好“及时雨”,送好“雪中炭”。二要狠抓煤炭增产保供和粮食丰产稳价。落实全省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新增工作会议部署,在确保生产安全前提下,坚决完成2022年新增产能、日产量目标。做好“三夏”生产、粮食收储等工作,实现丰产稳价。三要狠抓物流保通保畅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面取消对来自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防疫通行限制,落实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货运车辆“即采即走即追”等制度,提升物流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调度监测服务,用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打通跨省域供应堵点卡点。四要狠抓重大转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活动,适度超前开展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开发性金融,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常态化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简化审批流程,推动项目建设能快则快、能开尽开、应开尽开。五要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消费释放和服务业增长。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推进消费回补,大力提振汽车消费,推动文旅业复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六要狠抓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加快预算分配下达支出、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加快政府性融担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加大普惠小微信贷支持,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七要狠抓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加快落实各项退减降补政策,提高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份额,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聚焦“十大平台”和重点行业领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八要狠抓开发区建设和新增长点培育。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大力开展“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九要狠抓就业、增收、物价等重点民生工作。全面落实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等政策措施,加强困难群众救助,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十要狠抓精准防疫、风险防范和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常态化核酸检测、重要公共场所严格查验等措施,扎实有效防范财政金融、产业链供应链、房地产、自然灾害、民生领域、社会稳定等方面风险,坚决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和我省56条具体举措,不断提升各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蓝佛安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锚定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强化经济监测调度,强化责任分解落实,强化督查督导考核,加快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全力以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省发改委就我省扎实推进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行动计划作了解读,省审批服务管理局、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省商务厅、省人社厅分别作了发言。
        市、县及山西综改示范区设分会场。(源自: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首届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县长论坛召开
        近日,首届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县长论坛在阳曲县举行,共商一体化大计,共谋高质量发展。
        路基填筑、路侧石砌筑,纵贯南北的太忻大道施工现场一派火热景象。截至目前,工程整体进度已完成51%,预计于今年7月底建成通车。论坛开始前,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太忻大道、中北高新区蓝宝石晶体生产及加工、中国长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太原科创驱动中心、太忻双碳产业科技园等项目。
        作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片区的起步区、主战场,阳曲县跑出了全力服务保障太忻的“加速度”,下一步将锚定“率先发展的示范区、重大项目的聚集区、高新技术的领先区、新兴产业的带动区”目标,不断将招商引资引向深入,进一步完善“一本指南、一次告知、一网通办、一目了然”的“四个一”服务机制,全力推动招商服务更新更优、审批服务更快更活、项目服务更细更实。尖草坪区将推动与中北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区区融合”,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布局了天美杉杉奥特莱斯、旭辉·碧桂园商业综合体、富力商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84亿元,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定襄将紧紧依托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数据流量谷,全面打造县域经济大脑、低碳工业云账户、法兰交易、网络货运、资本服务、省校合作、产教融合、质量追溯、特色产业发展、外贸合作等“十大平台”,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努力成为承载京津冀和雄安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开放高地。
        论坛邀请上海财经大学张学良教授,以视频连线的形式作“国内区域一体化发展经验启示”专题报告。张学良通过介绍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区域一体化的经验,提出要通过各自长板拉长、共同短板补齐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交通互联、提高城市活力。(源自: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晋中动态】
 常书铭在综改区晋中开发区调研推进“三个一批”活动相关事宜
        6月2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深入综改区晋中开发区,调研“三个一批”活动相关事宜,协调推进项目建设有关工作。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山西省代表会议精神,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三个一批”活动,以项目建设新成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力做好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等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综改区晋中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段燕翔,市政府秘书长崔雪波参加。
        调研中,常书铭进项目工地、入企业车间,详细了解项目建设等有关情况,协调推进具体事宜。在中南高科·晋中智造未来城(一期)项目现场,常书铭仔细了解项目进展和招商计划,强调要严把质量、加快推进,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早日发挥效用。在吉利汽车晋中基地,常书铭认真了解吉利新能源汽车、甲醇重卡等乘用车、商用车生产情况,强调吉利要当好“链主”,充分发挥我市新能源、制造业、产业链等优势,加快甲醇重卡等生产推广应用,点燃“甲醇梦”,共圆“汽车梦”,为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贡献力量。
        常书铭指出,各级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要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活动,持续提升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质效,有效展示宣传晋中重点项目建设新成效、产业主攻方向新进展。
        常书铭强调,要增强责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狠抓重大转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要狠抓项目建设。紧盯环境打造、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及时调度解决,推动项目建设能快则快、能开尽开、应开尽开。要强化服务保障。综改区晋中开发区要当好排头兵,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大力开展“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引资,持续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达效,奋力开创项目建设新局面。(源自:晋中政府网)
 聚焦靶点精准纾困 —— 我市打出“组合拳”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为解燃眉之急,我市直击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从市主要领导到市直各部门,从开发区到各县(区、市)政府都从解决最关键、最急迫的卡点出发,亮出保供稳产的真招实招,一揽子扶持政策密集出台,让企业放宽心、有动力。
        第一时间出台了助企纾困稳经济十五条,从加大企业税收退还力度、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扶持餐饮业提档升级、支持网络货运平台发展等方面多管齐下为中小微企业解难纾困。
        政策加码,提振信心。许多企业留住了客户、熬过了寒冬。作为我市商业巨头的天美杉杉奥特莱斯同样面临困境,但他们不等不靠,线上线下齐步走,不间断地推出促销举措,4月底铺开“五一全民出游季”,销售额近4000万元;刚刚结束的春季大型促销活动,销售额达6600余万元。该公司总经理郭徐晨说:“我市出台的助企纾困十五条真的是雪中送炭,不仅实实在在帮助我们企业渡过了难关,也为消费增长和产业创新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助企纾困,力度不减。5月27日,《晋中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二十五条》发布,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这是市委、市政府将提振房地产业作为把握中部城市群建设历史机遇、做强中心区域城市核有力支撑,吸引人才、做大人口、增加人气的重要途径,聚焦“市场供应、消费需求、投资环境、风险化解”四方面重点,精心打出的一套“支持+优惠+服务”的政策“组合拳”,力争实现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开发企业、老百姓“四方共赢”。
        政策激励,创新破局。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面前,我市工信、商务、金融、税务等部门“多手联弹”,围绕市场主体关切,持续加码、赋能、输血,提振企业信心,激发企业活力。
        财政支持首当其冲。市区两级财政将直接拿出4.8亿元进行补贴,对博士、硕士、本科等经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认定的新人才,分别一次性发放最高15万元、12万元、10万元购房补贴;对于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者,按揭贷款首付比例按照20%执行……补贴力度空前,优惠力度最大,受惠人群最广,这是真正把晋中打造成本地人骄傲、外地人羡慕的幸福家园的果敢措施。
        金融活水大招频出。5月12日,市金融办在综改区晋中开发区召开助企纾困政银企对接推进会,摸排企业310家,有资金需求的企业148家,目前已有78家企业与14家银行达成了贷款意向,拟贷款金额38.7亿元,为受困企业送去了“解渴”的活水。今年以来,市金融办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金融服务业提质增效和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安排部署,聚焦金融要素服务保障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狠抓市场主体倍增金融政策的全面落地见效,畅通经济“毛细血管”,保障市场主体“青山常在”。截至3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口径小微贷款余额924.15亿元,较年初增加48.79亿元,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增幅明显。人行晋中支行积极运用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和再贴现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三农”、扶贫、绿色金融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截至4月末,全市再贷款再贴现余额49.58亿元,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16.8亿元。在落实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高效使用应急周转资金上积极作为,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缺口。与此同时,市金融办扎实开展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设立首贷服务中心,有力提升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获贷水平。
        工信助力,畅通产业。今年以来,我市工信部门坚持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在保存量、促增量、强链条方面,加快推进重点工作,全力畅通产业链供应链,解决重点企业的物流运输、用工返岗、原材料供应等难题,聚力提高助企纾困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化解了吉利汽车车辆临时停放场地、保留尚太锂电交易资格、平遥煤化大机焦项目复产验收等一批企业急难愁盼的难题。服务企业“零距离”,解决问题“实打实”。市工信局组建处级领导带队的帮扶专班,针对全市重点企业,一对一帮扶,同时要求全市工信系统建立帮扶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保障1000余台次物流车辆通行,协助重点物资保障企业办理通行证300余个,缓解企业1.2亿元资金问题,中航兰田零部件供应、晋能光伏产品外运、瑞光电厂车辆通行、山河醋业应急资金周转等一批重点企业堵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在政策加持和精准服务下,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尤其是转型制造业企业表现突出。据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25.2%,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5.3个百分点,机械工业高速增长26.9%,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持续蓄积。
        税务鼎力,帮企前行。“留抵退税好政策,增量存量可退还,退税红包速到账,真金白银助发展……”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晋中市税务局一段两分多钟的税收音乐快板视频在多个视频社交平台传播,引来不少纳税人点赞和转发。今年以来,为促进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生根,国家税务总局晋中市税务局创优服务举措,做好政策宣讲,落实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力确保各项政策应享尽享、应享快享。不久前,国家税务总局灵石县税务局翠峰税务所所长耿新文收到了这样一条微信:“退税款到账了!我们的资金链续上了!非常感谢!”原来,这是灵石县正博瑞煤焦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梁小喜发来的,“及时兑现的政策红利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我们心里觉得暖暖的。”该公司投资8000余万元实施了铁路专用线环保封闭工程,由于工程投资大,且发运形势受市场波动和疫情双重影响,企业发展受阻。在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后,国家税务总局灵石县税务局业务骨干主动深入企业与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并将企业所能适用到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传达讲解,仅用2个工作日就将增值税留抵税额全部退回。
        商务发力,激活市场。我市商务系统全力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消费品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打造消费大市场、畅通消费大循环。启动“惠享晋中,燃情购车”汽车消费促进活动,53家汽车经销门店参与,汽车消费券使用1750笔,带动消费2.5亿元。此外,还将陆续发放1.5亿元消费券,涵盖住宿餐饮、商超、家电、成品油、汽车、文旅等领域,促进消费市场“热气升腾”。
        当下,因时因势的精准纾困,让晋中大地上的一家家企业迎难而上、一个个项目爬坡过坎,汇聚起了奋力冲刺的磅礴力量。(源自:晋中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