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2年第37期(总第204期)(2022年9月19日-9月23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3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欧洲无现金支付加速普及;②美国输出通胀拖累非洲经济增长前景。

    国内经济:①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将加快落地见效;②农业农村部部署进一步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

    山西动态:①全省“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高质量建设推进会召开;②【山西这十年】全省发展改革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晋中动态:①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培训班在太谷区举办;②充分释放政策效能 巩固经济恢复基础——我市有力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国际视角】

●欧洲无现金支付加速普及

       近日在柏林一家超市打算投币支付时发现,自助结账机竟然没有投币口。一问才得知,这是该连锁超市集团刚推出的无现金支付终端,目前已在德国多家店面投入使用。在柏林、慕尼黑等城市,支持苹果、谷歌、贝宝等数字支付方式的商家越来越多。

  长期以来,在德国、奥地利等德语区国家,现金一直是主流支付方式,无现金支付的比例长期低于欧洲其他国家。但这一趋势在最近几年逐渐发生变化。德国联邦银行今年7月发布的支付行为研究报告称,德国的现金支付比例自2017年开始下降。根据德国零售业最新统计,目前约有60%的德国人使用银行卡或智能手机付款,2021年这一数字为56%,疫情前只有47%。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变化与疫情期间商家鼓励非接触式支付,以及无现金支付的“快速和简单”特点直接相关,在线购物增加也对支付习惯产生了影响。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同样出现类似趋势。根据欧洲央行的最新数据,2021年欧元区共处理无现金支付交易1142亿笔,同比增长12.5%,涉及交易额197万亿欧元,同比增长18.6%。整体上看,挪威、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无现金支付走在前列。在北欧国家的城市和乡村,“仅限刷卡”或者“无现金”的标识已成为很多商家的标配,不少街边摊位也接受信用卡。根据瑞典央行的数据,在过去10年中,瑞典居民使用现金的比例已从40%下降到9%,平均每人每年的非现金交易达260次,远超欧洲其他国家,整体消费额中约98%的交易以电子支付方式完成。瑞典还是全球最早尝试数字货币的国家之一。业界预估,瑞典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进入“无现金社会”的国家。

得益于金融市场稳定和电子设备的普及,一些欧洲国家如丹麦等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不再强制全国零售商接受现金,将移动支付软件与银行账号、国民身份证号等信息绑定等。在普及无现金支付的同时,各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相关监管。(源自:人民网)

●美国输出通胀拖累非洲经济增长前景

      由于今年美联储连续激进加息输出通胀,以及全球食品和能源价格飙升,非洲国家通胀压力日益加大。分析人士指出,尽管2021年非洲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但近期非洲多国加息应对通胀且面临粮食危机,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性加大,下行风险突出。

  通胀高企影响经济增长

  近期,非洲国家通胀高企,民众生活成本攀升。非洲开发银行此前发布《2022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非洲地区平均通胀率将达13.5%。

  肯尼亚国家统计局总干事麦克唐纳·奥布多表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该国通胀率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上涨了15.3%。最新数据显示,肯尼亚8月通胀率达8.5%,创5年来新高。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民奇库·迈克尔感到生活成本在急剧上升:“最近一个月主食价格已经高得吓人。水果变得越来越像奢侈品。”

  其他非洲国家的通胀形势也不乐观。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今年7月通胀率达19.64%。南非7月通胀率达7.8%,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

  为缓解通胀压力,非洲多国央行纷纷加息,收紧流动性,经济增长势头可能因此放缓。《2022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非洲经济增速预计为4.1%,远低于2021年的6.9%。

粮食危机加剧经济困境

  非洲粮食自给能力不足,需要进口粮食。乌克兰危机的升级影响到非洲粮食进口,在加剧非洲国家通胀的同时,还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联合国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非洲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了51亿美元小麦,占非洲小麦进口总额的44%。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西方对俄实施制裁,非洲粮食进口持续受阻。

  当前,非洲之角地区正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干旱,粮食产量大幅下滑。在肯尼亚东南部,一些农业地区今年玉米收成可能比近五年平均水平减少近80%。肯尼亚国家干旱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该国约有410万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今年上半年曾警告,非洲有3.46亿民众受到粮食危机影响。其中,超过1400万尼日利亚人正经历严重的粮食和营养危机,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

  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尼日利亚今年8月食品通胀率达23.12%。有调查显示,许多尼日利亚人现在要用85%的收入购买食品。

  输入性通胀拖累经济前景

  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为应对国内高通胀而连续激进加息,推高美元指数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令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承压,输入性通胀高企。同时,一些非洲国家本币加速贬值,甚至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尼日利亚国际关系专家查尔斯·奥努纳伊朱指出,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和对外贸易活动与美元储备紧密挂钩,这意味着美国可通过货币政策把通胀力转移给非洲国家。

压津巴布韦财政部长恩库贝表示,津巴布韦长期遭受美西方非法制裁,输入性通胀加剧了津国内通胀,本就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本币大幅贬值。

  肯尼亚经济学家吉士贾认为,很多非洲国家食品和原油大量依赖进口,而美联储加息推动美元走强,直接推高了这些必需品的进口成本。同时,许多国际投资者因美联储加息而撤离非洲,影响非洲经济发展前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表示,当前全球通胀高于预期,并向食品和能源领域不断蔓延,促使全球主要央行提升利率水平,实施货币紧缩政策,这将使非洲大多数国家面临高通胀和高债务的双重压力,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风险。

  IMF数据显示,目前有22个非洲国家处于债务困境或有很高风险陷入债务困境。(源自:新华网)

 【国内经济】

●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将加快落地见效

       加快资金投放,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研究推动出台政策举措,打造消费新场景;推动出台一批政策举措,着力降低市场主体负担……记者9月19日获悉,围绕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和19项接续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动有关举措早出快出、应出尽出,尽快落地见效,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加快复苏,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指标显示,我国经济总体延续了恢复发展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其中,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第一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完毕,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比前7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市场潜力逐步释放,居民消费稳步恢复,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由负转正。特别是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8月份汽车销量238.3万辆,同比增长32.1%,工业生产也持续恢复。

  孟玮表示,尽管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但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正处于经济恢复紧要关口。下一步,将全力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和19项接续措施。

  具体来看,在有效投资方面,将充分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按照“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要素保障力度和效率,加快推动第一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着力用好新增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做好项目筛选和推荐,加快资金投放,督促地方抓住施工窗口期,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在促进消费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加快研究推动出台政策举措,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加快复苏。其中,在汽车产业方面,孟玮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呈现消费升级态势,年轻消费群体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孟玮说,今年以来,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恢复增长的良好态势,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更长周期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她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鼓励企业充分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扩投资、促消费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助企纾困。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于11月前在全国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聚焦5个重点领域,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强制捆绑销售、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目前已制定印发了水电气暖、行业协会商会、地方财经、公路水运、航空、铁路、金融等7个分领域整治方案和各地区细化方案。

  “目前,自查整治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孟玮说,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有关方面深入核查问题线索,部署开展全国联合检查抽查,坚持对违法违规收费行为“零容忍”,严厉查处各类涉企“三乱”和不落实国家降费减负政策等行为。同时,针对涉企收费中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各方面建议,研究推动建立完善涉企收费监管长效机制。(源自:经济参考报)

 ●农业农村部部署进一步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

       全国秋粮大规模收获将于9月下旬陆续展开。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高质量高效率组织做好今年秋收、秋种、秋整地机械化生产工作,为完成“三秋”作业提供坚实机械化支撑。

  预计今年“三秋”期间各地投入各类农业机械达到3000万台(套),水稻、玉米、大豆机收率分别超过94%、80%、82%,小麦机播率超过93%,油菜种植及马铃薯、花生、棉花、甘蔗等主要农作物收获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针对“三秋”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气象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防灾减灾预案,全力以赴组织好“三秋”机械化生产。     (源自:新华网)

【山西动态】

●全省“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高质量建设推进会召开

       9月19日,全省“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高质量建设推进会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进行部署。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出席并讲话。副省长刘旸主持。

  蓝佛安指出,“四好农村路”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动以三个一号旅游公路为重点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服务了全省高质量发展。他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思想认识要再深化,围绕稳增长、促转型、服务乡村振兴,坚定信心、强化措施,推进农村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设。二是项目建设要再加力,加快前期工作,抢抓建设进度,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县)和旅游公路示范段创建。三是要素保障要再强化,加强用地保障,拓宽融资渠道,疏通堵点难点,形成攻坚公路建设合力。四是质量监管要再严格,深入开展“品质工程”创建活动,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五是配套设施要再完善,高质量推进主体、慢行、景观、服务、信息五大系统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全域旅游交通网络,提升公路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六是管养水平要再提升,深化管养体制改革,全面实行“路长制”,加强支持考核,全力推进依法治路,确保公路安全有序运营。七是农民受益要再拓展,推行以工代赈,开发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发展“农村公路+”模式,推动农村公路与现代农业、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八是底线红线要再筑牢,做到安全施工、绿色施工、廉洁施工。

  蓝佛安还就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特别强调,要坚决贯彻省委要求,狠抓国家及我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接续政策落地落实,顶格执行、精准直达、跟踪问效,保持全省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一要大力挖掘消费潜力,抓住国庆等节假窗口期,落实促消费政策,开展促消费活动,抓好大宗商品消费优化升级,促进夜间消费,推动信息消费,增强线上消费活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消费。二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用好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加快“三个一批”、房地产、交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要做到应统尽统,建立统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和项目入库入统具体问题。四要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加强煤炭产供销衔接,加快建设煤矿施工进度,推进生产煤矿核增产能。五要推动工业平稳增长,“一行一策”分业施策稳定工业增长,用好产业链“链长制”,加快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步伐,梯次推进专业镇培育。六要抓好农业生产,推进秋粮颗粒归仓,种足种好冬小麦,做好“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工作。七要做好清洁取暖等民生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任务,落实“煤改电”“煤改气”优惠补贴政策,优先保障民生取暖用能需求,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八要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全力抓好秋汛安全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播放了我省“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纪实片。省交通运输厅汇报了有关情况,阳泉市、运城市及山阴县、静乐县分别作了发言。

  市、县设分会场。(源自: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这十年】全省发展改革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9月20日上午,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六场发布会,也是省发展改革委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发展改革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局势和艰难繁重的发改任务,全省发改系统队伍听党指挥、敢打敢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全省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

  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职能,推动全省经济实现了从断崖式下滑到稳中向好、再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呈现强劲态势的重大历史转折。2021年全省GDP历史性跨过2万亿大关,十年来翻了一番。面对今年以来的超预期因素冲击,省发展改革委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措施基础上,迅速研究制定我省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和接续政策,同步配套出台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扩大有效投资、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能源安全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有效推动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

  坚持扩大内需,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成投运。省发展改革委牢固树立项目第一支撑理念,全流程服务保障重点工程建设,2013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9%。十年来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985.7亿元,为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充裕资金保障。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大张高铁、郑太高铁、太原地铁2号线、长临高速等项目建成投运;推动大水网骨干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辛安泉供水、中部引黄、东山供水、小浪底引黄工程基本建成并部分达效;不断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全省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占比达到31.9%,沁水盆地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初步建成,垣曲、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全面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通道格局,外送电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

  坚持先行先试,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大文章,有序推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79.4%。出台《山西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推动我省政府投资管理有法可依。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已实现全省域全覆盖,达到“承诺即批复”水平。制定《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综合性基础性重要法规支撑。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出台我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扎实有序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8.75%。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2021年全省单位GDP能耗较2012年累计下降33.2%。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累计争取约1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一泓清水入黄河”正在加快实现。

  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流域优良水质断面占比达79.3%,较2019年底提高24.8个百分点。加快推动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今年上半年我省GDP增速在中部省份位列第1。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0.6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完善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顶层设计,重点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加快建设,目前太忻城际列车顺利开通,太忻大道太原段已通车,雄忻高铁将于今年10月1日开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新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重点民生福祉稳步改善。2020年初,争取国家紧急调拨医用口罩近40万只,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防疫人员提供了坚实后勤保障。面对去年汾河流域50年来最大汛情,第一时间争取中央救灾资金9400万元,安排省配套资金8400万元,支持灾区恢复重建。聚焦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累计统筹各级各类资金近450亿元,大幅提升省市县乡四级教育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支持太原理工大学等24所本科院校新院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同济医院山西医院患者外转率降幅达87%。新建改扩建体育场馆58个,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顺利举办提供了设施保障。稳定重点民生商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控制在合理区间,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12.8亿元。(源自:山西日报)

 【晋中动态】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培训班在太谷区举办

     9月20日至21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培训班在太谷区举办。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张文,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市委常委、副市长、太谷区委书记、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科创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伟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以拓宽视野、增强能力为核心,重点围绕产业需求、科技导向、考核指标等内容展开专题培训,引导科技、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向县域集聚,因地制宜共建一批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引领全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训班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太谷区作了交流发言。

      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启动了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72个县,探索在县域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实现途径。获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以来,太谷区围绕“八个一批”共建任务,与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同谋划、共协商,聚焦蔬菜、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将技术共建、园区共建、平台共建、人才共建、宜居共建“五项共建内容”作为先行县建设主要抓手,“产业科技化、科技产业化”双向协同推进,统筹优势资源、聚焦产业阵地,多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效。同时,将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探索作为先行县建设核心课题,系统化推进、一体化统筹,积极开展科技产业协同共建有益探索,为先行县建设聚势赋能。

       刘伟表示,太谷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地区的经验做法,在经验总结、课题攻关、示范推广方面再下功夫,按照共建方案时间节点和具体工作要求,锚定思路目标、落实措施办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太谷样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太谷经验。

      培训期间,与会领导、学者、专家、院士还深入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科创中心)科创基地、“晋汾白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巨鑫设施蔬菜现代化育苗基地等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源自:晋中新闻网)

● 充分释放政策效能 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 我市有力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面对平遥、太谷、榆次发现的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我市上下同心、全力以赴,从快、从严、从细、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扎实高效、有力有序推进疫情快速有效处置。从突发疫情燃点到恢复常态化防控,晋中用了10天时间。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工业投资拉动有力,新兴产业投资持续向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4.5%;能源保供成效明显,煤、气、电持续安全稳定供应;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4.6亿元,同比增长981.8%……

       疫情防控不松懈,发展脚步不停歇,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为了稳住经济大盘,我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有力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抓项目、促转型,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以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把党中央要求不折不扣体现在行动上、贯彻到实践中,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强化调度管理 深挖产能释放

        能源保供是“国之大者”。晋中是能源大市,市能源局强化调度管理、深挖产能释放,切实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全力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

1至7月,全市原煤产量6367万吨,同比增长13.9%,其中7月单月产量达到1017万吨、创历史新高;发电量155.86亿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2%,电力供应充裕。全市地方所属煤矿累计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1218万吨,完成省定签约目标1171万吨的104%,实现中长协签约、执行价格政策、诚信承诺书签署、上传煤炭交易中心四个“百分之百”。

      在守好安全底线和筑牢疫情防线的基础上,我市合理安排采掘衔接和生产计划,指导不达产煤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产能快速释放。坚持“一矿一策”,多部门联动解决停产煤矿涉及的环评审批、资源配置等问题,今年以来复产5座、合计产能420万吨/年,复工1座、产能180万吨/年,预计全年可增产258万吨。抢抓国家产能核增政策,支持有条件的煤矿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全面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符合条件的6座煤矿申报产能核增,截至目前,省能源局已批复3座,净增生产能力240万吨/年。加快盘活夹缝边角资源、相邻空白资源,做好零星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促进煤矿可持续发展。

      市能源局副局长杨云良表示,将统筹抓好矿井建设、生产组织、产能核增等工作,有效增加煤炭产能产量,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

       加快产业转型 积蓄强劲动能

      8月20日,全球首款吉利甲醇混合动力轿车——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交付使用,彰显出晋中立足资源产业优势,发展甲醇经济先行示范蹚新路的“晋中担当”。

     9月1日下午,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甲醇经济论坛在我市隆重开幕,150余名国内外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互学互鉴,掀起了一场甲醇“头脑风暴”,形成了甲醇经济的“智力磁场”。

       作为我省甲醇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我市以吉利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省汽车产业中链条最长、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汽车产业集群,同时成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我市主攻新兴产业“三链四群”产业升级培育工程,起草《晋中市重点产业链(群)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晋中市重点产业链(群)链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专班工作机制》和《晋中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十四五”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助力产业结构变“优”、产业链条变“长”、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引领转型,实现集群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吉利汽车为“链主”企业,持续推进“强链补链”。组织召开全市汽车制造企业与相关企业座谈协调会,推进本地上游企业加快实现零部件配套,目前部分零部件已在省内、市内成功实现就近配套。采取“以商招商、以商养商、精准招商”的方式已经引进12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进驻园区。

     与此同时,碳基循环产业链、光伏电池及组件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集群、食品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玻璃产业集群等赋能加力,竞逐绿色低碳新赛道。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28.2%,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二。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新兴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日益显现。

      壮大市场主体 激发市场活力

      近日,记者从市转型综改促进中心了解到,今年我市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户,较去年认定的32户增幅128%。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户,较去年认定的6户增幅333%。完成了2户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及4户第四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的申报推荐工作,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市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是全省中小企业系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围绕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市转型综改促进中心建立了“建库、摸底、培训、培育、助申”培育机制。目前,我市先后培育并获得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9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户;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2户,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活力。

      市场主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市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组建由20个市直部门组成的“晋中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专班”,形成个体工商户倍增质升“1+N”政策矩阵,为全市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强大动力。1至8月,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9021户,是去年同期增量的1.8倍,增速、增量均居全省前列。按照市政府个体工商户年度增长任务57127户的要求,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5.8%。

       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打出市场主体倍增“组合拳”。挖掘市场监管职能,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保障;发挥信用正向激励作用,为个体工商户年报公示、信用修复等提供便利化服务;打通服务个体工商户“最后一公里”,在全省率先开展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颁证、村级代办;强力助企纾困,与市邮储行开展“个体工商户金融专项服务”。

       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必将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活力。(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