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2年第27期(总第194期)(2022年7月11日-7月15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18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中拉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新领域 2021年贸易额突破4500亿美元;②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举行第十四次会议。

国内经济:①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②两部门:"奖补结合"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山西动态:①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②我省力挺“专精特新”企业创未来。

晋中动态:①脱贫向富促振兴;②我市多措并举搞活电商助推消费提质扩容。

 【国际视角】

●中拉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新领域 2021年贸易额突破4500亿美元

基建项目稳步推进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波哥大当地民众就盼望能有一条地铁线路,如今,这一期盼正成为现实。

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去年8月正式开工,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和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承建,是目前拉美规模最大的特许经营项目。地铁一号线设16个车站,建成后将成为波哥大客流运输大动脉。为回应当地市民关注,中方成立专门团队,通过新媒体平台等及时发布建设信息;在开工、工程会议等重要节点,中方还邀请附近社区居民代表参与,更好地吸纳意见建议,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工程开工时,波哥大市长克劳迪娅指挥挖掘机在现场挖了第一铲土。5个月后,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车辆段地基处理施工进度已超过14%,“比原计划整整快了一倍”;而且,仅车辆段一个工点两年内就可新增370个就业岗位,“波哥大市政府为中国速度和中国贡献点赞!”

在巴西城市萨尔瓦多,由中企修建的跨海云轨项目顺利动工,建成后将极大缓解交通拥堵,助力旅游业发展。萨尔瓦多所在的巴伊亚州州长鲁伊·科斯塔表示,萨尔瓦多最初有意建设地面轻轨,但中国的技术和设计方案最终脱颖而出:云轨在空中运行,地面可以修自行车道,海边设休闲步道,“这个方案更符合萨尔瓦多打造‘沿海高端旅游走廊’的发展规划”。

被称为墨西哥“工业之都”的蒙特雷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地区。去年2月,蒙特雷轻轨3号线通车。这条新轻轨线长约7.5公里,日载客量超过11.6万人次,同时衔接另两条轻轨线路及公共汽车交通枢纽。在轻轨3号线剪彩仪式上,时任新莱昂州州长罗德里格斯表示,该州的发展催生城市交通建设新需求,中国设计制造的轻轨列车为民众提供了更快捷舒适的出行服务,助力当地智慧交通建设提质升级。

今年初,尼加拉瓜、阿根廷分别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促进了电力、交通运输、电信和能源等领域的投资与合作。5月25日,中国铁建与圭亚那公共工程部签署了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施工合同。圭公共工程部部长埃奇希尔说,新德梅拉拉河是圭亚那最重要的河流,原有的大桥超期服役严重,拥堵问题突出,“我们对新大桥充满期待”。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恩里克·杜塞尔表示,拉美地区对基础设施需求大,中国的技术、经验和资金有助于拉美国家补齐短板,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实现了务实合作、互利共赢。

绿色低碳助力发展

在阿根廷圣克鲁斯河畔,中阿两国正携手建造“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基塞”水电站。该水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满足150万户家庭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油气进口开支,还可以向邻国出口电力。由于项目工地100多公里外就是世界上仅有的3个总面积仍在增长的冰川之一莫雷诺冰川,项目从设计到实施,处处考虑保护冰川和周边生态环境:大坝蓄水高度比原计划降低2.4米,水电站还设计了鱼道、生态放水底孔等。

位于巴西东北部地区的拉戈阿—杜巴鲁市,风力资源丰富。去年底,总装机容量达8.28万千瓦的LDB风电扩建项目正式投产,首次将中国成熟的风机设备引入巴西,助力中巴两国在绿色低碳经济建设领域共同发展。

“拉戈阿—杜巴鲁市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以前当地许多年轻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到东北部其他大城市找工作。”望着不停转动的风电机组,员工阿布雷乌感慨地说,项目给他带来的不仅是稳定的收入,更找到了对家乡的归属感,“我们这里的居民十分欢迎这个项目,年轻人争相参加技术培训,希望能争取到工作机会”。

在智利蓬塔谢拉,来自中国的32台白色风力发电机叶片随风转动,产生的电力可满足13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每年减少15.7万吨碳排放;在巴西美丽山,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助力建设“电力高速公路”。巴西圣保罗市自然环境局局长卡斯特罗表示,中国投资的绿色能源项目,极大增强当地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打造出更美好的环境。

农业合作创造机遇

近年来,秘鲁的咖啡、鱿鱼、牛油果、蓝莓和藜麦等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去年,中国成为秘鲁最大的牛油果和蓝莓出口市场。“秘鲁希望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充足蓝莓、葡萄、芒果等水果的反季供应。”秘中投资发展协会董事长罗兰德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带动了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帮助秘鲁有效应对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

中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正给拉美农业发展创造新机遇。智利、阿根廷等国水果出口商协会与多个中国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阿根廷驻沪总领事担任“百亿推荐官”,秘鲁出口商协会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秘鲁农产品线上对接会……一系列电商平台的推广活动,在中国掀起了一波拉美农产品消费热潮,中拉农业合作稳步推进。

在中国,经过染色处理的厄瓜多尔玫瑰价格不菲,而由厄瓜多尔玫瑰制成的“永生花”,更成为中国高端消费市场主角之一。“厄瓜多尔玫瑰的大小、形态等都很特别,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难找到。‘永生花’在中国受到的欢迎程度超出我们预想。”厄瓜多尔埃米阿娜公司总经理迭戈·乌克罗斯说,中国电商快速发展,让厄瓜多尔的产品离中国消费者更近了,中国市场对厄瓜多尔高端花卉的需求量呈几何式增长。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农业联合会主席杰德奥·佩雷拉表示,中国有着全世界增长最为快速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市场需要越来越多高质量的消费品,这对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机遇。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代理执行秘书马里奥·西莫利表示,拉中农业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双方农业在市场需求、资源要素、产品结构、资本构成、技术集成等方面各有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符合双方利益,能够造福更多民众。(源自:人民网)

●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举行第十四次会议

中国—越南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13日在广西南宁举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越南常务副总理范平明共同主持。

  王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同阮富仲总书记保持战略沟通,为两国关系把舵引航。双方各部门共同努力,推动务实合作持续取得新进展。今年,中越都有重要国内政治议程,要加强统筹协调,朝着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方向共同努力,巩固团结互信,深化互利合作,为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共同作出更大贡献。

  王毅说,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坚持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使命,是中越关系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双方要坚定推进各自发展振兴目标,维护两国共同战略利益,携手应对地区形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

  范平明说,预祝中共二十大圆满成功。对华关系是越南对外政策的头等优先,对华友好是越南作出的战略选择。愿以两党两国高层共识为指引,巩固战略互信,推进各领域合作。

  双方梳理总结务实合作积极成果,一致同意加紧对接,把共识转化为促进合作的具体行动。(源自:人民网)

【国内经济】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上半年,人民银行降低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上缴结存利润9000亿元,合理增加流动性供给,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不断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8.5个百分点。

  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看,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加大,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329亿元。与此同时,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上半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9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913亿元;股票融资为5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3亿元。此外,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大幅增加,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4.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为3.3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3万亿元。

  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强化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政策支持。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落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23条举措、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等政策措施,通过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

  加强多层次政银企对接。人民银行强化与发改、工信等部门协调联动,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应用,通过线下主动走访、线上服务平台推送等,畅通银企对接渠道。目前,全国建立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名录库,包含64.8万家企业,累计发放贷款9.6万亿元。

  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发挥供应链票据平台作用。6月末,累计促成应收账款融资36.5万笔,金额16.7万亿元。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已比较丰富和完善。”邹澜表示,同时建立了“金融机构独立放贷、台账管理,人民银行事后报销、总量限额,相关部门明确用途、随机抽查”的工作机制,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向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精准倾斜。

  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提早完成全年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

  在价格上,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在结构上,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运用好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持续支持涉农、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源自:人民网)

●两部门:"奖补结合"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提出自2022年起,将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支持30个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在资金分配上,财政部将根据交通运输部建议名单,结合财力情况,采取“奖补结合”方式,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予以支持,并加强对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的公路建设等其他相关项目资金、中央企业资金的统筹协调。奖补资金按照每个城市原则上不超过15亿元、每个城市群原则上不超过30亿元控制。实施第一年按每个城市5亿元的统一标准予以补助(城市群补助总额按10亿元上限控制)。

  在资金使用上,通知强调,要将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引导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引导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等,不得用于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楼堂馆所建设以及除前述规定用途外的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鼓励城市或城市群加强各方面资金统筹,创新投入机制,灵活采取资本金注入、PPP、股权投资基金、绩效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源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山西动态】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创新引领,促进产业升级

  “炭中抽丝”是山西长治市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一个典型。长治曾是一座以煤炭开发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长治一边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半导体光电、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

  在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一台智能消毒机器人正在工作中,底盘发出的深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它还具有实时测温、自动避障等功能,几个月前曾在冬奥会赛场上大显身手……公司副总经理崔永强说:“相关部门在土地、税收等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为我们创新研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网格管理,完善基层服务

  今年3月,山西运城垣曲县长直乡长直村的网格辅助员常小宝在手机里看到一条信息,内容讲的是在村东头耕地旁私自搭建违章建筑的事情。他马上赶到现场,拿出手机拍照,报给上级部门。执法队员根据定位,先操纵无人机到现场核实,随后到达现场,最终阻止了违章建筑的搭建。

  今年,山西全省开展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我们重点抓村集体收入提质提标、基层网格员队伍建设、乡镇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等。”运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薛俊辉说。“每个网格设立一个党支部,网格员与助理网格员一般由党员担任,村和社区的党员也全部纳入网格党支部,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垣曲县委组织部部长李晓梅说。

  在长直乡的数字指挥大屏上,每个村的村民户籍及家庭信息、在外就业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在系统内输入一名村民信息,人员姓名、所在地、职业分类等33项数据全面呈现出来。在村民留言板上,村民的留言咨询很快就会得到网格员的回复。

  从跑来跑去,到网上办理,数字赋能让基层网格员体系运行更顺畅。“在疫情防控信息摸排和人员管理方面,村子以前得花1天时间,现在随时可以调取相关资料,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李晓梅说,“我们已建立起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助理网格员的体系,目前有专职网格员220名、助理网格员1421名,网格员精准实现1对30到50户,更好地打通了服务基层的‘神经末梢’,也让群众的诉求得到更有效的回应。”

  数字复原,再现石窟风采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天龙山石窟数字博物馆将于7月底开放。在2019年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基础上,博物馆增加了多媒体沉浸式戏剧、裸眼3D等最新数字科技展览项目,是天龙山石窟数字化保护的又一成果。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山,以精美的石刻艺术闻名于世。上世纪20年代,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同时,窟区岩体受风雨侵蚀,产生裂隙,造像不断被风化。

  2014年,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我们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辨别流失海外的造像,确认它们在石窟中的位置,并对三维扫描数据模型的残缺部分和颜色进行修复。”时任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说。

  历时6年,修复团队走访海外近30座博物馆,采集到108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完成了11座主要洞窟的数字复原。2019年,“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在国内外展出,同步推出线上展,让复原成果惠及更多人。

  2021年,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回归故土,成为第一件回归天龙山原属地的流失海外文物。博物馆利用3D打印技术,将佛首所在的原始石窟进行同比例还原;同时,以巨幅多媒体高清影片、数字交互体验系统等形式,将石窟本体与被盗造像“合体”。

  挪出穷窝,创造美好生活

  刘乃科是山西省保德县南河沟乡韩家墕村人。全县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老刘家有9亩地,种了玉米、土豆、谷子。一家人辛辛苦苦干一年,一亩地平均收益五六百元。有一年大雪,老刘不小心掉到沟里,髋骨摔坏了,干不了重活。正在犯愁时,保德县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韩家墕村被列入其中。2018年2月,老刘一家住进了安置小区——惠民社区。

  据了解,惠民社区总共安置了124个村的贫困群众,2166户,6583人。进了城,上了楼,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这是易地搬迁群众最担心的问题。

  首先要稳得住,加快让脱贫群众由村民向市民转变。社区在一公里范围内设有幼儿园和中小学,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入园、上学;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进驻社区,一出门就可看病;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日均可托养150余人……惠民社区还设立了党建工作室、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等,小事不用出社区,居民生活更便捷了,心情越来越舒畅。

  其次要有就业,让脱贫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现在,老刘在社区做保安,爱人在附近社区做保洁,两人一个月工资3300元,远超在原来村里的收入。此外,保德县还不断开拓扶贫车间、产业园区等就业创业渠道,例如发展纯土豆粉条、石磨豆腐等传统食品加工小产业,联户结对脱贫户劳动力就业,户均收入预计上万元。目前,惠民社区里有劳动力的搬迁脱贫家庭实现了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确保脱贫家庭有稳定收入来源。

  科技开采,释放先进产能

  科技开采,为山西省持续释放先进产能、保证能源供应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近年来,山西省成立了保供专班,建立和各地煤炭、电力能源企业日报沟通制度。在电力供应上,建立预警机制督促企业增加电煤库存,强力推动临停机组恢复并网。去年,山西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000个;今年,山西将继续建成20座智能化煤矿、5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在晋能控股塔山煤矿的井口处,煤炭源源不断地从200多米的地下通过皮带运送到地面。近年来,这个年产千万吨的大型单体煤矿也进行了智能化工作面改造。“通过井上井下的5G‘高速公路’铺设和智能设备应用,顶煤厚度、运输机负载等参数可以动态调整,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井下日常巡检。”晋能控股集团信息化处处长匡铁军介绍,该矿“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已顺利通过科技部的中期验收,年降低人工成本千万元、年产量突破1500万吨、顶煤回收率达90%、混矸率低于10%。(源自:人民网)

●我省力挺“专精特新”企业创未来

政策激励助力更多企业向“专精特新”迈进

为什么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局长薛江炤就此回答:“‘专精特新’的本质在于专注细分市场、具备特色专业技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强调强链补链布局,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保障、延续和发展‘供给侧改革’‘双创’等国家战略,有利于形成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叠加政策效应。”
  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该局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不断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迈进。

精准赋能落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今年以来,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大、疫情影响等因素,主动服务、靠前服务、重点服务,对照工信部新出台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高标准、严要求,促其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成长壮大。
  该局建立“建库、摸底、培训、培育、助申”培育机制,对拟进入培育库的企业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对入库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对照认定条件全面掌握企业缺什么、差在哪,做到有的放矢;开展申报前培训,让每个企业都准确掌握政策标准,做到“知标对标”;采取“缺啥补啥,哪弱补哪”的办法,使更多企业通过“补缺补弱”达到标准条件,做到帮在点上。
  记者了解到,为扩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效果,该局还采取了请专家现场讲授与线上讲解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年初,上年度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入库企业达1020户,上年度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申报“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加到1046户;今年申报数量与去年的586户相比,增加了460户。

育种扶苗推动我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省政府提出的今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00户”目标要求,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积极探索数量倍增新路径。
  该局为了促进“专精特新、小升规、规范股改”整体推进,以山西综改示范区、太忻经济区以及各类园区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主阵地,通过企业资源挖掘和政策措施激励,引导支持更多中小企业申报“专精特新”项目,争取更多企业加入到“专精特新”阵营。
  截至目前,全省“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113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63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8户。此外,我省向工信部推荐的66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等待认定。这些优质企业已成为带动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形成我省工业发展“新高地”。
  记者了解到,该局在做好“专精特新”培育认定的同时,坚持做好全方位服务,突出开展了“六大工程”,即:培训培育工程、金融助力工程、资本赋能工程、知识产权应用工程、产业链配套工程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今后,该局将着力在帮助企业抓好产业提升、“上链、上云、上市”和产业组织结构重组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全力推动我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源自:山西经济日报)

 【晋中动态】

●脱贫向富促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和“1221”战略举措为统领,紧紧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条主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不断档、无缝隙做好衔接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着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画卷。

强机制 动态监测防返贫

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必须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全市,一支2000余人的防返贫监测信息员队伍覆盖所有乡村,联动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责任。他们进村入户,摸排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户”7200余户、1.47万人。

我市高度关注监测户、脱贫户日常生产生活,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到位,尽心竭力为脱贫群众办实事,谋幸福——

持续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2021年的5335元调升为5695元;引深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万企兴万村”晋中行动中,近百家民营企业与11个县(区、市)的150多个村结成共建对子,投入帮扶资金约5.3亿元;

稳步推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今年上半年,9.8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其中外省务工就业1.4万人,实现了逐年稳步增长。榆社古建成为省级劳务输出品牌……

强产业 端牢“饭碗”鼓腰包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做强产业是基础。我市科学规划布局,加快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建成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1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00余个,成功创建1个省级示范县、12个省级示范片和24个市级示范片。推动1个国家级、1个省级、1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做精做专做特,推动主食糕品、功能食品等八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榆社、左权、昔阳、和顺4县引进畜牧、食用菌、小杂粮、蔬菜果树种植等新品种34个,推广新技术32项。

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一个个鼓起来的腰包,正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

党建+ 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

常村,曾经是寿阳县21个贫困村之一。2010年以来,常村的三任党组织书记接续奋斗,带领农民发展壮大玉露香梨产业,夯实基层治理,用“党建链”辐射带动“产业链”“组织链”“生态链”“治理链”,助推乡村振兴,农民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增到31282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0元增到43.26万元,走出了一条强党建、促发展、聚民心、共富裕的兴村之路。

在破解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管理难题上,和顺县以“党建+”为思路,创新“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模式,即小区隶属城区管委会、受原所属乡镇和城区管委会双重管理,着力提升搬迁小区综合治理。

榆社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以党建为引领,抓住“社区稳定”这个着力点,打造“社区+网格+物业+公岗+居民”五级社区自治模式,全面提升小区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我市建强基层组织,持续增强脱贫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推动“一堡垒五中心”建设,持续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全市194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两委”换届,村“两委”主干“一肩挑”比例达到91%,1084个村实现了至少有一名大学生到村工作,194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市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在新起点上续写新的奇迹,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源自:晋中日报)

●我市多措并举搞活电商 助推消费提质扩容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推动消费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早谋划、早部署,抓住群体性消费热点,通过发放政府电子消费券,整合全市电商企业资源,建立全市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电商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轻工企业名录库,运用市级电商协作、信息共享、成果共享机制,启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电子商务步伐,成功举办四场线上促销活动,有效推动全市电商企业、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我市举办2022“全晋乐购”网上年货节活动,参与企业55家,累计销售额为2956.8万元,较去年增长1.4倍。在全市及周边地市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我市组织15家大型商超,充分发挥线上下单、同城配送服务优势,开展线上购物活动,全力满足疫情防控下全市居民生活必需品等商品购买需求。举办第四届双品网购节活动,榆次海玉石头饼、太谷鑫饼记、和顺山河醋业等5家电商企业,采用全网互动的流量集中爆发模式,累计销售额为315.63万元。举办首届“晋情消费 品质生活”6·18专题促消费活动,累计销售额为1809.3万元。其中8个县(区、市)39名主播,累计直播125场(次),直播销售额达到304.7万元,线上累计销售额为908.2万元。榆次万达广场、苏宁易购,介休银益商城,和顺日日新商贸有限公司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累计销售额为901.1万元,实现了我市首次线上促销超过线下促销。

今年,随着乡村e镇落地,我市电商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特别是6月初,制定了《晋中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2电商帮扶行动方案》,进一步扩大了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物流配送、人才培养、品牌培育、网络营销、农村消费、产业发展以及县域商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目前,该局已指导督促左权县、榆社县、介休市建立县级电商办,落实常态化专业工作人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源自:晋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