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观察>详细内容

经济观察

经济信息摘要2023年第39期(总第256期) (2023年10月9日-10月13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3 阅读: 【字体:

【本期信息摘要】

国际视角:①日媒:日本人均GDP在G7几乎垫底,正处于脱离发达国家行列边缘;②突尼斯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入境政策。
国内经济:①扩投资 壮主体 育产业 从地方部署看四季度经济“收官战”;②激发假期消费 数字人民币显身手。
山西动态:①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②逐绿补链气象新——山西加快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绿色转型。
晋中动态:①灵石县两渡镇索洲村小农场大前景;②祁县贾令镇谷恋村小院美 乡亲富。

【国际视角】

●日媒:日本人均GDP在G7几乎垫底,正处于脱离发达国家行列边缘

“日本的国际地位正在下降。2012年,日本经济在G7国家中名列前茅,但现在已跌至最后。”日本AERA.dot新闻网站9日援引日本经济学家、一桥大学名誉教授野口悠纪雄的话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日本的人均GDP已经接近G7中最后一名,正处于脱离发达国家行列的边缘。
  野口悠纪雄表示,因为日元急剧贬值,所以在各项经济指标上,日本的国际排名都在下降,“2022年是日本深感贫困的一年”。报道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公布的数据,按购买力平价,中国台湾地区2022年人均GDP约4.5万美元(在IMF的世界排名中列第24位),超过日本的4.2万美元(第27位)。
  据悉,IMF将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定义为“发达经济体”。在以宽松货币政策为主的“安倍经济学”实施之前的2012年,日本位列发达经济体中的第13位,现在降至第27位,这意味着日本在过去10年排名大幅下降。
  报道称,在2012年,日本的人均GDP是韩国的1.9倍、中国台湾地区的2.3倍。2013年,日本政府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导致日元贬值,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9年,而到了2020年、2021年,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经济指标开始紧追日本。
  野口称,日本的人均GDP排名下滑,主要是由日元贬值和经济增长率较低造成的:自2013年至2022年,日本人均GDP排名迅速下降;而从2010年至2022年的增长来看,日本为1.11倍,韩国是1.60倍,中国台湾是1.71倍。野口表示,日本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原因在于,社会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若此情况持续下去,日本很有可能从发达国家的行列掉队。
  野口还表示,在G7国家中,日本的人均GDP曾处于“上游”。但在过去10年里,日本的人均GDP被英国、德国、法国超越。直到最近,意大利还排在日本之后。但到2023年,预计意大利也将超过日本。也就是说,日本将成为G7的最后一名。
  日本自由撰稿人中岛惠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至今为止,日本人对近邻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总是有着‘俯视’看待的一面,但现实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还有日本网民留言称:“日本的未来总体来说是阴暗的。年轻人不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理想的回报。”(源自:环球时报 )
●突尼斯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入境政策
        中国驻突尼斯使馆7日发布消息说,根据突尼斯政府的规定,已实施的免签政策适用于自中国境内或境外入境突尼斯的中国个人或团体游客。中国游客在办理登机手续和入境时需提供酒店订单和符合要求的往返机票。
       突尼斯于2017年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入境政策,第二年中国游客数量增长了40%左右。新冠疫情发生后,突政府修改了相关入境政策。2023年突尼斯旅游业逐步恢复,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突尼斯旅游部官员此前曾表示,中国市场对突尼斯旅游业具有巨大潜力,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来突尼斯。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部,毗邻地中海,有“欧洲后花园”美誉。旅游业是突尼斯支柱产业,为该国创造大量收入,提供众多就业机会。(源自:新华网)
【国内经济】

●扩投资 壮主体 育产业 从地方部署看四季度经济“收官战”

        时至四季度,冲刺全年经济目标进入关键期。“十一”假期刚结束,多地接连召开会议,部署四季度重点工作,鼓士气、划重点,打好全年经济“收官战”。其中,加快推动投资项目落地、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稳住重点行业企业运行、加快打造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成为重点。
  业内人士认为,四季度是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的关键期,各地依托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发展状况,对四季度经济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和全面动员,释放了全力攻坚的明确信号,助推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如期完成。
  10月7日,辽宁省全省决战四季度决胜首战年动员部署会召开,对做好四季度工作、实现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进行动员部署。上海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也在10月7日举行,会议提出,“用好用足政策工具,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要狠抓落实,提高操作执行中的直达性、便利性,让更多经营主体方便获取政策、得到及时帮助。对已经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因情因势、及时推出、精准施策。”除了省级层面,宿迁市、德州市、吉安市等也在“十一”假期后召开四季度工作部署会议。
  实际上,从9月底开始,不少地方就陆续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翻看各地四季度重点工作“任务书”,扩大有效投资再加力成为关键一招。从加强重点项目协调调度,到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各地全力拉满四季度项目建设“进度条”。
  10月7日,安徽省2023年第四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089个项目总投资707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2.8亿元,涉及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等多个行业领域。今年1月至8月,安徽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72.1%、开工率81%、竣工率80.3%,均超序时进度。
  奋力冲刺第四季度,安徽提出,要加快推动更多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积极开拓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尽力稳住房地产投资,尤其要强化制造业投资的关键支撑;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活力,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完善吸引民间投资重大项目库。
  辽宁、陕西等地也将扩投资作为打好全年经济收官战的重要一环。10月7日,辽宁在决战四季度决胜首战年动员部署会上表示,要统筹抓好签约项目开工、开工项目投产、投产项目达效,加快投资进度、提高投资增速。陕西表示,四季度要打好稳投资攻坚战,抓紧新开工600个以上省市重点项目,为投资企稳回升提供有力支撑;全力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全力为延榆高铁等具有标志性意义和区域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今年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9%。“从7月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提出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到近期各地政策加码,这意味着接下来扩投资将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基建投资提速、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有望带动投资小幅回升。”中国银行研究院10月8日发布的《2023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也指出,随着后续专项债加速发行并投入项目建设,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此外,在产业政策引导下,社会资金对制造业领域支持持续加大,同时随着促进民营经济政策效果显现,高技术制造业和民间制造业仍有望支撑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
  各地四季度重点工作“任务书”中,优化营商环境、促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也是重中之重。上海提出,“把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做深做实,更好优环境、稳预期、强信心”,云南提出,“要持续抓好经营主体倍增三年行动,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结合主题教育深入企业调研走访,推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提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当前地方层面拼经济,除了继续在基建投资上发力外,关键是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闯敢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消费环境,推动民间投资、居民消费走出趋势性上行曲线。这也是一些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利时机。”王青表示。
  另外,各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多地也围绕这方面出实招。辽宁提出,“谋划好工作举措,围绕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重要任务,谋划好推进工作的系统性举措。”上海则提出,“新动能培育要抢抓风口、加快成势,聚焦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前瞻布局、抢占先机,加快培育新的产业生态,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降低新技术应用成本,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云南省政府日前召开第21次党组(扩大)会议、第17次常务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为云南现代化建设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我们注重引入头部企业,带动产业快速发展。”据云南省曲靖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主产业链和“配套—封装—应用”配套产业链,引入多家龙头企业,打造光伏产业集群,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硅棒及切片产能占全国产能18%。
  业内人士认为,多地密集部署,确保前期政策落地见效以及酝酿增量政策,这将带动经济企稳回升,并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从全国来看,“展望四季度,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经济修复动能有望进一步转强,GDP完成全年‘5.0%左右’的增长目标的难度不大。”王青说。(源自:经济参考报)
●激发假期消费 数字人民币显身手
       今年中秋佳节恰逢国庆长假,为促进节日消费增长,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活动中频现数字人民币的身影。业内专家认为,一方面,多措并举促消费力度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过往数据证明数字人民币在促消费过程中有较强的业务和技术优势,下一步数字人民币有望在促消费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北京就抢过好几次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没想到这次来浙江看亚运又抢到了,一会儿就去‘撮一顿’给花了。”在杭州旅游的顾女士抽中了杭州“亚洲美食季”数字人民币餐饮专项消费券。中秋、国庆假期是传统的消费旺季,正值亚运热潮,杭州节日消费如火如荼,据了解,杭州发放了2023年“燃情亚运 领杭消费”—“亚洲美食季”杭州数字人民币餐饮专项消费券,深圳光明区、江苏南京、苏州、宿迁、无锡等地也陆续发放了数字人民币消费券……
  近年来,促消费一直是稳增长政策组合拳中的主要抓手,各地政府着力刺激消费需求,激发生产流通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数字人民币充分发挥业务和技术优势,全力支持各级政府基于数字人民币实施消费补贴,支撑财政资金精准、安全、高效投放,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记者了解到,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大部分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的消费券核销率超过90%,部分地方核销率甚至高达99%。从拉动消费效果看,据不完全统计,有试点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的消费放大效应超过15倍,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促消费政策频繁出台,未来促消费的力度有望更大。
  “基于业务和技术优势,数字人民币在下一步促消费中有望发挥更大作用,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应用能够满足政府差异化需求,从地区、行业、商品或服务等多维度定制财政补贴使用条件。比如,可以简化财政部门操作流程,精细化设计消费补贴使用条件,提高用户申领和发放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资金发放与使用全流程监测,强化消费补贴执行保障等。
  “要是更多地方能使用数字人民币就好了。”顾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的优惠力度很大,这次抽中的杭州数字人民币餐饮专项消费券是满150元减50元的,一家三口吃饭200元的话,减去消费券只需自己掏150元。只是目前能使用的地方有限,希望未来能用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和城市越来越多。”
  董希淼也指出,丰富多彩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能够激发出澎湃的消费新活力,那么方便、新潮的消费支付形式同样能激发出消费活力。
  “核销率和消费放大效应等数据已经显示出数字人民币在促消费领域的优势,下一步应该将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纳入各地促消费政策‘组合拳’统筹考虑。”董希淼说。(源自:经济参考报)
【山西动态】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10月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五场发布会,同时也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全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今年年初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将其作为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12个重大课题之一,7月份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进一步将其作为加快全省转型发展持续夯实基础支撑的六大支撑之一,为我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主要目标。全省上下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特色产业发展专业功能县城,大力实施特色专业镇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就业富民拉动效应明显的特色专业镇。2022年首批确定杏花村汾酒、定襄法兰、太谷玛钢等10个省级重点专业镇,并同步确定了云州黄花、晋源花卉、潞城碳基材料等82个市级专业镇。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培育100个乡村e镇,全面构筑山西“数商兴农”新优势。打造集生产、加工、设计、营销、培训和直播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吸引电商企业入驻经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重点链,唱好融合戏”,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聚焦粮菜牛羊等20类单品全产业链,按照主体建链、强镇固链、县级组链、省市集链思路,建设小麦、杂粮、肉羊等重点产业链。
  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统筹协调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全面开展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五年攻坚行动,今年1月—9月,全省县城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06个,完成县城雨污分流改造438公里,县城市政道路新建改造已开工419公里。首次将县城纳入省级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申报范围,阳城、洪洞、绛县3个县城成功入选。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与机制改革逐步推进,以扩大县城交通基础设施延伸乡村覆盖能力为基础,推进“四好农村路”路网延伸、提档升级、融合发展、消危平安、旅游公路建设提速等5项工程。截至2022年底,全省91个县(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1万公里,占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3.5%。其中,高速公路4575公里,普通国省道10465公里,农村公路10.6万公里。86个县(市)实现了通高速。普通国省道县(市)覆盖率达100%、乡镇覆盖率达到74%。目前,我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集中供水率分别达到95.1%、32%、97.5%。根据国家疾控部门2022年抽检数据,我省水质监测水样总体达标率为87.9%,位于全国前列。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逐步提高群众获得感。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学校布局,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省先后出台了《“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机制》《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一系列文件,对县域各类教育进行了统筹布局,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今年新建、改建、扩建500所寄宿制学校、100所公办幼儿园和9所特殊教育学校,省级财政投入2.02亿元实现城区有需求的小学“放心午餐”工程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加快完善区域一体、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今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百名医师传帮带、千乡(镇)万村兴中医”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活动,实现“乡乡都有中医馆、院院都有中医师、村村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全面推进环境设施提级扩能,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坚持城乡统筹、共建共用,以城带乡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编制完成《山西省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23年修订)》。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29个县(市)通过共建共享方式实现了焚烧处理,剩余62个县(市)在未来五年内分阶段实施焚烧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3.9%。持续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四分法”,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的村庄达到4791个。全省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49座,其中72%的污水处理厂在县城,日处理能力达到206万立方米。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马双喜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源自: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逐绿补链气象新——山西加快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绿色转型

     从偏关县老牛湾入境,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黄河山西段占黄河全长的近1/5,干支流涵盖11市86县(市、区),占全省面积的七成以上。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山西将产业转型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持续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发力制造业振兴,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能源逐“绿”上“新”
  在黄河东岸的吕梁市柳林县,山西焦煤集团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一号煤矿已累计建成7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实现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协同控制。通过数智赋能,沙曲一号煤矿全员工效提升20%左右。
  “井下不再乌烟瘴气,井上洗选、装车全封闭管理,厂区干净整洁,几乎看不见煤炭。”沙曲一矿综采一队队长史聪平说。
  向“绿”向“新”,成为山西能源革命的主色调。今年以来,山西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截至8月底,全省已建成48座智能化煤矿、1217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先进产能占比超过80%。
  煤炭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这是黄河流域不少市县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样位于黄河岸边的临汾市大宁县,一座座抽气“磕头机”缓缓运行,地下煤层里的煤层气被抽出后,通过管道送到千家万户,既提供了新的清洁能源,又减少了采煤甲烷排放。
  从采煤到“采气”,借助煤层气这一清洁能源实现减污降碳,大宁县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全县煤层气年产量在10亿立方米左右,通过上游提产能、中游延链条、下游促消纳,引进一批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用三到五年时间有望打造一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大宁县委书记王晓斌说,目前煤层气液化、应急调峰等项目都在加快推进。
  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山西煤层气产量达71.6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全国总产量的八成以上。与此同时,山西新能源快速发展,风电、光伏装机双双突破2000万千瓦,大约每6度电就有1度是绿色电力。
  制造业重装上“镇”
  走进山西龙成玛钢有限公司,一台台数字化球磨机替代了原有的球磨工艺,不仅节省人力成本,也让整个生产环节更环保。围绕“绿色”“智能”两大主题,晋中市太谷区鼓励全区112户玛钢企业提档升级,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高效益的铸造技术和工艺得到广泛应用。
  “拆除冲天炉,改用更环保的电炉,企业的生产工艺同步提升,传统铸造行业的生产线更加绿色、智能。”太谷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王琪说。
  制造业是沿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支撑,山西大力推动特色专业镇发展,使之成为振兴山西制造、推动转型发展、做强县域经济、带动就业富民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位于黄河与汾河交汇处的运城市万荣县,是山西首批省级重点专业镇。数十年来,万荣人在全国开办了600多家外加剂企业,占据全国三分之一产销量。作为调节混凝土性能的重要产品,外加剂在工程建设领域不可或缺。针对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相抢占细分领域拓展新产品。
  在汾阳市的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围绕白酒配套产业,当地正在推进“酒+文旅”融合发展、“酒+饲料”协同发展、“酒+电商”数智发展、“酒+化肥”循环发展,涵盖酒的原料种植、包装配套、数智赋能、废物利用等方面,逐步形成白酒全产业集群。
  目前,山西已遴选培育了定襄法兰、太谷玛钢等10个省级特色专业镇和82个市级特色专业镇,构建起了全面覆盖、梯次培育的特色专业镇发展格局。
  “链”出发展新动能
  去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山西要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优势产业集群。
  为此,山西启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氢能等产业链,着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山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内,一辆辆甲醇重卡缓缓驶出组装车间。打通甲醇全产业链体系,形成醇、运、站、车、捕的循环生态,延伸甲醇的应用链条,晋中市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孝义市的煤化工园区,上百辆氢能重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无处可用”到“变废为宝”,山西鹏飞集团用焦炉煤气制备氢气,同步布局氢能制、储、运、加、用、研及氢能重卡、电堆等装备制造,抢占“绿色能源”新市场。
  “在壮大现有重点产业链基础上,下一步要加强新型储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链培育,持续为全省产业转型打造新的增长点。”山西省工信厅副厅长尚阿浪说。  (源自:新华社)
【晋中动态】

●灵石县两渡镇索洲村小农场大前景

       金秋十月,位于灵石县两渡镇索洲村的利军家庭农场迎来大丰收,农场负责人田利军带领村民穿梭其中,忙得不亦乐乎。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特’‘优’农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灵石县紧抓惠农政策优势,把家庭农场培育作为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激活家庭农场发展潜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如今,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呈百花齐放之势,成长迅速。利军家庭农场就是其中的新成员。

       记者走进利军家庭农场水果种植基地,只见一串串翠绿欲滴的葡萄爬满藤架,沐浴着阳光。西梅、青脆李、红心桃等特色水果长势喜人,整个农场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田利军的精心培育下,农场水果种植面积达50余亩,种类繁多、品种众多,深受市场青睐,农场还获得“2022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荣誉称号。
     “起初我对于种植这块也是一知半解,后来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下,自己也摸索到了一些门路,最后有了创办家庭农场的想法。”田利军告诉记者,去年,家庭农场水果亩产已达1500公斤以上,仅葡萄这一项收益就达8万余元。经过几年的发展,农场由小变大,目前已成为当地最具吸引力的特色产业,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也为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激活了乡村自我“造血”功能。
       家庭农场的发展让特色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并持续为灵石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截至目前,纳入灵石县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就有82户,其中省级示范农场4户、市级示范农场6户、县级示范农场8户。
       为了促进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强化培训、抓好示范、统一指导、稳步发展”的思想,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指导力度,积极探索家庭农场的培育机制和激励政策,助力农场更好地融入产业链,提升经营效益。县财政还对省、市、县三级示范农场进行了奖补,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力度,在降低种植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值,为全县保粮稳供奠定了基础。下一步,灵石县将继续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通过打造有影响、有特色、有示范作用的家庭农场,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科学化种植水平,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源自:晋中新闻网)

● 祁县贾令镇谷恋村小院美 乡亲富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祁县贾令镇谷恋村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由农家小院改造而成的特色民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去休闲度假。近年来,谷恋村在这方面大做文章,通过发展民宿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谷恋村景福堂客栈,干净整洁的小院,简约和中式相结合的装修风格,让人感到舒适而温馨。像景福堂这样的民宿客栈,截至目前,谷恋村已完成改造10所。
       谷恋村位于乔家大院景区与昌源河湿地公园之间,旅游路横贯东西,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近年来,该村持续打造民宿项目,壮大生态旅游经济,对村内16处闲置老旧院落、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其中10所用于民宿客栈的改造提升,已建设完善接待室、活动室、餐厅,完成院落美化绿化等1000余平方米,可同时接待100余名游客,民宿经济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民宿虽小,却是撬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支点。在设计改造上,既要留住乡愁,保持当地特色,又要让游客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让民宿成为近处的“诗”、远方的家。谷恋村到村工作大学生张益铭说:“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宣传谷恋民宿,对村内大街小巷进行路面硬化。通过发展民宿经济,打造属于谷恋自己的民宿品牌,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带动村民创新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经济。”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开发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方式。”谷恋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彤欣表示,下一步,谷恋村将加大文旅资源开发力度,打造特色文化古村落,促进古村旅游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源自: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