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3年第20期(总第237期) (2023年5月22日-5月26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29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去风险化”?与中国“脱钩”才是风险;②美债风险积重难返危机待解。

   国内经济:①从电力数据积极信号看经济复苏向好态势;②投资额年均增长超20% 央企加大新兴产业布局。

   山西动态:①多元金融服务助力涉外经济行稳致远;②拥抱数智化 制造变“智造”。

   晋中动态:①我市6家企业7个产品入选首届“山西精品”;②晋中特色茶飘“香”杭州。

 

 

【国际视角】

 “去风险化”?与中国“脱钩”才是风险

“我们正打算跟中国公司合作,生产可再生能源设备。”在近期接受《国际锐评》采访时,澳大利亚福特斯库金属集团未来产业公司首席执行官哈钦森说,中国的自动化生产技术“令人惊艳”。

 和澳大利亚这家公司一样看好中国的外企有很多。近日,多家在华外国商会发布的报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中国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66%的在华美企表示将在未来两年保持或增加对华投资;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报告说,近六成受访企业表示未来五年将“适度增加”或“显著增加”在华研发支出;中国澳大利亚商会的调研发现,超过60%的澳企把中国视为全球前三的投资目的地......

 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使用外资的数据一路冲高。今年1-4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5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其中法国、英国、韩国等实际对华投资增长较快。“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德国贺利氏集团董事会主席凌瑞德说。他们公司的电动汽车材料、贵金属循环利用等近十个投资项目正在中国全面展开。

 值得关注的是,外企投资不只是开店建厂这么简单,它们正越来越多地把研发中心落在中国。从“在中国制造”转向“与中国共创”,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分析指出,市场前景、利润空间、创新环境以及政策延续性,是企业投资的重要考量。

 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加上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相比之下,中国发展环境稳定、经济增长稳中有进、拥有一个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对外资形成了强大“磁吸力”。 联合国最新发布的报告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8%上调到5.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34.9%。对企业来说,靠近市场就是靠近“水源”,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这个大市场不容错过。

 如何高效生产、降低成本,直接关乎着企业发展。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有利于外资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配套零部件等,增强盈利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极大节约了企业成本。近五年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达9.1%,居全球前列。这样的高回报,怎能不心动?

 对企业来说,通过创新实现迭代升级,是保持生命力的关键。这些年中国的创新优势日益凸显。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排名升至第1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培育森林。”外媒这样形容中国的创新生态。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4%。在“创新中国”投资,外企收获的不只是直接盈利,更是未来的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给外资带来了稳稳的预期。不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项项诚意满满的措施,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国贸促会最新的调研结果显示,97%的受访外资企业对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出台的外资政策评价为“满意”以上。日前,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成功举办,期间签约外资项目62个,总投资17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7%。中国打造的一系列对外开放平台,正在帮外资更好地走进来,共享发展红利。

 当下,世界经济面临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个别国家一边鼓动“脱钩断链”,一边炮制所谓“去风险化”一词,企图掩盖打压遏制中国的目的。但事实证明,脱离中国才是风险。奥地利一份智库研究报告估算,如果对华“脱钩”,德国一年的GDP将下降2%,相当于损失600亿欧元。耐克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坦言,与中国“脱钩”对全球贸易是灾难性的。

 在商言商。市场规律说明,能带来收益的地方,就是企业本能的选择。难怪德国西门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博乐仁说,不只要“捍卫”在中国的市场,而且要扩大。人们相信,中国会继续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优选地。原因正如外媒所说,如果拥有一片茂盛的森林,参天大树自然会在那里成长。(来源:国际在线)

 

 美债风险积重难返危机待解

美国总统拜登和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麦卡锡27日晚分别宣布,已就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达成初步一致,预计很快把有关协议文本提交国会投票。美媒报道,尽管两党已初步达成一致,但由于意见相左,如期完成立法程序仍面临挑战。而且,庞大的债务规模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巨大隐患。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之前把美国政府最早出现债务违约的日期从此前估算的6月1日推迟到6月5日。她表示,如果国会不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估计到6月5日财政部资金将不足以履行支付义务。

 如果美国在技术上违约,即使只有几天,也可能推高利率,削弱市场对美元的信心。评级机构惠誉24日已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认为债务上限谈判僵局给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带来更大下调风险。DBRS晨星也将美国列入了可能下调评级的观察名单。

 穆迪表示,6月中旬美国支付国债利息对维持其最高的AAA评级至关重要。6月15日,美国财政部应支付约20亿美元的利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美国的初步年度评估也认为,围绕联邦债务上限的边缘政策可能会给美国和全球经济带来进一步的系统性风险。

 从历史上看,尽管美国出现过短时间的政府关门事件,但最终仍以两党达成协议告终。此次,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人士呼吁避免美债违约影响全球经济的同时,对其达成协议相对乐观。

 如果说在债务问题不敏感的上世纪80年代前,政府和国会讨论美债上限问题仅是例行公事的话;那么,随着寅吃卯粮,财政赤字暴增,美国国内理念与政策分歧日益明显,债务上限问题日益突出。

 对于债务上限的争斗也日益成为两党博弈的筹码,总是争斗后达成妥协,妥协后又准备下一轮争斗,越来越偏离当年设定债务上限的本意。这个“政治游戏”使美国债务如滚雪球般膨胀,导致高债务这头“灰犀牛”越长越大。2001年至今,美国债务上限平均每年上调一次。

 从债务规模上看,美国债务野蛮生长,上限水平早已今非昔比。1917年,美国出于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举债约束的需要,安排了债务上限的规定。当时的债务上限为115亿美元。但这一上限形同虚设,不断被提高,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

 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债务的增长速度快得惊人:2008年-2010年这三年间,美国国债上限分别达到10.61万亿美元、12.10万亿美元和14.29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0%、84.1%和98%。

 新冠疫情发生后,美国债务更是伴随通胀跑出加速度。目前,美国债务上限已高达31.4万亿美元,相较于1917年的115亿美元,膨胀了2700多倍。2020年底,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高达逾129%。更为严重的是,受债务增加和利率提高的推动,与2011年相比,偿还这笔债务的年化成本上涨了90%。

庞大的债务规模已经成为美国的“心腹之患”。即便在美国经济复苏的时候,美国债务率水平也难以下降。而且美国债务十分依赖于国际投资者的支持,并反过来成为各国的隐性负担。随着债务气球的不断膨胀,对各国来说,安全性实际在下降。一旦美国经济出险,全球都必须为其买单。持有美债,无异于抱着一枚“安全的炸弹”。(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内经济】

  从电力数据积极信号看经济复苏向好态势

电力数据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今年以来,随着消费逐步回暖、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国多地用电量增速回升,释放经济恢复向好的积极信号。

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4月份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了33.8%和28.8%,4月份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达2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用电增速均超过25%……一根根上扬的曲线背后,折射中国经济正在恢复的动力和活力。

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回升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前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81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

从单个月份来看,1至2月、3月、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3%、5.9%、8.3%。共有26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

“4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进一步上升,一方面由于上年同期多地受疫情影响,用电基数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复苏加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说。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用电量18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第三产业用电量48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2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

杨昆说,第一产业用电量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及乡村用电条件改善、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逐月上升,工业用电增速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工业生产持续恢复是工业用电增速持续回升的重要原因;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明显回升,主要是消费回暖。

全社会用电量是生产生活状态的直接反馈。南方电网运营监控中心经理李兴桂说:“4月份用电量的鲜明特征就是第三产业用电增长迅猛,全国层面同比增长17.9%,可见服务业和消费行业全面回暖。”

在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前4个月广东省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对全省用电增长的贡献达54%,带动用电增长较为明显;深圳第三产业用电量达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36.8%,成为拉动深圳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

工业用电量稳健增长

“今年以来,工业用电量稳健增长,增速明显回升,预计二季度增速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郑海峰说。

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前4月工业用电量143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10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31个细分行业中25个实现正增长。

其中,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4%,增速高于同期工业用电量2.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上升5.7个百分点。8个细分行业中7个实现正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26.5%、汽车制造业同比增12.7%,这两个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13个细分行业中10个实现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同比增9.5%、造纸和纸制品业同比增6.3%,这两个领域增速均超过5%。

数据显示,我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明显上升,说明经济增长动能正在转换。在南方电网经营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五个省区,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6%、12.2%,可看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正在加快。在大湾区内地9市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占制造业比重为50.1%。

电能成色更“绿”

另一个积极的变化是电能的成色更“绿”了,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在逐步增加。

从东海之滨徐徐转动的风机叶片,到西北大漠连接成排的光伏电板,再到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都在为中国经济充电蓄能。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同期,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同比增长86.5%,占新增装机的80.3%。

今年以来,电力领域内投资不断加大。一季度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264亿元,同比增长55.2%。其中,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177.6%,核电同比增长53.5%。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梁昌新说,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较去年会有较大的增长。据研判,供应总体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

在水电大省四川,作为省内最大的发电企业,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下辖20世纪我国最大的电站二滩水电站、世界第一高坝锦屏一级水电站,我国第一高土石坝两河口水电站等,清洁能源装机近2000万千瓦。

“今年迎峰度夏关键期,雅砻江梯级水电站保供能力预计为494亿千瓦时,同比去年将增发23亿千瓦时。”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集控中心副主任魏鹏说,如果加上即将投产的柯拉光伏、腊巴山风电等新能源电站,发电量预计还将再增加9亿千瓦时,保供能力可达503亿千瓦时。这个电量足够1600万个家庭全年使用,而且百分之百都是绿色能源。(来源:新华网)

投资额年均增长超20% 央企加大新兴产业布局

“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使命任务,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在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表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中央企业持续加大新兴产业布局。《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央企业发挥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作用,持续加大新兴产业投入,投资额由2017年的690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万亿元,年均增长超20%,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完成额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80%。近70家中央企业超过700家子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加大布局,2021年投资超过4000亿元。

此外,协同发展平台建设提速。国资央企推动建设新能源汽车、北斗、电子商务、区块链等一批数字创新平台,创建物流大数据、海工装备等协同创新平台,打造自主可控天翼云,发挥产业引领带动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从现状看,国有企业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还不高,与国有企业的责任地位还不相称。5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广州召开的“科改行动”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释放重磅信号:更大力度打造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科改行动”下一步的突出重点。

科改企业很多都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委要求,要锚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建立完善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加大产业资源、科研资源的专业化整合和一体化配置力度,统筹国家所需、行业所趋、企业所能,积极开辟产业新赛道、增强产业引领力。

仅时隔不到10天,国务院国资委即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此次会议强调,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产业布局优化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坚持战略更聚焦、方式更灵活、视野更开放,及时把握产业演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服务和品牌,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

会议强调,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助推创新成果优化完善和迭代升级;要在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营造开放合作的良好产业生态,深化与国内外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优化产业协作模式,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在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动力的体制机制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管理体系、包容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国务院国资委还提出,要积极研究出台支持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央企业要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来源:中国经济网)

 

【山西动态】

多元金融服务助力涉外经济行稳致远

5月24日,伴随列车汽笛长鸣,一列装载着我省企业生产的汽车安全玻璃、石膏板护面纸、气动冲床等货物的中亚班列,徐徐驶出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专用铁路站台,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再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到达乌兹别克斯坦,全程约1万公里。

壮大涉外经济,多元金融服务是必备条件。今年以来,我省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着力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场景应用,持续强化汇率风险管理,帮助外经贸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避风险”,成为推动我省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后盾。

外汇收支便利化--让结算更轻松

“我们公司的外汇收支业务比较繁琐,以前每次办理时光纸质的材料就要一叠。现在有了建行的支持,办理业务变得省时又省力。”山西华恩实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有感而发。

据了解,该公司产品出口意大利、美国、巴西等众多欧美国家,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主要有价格调整、产品不合格扣款、第三方代付等,正常的一笔出口收汇需准备近百页的贸易交易背景资料。

今年4月初,建行山西省分行按照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操作规程,为该公司实施了优化单证审核便利化措施。“我们办理业务时不用再提供贸易背景资料等手续了,不仅大幅缩短了办理时间,而且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说。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办理28笔货物贸易项下出口货到收款业务,累计金额100余万美元。

2021年以来,随着国家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政策在我省落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山西省分局)积极辅导符合条件的银行开展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试点银行开展贸易结算时,不再要求客户提供贸易背景资料,使单证审核流程大幅简化,可以节省单据准备、单据审核、单据事后存储约一周时间,有效缩短了企业资金到账时间。

据外汇局山西省分局国际收支处副处长武涛介绍,截至一季度末,全省办理便利化试点业务2303笔、金额44.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倍、3.1倍。目前,试点已覆盖全省8家银行、39家企业,试点“储备库”企业数量扩充至65家,为下一步全省贸易便利化试点扩容增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稳步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覆盖面的同时,我省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也取得显著成效。

外汇局山西省分局对适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的企业主体按地区进行分类汇总,确定政策推广重点培育对象。同时督导银行将便利化政策内容精准传达到市场主体,拓展政策宣传覆盖面。今年一季度,全省办理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2891万美元,同比增长3倍。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让融资更便捷

山西华德冶铸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向欧盟地区多个国家出口铸件。今年以来,该公司面临境外回款账期延长的问题,出口项下融资需求显著上升。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该公司及时获得银行融资提供了便捷通道。该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这个平台不仅有效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还降低了融资成本。”相较传统融资模式,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办理的每笔融资业务所需时间平均缩短了1-2个工作日。截至目前,该公司已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办理融资业务200余笔、金额总计1430.37万美元。

今年以来,外汇局山西省分局切实提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场景影响力,结合我省外经贸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探索出更多具有山西特色的应用场景,为外经贸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选择,更精准地对接银企需求,更好地服务涉外经济健康发展。

“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自3月1日在全省上线试点以来,已有5个场景上线,其中4个场景已在全省范围推广。

据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全省各银行利用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用场景办理融资1004笔、金额总计27.2亿美元;利用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应用场景核验备案表677份、金额总计23.7亿美元;利用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应用场景查询企业信息52次;利用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办理融资7.9万美元。

强化风险管理--让汇率避险更精准

“以前总担心汇率波动导致购汇成本增加,现在在银行办理了期权业务,像是给出口订单买了保险,只需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汇率结汇就行了。”我省某铁矿石进口企业财务负责人语调轻松地说。

据介绍,该企业预计在3个月后需对外付汇100万美元。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较大,该企业财务人员正为汇率问题纠结时,外汇局山西省分局指导某银行与该企业签订了3个月的美元看涨期权。通过买入美元看涨期权,该企业能够将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汇率避险是外经贸企业平稳发展的重要一环。武涛介绍,今年以来,外汇局山西省分局建立健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情况通报机制,按月对各银行外汇套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督办。加强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着手研究出台省级层面汇率避险业务奖补政策。强化企业汇率避险宣传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帮助外经贸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成功应对汇率波动,安心开拓海外市场。今年一季度,全省外汇衍生品签约额2.1亿美元,新增外汇套保首办户42家。

下一步,外汇局山西省分局将继续发挥外汇管理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的作用,深化外汇改革创新,全力支持山西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不断扩大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覆盖面,推动更多优质银行和中小企业参与改革试点;充分发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力争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应用场景覆盖全省;持续加大外经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推动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省外汇套保率和首办户数量,助力山西涉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来源:黄河新闻网)

 

拥抱数智化 制造变“智造”

5月22日,在洪洞县举行的全省“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现场会。“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成为关乎山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答题’‘抢答题’‘加分题’。要加强省市联动、政企联动,把握机遇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当前,推进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应用,是政策导向的大势所趋,更是技术潮流的大势所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融合应用发展,产业各界探索“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热情高涨,基础电信业、工业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合作,5G应用正由生产外围生产现场监测、厂区智能物流等场景应用向产品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等各环节深层次延伸。在此背景下,我省也涌现出一批融合应用典型案例。

走进华翔(洪洞)智能科技产业园,处处可见的数字化场景体现出企业数智改造的决心和力度:一面面大屏幕上,数据不断跃动,显示出每个车间各条生产线的产品数量、质量标准和成本分析;一辆辆无人驾驶叉车,在运输指令下自动装载产品、驶向库房、安全卸下;一项项数据实时检测分析设备的运行情况,替代了原来的人工定期巡检,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有效提升了设备产能......

“制造业是5G赋能的重点行业领域,通过5G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效率效益。”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渊说,“我们通过7年的精益转化,成功搭建起大到3年战略规划、细到产线班组日常管理、涉及经营方方面面的HBS华翔精益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的赋能和支撑下,我们成功完成了主板上市,并在过去5年中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稳定增长。”

王渊口中的HBS体系,正是该集团着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丰硕成果。通过5G工业网关,实现对3000多台设备的数据直采,并对人、财、物、能等核心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真正拿到运营的大数据、真数据、准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搭建起包括安环、人效、设备、品质、日常巡查、经营目视化、节能等方面的数字化管控应用平台,对企业提质增效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也为处于产业链中端的其他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提升竞争优势的经验。

在这里,所有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都离不开高速、稳定的5G网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廖建表示,海量数据的采集需要构建广泛的连接,当人、机、物的连接达到一定量级,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才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具备价值功能。这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加速融合创新,各种细分应用场景向智能化演进,最终达到制造业发展的高级形态,也就是智能制造。

需要认清的是,当前,我省各行各业开展数智化转型的进度不一,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很多企业的数智化转型还停留在构建“连接”阶段,“数据”要素作用未有效发挥,“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字鸿沟”普遍存在,距离先进省份的智能制造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为推动全省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加速企业智能制造能力的提升,今年,省工信厅将加速推进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升级,为200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活动,认定50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遴选10个省级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制造变“智造”,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晋中动态】

我市6家企业7个产品入选首届“山西精品”

近日,我省首届“山西精品”出炉,共有38家企业的40个产品和服务入选首批“山西精品”,其中我市的6家企业7个产品榜上有名。这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品牌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全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据了解,“山西精品”是全省高品质产品和高水平服务的亮丽名片。我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推进“山西精品”公用品牌认证工作,旨在通过“高标准+严认证+强监管”的管理机制,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设体系,有效提升全省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全省共有207家企业的215个产品和服务参与申报,最终来自制造业、中医药、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的38家企业的40个产品和服务入选。

我市入选的企业分别是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的人工吹制玻璃杯、平遥县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的推光漆器盒、山西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热轧H型钢、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的定坤丹和安宫牛黄丸、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的真空软包装牛肉制品、山西海玉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石头饼。这些企业和产品的入选,是我市持续推进“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设工程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我市立足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助推优质产品和服务迈入“山西精品”行列,不断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据悉,我省还将通过滚动支持、梯次培育的方式,力争到2025年形成20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山西精品”产品和服务品牌。(来源:晋中日报)

晋中特色茶飘“香”杭州

5月20日至2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茶博会以“茶和世界共享发展”为主题,展示展销面积达5万平方米,设置成就展区、品牌展区、特色展区、推介活动区4类展区。共有来自10多个国家地区的800余家知名茶企参展。市农业农村局、晋中市药茶协会组织太谷养膳大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灵石县福禄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洽谈对接活动,并就黄精茶、酸枣叶茶等特色药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理商及茶企代表进行主题推介。

为推动晋中特色茶飘“香”世界,我市严把生产关、质量关、销售关,经过县推荐、市筛选、省审核,最终推荐出两家药茶企业代表晋中参展第五届茶博会。

在我市药茶展台前,前来品鉴的茶客茶商络绎不绝,大家一边观茶色、赏茶型、品茶味,一边论茶道、谈茶事、议茶商,以茶会友。来自河北、河南、陕西、湖北等地的客商对我市参展的药茶产品情有独钟,与我市茶企代表就加工工艺、产品特色、生产销售等细节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组团参展茶博会,为我市药茶企业与先进茶企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进一步宣传推介了我市的药茶产品,扩大了销售市场,拓展了茶企间的合作、协作、发展渠道。(来源:晋中市政府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