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3年第37期(总第254期) (2023年9月18日-9月22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26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美国国债总额攀升 财政危机或迫在眉睫;②乌干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国内经济:①供需两侧协同释放消费潜力 “金九银十”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暑期热度;②稳经济政策叠加发力 经济回升长期向好。
山西动态:①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交会将于9月26日至29日在太原举行;②山西多部门联手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
晋中动态:①榆次区举行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②祁县坚持“五清”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国际视角】
•美国国债总额攀升 财政危机或迫在眉睫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18日报道,美国的国家债务总额周一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这鲜明暴露了美国财政运行轨迹的不稳定。而华盛顿眼下正因又一场联邦支出之争,面临政府本月关门的危险。
       美国财政部在详细介绍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每日报告中,指出了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与此同时,国会努力在9月30日的最后期限前为政府提供资金,但似乎举步维艰。除非国会能通过十几项拨款法案或同意短暂延长将联邦资助维持在现有水平上的时间,否则美国将面临以下局面:政府自2019年以来首次关门。
联邦开支超出预期
       上周末,众议院共和党人讨论了一项短期提案,该提案将削减大多数联邦机构的支出。但该计划打破国会山僵局的希望渺茫。共和党人对自己的要求仍存在分歧,而不管他们在内部达成何种妥协方案,民主党人都不太可能支持。
       今年,国会围绕债务的争论愈演愈烈,并因国家债务上限问题引发的长期僵局而加剧。
       这场斗争最终以两党达成一项协议结束,协议同意债务上限暂停执行两年,并在10年内削减1.5万亿美元的联邦支出。具体方法是,冻结一些预计明年会增加的资金,然后将2025年支出增速限制在1%。
       但是,到这个10年结束时,即使将新通过的支出削减措施考虑在内,随着债务利息的增加以及国家社会保障项目的成本持续上升,债务仍很可能达到50万亿美元。
       让美国债务增长速度放缓的目标仍令人生畏。
       拜登政府通过的一些联邦支出计划的成本,预计将比之前料想的更高。人们此前预计,2022年的《通胀削减法案》将在10年内花费约4000亿美元,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预算模型的估算结果显示,由于相关行业对该法案慷慨提供的清洁能源税收抵免的需求旺盛,该法案的成本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疫情时期的援助计划仍在耗费联邦政府的资金。美国国家税务局上周表示,税收优惠措施“员工留任税收抵免”原本预计耗资约550亿美元,但迄今已让联邦政府花掉了2300亿美元。由于担心欺诈和滥用行为,国税局正在冻结该计划。
政府增收遭遇阻力
       与此同时,拜登总统数次尝试通过税收改革来增加收入,但都遇到了阻力。
       2022年底,国税局将一项新税收政策的生效时间推迟了一年。该政策要求数字钱包和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开始向该机构报告小额交易,原本预计将在10年内获得约80亿美元的额外税收收入。
       上个月,国税局将阻止高收入者将额外资金存入401(k)退休账户的新规定推迟两年实施。该机构称,这两年是“行政过渡期”。
与此同时,游说者正竭力寻找已颁布的新税种中的漏洞。政府制定15%的企业替代最低税,旨在确保富有的企业无法通过巧妙使用扣除额来按个位数的税率缴税。然而,许多公司一直在敦促财政部(它目前正在制定该税种的管理规则)添加例外情况。该税种不同于除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正努力采用的全球最低税制。
财政危机迫在眉睫
       增加收入和削减支出的努力遇到阻力,这令美国预算监督机构的警惕感上升。这些机构担心财政危机即将来临。
      “正如我们最近看到的通胀和利率增长情况一样,举债成本可能会突然迅速上升,”提倡财政紧缩的彼得·彼得森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A·彼得森说,“未来10年利息成本将超过10万亿美元,这种复利财政周期只会继续对我们的子孙造成损害。”
       围绕如何避免政府关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仍存在分歧。议员们已敦促领导人开始集中精力制定一项法案作为权宜之计,以便让政府在9月30日之后继续运转。
       但赤字继续增加。美国财政部上周的一份报告显示,本财年前11个月的赤字(美国的支出与税收等收入之间的差距)为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
       美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周一在接受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表示,她对国家的财政总方向感到满意,因为利息成本占经济的比重仍然可控。然而,她指出,留心未来的支出仍很重要。(源自:参考信息网)
•乌干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乌干达农业贡献了25%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全国70%的人口提供生计。近年来,乌干达政府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实现自力更生和《消除贫困行动计划》目标的关键。为此,该国制定了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的相关战略和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附加值。本报记者近日在乌干达走访,实地了解当地有机农业发展情况和中国与乌干达农业合作成果。
特色农业释放发展潜力
        在乌干达东部金贾市郊区,年近五旬的坎尼斯正在收香蕉。今年坎尼斯种植的农作物收成不错,他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
坎尼斯是乌干达较早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以往我们使用化肥维持土壤肥力,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但这给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后来,政府派来的技术人员来村里推广有机种植,我对这一种植方法产生了兴趣。”坎尼斯告诉记者,他报名参加有机农业培训班后,开始转向有机农业生产,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乌干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超过八成的土地是优质耕地,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乌干达政府制定的国家5年发展计划和2040年远景规划,都将农业确定为重点发展领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提升农业生产力,乌干达农业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划定不同农作物种植区域。例如,该国东部地区是木薯、甘薯、玉米、水稻和小米的最大产地,西部地区是饭蕉和豆类的主产区,北部地区是花生、高粱、芝麻的主产区等。乌干达农业部门官员介绍,政府通过细化的种植指引,让农民能因地制宜选择农作物种类,提高产量。
       乌干达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有机农业,计划将其打造为农业领域的一张名片。“全球有机产品的消费量保持高速增长,为乌干达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有机产品供应国提供了机遇。政府通过制定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带动对整个有机农业价值链进行投资,为乌干达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带来巨大收益。”乌干达农牧渔业部农业国务部长齐亚库拉加·弗雷德·布温罗表示。
农业科技弥补发展短板
       近年来,乌干达政府更加重视应用农业科技,以弥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乌干达企业“乌干达轻资本金融”打造的农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汇聚了50多名农业专家,为农民提供增产增收和产业化经营相关技术和知识。“农民通过这一平台不但可以了解土壤状况、粮食供应等信息,还能更便利地开展金融服务。”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平台自2019年推出后,已让两万多名农民受益。
       无人机等新装备也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助力。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些农户在技术人员帮助下,能熟练使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坎尼斯说:“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打理更多土地,生产效率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
       为鼓励农民积极采用有机农业技术,乌干达政府出台一系列发展有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早在2004年,乌干达就制定了有机农业政策,并通过《乌干达有机产品标准》。今年2月,乌干达还公布了有机肥料的标准和使用规范等,规定了相关抽样和试验方法,确保市场上的有机肥料得到精准检测,促进优质有机肥料的生产和运用。
       当前,乌干达有机农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国生产的菠萝、苹果、香蕉、芒果、木瓜、红薯等有机农产品受到国际市场欢迎,有机农产品出口额每年达3亿多美元,约占该国农业出口额的20%。
中乌合作推动农业转型
       站在丰收的稻田里,45岁的罗伯特满心欢喜。“我种了20多年水稻,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产的水稻。我相信中国杂交水稻,相信中国派来的农业技术专家。”罗伯特告诉记者,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手把手地教他种植水稻,并尝试使用有机种植方法。如今,罗伯特已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当地的杂交水稻种植专家。
       中国政府、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乌干达政府联合开展的南南合作项目第三期正在实施,共有约60名中国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先后来到乌干达帮助当地发展农业。中国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告诉记者,在与乌干达的农业合作中,有机农业是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引进试验中国节水抗旱杂交水稻新品种,兼顾高产性和抗病性,减少农药施用量;另一方面,推广中国的稻田养鱼技术,稻鱼共生,既保证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又促进产品生态有机发展。
       2022年,南南合作项目设立了南南合作农业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在水稻、水产、畜牧三大领域开展合作,建立水稻高产示范区、水产价值链研发中心和畜牧业产业升级可持续循环系统,切实提高当地粮食安全和农业保障能力,促进当地农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
       借助南南合作项目的平台,中国为当地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及农民提供各类培训,传授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在内的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乌干达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农业人才。乌干达农牧渔业部畜牧国务部长布赖特表示:“在中国农业专家的帮助下,我们正在实现从自给性农业向商业化农业的战略转变。”(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内经济】
•供需两侧协同释放消费潜力 “金九银十”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暑期热度
       民航、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创造历史新高;博物馆门庭若市,热门演唱会一票难求;“研学游”等新兴文旅形式不断涌现……纵观今年暑期消费市场,文旅、餐饮、零售、交通等行业的繁荣景象让人印象深刻。暑期结束,市场又迎来“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促销费政策密集发布,“消费引擎”再提速。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哪些特点?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消费产品有哪些变化?“金九银十”消费市场又会呈现何种趋势?对全年促消费将起到哪些重要作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慧芳接受人民网专访表示,随着促销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金九银十”将延续暑期消费热度,成为全年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的重要支撑。
旅游需求空前旺盛 绿色、智能推动大宗消费增长
       暑期刚过,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旅游产品预订已然开启。多个旅游预订平台的数据显示,“十一”有望延续今年以来的旅游火热态势。
       张慧芳表示,“今年暑期,《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暑期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旅游业在全面复苏的同时呈现出群体中的亲子、研学、孝老,方式中的更远、更久、更深度,旅游目的地呈现出山川秀美、清凉避暑的乡村游与文化底蕴丰富、便利性高的都市旅游双向性。”
       促消费是扩内需的关键。从政策上看,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大宗消费和以文旅为代表的服务消费是重要发力点。
       在汽车消费方面,中汽协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成都车展的顺利举办,各品牌秋季新品推出加速,消费者关注新品上市,形成良好的市场消费节奏。部分车企为扭转被动趋势,主动调整产品价格体系和营销策略,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持续体现。
       在家电消费方面,张慧芳表示,今年上半年,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恢复节奏存在明显的差异。未来,随着产品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产品基本功能、性能进一步提升,外观设计更加美化,健康化、集成化、嵌入式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朗。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高品质家电产品的销售增长,也推动了上半年终端市场价格的走高。
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 供需两侧协同释放消费潜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环境的变化,供需两侧的消费产品、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都在发生变化。
       张慧芳表示,从需求侧看,消费者消费心理更加成熟健康,消费决策更加稳定理性、消费行为更趋科学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质量、好品质消费品受关注。消费者在制定购物决策时更为审慎,他们在选择产品时也越来越看重品质和功能。从现实看,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消费产品的质量,对商品、价格、服务的要求也更高。
       家用消费品成为关注热点。在消费品类上,智能家居类、健康睡眠类、婴幼儿消费类、老年消费品类明显增长;老年人群体对于医疗保健、旅游休闲、智能家居、金融理财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力。
       新型消费日常化、生活化。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体育消费、教育消费等新型消费备受青睐,越来越多得消费者不仅接受了绿色、可持续的消费理念,而且愿意为绿色消费支付溢价并落实到消费行为中。
       张慧芳表示,需求侧向好也逐步传导至供给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质供给激发消费热情。更多企业、商家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放在优先位置,智能厨房、智慧场景、感知互联、数据驱动等高品质产品层出不穷,文化旅游、健康服务、智慧养老、标准提升等质量强国战略在各行各业不断体现,更高水平产品、服务供给让消费市场的潜力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
       下沉供给拓宽消费群体。在国家消费政策激励下,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下,许多商贸零售企业、平台经济企业等下沉农村市场,推动农产品直播带货、社交拼团、乡村文化旅游等农村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约3万亿元,增速达到8.4%,高于城镇增速0.3个百分点,农村消费与城市消费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下沉市场更加活跃,升级特点明显。
       创新供给引领消费潮流。酱香拿铁出圈、文创雪糕走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消费模式创新不断加速,企业契合新时代消费价值观,不断创新时尚供给,激发消费活力。
促销费政策密集发布 “金九银十”延续暑期消费热度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今年以来,“消费提振年”、《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等一系列消费措施密集出台并取得显著成效。
      “汽车、住房、电器等大宗商品消费持续回暖,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养老消费、体育消费、旅游消费、教育消费等新型消费成为热点消费。”张慧芳表示,当前,我国消费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根据绝对收入理论,应从产业、就业、实体发展等角度,大力提高人们绝对收入水平,注重提升国民人均收入占GDP之比,以提高人们“能消费”的基础。
       根据持久收入理论,影响居民消费主要是持久性收入而非临时性收入,须构建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提高居民持久性收入,提振未来预期和消费信心。
       根据相对收入理论,影响消费倾向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收入差距。目前,我国总体消费倾向不高,一方面高收入者有消费能力,但消费意愿不高;而中低收入者消费意愿较强,但消费能力不足。缩小收入差距是提高总体消费倾向的重要方向。
       一年一度的消费旺季“金九银十”即将到来,张慧芳认为,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消费品市场现状看,前期促销费政策效应会明显显现“金九银十”仍然充满期待。“十一”黄金周将迎来汽车消费、家电消费、旅游以及相关餐饮、酒店住宿、文旅等消费旺季,也会带来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的购物热潮。
     “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要持续扩大内需;另一方面,人们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更趋理性,促进消费必须在品质、内涵、适销对路、供需适配上做足文章。”张慧芳表示,产品供给应满足多层次、多元化需求,提高供给质量,创造高质量供需动态平衡,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源自:人民网)
•稳经济政策叠加发力 经济回升长期向好
       9月20日,国新办举行经济形势和政策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集中发声,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围绕民营经济、工业经济、财政货币运行等详解下一步政策思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8月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等困难挑战,有关方面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研究出台一批针对性强的新举措、积极谋划一批储备政策,系统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持续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随着政策组合拳效果不断显现,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恢复,进出口降幅收窄,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企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回落,制造业PMI持续回升,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在增多,社会预期有所好转。”丛亮说。
       丛亮表示,随着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政策效应不断累积,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我国经济将回升向好、长期向好。
       宏观政策方面,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国有大行的支柱作用,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抓好“金融16条”落实,加大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继续实施好存续的结构性工具,进一步落实好到期工具的延续和展期。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银行积极调整存量房贷利率。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表示,中央财政将继续指导地方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自有财力,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切实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万亿元,剔除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专项转移支付后增长7.9%。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即抓紧下达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截至8月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55万亿元,具备条件的都已经下达完毕,为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财力保障。
       工业经济方面,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将加紧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加紧增强发展动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系统推进5G、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一批增长新引擎,打造竞争新优势。
       此外,近期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着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又新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丛亮表示,民营经济发展局将重点围绕实化细化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强化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监测分析、持续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通道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针对近期民营企业提出的建议诉求,将统筹各部门合力,尽快形成可落地、能见效的政策举措,督促重点任务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他说。(源自:中国经济网)
【山西动态】
•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交会将于9月26日至29日在太原举行
        9月20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太原市、省贸促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将于9月26日至29日在太原市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会以“土特产大文章”为主题,以品牌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方向,力求展示成果、扩大交流、促进贸易、畅通循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山西力量。
        本届农交会展示展销总面积6.5万平方米,布局了公益性展示区和特色产品展销区两大板块15个展区,集中展示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其中,公益性展示区10个,分别是:“有机旱作·晋品”展区、农业科技创新展区、农业龙头企业展区、特优农业专业镇展区、农业金融服务展区、“山西标准”标识展区、预制菜产业展区、乡村文旅融合展区、林果草业展区、现代新型农机装备展区;特色产品展销区5个,分别是:市级综合展销区、消费帮扶展销区、黄河流域暨新疆优质农产品展销区、农业电子商务展销区、全国优质农产品销售区。
       本届农交会共有来自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十几个省区的企业参展。截至目前,报名参展企业1700余家,比上届增加200余家,其中省外300余家。展销产品涉及粮油、果蔬、林下产品、酿品、饮品、民间工艺等20大类8000余种。
       本届农交会共有6项重大活动:开幕式活动将于9月26日上午举行,届时将向2023年度“山西省十佳农民”、首届“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代表颁发奖牌证书;举办农业招商引资暨贸易签约仪式;举办山西“特”“优”农业品牌推介活动、“山西小米”品鉴活动、“大同黄花”推介活动和山西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暨首届好食材好味道晋品预制菜等四项主题推介活动。
       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是国内唯一以“特色农产品”命名的全国性农业展会,从200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7届。展会期间,还将同步举办11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市县主题推介活动。(源自:山西日报)
•山西多部门联手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
       今年中秋、国庆是疫情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8天长假,出游人数有望迎来年内新高,我省也进入“2023中秋、国庆假期目的地涨幅榜”前十。当前,我省多部门联手,提高软硬件保障水平,确保双节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全力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
       针对“五一”期间存在的窗口服务、市场经营、客运市场、市场价格、景区周边环境等问题,全省上下全面推动整改工作,分解到各市的102项网络舆情和有关问题,90项已经完成整改。针对文旅窗口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大同新增108名工作人员,云冈研究院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个性化服务。针对景区市场主体经营不规范的问题,省文旅厅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55起违法违规案件,晋中对“高价特产醋”问题开展“体检式”现场督导检查,对A级旅游景区内餐饮单位严格落实明码标价制度。针对旅游客运市场经营不规范的问题,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山西省城市客运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行动方案》《高速公路服务质量考核评价细则》等,太原开展“巡游出租车行业百日专项整治行动”,以火车站、火车南站、武宿机场、太原古县城等场站和景点为重点,查处非法营运车辆27辆,罚款14万元。针对旅游市场消费价格不合理的问题,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规范酒店住宿、餐饮、商品零售价格的指导意见》《酒店住宿业价格承诺公示制度》等,加强重点时段、重点旅游地区住宿业价格规范,有效预防和制止价格欺诈行为。针对旅游景区周边环境乱象的问题,省文旅厅开展专项行动,办结案件415起,罚款65.9万余元,责令停业整顿4家,吊销许可证7家。省公安厅聚焦五台山、平遥古城、长治太行山大峡谷等60个客流车流集中的重点旅游景区,加强旅游高峰期的交通指挥疏导。吕梁在碛口景区免费开放停车场,安排观光车免费接送游客进出景区,有效解决停车难、进出难问题。
       聚焦旅游交通环境治理,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对全省高速公路限速低于80km/h的路段、超速违法实测点位分布情况、审批备案等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进一步优化全省高速公路限速管理。聚焦旅游住宿环境治理,省商务厅对新增的住宿或餐饮经营网点给予资金补贴,省文旅厅举办了全省星级旅游饭店及等级旅游民宿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班,增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
       接下来,对照“旅游满意在山西”目标,文旅系统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管。严厉打击旅游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从供给端发力,加大假日旅游市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产品多元业态融合,打造“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景区夜游、乡村民宿游、休闲度假游、特色美食游。做好游客来晋行动指南,推出休闲康养、乡村烟火、非遗体验、亲子研学等精品线路。(源自:山西日报)
【晋中动态】
•榆次区举行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
       9月23日,在庆祝丰收节的浓厚氛围里,榆次区举行了“‘常’久共赢 ‘榆’你同行”山西·榆次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推动现代物流、商贸、文旅等产业取得新的突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晓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英杰,副市长梁艳萍,以及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省投促局相关负责人参加。
       活动中,榆次区政府与山西省厦门商会签订了招商引资战略合作协议,与福建中马发展集团、供普俊璟仓储有限公司、山西青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山西爱丰粮油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榆次区文旅局与武夷山市旅游协会签订了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与大北农集团签订了老陈醋销售战略合作协议。一系列协议的签订,将为区域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榆次区位于山西中部城市群和太原晋中一体化的核心圈层,距武宿机场、太原南站15分钟车程,境内3条高速、4条铁路立体串联,华北最大的奥特莱斯广场成为商业“网红”,千亩智慧物流园区正在“熟地招商”;区内拥有141处文保单位、89项非遗项目、11家A级旅游景区,常家庄园、榆次老城、后沟古村、乌金山森林公园“四张名片”闻名遐迩,“沉浸式旅游经济”方兴未艾;是国家级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玉米制种、设施蔬菜、南果北种、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榆次苹果”“东赵梨”“长凝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什贴小米”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正在打造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山西大学城、晋中职教港等22万师生、1800余名博士、1.6万余名硕士在此放飞梦想,10万户市场主体在此投资兴业,18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全市第一,区域经济发展动能澎湃。该区全心全力为客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全要素保障,全流程跟踪,努力创建“你投资、我铺路,你创业、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最佳投资环境,并以开放的胸怀、积极的姿态,期待与更多投资者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共写高质量转型新篇章。(源自晋中新闻网)
•祁县坚持“五清”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祁县共有117个工作队,300名帮扶工作队员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推动防返贫监测、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全市问题整改“大比武”活动开展以来,祁县坚持“五个清”帮扶,进一步增强帮扶队伍实力,推动问题整改走深走实。
        村情户情“清”。实行常态化走访排查,至少每月走访一次监测户,每季度遍访一次所有农户。在排查过程中详细了解村里人口、耕地、产业、组织机构和村情特点。知晓每家每户家庭情况、收入状况、居住地址、子女就业、社会关系等情况,建立基础档案,记好工作日志,做到“进万家门,知万家情”。
        帮扶政策“清”。熟悉并认真领会巩固衔接和防返贫监测相关政策措施,对县乡“三农”工作安排部署要清楚;对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危房改造、兜底保障、教育、健康、医疗、生态、金融等帮扶政策要清楚。把熟悉政策,正确使用政策作为推动工作的法宝,为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奠定坚实的政策理论基础。
        职责任务“清”。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为民办实事服务四项主要任务,梳理村级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工作重点、问题整改等事项,达到事项全、职责清,让帮扶工作队干事有方向、工作有章法。
帮扶工作“清”。围绕监测对象易返贫致贫原因,建立台账,协调解决“急难盼愁”问题。摸清脱贫攻坚时期扶持情况和扶持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帮扶措施,并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责任人,即定户定人定责帮扶,监测对象风险不消除不脱钩。推动各类扶持资金落实、及时跟进衔接项目进度,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帮扶成效“清”。掌握近年来监测对象享受的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熟悉全村在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成效,并挖掘工作亮点和典型经验,积极宣传推广,不断提高巩固衔接实效。同时做好巩固衔接各类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
帮扶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贫困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帮扶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实施“精准滴灌”的重要管道。祁县“五个清”工作法让帮扶干部既能身入乡村、更能心入乡村,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批漏洞”的目标,确保巩固衔接期间帮扶工作不断档、帮扶责任不缺失、问题整改不留死角。当前,帮扶干部已成为祁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尖刀力量”,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一路高歌奋进。(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