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详细内容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县区篇之八:风雨兼程七十载 美丽祁县展新姿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4 阅读: 【字体: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历届祁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祁县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正朝着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一、经济总量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是祁县经济蓬勃发展的70年,是综合实力由弱变强的70年。195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601万元,1978年达到6584万元,比1952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5.33%。改革开放40年来,为祁县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县生产总值1982年突破1亿元,达到10995万元,(1978年—1982年)年均增长4.4%;2000年突破10亿元,达到116118万元,(1983年—2000年)年均增长9.4%;2012年突破50亿元,达到549410万元,(2001年—2012年)年均增长11.02%;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26900万元,分别比1952年和1978年增长113.9倍和29.7倍,年均增长7.5%和8.9%,快于改革开放前年均增长速度3.6个百分点。期间,198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980的2.2倍,提前四年实现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199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980年的4.4倍,又提前7年实现翻两番的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进入21新世纪以来,祁县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0年至2018年,全县经济始终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9.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成倍增加。70年来,祁县人均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28元增加到1978年的316元;1988年突破千元,达到1008元,2006年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56元;到2018年又攀升到30057元,比1952年增长52倍,年均增长6.2%。2018年人均生产总值在2017年突破4000美元大关的基础上,达到4487美元,为2010年的1.94倍,意味着祁县经济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正逐步向着高收入迈进,并将如期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70年来,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由农业为主走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前的30年,祁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层次很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1952年祁县三次产业比例为41.7:46.3:12.0。直到1978年,祁县仍然是农业大县,工业化程度亟待提高,三次产业比例为45.3:30.6:19.1的“一二三”结构,二、三产业发展依然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到2000年,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调整为29.0:38.2:32.8的“二三一”结构,标志着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工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确立。2018年,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22.4:23.3:54.3。70年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降低了19.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了42.3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70年来,祁县农林牧渔业得到全面发展,产品产量成倍增加。1978年前,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在粮食生产大幅增产的前提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88.5:1.5:10.0:0,转变为2018年的58.0:2.7:39.3:0.0。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也由1949年的92.7:7.3,转变为1978年的79.7:20.3,再到2000年的69.3:30.7。2018年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1949年减少4984公顷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23380.6吨,比1949年增长6.1倍;蔬菜总产量达258436.5吨,增长16.2倍;水果总产量达72767.7吨,增长70.1倍;肉类总产量达37648.5吨。70年来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1956年全县动力机械只有2台,15马力;2018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85522千瓦。在机械数量增加的同时,农机化作业的面积不断扩展。2018年全县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23690公顷、22791公顷、17705公顷,小麦全部实行机耕和机播,机收面积达89%;玉米机耕面积为20102公顷,机播面积20002公顷,机收16175公顷,分别占玉米播种面积21332公顷的94.2%,93.8%,75.8%。

201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8406.5万元,总量较1952年增加187738.5万元,年均增加2844.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了25.3倍,年均增长5.1%。

(二)工业生产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祁县工业相当薄弱,是从百业凋零、满目疮痍的基础上开始起步,全县只有一家酒厂。1949年,祁县工业总产值仅有37.2万元。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祁县工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祁县工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祁县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到改革开放前,我县工业总产值为5316万元,进入21世纪,我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23165万元,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3310倍和23倍。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了琳琅满目的物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市场供求状况。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899万元(新口径),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5.4%。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在首次统计实现利税的1998年,祁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577万元,到了2018年达到40713万元,增加了14.80倍,年均增长14.8%;固定资产原值31401万元,到2018年达到固定资产原值335116万元,增加了9.67倍,年均增长12.57%。同时期,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78021万元,相比1998年的32303万元,增长了13.80倍,年均增长14.42%。为政府提供了税收来源,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对祁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长足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繁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三)第三产业迅速成长,社会服务方式多样化

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改革开放前的30年,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环境的制约,祁县第三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缓慢发展状态,1952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仅有192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2.0%,到1978年达到1255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9.1%,提高7.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6.3%。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升级、消费形式的变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1979年至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343万元,增加到38086万元,年均增长11.7%,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8%,较1978年提高13.7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以来,祁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018年,全县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44861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88.9倍,年均增加11184万元,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大大方便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74523万元。1952年祁县投资总量仅为1.8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0.1%,1978年增长到30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6%,年均增长21.7%。改革开放以来,祁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1978年至201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共达4870369万元,是1949年至1977年投资总额的1173倍。

交通运输四通八达,运输能力不断增强。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交通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通达和通畅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359.3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条43.189公里;国道2条69.189公里;省道2条24.117公里;县道7条130.086公里;乡道78条652.337公里;村道243条440.386公里。100%的建制行政村通了水泥(油)路,100%的行政村通了公交车。县乡村通车里程1222.809公里。

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已建成覆盖城乡、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2018年末,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526.11万元,设有邮政局所8处,其中设在农村的局所有7处,设在城镇的局所有1处。农村投递路线18条,总长度690公里,城镇投递路线10条,总长度(单程)375公里,邮政汽车10辆;移动电话用户从无到有,发展到28.6万户;光纤通信、数字微波、程控交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先进技术装备得到广泛运用。国际互联网宽带业务发展迅速,2018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发展到6.98万户。

四、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消费差距不断缩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祁县消费品市场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201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5185万元,为1949年的2914.5倍,年均增长12.3%。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管理下的流通领域市场封闭,商品极端匮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194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163.04万元,1978年达到3814万元,29年间平均增长11.5%;改革开放为我县消费品市场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消费需求强劲,购销活跃,消费总量持续扩大。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3814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75185万元,年均增长12.8%。

城乡消费差距不断缩小。随着我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以及商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为我县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等多因素带动下,城镇消费品市场范围逐年扩大,乡村消费不断改观。2018年,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92436.3万元,比1949年增长1955倍,比1978年增长124倍,分别年均增长11.6%和12.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2748.7万元,比1949年增长13536倍,比1978年增长123倍,分别年均增长14.8%和12.8%。全县乡村实现的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由1949年8.3%提升至2018年的38.5%。

五、教科文卫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初期,祁县教育事业非常落后,只有1所中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祁县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教育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方面,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2018年,全县各类学校合计95所,普通中学2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67所。幼儿园27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类在校生人数达到46528人。

科技事业突飞猛进。70年来,祁县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地方财政用于科教文卫的支出从1949年的0.71万元到1978年的167.15万元,再到2018年的45169万元,年均增长17.4%。2018年全县专利申请受理量为150件。全年全县专利授权量为130件,增长75.7%;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增长15.4%。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2018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7家。

文化旅游事业丰富多彩。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民营法人表演团3个,公共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154个,社区阅览室13个,2018年末全县图书总藏量达52.35万册。全县共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节目1套。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2018年,全县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410.02万人次,同比增长35.99%,直接旅游收入16991.40万元。

卫生事业迅速发展。2018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9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妇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所176个,其它卫生机构1个。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66张,其中,医院床位420张,卫生院床位246张。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0人,护士390人。

体育事业长足发展。2018年,全县拥有各级体育机关1个,体育协会15个,民办非企业体育机构9个。全县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5个,全年销售中国体育彩票474.55万元。

六、居民生活显著提高,全面小康幸福可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祁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祁县人民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居民收入成倍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朝着更加富裕的目标迈进。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1949年的133元增加到2018年的57625元,增长43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58年的62元,到1978年超过百元,1994年跃上千元,2012年突破万元,2013年达到11506元,比1958年增长185倍。2014-2018年,按新口径统计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2926元提高到2018年的17118元,比2014年增加4192元,平均每年增加1048元,年均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为3372元,2007年越过万元大关,达到10760元,2018年达到32278元,比2000年增长9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49年的0.1万元,增长到1978年的227万元,再到2018年的1160734万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00元提高到2018年13219元,翻了7番多。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70年来,祁县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由满足温饱向追求营养和保健转变。穿着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变为讲求舒适和个性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大量进入普通居民家庭。一张床,几件衣柜和桌椅,加上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大件”,是改革以前普通家庭拥有的主要财产。改革开放以来,以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录音机为代表的新“四大件”快速普及,以空调器、摩托车、电话、洗衣机等新一代“大件”已进入普通家庭。进入21新世纪,移动电话、摄像机、电脑、汽车成为普通家庭竞相拥有的物品。住房方面,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质量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经历了由草房、瓦房,到楼房的变迁,城镇居民则经历了由集体宿舍、小套、中套住宅,到大套住宅的更换。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推进和完善。2000年以来,祁县在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截止2018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480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4190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982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21210人;参加失业保险15960人;参加工伤保险24115人;参加生育保险13392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548户,共 854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2884户,共3567人;纳入特困供养人员 1287人。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资金1150万元,其中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374.3 万元,发放农村最低保障资金775.7 万元。2018年末全县共有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6个。其中,养老院3个,敬老院3个,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430张。全县共有福利彩票销售点13个,福利彩票销售收入1332万元左右。

居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全面推进造林绿化,2018年末全县森林面积25.6千公顷,森林覆盖率29.98%。全县自然保护区总数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千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8.8%。2018年全县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8.52,PM10平均浓度为160ug/m³,PM2.5浓度为80ug/m³,优良天数为154天,优良率为42.8%。目前,祁县正在举全县之力,着手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七十年星移斗转,似在倏忽之间;千万人奋斗不息,今昔沧桑巨变。祁县七十年来的变化是全面而深刻的,是祁县人民通过艰辛的努力换来如今的辉煌成就,它为祁县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深层次矛盾凸显,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二是“三农”问题突出,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依然艰巨。

祁县的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祁县。二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创新发展思路,增添发展动力,提升发展水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发展好坏的根本标准。四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祁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辉煌!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文以1949年数据为基期、2018年为报告期计算;1949年没有数据的指标采用最早年份出现的该指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