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中市统计局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详细内容

统计分析(月度公开)

书写高质量发展 展现晋中新画卷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01 阅读: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实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的十年,是扎实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十年,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十年。这十年,晋中和全国、全省一样,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经济实力、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取得全方位跃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12934.4亿元增加到2021年1843.4亿元,年均增长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均地区生产总值201228604元增加到202154456元,年均增长5.7%。财政收入由2012年的9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71亿元,年均增长6.2%。 

   

  一、这是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转型升级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中市通过优化农业布局、改善工业结构、扶持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发式得到转变,经济转型升级。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构成为8.1:51.2:40.7,与2012年结构(8.2:51.8:39.9)相比,一产比重降低0.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降低0.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 

  (一)农业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提升。十八大以来,全市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积极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126.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37.1亿元,年均增长3.4%。一是积极落实国家惠农强农政策,推动粮食稳定生产。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稳定在251.6千公顷、14.9亿公斤、5931公斤/公顷。二是着力推进农高现代农业核心区平川高效农业区和东山生态农业区建设,大力发展太行山循环农业产业带、中部丘陵双百公里林果带、平川河谷阶地百里设施蔬菜带。蔬菜及食用菌和园林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实现有效增加。2021年,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28.8千公顷和19.8亿公斤,较2012年分别增长24.5%和30.2%,年均增长2.5%和3%。园林水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26.4千公顷和5.1亿公斤,较2012年分别增长18.1%和73.7%,年均增长1.9%和6.3%。 

  (二)工业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十八大以来,晋中市努力破解“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持续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途径。2012—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6.9%一是立足综改示范区扩规模,目前初步形成吉利电醇油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拥有10万台乘用车产能和5000台商用车产能及特种车生产能力,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现雏形。自吉利落地晋中以来,累计生产整车超38万台。晋能光伏公司研发生产的高效多晶、PERC高效单晶、超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组件年产能达到1GW、电池产能达到1.2GW,生产工艺国际领先,已形成三代精尖技术布局。推进信息技术、新材料、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21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和光热、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占到20%,煤层气开发达到35-45亿立方米规模。依托现有的发展资源,做优做强了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基础的铸造业、艺术玻璃、医药、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三)服务业持续发展,不断提档升级。十八大以来,晋中市不断释放市场新需求,积极创造发展新模式,锻造服务业新长板。2012—202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750.9亿元,年均增长6.1%。一是传统商业模式提档升级。2017年8月-9月,集游购娱餐于一体的晋中万达广场、天美杉杉奥特莱斯相继开业,为晋中原有的商业模式注入新活力。开业当年不到4个月的时间,两家商业综合体共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8个百分点。大型商业综合体有力带动了传统商业模式提档升级。二是新业态的网络消费表现活跃。十八大以来,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实现深度应用,覆盖率大幅提升,2021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达到315.8亿元。三是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2021,该行业投资增长30.2%。2021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6%,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8%,体现了晋中新经济发展之快。2021年全市23家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销售商品或服务,电子商务零售额5.1亿元。四是共享经济服务全市。十八大以来,共享单车、汽车、雨伞等从无到有,成为人们生活中最活跃的领域。 

  二、这是产业创新,新动能激活的十年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增加值日益发展。市新动能、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对较快十八大以来,加大煤焦冶电等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力度的同时,积极在新兴产业发展上求突破,持续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煤化工、信创产业(光伏电池及组件)、现代物流等为主的八个百亿级以上新兴产业已实现集群化、高端化发展。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8.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4年的4%提升到2021年的 6.2%202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31.1%。新产业、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产品中,汽车累计已生产38.1万辆。 

  (二)民营经济活力提高。2021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118.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0.7%,比重排全省第二,高于全省比重14.7个百分点,增速达到8.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6.3%,向上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税收195.3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68.7%,在全省排第二。全市民营经济表现出了良好增长势头,对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2021年,全市民间投资416.4亿元,全部投资额796.3亿元)比重为52.3% 

  (三)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近年来,晋中积极发挥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加大科技领域的资源配置和投入。2021年,晋中市高新技术企业数275家,排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速28.8%,排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在全省相对相低,为13.4% 

  三、这是统筹城乡绿色发展,生态安全屏障得到保障的十年 

  (一)城镇化水平步伐明显。十八大以来,晋中市积极落实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发展总体布局要求,加快形成“一轴两区、一核两心”城镇空间布局,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12年47.6%上升到2021年的60.9%,升了13.3个百分点,分别快于全国全省上升水平1.7个、1.2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1.4个百分点。各县城镇化水平均实现较快提升,其中榆次城镇化率79.7%,介休68.0%,其余9个县(区)提升水平均超过10个百分点。 

  (二)东山加快发展,地区间发展趋向协调。2012年,榆社、左权、和顺、昔阳、寿阳等东山五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4.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1%。到2021年,五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8.9亿元,占全市比重提升到29.3%。2012年,东山五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8.9%,低于平川县市增速(10.5%)1.6个百分点。到2021年,东山五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8.2%,超过平川县市增速(6.7%)1.5个百分点。 

  (三)节能降耗取得重要成果。十八大以来,全市积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通过加快产业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和推进节能型社会建设等方式,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安全屏障,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2021年,单位GDP能耗为1.43吨标煤/万元,比2012年累计降低42.27%,年均下降4.1%。10年累计节能约753万吨标煤。 

  (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碧水战役效果突出2021年,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4%,空气质量连续好转;PM2.5年均浓度限值37微克/立方米,下降11.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退出劣Ⅴ类,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85.7%,均在全省排前列;林木绿化率达到36.9%。 

  四、这是共享发展,民生福祉增进的十年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十八大以来,晋中市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岗位,实施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计划,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2021年,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167.69人,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年保持在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稳定在3%以下。十八大以来,从事第一、第二产业人数比重下降,从事三产业人数显著提升,从业人员结构由2012的37.1:29.0:34.0变化为202126.4:25.6:48.0特别是2022年6月,晋中市举行了“走进大学城送岗促就业建设智创谷”市校对接云招聘活动,为高校学子搭建了就业好平台、创业大舞台。 

  (二)居民收入翻番目标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晋中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187元,比2010年增加15701元,10年累计增长149.7%,顺利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目标。十八大以来,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稳定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了同步趋势。2012-2021年,全市经济年均增6.2%,居民收入年均增7.9%,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年均递增8.9%,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年递6.9%。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不断缩小。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27,比2012年缩小0.4。全市全部贫困人口退出贫困序列。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51.3辆,高于山西省水平。住房条件显著改善2021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6.337.7平方米,高于全省水平 

  )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基本、兜底线,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企业、特殊人群的扶持和救助。2021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计244.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共计308.7万人,参加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8.241.640.7万人,均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增加 2021年末,全市共有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95个,床位数11933张。其中,养老服务业机构87个,床位数11407张。 

  (四)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十八大以来,晋中市大力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统筹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教育资源供给实现了战略性优化。2017年在全国率先破冰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2018年已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等教育发展迅速,2021年全市高等院校17所,全日制在校学生达到23.2万人。 

  (五)文化事业出现大繁荣。 全市共有文化馆12个,艺术表演团体77个,公共图书馆12个(图书总藏量达2263千册)。文物保护单位1067个,电影院(剧场)42家。出版报纸3种,2483万份。共有电视台11座,广播电视节目12套。连续成功举办多届晋商文化旅游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知名品牌《又见平遥》自2013年首演至今,已累计演出6000余场,观演人数400多万人次2021年11月,《又见平遥》荣获“全国首批SIT超级沉浸旅游项目”称号。今年5月19日,第12个“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平遥古城举行。特别是近年来加大文化项目投资,建成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规划馆等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和科普场所,提升了城市品位,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五、这是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胜利的十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提高站位扛牢责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市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傲人成绩。 

  一)减贫目标基本完成。2014年,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8万人,贫困村673个,贫困县4个,贫困发生率11.4%。至2020年,上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昔阳、左权、和顺、榆社先后脱贫摘帽。四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由2012年的129.4亿元,增加到2021年349.7亿元,占全市比重由15%提升到19%;财政收入由2012年的12.1亿元增加到2021年28.5亿元,占全市比重由15.4%提升到16.6%。 

   

  (二)脱贫投入持续加大。2015—2020年,中央、省、市、县四级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27亿元。2014—2020年,累计实施扶贫项目1.2万个。2016年以来,共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0.13亿元,惠及3.49万贫困户。 

  (三)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连续多年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其中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增长6.3%、10.7%、14.1%、16.7%,超过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0.3个、4个、5.2个、6.8个百分点,2019年绝对量达到了8743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350元增加到2019年的7765元。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四)脱贫支撑更加稳固。产业带动明显增强,12.85万名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增收,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光伏扶贫电站171.43兆,惠及721个村、4.16万人。确定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33个,9个扶贫任务县全部建立了电商产业园,培育认定扶贫龙头企业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易地搬迁全面收官,全市新建集中安置点26个,158个深度贫困村实现整体搬迁,26565人挪离穷窝、喜迁新居。生态扶贫尽释红利,共带动6.97万名贫困人口增收,实现“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教育扶贫应助尽助,建立了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体系,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社会保障应兜尽兜,20.2%的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 

  (五)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全部达到100%,所有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均通动力电,673个贫困村互联网或手机信号实现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4%,完成83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程,1019个村卫生室全面达标,农村存量危房应改尽改,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基本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实现了静态清零、动态管理。 

  六、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2020年伊始,一场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针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提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先后出台纾困惠企一揽子政策,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培育新的增长点,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2022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38.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完成46.3亿元514.1亿元378.1亿元,增长6.6%5.9%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5.0亿元,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3亿元,同口径增长10.2%,城镇新增就业26048人约束性指标细颗粒物(PM2.5)浓度5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58.6%,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85.7%劣V类水体比例0。 

  百年征程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启航。今年秋天,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实干创新,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注:本文以2012年数据为基期、2021年为报告期计算,部分数据延伸到2022年上半年