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详细内容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晋中篇之十: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人口素质显著提升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6 阅读: 【字体: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全市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素质显著提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扩大的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提高的人口城镇化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口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统筹谋划,做出了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决策。生育政策、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人口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全市人口发展呈现总量平稳增长、结构日益优化、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素质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为积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构建了良好的人口资源平台。

一、人口总量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总人口由1949年的138.14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338.16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31%。丰富的人口资源为晋中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为晋中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晋中的人口发展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高速增长阶段(1949—1970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缓慢,医疗条件落后,人口增长受到抑制。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医疗改善,为人口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基本保障。从1949年到1970年,我市人口由新中国成立时的138.1万人增长到215.3万人,净增77.2万人,年均净增3.7万人,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2.13%。

 2.有调控增长阶段(1971—1980年)。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增速出现明显下降,增长率由1971年的3.99%迅速下降至1980年的0.85%。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1971—1980年的净增人口数仍相当可观,全市总人口由215.3万人增加到255.9万人,净增40.6万人,年均净增4.1万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75%。

3.增速继续走低阶段(1981—1990年)。20世纪80年代,我市实施了十分严格的生育政策,生育率下降。虽然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导致个别年份人口增长率出现短暂回升,但这一时期人口增速总体继续回落。这一阶段全市总人口由1980年的255.9万人增加到1990年的283.3万人,净增27.4万人,年均净增2.7万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02%。

 4.平稳增长阶段(1991—2018年)。由于受人口发展惯性的影响,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以及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1991年以来,全市人口增长率稳步下降。1991—2018年,全市总人口由1990年的283.3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338.2万人,净增54.9万人,年均净增1.95万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

二、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民受教育状况大大改善,人口预期寿命大幅提高,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蓄了强大的后劲。

(一)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渐改善,同时,世界医疗卫生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晋中人口死亡水平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不断下降,最后达到相对稳定的过程。人口死亡率由1949年的12.16‰下降到2018年的5.30‰。全市人口的平均寿命显著延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39岁。

(二)全民文化素质整体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人口的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在“普九”义务教育、积极优化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等方面所取得了成效,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全市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总人口中有文化人口比重在不断上升。全市人口中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64年的41.06%上升到1982年的68.34%,18年间提高27.28个百分点。到1990年,其比重上升到75.09%,比1982年又提高6.75个百分点。2000年,全市有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到85.2%,2010年为97.3%,充分说明全市人口文化素质总体水平有了显著进步。

文盲、半文盲率大幅度下降。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17.82%下降到2010年的2.93%。文盲、半文盲率的大幅度下降和文盲、半文盲人口的大量减少是人口素质总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扫盲工作的巨大成绩。

接受中等文化教育以上的人口迅速增加。1982年全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为7.38%,1990年提高到9.71%,2000年提高到14.17%,2010年又提高到22.26%;

三)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全市人口总量一直保持着持续递增的态势。与之相伴,晋中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1953年全市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0.8万人,1964年为88.9万人。改革开放以后的1982、1990、2000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分别为138.7万人、189.3万人、208.8万人和229.2万人。尽管在2014年之后增量由正转负,总量进入减少阶段,但仍保持了较大规模,依然保持了每10个人中就有近7名劳动年龄人口的态势,劳动力资源优势仍然明显。 

全市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劳动力。总抚养比从1953年的64.9%上升到1964年83.9%,从1982年的66.6%、1990年的50.1%,下降到2000年的44.4%,2010年继续下降到41.8%,相当于每10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由55年前的8个之多减少到目前的不到4个左右。以社会总抚养系数50%为界限,晋中仍处于劳动力年龄人口的“黄金”时期,也是“人口红利”时期。

(三)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改革开放前,由于人口就业压力巨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的现实国情,城镇化进程较缓慢。1949—1978年,全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9.3%提高到14.6%,平均每年提高不到0.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40年间,我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1978—2018年,全市总人口增长0.35倍,而城镇人口增长4.1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4.59%提高到55.37%,平均每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备注:由于资料所限,平均预期寿命,分年龄、分文化程度的人口数据采用最新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