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详细内容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晋中篇之十二 :文化事业不断加强 文化产业成效显著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9 阅读: 【字体:

 晋中盆地文化艺术遗址丰富,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我市抢抓发展机遇,奋力砥砺前行,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市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一)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晋中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我市积极落实中央政策,1989年我市已发现文物3887处。从1983年第一处景点乔家大院正式开放,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再到如今我市物质文化遗产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538处,馆藏文物32447件(套),晋商文化倍受重视,成为晋中最响亮的品牌,尤其是非遗保护逐步深入,到目前为止,我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项、省级非遗项目101项、市级非遗项目273项,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5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7人

(二)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晋中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其短缺,1949年我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剧场影院等都为零个,1950年建立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979年建立文管所和博物馆。70年来,社会文化工作理念逐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得到凸显,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我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近日,我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公布,全市城乡已经构建起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了全新的服务运行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到2018年,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2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205.997千册、总流通人次分别达到16557千人次,举办展览32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组织文艺活动1762次,参加文艺活动人次329970人次,举办展览个数157个;博物馆10个,剧场、影剧院数39个;全市共有文化站139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18个,举办展览个数373个,组织文艺活动次数1635次;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75个,从业人员3910人,国内演(映)出场次5819场,国内演出观众人次2938102人次,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普遍开展了“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公开服务目录,优化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群众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群众提供多渠道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卓有成效,初步构建起网络健全、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特色鲜明、运行有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群众文化活跃繁荣

70年中,群众文化艺术事业不断繁荣,呈现勃勃生机,民俗文化、节日文化、乡土文化等门类齐全,多姿多彩,既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有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2018年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75个,晋中地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解放初期6个,1989年18个;2018年,群众文化机构12个,从业人员154人,组织文艺活动1762次。今年来,我市通过支持、培养起来的近140支民间业余演出团队、229个文化类民间组织、1800支乡村业余文化团队,以及10多万民间文化从业人员,成为全市文艺演出繁荣发展的主力军,每年举办几千场次的各种表演、展览,给周边和当地群众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加了基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送戏下乡、公益电影、书画展览、全民阅读……我市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从沉寂单调到丰富多彩,从过去被动地欣赏文化到主动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乐享文化。

 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自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到全面展开,我国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文化单位持续扩增,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由2004年的661个增加到2017年的1582个,增加921个。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1家,双双创历史最高水平。文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呈稳步增长态势。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由2004年的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6.33亿元,比2016年增加3.19亿元,增长9.6%。我市文化产业居全省中上游水平。2017年我市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3%,在全省的排位中仅次于太原市。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31家,比上年年(28家)增长10.7%,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分产业类型看,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服务业的占比最高。文化服务业、文化批零业、文化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1亿元、4.7亿元、2.2亿元,其中,文化服务业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营业收入为46.56%。

(二)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广播影视制播能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优势,积极发展视听新媒体,从以前单一的广播媒体发展到今天具有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传播新格局,拥有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传输覆盖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一是传媒规模不断扩展。晋中电视台在1987年建成开播,到2018年底,全市共有电视台11座,是1995年(3座)的3.6倍;2018年广播电台节目套数11套。二是覆盖范围显著扩大。2017年底,全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54%,比1990年(76%)提高了22.54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73%,分别比1990年(79%)提高了20.73个百分点,有线电视服务人群持续扩大。2018年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2万户,是1994年有线电视用户7.35万户的8.43倍。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大幅增加,艺术精品纷呈,品牌优势凸显,节目形态、样式日益丰富,较好地满足了受众对节目形态多样化的需求。

(三)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晋中文旅产业稳步发展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一方面丰富了旅游产品,一方面扩大了文化传播;一方面使旅游更有宽度和深度,一方面也唤醒了文化所蕴含的无穷魅力。1964年,毛泽东同志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之后,我市开始了旅游业发展,并以政治接待为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后,晋中旅游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00年,提出把晋中建设成为“集现代气息与传统文化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群和文化旅游区”的奋斗目标,为晋中市旅游业进去全面发展阶段提供锲机,到2000年我市在接待游客数(190.1百万人次)、旅游收入(4亿元)方面均有大幅度增加。近年来,晋中举全市之力,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晋中文化旅游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2015年全年共接待游客5039.56万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总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25.6%。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815.6万人次,同比增长23.43%,实现旅游总收入1013.9亿元,同比增长23.09%。旅游经济指标再创新高,旅游项目建设再接再厉,带动了文化旅游加快融合,目前,全市31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中,与旅游相关的单位就有15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70年,是文化建设全面繁荣的70年。展望新时代,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我市文化建设将呈现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将持续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时代风采。

 

备注:文化产业统计始于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