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详细内容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县区篇之六:七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昂首前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0 阅读: 【字体: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寿阳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一、国民经济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70年来,寿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94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003万元,经过34年(1983年)跃上亿元大关,又经过20年(2003年)跃上十亿元大关,又经过9年(2012年)跃上了百亿元大关,到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4亿元,是1949年的1280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49年仅为61元,1955年突破百元,1992年突破千元,2006年突破万元,2018年达到59788元,是1949年的980倍。按年平均汇率计算,2018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25美元,达到中等偏上国家水平。

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增长是比肩而行的。回顾70年来财政收入的变化,财政收入不断获得新攀升。1949年,全县财政收入只有57万元,1951年突破百万元,1986年突破千万元,2002年突破亿元,2009年突破十亿元,201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34亿元,是1949年的5971倍,成为历史最高年。其中,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6年突破1亿元,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12.8%, 2018年突破10亿元,达到11.4亿元 ,较1949年增长了2000余倍。财政收入企稳向好对促进经济增长、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70年来,寿阳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服务业呈现主体多元、业态多样的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寿阳一直是农业大县。194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4.1:1.8:14.1,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高,呈“一三二”结构。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2.1:30.7:27.2,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呈“一二三”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迅速提升。到1987年一度转变为“三一二”结构,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寿阳煤炭工业崛起,到1991年转变为“三二一”,到2005年转变为“二三一”至今。经过70年的发展,寿阳实现三次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向“二三一”转变,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占重要地位的现代产业格局。

(一)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

寿阳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素有 “山西粮仓”之称。伴随着70发展的历程,农业基础不断加强。进入新世纪,寿阳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林牧渔业生产今非昔比,201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73亿元,是1949年的175倍。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4.67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33.43万吨,是1949年的7倍多。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蔬菜种植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来源,我县获得了“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的称号,“寿绿”牌蔬菜畅销海内外。到2018年蔬菜产量达到43.23万吨,是1949年的90多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寿阳抢抓农业供给侧改革机遇,做大做强玉米、蔬菜特色品牌,同时大力调整种养结构,紫苏、藜麦、中药材等高“颜值”作物大面积推广,仁用杏基地、双十万亩核桃种植基地渐成气候。“中国梨王”上湖玉露香梨成功申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玉露香梨示范基地”,列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6.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26个。

(二)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寿阳工业经济相当薄弱,产品种类少、质量低,1949年工业总产值仅53万元。改革开放后,寿阳工业企业的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工业经济的总体实力进一步加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寿阳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内联外引,掀起煤炭开发热潮,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为龙头,多业并举的工业发展新格局。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36亿元,是1949年全部工业产值的250多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2.27亿元,是1998年的将近66倍。2018年原煤产量达到1964.81万吨,是1949年的1300多倍,2015年原煤产量最高达到2214.1万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寿阳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创新探索,从“新煤电化、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四新一高”,到推进“能源革命排头兵”示范县建设,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历史性跨越。

 (三)服务业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计划经济条件的制约下,所有商品实行票购制。改革开放后,商贸、餐饮、运输传统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并存的服务业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制加速,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商贸物流、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旅游、文化传媒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兴起。194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1万元,199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7亿元,2007年突破十亿元大关,达到11.19亿元,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3.7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由1949年的14.1%提高到2018年的34%,提高了19.9个百分点。

近年来,寿阳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带

动全域旅游发展壮大,成功申报“中国寿星文化之乡”、“中国寿文化研究基地”,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大幅增长,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深度拓展。

三、投资、消费协同发力,基础设施全面加强

70年来,寿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特别是国家实施中西部大开发以来,坚持把扩大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抓手,投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发展潜能明显增强。

(一)投资建设成就巨大

  70年间,寿阳从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入手,建设了公路、化工、教育、卫生、电力、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增强了全县经济发展活力。195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6万元,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亿元,完成投资1.76亿元, 2005年开始突破10亿元,完成投资15.36亿元,2011年突破50亿元,完成投资57.25亿元,2015年跃上百亿台阶,完成投资115.72亿元,2016年达到历史最高,完成投资129.39亿元。1952-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50.81亿元,年均增长16.8%。投资建设对改变寿阳落后面貌,推动寿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夯实寿阳经济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

新中国成立初期,寿阳商业以百货公司、国营食堂、供销社和粮站等计划经济商业模式为主导,“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制约了寿阳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消费需求不断升级,80年代,以吃、穿、用为主体;90年代,消费需求以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为主;进入21世纪,消费结构开始向电子通讯、汽车、住宅、休闲的消费等需求转移,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为促进商品生产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6亿元,是1949年的1400多倍,年均增长11%。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自2008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后,连续10年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寿阳商品销售遍布城乡,各类商业网点鳞次栉比,市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名优品牌应有尽有,彻底改变了过去购物难、吃饭难、消费难的现状。

四、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70年来,寿阳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逐步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一)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新中国成立以来,多种经济成分快速发展,居民就业机会增多,成为增加居民收入的渠道。2018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5589元(口径七十年间经过城镇在岗职工、城镇非私营在岗职工、城镇非私营在岗职工加劳务派遣等几次变化)比1949年增长了339倍,年均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寿阳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从2001年开始启动)由2001 年的3874元增加到2018年的34582元,增长了8.9倍,年均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原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起口径改变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8年的50元增加到2018年的13648元,增长了273倍,年均增长9.8%。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70年来,寿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办学条件空前改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2018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6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 初级中学14所,在校生8587人;小学32所,在校生10541人。全县专任教师1837名。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社区、村组卫生服务从无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2018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7个,床位数1001张,卫生技术人员1295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全县参合农民已达16.7万人。

社会保障日臻完善。2018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3.1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3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5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7万人。全年全县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93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527人。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个,床位315张;收养各类人员人数326人。

回顾寿阳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经济建设的业绩催人奋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实实在在,社会事业的发展蓬勃向上。今后,我们将继续保持各项工作稳定发展,齐心协力描绘好新时代寿阳改革发展的新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