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详细内容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

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17 阅读: 【字体:

2013年,全市围绕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总目标,紧抓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和“同城化”建设两大机遇,按照“速度快、效果好、特色浓、人民富”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项目带动,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    全市经济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在全省位次前移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0.4亿元,同比增长9.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2.7亿元,同比增长13.0%。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5.9亿元,同比增长2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9.5亿元,同比增长13.8%。

财政总收入,完成220.8亿元,同比增长4.9%。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5.1亿元,同比增长16.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714元,同比增长9.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完成8991元,同比增长13.3%。

粮食产量,完成18.2亿公斤,同比增长7.6%。粮食亩产量为445.3公斤。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

万元GDP能耗降幅,预计下降3.6%左右。

从上述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与全国、全省相比,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或全省水平;与各市相比,多数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与上年相比,多数指标位次前移或持平。

二、全市主要指标运行特点

初步核算,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0.4亿元,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同比增长9.1%,呈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4%、12.4%、5.3%,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9.4:52.5:38.1,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74.5%、21.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个、6.7个、2.0个百分点。

(一)农业发展基本平稳。

粮食总产、单产双创新高。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09.6万亩,比上年减少7.1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8.2亿公斤,同比增长7.6%;亩产445.3公斤,比上年增加38.5公斤。4月下旬发生气象灾害,水果及干果生产受到影响,粮食总产和单产仍双创新高。蔬菜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同步增长。2013年,蔬菜种植面积为60.8万亩,同比增长6.5%;蔬菜总产27.9亿公斤,同比增长11.2%;单产4583.3公斤,同比增长4.3%。蔬菜总产、单产同步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全年日照、降水、墒情等条件均好于上年,同时市场需求旺盛带动蔬菜价格整体上涨,特别是设施蔬菜效益显著,农民种植蔬菜积极性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相对稳定。生猪出栏累计133.5万头,同比增长2.8%;家禽出栏达到1985万只,同比增长4.1%;牛累计出栏7.97万头,同比下降1.6%;羊出栏65.95万头,同比增长2.6%;肉类总产量完成17.09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完成14.14万吨,同比下降5.4%;奶类产量完成11.4万吨,同比下降14.9%。

(二)工业生产稳中趋缓。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2.7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完成43.5亿元,同比增长13.0%,扭转了6月份以来工业增速下滑的趋势。单月看,从3月份以后,各月当月增加值稳定在34亿元以上,有7个月超过40亿元,其中,6月份44.7亿元,创造了单月增加值最高水平。

从行业看,煤炭行业支撑作用显著,八大主导行业呈现总量“七增长一下降”,增速“两提升六回落”态势。煤炭行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1.2个百分点,仍是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产品产量看近七成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监测的18种产品中,有13种保持增长。

(三)投资增速稳中向好。

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接近1000亿元,完成945.9亿元,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比增长27.1%。其中,12月份完成114.1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最高月份为6月份,完成119.4亿元。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领先发展,三次产业占总投资比重表现为“一产增二三产减”。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3.5:50.7:45.8转变为2013年的7.9:48.3:43.8,一产比重提升4.4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

从投资方向看,民生投资总量显著增大。2013年,以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等为主的民生类工程完成投资334元,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34.8%。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86.4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05.6亿元,教育业完成投资38.8亿元,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业完成投资3.5亿元。

(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714元,同比增长9.9%。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增长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省、市陆续出台多项增资政策,促进居民收入增加。一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取暖补贴。从4月份起,全省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5%左右,同时推进建立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备案制度;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冬季取暖补贴标准。二是调整高温津贴标准。用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职工每人每月发放高温津贴240元。三是发放休假补贴和补发津贴。对未休年假的职工按其日工资收入300%支付工资报酬;补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标准、绩效工资水平。四是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保险、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完成8991元,同比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民工工资增加、农产品价格和产量提高,带动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五)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9.5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季度为四季度,完成128.3亿元,同比增长15.1%。分行业看,零售业仍是消费市场的主导行业。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占据消费品市场主体地位,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4.8个百分点(见表3、图6)。

(六)市场物价涨幅回落

2013年,全市CPI指数为103.0%,较1-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CPI指数为102.0%,较11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消失。从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除交通和通信类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其余均呈不同程度上涨态势,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带动价格上涨1.7个百分点。

2013年,全市PPI指数为89.7%,较1-11月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同比为93.9%,环比为100.5%(见图8)。

(七)财政收入小幅增长。

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20.8亿元,同比增长4.9%。6月以来,财政总收入转负为正,维持较低水平增长。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15.1亿元。同比增长16.0%。受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税收带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总收入水平。

(八)金融市场运行健康。

各项存款平稳增加。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达1833.9亿元,比年初增加154.9亿元,增长9.2%,同比少增78.1亿元。从金融机构看,地方性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占比较高。12月末,地方性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较年初增加128.7亿元,占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新增额的83.1%。从存款类别看,单位存款、储蓄存款、财政性存款呈“一升两降”。受财政收支安排影响及主导税源增长乏力因素制约,单位存款同比多增5.4亿元,储蓄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分别同比少增33.5亿元、55.4亿元。

贷款投放适度。项目资金得到有效保障,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12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09.3亿元,比年初增加155.7亿元,增长20.7%。其中,短期贷款496.4亿元,比年初增加69.6亿元,增长16.6%;票据融资余额53.4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亿元,增长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